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31日21時47分訊(記者 伊永軍)今(31)日,重慶市知識產權局公布了《2019年重慶區縣智慧財產權發展狀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通過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5個一級指標和專利授權量、有效商標註冊量、商標行政保護強度等29個二級指標,反映了全市智慧財產權發展狀況。
《報告》由重慶市智慧財產權信息中心和重慶大學共同編制。根據《報告》,全市各區縣智慧財產權綜合發展水平可分為四個梯隊:
第一梯隊:綜合發展指數高於60%的區縣,共有6個,分別是渝北區、江北區、九龍坡區、北碚區、南岸區、沙坪垻區。其中渝北區綜合發展指數為93.08%,全市排名第1位。
第二梯隊:綜合發展指數高於40%的區縣,共有12個,分別是江津區、渝中區、合川區、巴南區、永川區、大渡口區、梁平區、綦江區、璧山區、涪陵區、銅梁區、墊江縣。
第三梯隊:綜合發展指數高於20%的區縣,共有13個,分別是長壽區、奉節縣、萬州區、榮昌區、秀山縣、大足區、彭水縣、忠縣、開州區、南川區、酉陽縣、潼南區、黔江區。
第四梯隊:綜合發展指數低於20%的區縣,共有7個,分別是雲陽縣、武隆區、豐都縣、石柱縣、巫山縣、城口縣、巫溪縣。
據市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全市來看,2019年我市發明專利授權量為6988件,有效商標註冊量達到48.46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0.46件,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強度、商標行政保護強度和版權行政保護強度較2018年均有所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專利產品產值較2018年增加了356.85億元。
從區縣來看,發明專利授權量較高的是沙坪垻區、南岸區;有效商標註冊量較高的是渝北區、江北區;地理標誌註冊和初步審定量較高的是彭水縣、萬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量較高的是渝中區、彭水縣;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較高的是沙坪垻區、南岸區;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強度較高的是江北區、渝北區和北碚區;商標行政保護強度較高的是渝北區、江北區;版權行政保護強度較高的是梁平區、渝中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專利產品產值較高的是江北區、涪陵區;專利質押融資項目數較高的是九龍坡區、渝北區;專利質押融資金額較高的是江津區、北碚區;智慧財產權管理部門人員數較多的是合川區、墊江縣;智慧財產權工作專項經費佔地區財政支出比例較高的是北碚區、江北區;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機構(平臺)數較多的是渝北區、大足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