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地球和太陽都在運動,為什麼星星的排列基本不變?

2021-01-08 火星科普

既然地球環繞太陽運動,而且太陽還帶著地球環繞銀河系中心運動,為什麼夜空中星星的相對位置看起來沒有發生變化呢?

首先,隨著地球的公轉,夜空中某些星星的排列其實會發生明顯變化,它們就是太陽系中的行星。由於地球和其他行星都會環繞太陽公轉,並且它們的距離較近,所以行星在夜空中的相對位置會隨時間發生明顯的變化,行星會在不同的星座中穿行。肉眼可見的行星只有五顆,其中包括人們常說的啟明星,也就是出現在日出之前的金星。

除了五顆太陽系行星之外,夜空中的星星都是遠在太陽系外的恆星。雖然它們的實際亮度可能高於太陽,但它們距離太遠,所以人眼無法分辨出它們的細節,它們看起來只是亮點。

在地球公轉的過程中,恆星之間的相對位置並不會發生肉眼可見的變化。這是因為恆星離我們太遠了,都在數十萬億公裡(數光年)之外,它們的視差太小了。即便是在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上,觀測者所看到的星空也不會有什麼區別。

不過,距離較近的那些恆星視差是可以測量出來。通過觀測恆星在半年裡相對於背景星空的偏移量,可以測出恆星視差角。由於日地距離是已知的,根據三角函數就能計算出恆星的距離,這就是最早的恆星測距方法——三角視差法。

另一方面,隨著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運動,其他恆星會相對於太陽系運動,使得它們在夜空中的相對位置發生永久性變化。只是這種變化很小,在短時間內很難看出來。

除非像巴納德星這樣具有極快自行運動的恆星,它每年相對於背景星空的位置變化會很顯著。這顆恆星目前離我們大約6光年,它正以每秒143公裡的速度朝著太陽方向高速運動。在大約1萬年後,它會運動到距離我們只有3.8光年的地方。

但對於大部分的恆星,它們的自行運動很慢,相對位置變化並不明顯。只有經過數千年的時間,夜空中的星座才會有較大的變化,以下是大熊座(北鬥七星所在的星座)、獵戶座以及南十字座隨時間的變化:

如上圖所示,北鬥七星在10萬年後會完全變樣。獵戶座的盾牌部分只有在最近數千年才看起來像盾牌,而在數萬年前或者數萬年後,盾牌的形狀完全不成樣子。南十字座在5萬年前也是呈現為十字形,但在5萬年後,十字形不復存在。

另外,超新星爆發也會在較短的時間內改變星座。例如,獵戶座的參宿四,天蠍座的心宿二,它們都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爆發成超新星,從而使星座完全發生變化。

