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Mintina
此刻,預報顯示Fani高壓氣團帶來猛烈的狂風。隨著即將到來的嚴重降雪,期待一個相當安靜的周末。我認為山峰兩側各個營地之間的活動頗為有限。
隨著我們觀察珠穆朗瑪峰上的登山者,印度和孟加拉卻正在受到侵襲。高壓氣團登陸時,風速搞到140英裡/小時,即225公裡/小時。氣旋經過區域將會出現嚴重破壞。而有超過一億人生活在風暴直接經過區域。
頭條
山峰兩側的修路隊伍已經下撤返回大本營的,等待風暴結束。這應該會造成2日 - 4日的延遲。團隊所期望的並為發生,不過,從宏觀來看,這不會對衝頂日程安排造成很大影像,除非山峰再出現一次延遲或是風暴。
此刻,尼泊爾一側向登山隊伍成員頒發了創造紀錄的378張許可。中國西藏自治區一端則沒有更新數據。
此刻狂風肆虐,接下來嚴重降雪?
Tomer Weather Solutions公司的Chris Tomer準確地給出疾風魚板,但是並不確定珠穆朗瑪峰將出現的降雪量:
今日,我依然預報今日和周六清晨會出現降雪,隨後天氣則變得略微乾燥。誠實地說,並不確定降雪的嚴重程度。我正在觀測衛星遙感顯示的大氣水汽含量,我可以看到移動中溼氣正去往珠穆朗瑪峰山區的方向。我也能夠看到珠穆朗瑪峰頂峰上部很大的旋轉雲團。近期狂風向並不會導致降雪,但是之後,隨著Fani高壓氣團的移動,可能會帶來降雪。
高壓氣團Fani的2019年登錄區域
尼泊爾一側 - 在山峰高處用雙手握住帳篷
根據多方消息,大多數來自2號營地,疾風令人驚懼不已。登山者們身處帳篷內,用他們的雙手握住帳篷,使其不會被吹起。
2002年,狂風吹毀2號營地的帳篷
西藏自治區一端
有時,珠穆朗瑪峰一側出現一些情況,但是另外一端卻毫無影響,但是這一次卻並非如此。北坳也受到了嚴重影響,同時還有前進營地和中國一側大本營。
Adrian Ballinger於周五晚間八時的更新內容:
昨夜,北坳的多頂帳篷損壞。夏爾巴協作在這裡付出了大量額外的努力。現在,Fani高壓氣旋為我們帶來的一些降雪,下周,氣旋依然將留在接近珠穆朗瑪峰的區域。連接路繩的隊伍返回大本營。我並不期待修路過程取得進展,直至我們確認天氣對於我們的探險活動不會造成任何影像。我們有大量額外儲備的物資(帳篷,爐頭,睡袋,等)...團隊成員的羽絨服(六件)遺失...我們需要耍點手段,或是從Eddie Bauer那裡要求一次緊急運輸。
Part of the Contract
此刻,一切為時尚早。通常來說高壓氣旋會在6月初在孟加拉灣形成,而非5月,不過眾所周知,我們星球上的天氣正在不斷發生變化。狂風和巨大山峰相得益彰。我有很多身處山峰內部,我的雙手壓住頭部,頂著上端很薄的尼龍外壁,任憑狂風在我們四周呼嘯的經歷。
2002年,我與Rob身處西山坳2號營地的一頂帳篷。我們整晚都在撐住帳篷,而第二日清晨發現大量帳篷已經平攤在地面。在阿空加瓜峰,我全部三次攀登過程中,狂風,viento bianco,每一次都席捲了高海拔營地!
