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人生智慧——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2021-01-17 國學雜談

《金剛經》這部佛教經典,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再詳細介紹了。今天主要分享一下經典名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當年六祖惠能大師,五祖為他講《金剛經》,在講到這句話的時候,他就大徹大悟了,後面的就不必再學了。那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其中又蘊藏著怎樣的智慧呢?想搞清楚這些問題,應該先看看原文: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段話,其實是世尊前面所講經文的總結,是畫龍點睛之筆,其中的義趣很深很細,若是依文解義,那就實在辜負了世尊的教導了。但末學能力有限,也只能粗略為大家分享一下了。

世尊對須菩提尊者說:發菩提心的修行者,應當如是生清淨心。「如是」二字便是承上啟下,也就是說下面所說的話,就是生清淨心的方法。

為什麼說「生」而不說「發」呢?這兩個字的含義,雖然有相同之處,但也有不同的地方,「發」是從無到有,以前沒有,現在發起;「生」有追究其本源的意思,只要說生,就一定有根,沒有根怎麼生呢?所以用「生」,意思就是說,這個清淨心,我們本來就有,是我們的本能,現在需要我們做的,只是恢復我們的本能,恢復我們的清淨心而已。

下面就是講如何生清淨心了。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色、聲、香、味、觸、法,這是六塵,只要執著其中一種,便是塵心,正好與清淨心相反。這六塵代表了世間一切境界相,一切境界相,都不應該執著。不但境界相不能執著,就連六根、六識都不能執著,因為表面上看是執著六塵,其實連著的是我們的六根、六識。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是最關鍵的,不但六塵、六根、六識這些不應該住,任何念頭都不應該住,沒有一絲毫的起心動念,這才能生清淨心,無論你住的是什麼心,甚至是佛法,都是汙染的心,都不是清淨心。

換句話說,妄心和清淨心在我們的心裡,只能住一個,這兩種心是不可融合的,有一絲毫的妄心雜念,清淨心就不能現前,只要清淨心現前,也就沒有一絲毫的妄心雜念了。

為什麼要生清淨心?因為清淨心能生智慧,妄心不能生智慧。這個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能體會得到。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就是因為旁觀者事不關己,他執著就少一些;事關當局者的切身利益,他的執著掛礙就多一些,迷惑也就多一些,所以很多時候,當局者就需要請旁觀者指點一下。

所以我們只要明白了《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就等於找到了打開人生智慧之門的鑰匙。以後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情況,都要記住這句話,不要著急著慌,不要患得患失,也不要瞻前顧後,不要起任何妄想雜念,要保持冷靜,這樣才能生清淨心,清淨心能生智慧,智慧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自然也就有了。