相關焦點

  • 地球每年在宇宙中前進70億公裡,為什麼星星的相對位置都沒變?
    地球在宇宙中不是靜止的,它會繞著自轉軸旋轉,而且還會繞著太陽運動。同樣地,太陽和其他恆星也都不是靜止的。在銀河系中,包括太陽在內的幾乎所有恆星都會繞著位於銀河系中心的共同質心運動(極少數超高速恆星可以脫離銀河系)。
  • 地球真的在轉動嗎?為何我們感受不到,頭頂的星星位置也不變
    審核-小文小時候我們總喜歡仰望星空,一顆兩顆數著漫天的星星。長大後,我們幾乎忘卻了頭頂的星河,也不再會在意「為什麼星星總是數不完?」的問題。或許我們小時候以為夜空中的星星都是穩定不變的,長大後即使知道這世界的每一個事物都有自己運轉的規律,我們也懶得在意它們今天與明天的區別。
  • 為什麼地球繞太陽轉軌跡是橢圓的,而不是圓?
    題目說地球繞太陽轉,那就是地球的公轉,但地球公轉的速度並非固定不變,而是地球的公轉周期不變。眾所周知,地球的公轉軌跡是一個橢圓的,而太陽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而地球能夠繞太陽公轉,,自然就是受到了萬有引力,但不能說橢圓軌跡是因為受到萬有引力的結果!地球為什麼會繞太陽轉?嚴格地來說,地球並不是單純的受到太陽的引力繞太陽公轉。
  • 地球繞太陽轉,太陽繞著銀河轉,為何北鬥七星、啟明星位置不變?
    地球繞著太陽轉,為什麼北鬥七星、啟明星的位置基本不變?有這個疑問的朋友應該沒有好好觀察過星空,北鬥七星的位置的變化比較慢,一年輪一次,每天看起來差不多,但累計一定的時間後就會很明顯,您會發現勺柄方向變化了!
  • 有一顆常追隨太陽,出現在東方和西方最亮的星星,叫什麼星?
    金星與太陽有時同時出現在東方或西方天際,是因為早晚的太陽光不強,而金星是太空中最亮的星星,所以那時的陽光也掩映不了。金星與地球距離最近時約4210萬km,最遠時約2.417億km。遠地點和近地點差這麼多,是因為地球和金星有各自的運行軌道,而且公轉速度是不一樣的,這樣,當兩顆星球運動到太陽的同一邊時,距離就很近;而兩顆星球運動在太陽各自一邊時,中間隔著個太陽,就很遠了。
  • 為什麼夜空中閃爍的是星星,而不是太陽和行星呢?
    星星之所以會閃爍,是因為它們離地球太遠了,即使透過強大的望遠鏡看也很遠。從這些星星而來的光線經過多次折射,使這些星星看起來好像在眨眼睛。然而,太陽和其他行星(和這些星星比起來)離我們比較近,因此比較像圓盤。「一閃一閃,小星星,究竟何物現奇景!」非常的押韻,不是嗎?
  • 地球繞著太陽轉,為什麼北鬥七星、啟明星的位置基本不變?
    北鬥七星和啟明星完全是不同的,北鬥七星是恆星,是同太陽一樣的恆星,距離我們十分遙遠。而啟明星就是金星,與地球一樣圍繞太陽運轉的行星。而且,這兩者雖然不同,但在天空中的位置也都在變的啊。下面我們分別說一下。
  • 為什麼它能夠一直處於地球的正北方?
    每天夜晚降臨之後,天上就會浮現出大量的星星,對於這些星星古人並不知道它們到底是什麼?可是在現代人的眼裡,我們都知道,它們基本都是跟太陽相似的恆星。漫天的星星亮度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星星特別明亮,有的星星則比較暗沉。雖然很多人對於天上的星星都沒什麼了解,但是有一顆星星卻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它就是北極星。
  • 金星將從地球和太陽之間穿越
    金星是距太陽第二遠的行星,也是繼太陽和月亮之後地球天空中第三亮的天體。為什麼它有時被稱為「晨星」和「昏星」?最近幾天如何在天空中找到金星?讓我們來看看吧。01「昏星」或「晨星」金星比天空中任何一顆真正的星星都要耀眼得多,它看起來並不閃爍,而是會發出穩定的銀色光芒。金星在太陽之前升起時被稱為「晨星」,在太陽之後落下時被稱為「昏星」。一些古代天文學家實際上認為他們看到的是兩個不同的天體。
  • 一直說潮汐力在減緩地球自轉,為什麼現在地球自轉卻加速了?
    在宇宙中天體的運動是非常具有規律性的,就拿地球來說,它每天都會沿著自轉軸轉一圈,周期大約是24小時,每一個回歸年,也就是今年的春分點到下一年的春分點,周期大約是365天。如此往復周而復始,在我們的有生之年,這樣的規律是不會發生大的變化的。但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並不是一個不變的常數,這也是為什麼我要用「大約」的原因。
  • 夜空中的星星為什麼看起來都是黑白的?
    星星的確有不同的顏色,但是如果用肉眼觀察,星星就都變成黑白的了。我很願意詳細解釋一下「恆星的顏色」和「我們觀察到的顏色」這兩個概念。恆星的顏色我們夜晚遙望天空,會看到許多許多閃亮的星星。除了在地球附近的幾顆行星之外,這些能夠被我們看到的星星都是遙遠的恆星。恆星就是像太陽一樣的天體,它可以發光發熱。恆星距離我們非常遙遠。
  • 恆星動的那麼快,為什麼我們看不出?它們離地球一天比一天遠了
