宋詞代表著一代文學之盛,與唐詩並稱雙絕,是中國古代最為突出的文學體裁之一。這一時期產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詞人,基本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兩大類,前者側重兒女風情,後者注重氣象恢弘雄放。
由於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南宋詞人吳文英受其影響較大,作詞較多,詞典麗而工,多雕琢,音律合諧,其中不乏離愁別緒、男歡女愛之作。這首《唐多令·惜別》便是一首抒發與戀人離別之愁的經典詞作。
《唐多令·惜別》
南宋:吳文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一個「愁」字從何而來?是惜別傷離的人們心上加個秋而合成的。縱然秋雨已經停歇,風吹蕉葉,也會使人感到冷氣颼颼。人們都說,秋天的晚上涼爽,天氣最好;然而我見到那月光卻害怕登上高樓,因為月下之景更會增添我的愁思。
歲月流逝,往昔的種種情事好像夢境一樣隨之而去,就像是花飛花謝,就像是滾滾的煙波般向東奔流。那一群群的燕子已經飛回南方的故鄉,只有我這遊子還停留在異地。絲絲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帶,卻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
南宋詞人吳文英才學過人,卻一生未第,以做人門客、屈身幕僚為業。在詞的創作上,主要師承周邦彥,雅而柔婉,多濃豔芬菲的詞境。其詞風除了受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的影響外,也與自己的人生有關!
吳文英所處的時代,已是風雨飄搖,加之自己無官無爵,以幕僚的身份難有重大的政治活動和政治主張,因而詞的題材有所局限。他的詞多傾訴對人世滄桑的感嘆,或抒發「綿綿長恨」的戀情,也正是由於他那些哀豔動人的詞篇,才使得他在南宋馳聲傳名。
《唐多令·惜別》這首詞,極言惜別之愁、相戀之苦,所表達的低回纏綿、生死不忘之情與詞人身不由己之景況,於矛盾衝突中讓人產生共鳴, 其藝術感染力遠非那些描寫幽會歡情的豔詞可比。可說吳文英這首詞將戀情、愁情、無奈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據《夢窗詞彙校箋釋集評》述, 吳文英有二妾,一名燕,出生於湖南,而娶於蘇州,後於蘇州去世。一為杭州人,不久休棄。夏承燾以為此說「很有趣,但沒有依據」,因有續考,進而將「二妾」之說法闡為蘇姬無奈休棄,杭妾不幸病歿。那詞人在《唐多令·惜別》中所寫的戀人是二妾之一嗎?
對於這樣的問題,因無考證,個人以為不必過多探討!吳文英一生遊歷於蘇、杭、越,遊蹤所至,每有題詠。宋詞本就以描寫豔情為主,「詩言志詞言情」在宋代是較為普遍的事。詞人即興賦詞、寄情抒懷也是常事,何必認為詞中的戀人就是「二妾」之一呢!
吳文英的這首《唐多令·惜別》,寫羈旅懷人,用深情的筆觸寫了一位戀人。在古代的詩詞中,秋天是一個充滿愁思的季節,「心」上一個「秋」字是離別之人造成的,合成了一個「愁」字 ,因而這季節之景與離別之情釀足了愁情,即使明月下高樓納涼,也怕再添一重愁。
與戀人惜別,更能觸景生情。年光過盡,往事如夢,遊子長期漂泊在外,看到燕子辭巢而去,心生人不如鳥那樣來去自由的感概!戀人別我而去,柳絲不能系住她的裙帶,卻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顯然這是要把兩人分開。柳絲寓意情絲,詞人寫柳絲沒有將兩人纏在一塊,漂泊的生活自是有其苦楚和無奈,箇中原因,令人聯想。
就《唐多令·惜別》這首詞本身而言,詞人無論是以「二妾」作為原型創作,還是別有情事,抑或是有感而發抒寫心境,都不事雕琢,自然渾成,恰到好處地抒發了與戀人的離別之愁,詞人那漂泊生涯中的失意情懷亦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