相關焦點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名句賞析
    我們大家都知道,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聽五祖弘忍和尚講《金剛經》時,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後,就大徹大悟了,後面的都不用講了,他全明白了。當然,我們沒有六祖惠能的根器,也沒有達到大徹大悟的境界,但我們還是應該努力學習,多一點感悟,下面分享一下末學對這句話的理解。
  • 《易經》與《金剛經》,變化與不執著的智慧
    而《金剛經》是佛教最高深的經典之一,是由印度傳入中國的佛門智慧的集大成者,通篇討論的都是空的智慧,研究的都是怎麼樣破相破法的問題,是佛門弟子必學之典籍,特別是在禪宗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之後,《金剛經》更是被提升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影響力也是與日俱增,成為中國人智慧的另一個結晶之一。
  • 閒話無所住而生其心
    《隨筆》遇到了一篇文章說的是:無所住而生其心。印象中,這句話應該是來自佛家經典《金剛經》。這部了義的《金剛經》,在中國是相當相當聞名的!佛法,法法道同,本本經典,筆者尤愛《金剛經》《圓覺經》。這兩部經的譯治和文筆,直是美倫美幻美不勝收!實在說,無論怎麼讚嘆他們,都是不為過的!要說,那些譯治的先輩們,不是諸佛菩薩再來,或者沒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筆者決定是不信的……《金剛經》是長老須菩提啟請的!這部經的開篇,非常非常的平實,就是些佛的日常和行住坐臥什麼的,長老須菩提問的也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心云何住,如何降伏他!
  • 《金剛經》說了什麼?無非就是這四個字,悟透福報無量!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包含了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是大乘佛教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以後秦鳩摩羅什翻譯的版本最為流行。《金剛經》全篇主要說明了「離相無住」的道理,悟透了這四個字,所獲福報無量。什麼是「離相無住」?
  • 金剛經是不是在講「空」?前輩各有看法。學佛遇到疑難我就這樣做
    在倩女幽魂電影中小和尚身懷一本《金剛經》,每逢遇到危險便掏出經書擋在身前,妖魔鬼怪便立刻退避三舍,不敢加害。想必對於世俗中人來說,這是對於《金剛經》最熟悉的形象。對於學佛的人來說,《金剛經》是一部十分重要的經典。不但要早誦晚讀,更要時時參悟。同一部經書,修為不同的人可以參悟出不同的佛理。
  • 《金剛經》和《心經》為代表性的般若經典,核心即要內外結合!
    特別是傳統中國佛家思想以大乘佛教發展為核心,就一部《金剛經》就能讓許多人耗盡一生來研究。作為中國的大乘思想,基本核心以般若為主,它的代表作有玄奘大師的「般若經。」般若經共有六百卷之多,其中較具為代表性的有《金剛經》與《心經。》那麼,《般若經》的核心到底講了什麼呢?本文大茶經就來分享與探討以《金剛經》和《心經》為代表性的大乘般若思想,主要核心是什麼。
  • 《金剛經》中重要的8個字,讀懂這8個字,你離開悟就不遠了
    《金剛經》中重要的8個字,讀懂這8個字,你離開悟就不遠了。《金剛經》在我國廣為流行,每每讀來都覺得句句很有道理。佛當時說這部經時,當機者是須菩提,在佛的諸多弟子當中被稱為「解空第一」。《金剛經》是般若經典中很著名的一部,禪宗從六祖慧能開始,就用《金剛經》印證參學者所悟是真是假。
  • 金剛經:「應生無所住心」,那麼此無所住心,卻又何從生起
    都說慧能和尚從五祖聽受《金剛經》至「應生無所住心」,時而得豁然開悟。可見對于慧能和尚來說「應生無所住心」,是契入金剛大義的重要經眼。慧能之後,受持金剛經者眾多,卻鮮有再於「應生無所住心」而得開悟者。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可以說是因為我們只是凡夫,而慧能和尚是菩薩再來嗎?
  • 金剛經常識:天眼看心經與金剛經
    心經和金剛經是眾生都能修的經文,而天眼看心經與金剛經只是更全面的了解了這些經文。有很多人認為天眼看這兩部經文,與普通人看這兩部經文是有不同的。其實天眼只是看透了心經和金剛經所講的內容,也看透了事物的本身。實際上只要大家能用心去修這兩部經文,那麼就能對經文所講內容有一定的了解,也會有更多領悟。
  • 禪宗經典《六祖壇經》令你頓悟人生的十句智慧佛語