2011年,我和卡米去往洛子峰側的3號營地,突如其來的疾風幾乎帶著吹起的雪層掩埋我們的帳篷。我記得帳篷內變得越來越暗,並非因為太陽落下,而是因為雪層在我們帳篷的外壁越堆越高,而且有一些已經落入帳篷內!最終,到達一半高度,我們均離開帳篷,用雪鏟清理這處區域。你看,如果一頂帳篷被掩埋,那麼進入帳篷中的空氣數量會減少,在空氣中含氧量已經減少40%的海拔高度,這的確不樂觀。
另外一個在K2/K2峰的「令人喜愛」的記憶。隨著狂風大作,無休無止,我們在帳篷內翻動超過24小時。
略顯不悅,但是這是攀登的一部分。顯然,狂風可能導致極大破壞,例如對於我個人,2017年,狂風把我吹向科羅拉多州一處巖石區域,導致我腿部三處骨折。而今日,在珠穆朗瑪峰,隊伍將會損失帳篷,裝備,物資。大多數人已經為此做好準備,而且有備用物品,而廉價團隊或許會面對一些掙扎。
以下是數座八千米級別山峰的具體情況。
照片提供:Cory Richards
喜馬拉雅山區春季登山季已經迎來迎來令人興奮的時刻,數場悲劇,安娜普爾納峰和卓奧友峰相繼有人遇難。現在,隨著高壓氣旋Fani席捲印度,各處山峰的隊伍已經來到大本營,躲避熟練來最為嚴重的風暴。
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北坡大本營
照片提供:Furtenbach Adventures
山峰兩側,夏爾巴協作修路隊伍付出的巨大努力最終有所回報。
山峰南坡,一支來自Himalayan Guides隊伍和Madison Mountaineering隊伍的夏爾巴協作團隊於4月24日向還把6,400米區域之上連接路繩。截止5月1日,他們取得了極大進展,到達海拔7,600米高度Geneva Spur區域的巖石山簷。第二日,他們去往南坳和4號營地,位於海拔8,000米高度,4號營地是重要的裡程碑:隊伍將從這裡開始他們的衝頂嘗試。
山峰北側,嚴重的降雪暫時令身處北坳的修路團隊下撤至大本營。他們也取得了相當出色的進展,在5月3日折返躲避孟加拉灣氣旋帶來的疾風之前,團隊已經到達海拔8,300米高度。
登山者進行通過khumbu冰川的海拔適應訓練
照片提供:Madison Mountaineering
冰川區域早期的擁堵很快得到解決,山峰南側,登山者們自由通過1號營地支3號營地之間的區域。在北坡,隊伍則已經在北坳留宿。當高壓氣旋Fani最終於5月3日席捲珠穆朗瑪峰,山峰兩側的登山者返回海拔更低營地,等待風速減緩,並監測可能出現的嚴重降雪。
安娜普爾納峰
登山者Rupert Jones-Warner去往安娜普爾納峰頂端
照片提供:Don Bowie
安娜普爾納峰有著世界上最為危險的八千米級別山峰的聲名,所以4月23日,32名登山者成功站在山峰頂部的確令人相當意外,其中包括尼瑪普加馬嘎爾,前廓爾克士兵,他計劃在七個月內登頂全部14座八千米級別山峰。
遺憾的是,並非全部32位攀登者都能成功下撤。來自馬來西亞的麻醉師,Wui Kin Chin在下撤過程中體能衰竭,被困,並被留在海拔約7,750米高度。他的夏爾巴登山同伴,尼瑪次仁,根據報導,把他剩餘的輔助氧氣留在這裡,獨自下撤返4號營地尋求幫助。導致救援結果的細節尚不清晰,不過最終,四位夏爾巴救援人員借住直升飛機長繩救援方式來到3號營地。進過五個小時的攀爬,他們在海拔7,500米高度鎖定Kin Chin的所在位置,最終,把他送往加德滿都的一間醫院。在接受深切治療七日後,他在醫院離世。
道拉吉裡峰
Peter Hamor在French couloir區域進行海拔適應訓練
照片提供:Peter Hamor
Peter Hamor,Horia Colibasanu和Marius Gane一直忙於在道拉吉裡峰固定路繩。隨著衝頂嘗試的臨近,團隊採取一日工作,一日休息的策略。但是在珠穆朗瑪峰,修路工作卻暫停下來。三人已經拆除了他們的帳篷,為風暴做好準備。「我們希望降雪不會覆蓋我們過去兩周一直在努力鋪設的線路,」Horia於5月3日寫到。
