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始老麥會每天堅持給大家介紹一些生僻的成語,希望大家會喜歡,今天是第二個,喜歡的關注啊,每天還有一個專欄,每天一個歷史冷知識,喜歡的可以去看下。
成語:沆瀣一氣(hangxie四聲)
基本解釋:原比喻氣味相投的人連結在一起,後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結在一起。沆瀣,這個詞意思是,夜間的水汽、露水,《列仙列》描寫仙人陵陽子的神話故事也說:「春食朝霞,夏食沆瀣」。這個詞沒其他用途,就這一個意思,現在用的還比較少了。
出處: 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唐僖宗
故事:唐僖宗時候有年的科舉考試,其中有個考生,叫崔瀣,也到長安應試而且榜上有名,當時有種規矩,科舉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那年的主考是崔沆,崔瀣不免要以門生的身份,鄭重其事地前去拜謁「恩師」崔沆。然後愛熱鬧的文人就編成兩句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他們師生兩人像是夜間的水氣、霧露連在一起。這當時只是一句玩笑話,後來崔瀣中舉後很快就得到很好的官職,那時候即使榜上有名,能當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於是那些沒謀得好官位的人,便把「沆瀣一氣」的說法暗指他們倆後私人關係。
這位崔沆,後來被著名的農民起義首領,黃巢給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