    1、「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正如《金剛經》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惠能大師頓悟到:「一切萬法,不離自性」時,他就明白了「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不生不滅,本自具足,能生萬物」。識自本心的六祖大師,見自本性,所以能意識到神秀上座寫的「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尚未得道,於是說出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直指佛法本質的佛語。
  • 金剛經每次讀到這裡,就不往下讀了,所有都通透了
    《金剛經》是一部重要的佛學經典,小時候看金庸武俠,得道高僧勸人向善,總會念叨其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後來也曾道聽途說一些與金剛經有關的公案掌故,雖不明義理,但依然通過各種方式悉心搜求,空閒時品味。因金剛經而開悟的人,據說六祖慧能就是其一,當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經文時,六祖恍然有悟,這便是此經的靈妙之處。而我真正讀到金剛經的原文,已經是成年以後的事了。成年後讀它和成年之前讀它,有著截然不同的體會。
  • 南懷瑾切身經歷:《金剛經》的力量不可思議
    《金剛經》是一部開啟智慧,了脫生死的無上法藏。南懷瑾先生曾數次講述自己誦念《金剛經》的切身體驗。「能斷金剛」意指比金剛還堅固,「般若波羅蜜多」指智慧,即《金剛經》主要講述的是:通過最究竟的智慧,到達成就的彼岸,獲得解脫。《金剛經》包含了對人生、生死、宇宙、法意等種種思考,佛在與弟子的對話中,為我們解惑種種答疑,是一部開智慧、了脫生死的無上法藏,不僅是大乘佛教宗派都會涉及的一部佛典,更是禪宗的必讀經典。
  • 《金剛經》解釋:讀金剛經和心經的好處
    讀誦金剛經和心經可以幫助我們清理內心深處的陰鬱和雜念,也可以讓我們懂得修行心靈的方法和作用,而且無論是讀誦金剛經還是心經都是能夠對我們的人生有很大的益處,但是,讀誦金剛經和讀誦心經的好處是不一樣的。那麼讀誦金剛經和心經的好處是什麼呢?
  • 《金剛經》的智慧 財帛動人心 財布施是有福德 但持法才是關鍵
    佛陀用如此多的財富作為譬喻,只為引出後面的真正意圖,那就是,如果有人受持讀誦《金剛經》並為他人解說,指示,即法布施,那麼此人的福德是巨大的,巨大到什麼程度呢?在這裡要明確幾個點,經文中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這裡的此《般若波羅蜜經》就是指的《金剛經》,因為《波羅蜜經》有多種教法,在這裡專指《金剛經》,這也是《金剛經》備受推崇的原因之一。
  • 金剛經應該怎麼讀?釋迦摩尼從5個思維角度,指引你到達智慧源泉
    01前言《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它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包含著無窮的智慧。我們如何學習它,實踐它,乃至做到某種程度上的開悟呢?釋迦牟尼從這5個維度解讀《金剛經》,指引我們獲得智慧源泉。圖片來自網絡02角度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按照常規解釋說,「波羅蜜」是指到達彼岸,「金剛」最為堅硬鋒利,所謂「金剛般若波羅蜜」最堅硬最鋒利的到彼岸的大智慧
  • 理解了《金剛經》這4句話,就掌握了它的精髓,功德無量
    對佛學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佛學裡面包含很多哲理,涵蓋了為人處世等世界觀和方法論,對於指導人生有很大價值。最近我一個朋友迷上了《金剛經》,說《金剛經》裡有很多奧秘,於是便來找我探討。《金剛經》,被奉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佛教經典之一。
  • 金剛經第十四品之二
    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
  • 讀《楞嚴經》、《心經》、《金剛經》:讓你找到真實的自己
    何止阿難,眾生行走於世間,無時不刻面臨無數的誘惑,人只有回歸本心,才能不讓「塵土」覆蓋住心,讓蒙塵之心支配我們的人生。佛的智慧是無上的,他一眼就看出魔不是摩登伽女,而是阿難的心。經過七次詢問阿難心之所在,破除了阿難的妄心。今天我們遭遇種種煩惱之事,面臨各種誘惑,魔不在於世事,而在於你的心中,只有破除妄念,人才能回歸清淨的本心。
  • 金剛經:佛陀把經文講得這麼繞口,就不怕後來人看不懂嗎
    既然金剛經是一部傳誦最廣的佛說經典,能夠得以廣為流傳,必然是因為能被更多的人所接納。那麼金剛經能夠成為一部廣為傳誦的佛說經典,是否是因為金剛經是普通的凡夫之人,都能輕易讀得懂的一部佛說經典呢?金剛經是一部傳誦最廣的佛經之一,但金剛經也是最為難懂的佛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