卓奧友峰
一人遇難之後,登山者們放棄了卓奧友峰的攀登
照片提供:Summit Climb
4月29日,這個登山季的首例死亡事件出現在卓奧友峰,普江博騰夏爾巴在臨近還把7,100米的2號營地附近鋪設路繩時掉入冰裂縫死亡。他是一支五人夏爾巴團隊的一員,他們為十位外國客戶鋪設路繩。探險隊伍成員經過討論,取消了他們的攀登活動,並拆除了1號和2號營地。看起來,他們不太可能移動屍體。
祝願所有人好運,希望即將到來的降雪在可控範圍之內,人們能夠很快重新開始攀登。
信息來源:Alan Arnette,Martin Walsh
[尼]資深14座八千米山峰登頂者計劃首攀喜馬拉雅山區線路
編譯:Mintina
Romano Benet和Nives Meroi,總是一同出現,現在又一次回到幹城章嘉山區
他們的掙扎,失敗,登頂和存活 - 有時,的確是純粹的奇蹟 - 追逐著高海拔登山運動的終極目標。最終完成全部14座八千米級別山峰之後,這些登山者可以退隱,並講述他們的登山故事,而非繼續進行攀登。
但是在地球上完成全部14座八千米級別山峰,而且依然在世的36位傳奇之中,一些人在這個春季重返喜馬拉雅山區,計劃開闢全新路線。讓我們簡單進行了解。
現年65歲,Oscar Cadiach在僅僅兩年之前才完成了自己長久以來的訴求。這個春季,他希望可以在自己的喜馬拉雅山區登山履歷上增添最後一座獎盃:Gyachung Kang峰,世界第15高峰。這座海拔7,952米的山峰位於Mahalangur Himal山區,處在卓奧友峰和珠穆朗瑪峰之間,尼泊爾 - 中國西藏自治區邊界。事實上,Cadiach最初的夢想是從卓奧友峰頂峰沿山脊橫跨七公裡距離,但是經濟和官僚制度的困難迫使他選擇一座山峰作為B計劃。
這位加泰隆尼亞登山者將嘗試在山峰無人涉足的東壁開闢一條全新線路,他與34歲的Jonathan Garcia一同攀登,2016年,他們首次在布洛阿特峰結組攀爬。
如同以往,來自義大利的Nives Meroi(57歲)和Romano Benet(56歲)也將會到標誌著他們登山生涯最具戲劇性的地點:幹城章嘉山系。在那裡,Meroi與Edurne Pasaban的競爭進入白熱化,她們正在爭奪成為首位登頂全部14座八千米級別山峰女性的頭銜,她的丈夫突然患病。Meroi即刻放棄攀爬,在長達兩年的養病過程中一直照顧他。
一旦Benet能夠起身,夫婦二人便繼續開始攀登。手牽手,他們於2017年站在自己第14座八千米級別山峰,安娜普爾納峰頂端。此刻,他們把目光鎖定在Kangbachen峰(海拔7,902米),這是被稱作五大財富 - 幹城章嘉山系五座山峰的海拔最低點。除去Kangbachen峰之外,五大財富還包括海拔8,586米的主峰,海拔8,505米的雅礱康峰,幹城章嘉南峰,海拔8,476米及中央峰,海拔8,473米。義大利人計劃沿山峰未攀的南峰行進。
來自斯洛維尼亞的Peter Hamor回到自己最後一座八千米級別山峰,道拉吉裡峰,常熟狀況的西北山壁,這裡此前僅有Valeri Babanov和Nikolai Tomianyn進行過一次嘗試。羅馬尼亞登山者Horia Colibasanu及Marius Gane將與Hamor結組。
Jorge Egocheaga此刻和韓國人洪成澤身處洛子峰南壁。
羌達瓦夏爾巴
照片提供:Seven Summits Treks
羌達瓦夏爾巴,迄今為止,登頂全部14座八千米級別山峰的最為年輕的登山者,此刻正身處安娜普爾納峰 - 工作。他是Seven Summits Treks探險隊伍的領隊,而且輔助巨大努力,於周一,幫助32明登山者順利登頂山峰。他還組織了對馬來西亞登山者Wui Kin Chin的搜尋和救援,Chin在下撤過程中被困山峰,之後在新加坡的一間醫院因為其受傷情況而離世。
信息來源:Angela Benavi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