    毛主席指出:「它們的變化和社會的變化相比較,則顯得很微小,前者是以若干萬年為單位而顯現其變化的,後者則在幾千年、幾百年、幾十年、甚至幾年或幾個月(在革命時期)內就顯現其變化了」。有人說「恆」就是長久固定不變的意思,難道恆星真的不動嗎?為什麼星座的形狀看起來又好像是不變的呢?恆星不但不是靜止不動,而是大動特動。
  • 什麼是太陽的周年視運動?為什麼不同季節同一時刻看到的星座不同
    大家知道,由於地球的自轉,我們看到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有東升西落的周日視運動。我們在同一夜晚的不同時刻可以看到不同星座的升起和下沉,例如,初夏夜晚天黑不久,我們看到獅子星座在天空的南方,出現在東方天空的是牧夫座、北冕座,而西邊天空的是雙子、獵戶、金牛等星座。
  • 北鬥七星都是什麼樣的星星?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每當夜晚降臨後,我們抬頭看天空,會看到滿天的星星。古時候由於缺乏天文望遠鏡等觀測設備,天文愛好者們都是通過肉眼觀星,在眾多的星星當中,有七顆星的排列非常有特點,被古人被之為北鬥七星。古人雖然能夠觀察到這七顆星,但是並不知道它們到底是什麼樣的星星。隨著人類走進發展的道路之後,天文望遠鏡等觀測設備的出現,讓人們終於明白了北鬥七星是什麼樣的星星,其實它們個個都是像太陽一樣的恆星。它們自身由於核聚變可以產生光和熱,成為宇宙中的燈塔,才能夠被我們觀察到。既然北鬥七星是恆星,說明它們都在太陽系之外,能夠被我們肉眼觀察到,說明它們距離太陽系也不會太遠。
  • 為什麼能在地球夜晚看到的星星,卻在月球拍的照片上看不見呢?
    很多人童年的記憶都是數星星,在漆黑的天幕下布滿滿天的繁星,只要我們晚上走在街上,不受建築物的遮擋,繁星就會一覽無餘。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工業化進程,現在你要是抬頭看星星,可能只能看到一兩顆星星,或者完全一顆都沒有,只有背景的一片黑。
  • 神秘的月亮,探索太陽和月亮對地球的引潮力與潮汐的關係
    我們再來比較月球和太陽所施加的引潮力。太陽著地球表面批點是正著地球表面的這個引潮力,它還不到月球的一半,所以這個結論就是引起漲潮這種現象的天體其實主要是月球。然後還有一個問題,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把萬有引力常數地球半徑月球質量以及地域質量就是這幾個變量都給它帶進去做一個計算,就會發現這個單位質量的引潮力其實非常非常小,只有1.1乘10的負六次方。
  • 月球上看太陽會動嗎?看地球會下山嗎?能看到星星嗎?
    太陽日:地球自轉一周後太陽在同一個位置時的時間,這個周期和地球的自轉周期並不一一對應,而是是要稍微晚那麼一點點,因為地球在軌道上有經過了大約1/366周,根據地球在軌道上不自覺的自轉一周時間計算,這個增加的時間為1/365×23時56分4秒,大約為3分56秒!
  • 46億年,地球的水保持不變還是變少了?一塊石頭告訴了我們答案
    在人類沒有走進科技時代之前,我們並不知道地球的水是如何進行循環的,可是當我們走進科技時代之後,對於地球的水循環終於有了比較全面的認知。地球表面的總水量高達13.8億立方千米,從數值上來看,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水資源儲量。那麼如此多的水,在地球誕生至今的46億年以來,一直都是保持不變的嗎?可能很多會說,那還用說,地球擁有完善的水汽循環機制,地球內的水來回循環,並不會流失。
  • 高考地理之太陽視運動
    在必修一自然地理中,地球的運動這一章節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其中太陽視運動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知識點,這一部分知識在人教版和湘教版等教材上沒有過多地體現,但同學們在做題的過程中又會遇到這種類似的題目,所以,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講講這一部分知識,希望同學們看懂了之後下去一定要自己去研究,最後形成系統性的筆記
  • 如果把織女星放到太陽的位置,地球會怎麼樣?
    其中每年農曆的七月七日我們還會想起被銀河隔開的織女星和牛郎星。相比起牛郎星,織女星的亮度要更高一些。早在1840年國外天文學家在宇宙中拍攝到的第一顆恆星便是織女星,並且在之後很長時間內都以它的光度作為恆星的星等劃分。到了近現代,科學家們通過先進的天文設備對織女星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宇宙中,人類研究最多的恆星除了太陽之外就是織女星了,那麼這顆恆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