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的鄉村是什麼樣?富人像活在70年代的中國,窮人睡大街!

2021-01-09 百家號

在人們的眼中,尼泊爾是個非常神聖的地方,因為佛教就起源於尼泊爾,這個國家的經濟水平並不高,很多人生活並不富裕,不過他們卻生活得很快樂。在眾多國家都在走城鎮化道路的時候,尼泊爾卻沒有緊隨時代潮流,還是隨著自己的心情走。尼泊爾的鄉村是什麼樣?富人像活在70年代的中國,窮人睡大街!

尼泊爾的鄉村生活是被許多人所嚮往的,因為這裡非常的寧靜,有詩意,所以很多的旅遊愛好者都喜歡到尼泊爾來旅遊,也是為了一睹尼泊爾的風採吧。但是大家對尼泊爾的宣傳和幻想有點過度,沒有哪個國家真正的躲避全球化的局勢,尼泊爾也不例外。

尼泊爾的山非常多,適合居住的平原相對較很少,所以大家都會聚集在一塊,這樣一來,就顯得比較擁擠。尼泊爾的建築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用磚蓋起來的房子,這種比較少,因為只有有錢人才建得起這樣的房子。雖然說是有錢人建的房子,但是遠遠地看去,跟中國70年代建的3層樓差不多,尼泊爾人也喜歡建3層樓的房子,因為看起來更氣派,他們還喜歡在房子的外面塗上各種各樣的顏色,格外的顯眼,即便是沒有太多的錢,也會修建2層的房子,外觀上看著不錯,但是裡面的裝飾甚是可憐。

另外一種就是茅草屋了,可能說起茅草屋你有點驚訝,現在這個時代還會有人朱茅草屋,他們沒有錢,修不起磚房,只能用茅草來大建房子,能夠遮風避雨就可以了,但是遇到大風大雨等惡劣天氣,茅草屋是不行的,這就是尼泊爾窮人的生活。

你心中的尼泊爾是什麼樣子的?你想去尼泊爾旅遊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說說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中國小夥砍兩斤羊肉看望尼泊爾窮人,主人用羊肉煮青菜招待,心酸
    這裡是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世界最不發達的地區之一,冬天的尼泊爾山區氣溫降了不少,今天村中正好有人殺羊,砍了兩斤羊肉去看望山上一戶牧民,這是一戶常住山上的窮苦牧民,家中父親帶著二個女兒,一個兒子生活,住著小木棚子,四處通風,其中兩有兩個小孩還穿著短袖,看著令人心酸。
  • 茶山:鄉村美了,百姓富了
    綠水青山帶笑顏,金山銀山富新村近年來茶山鎮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聚焦「五大振興」緊緊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加強頂層制度設計,結合各村實際因地制宜打造精品特色示範村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如今一曲慷慨激昂的農業發展讚歌在茶山的沃野上奏響
  • 鏡頭下的中國:中國70年代的生活,看起來也挺好的
    中國七十年代街道還是相對比較落後,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貨品很樸素,人們的衣著也很樸素,街道上也有拉著一車菜的農民,但是我們仍能感到當時街道潔淨條理。鏡頭下的中國:中國70年代的生活,看起來也挺好的在那個年代看場電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可以看到當的電影並不先進,門口兩邊牆上畫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和鍛鍊身體的圖片,這也是當時的主旋律了。這是一張文藝表演中一張群眾狀態的真實寫照,群眾中孩子被父母抱著因為身高太矮看不到,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深情都很專注,當時的文藝演出可不像現在這麼普遍。
  • 中國無私幫助尼泊爾抗震救災贏得國際社會讚譽
    尼泊爾警方5月1日說,該國4月25日發生的地震迄今已造成6254人死亡、13847人受傷。危難時刻,中國政府和人民堅定地同尼泊爾政府和人民站在一起。中國對尼泊爾的無私援助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讚譽。他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患難見真情,在這場尼泊爾的全國性災難面前,中國人民選擇了與尼泊爾人民團結在一起,中國是尼泊爾真正的朋友。多個中國救援隊在不同地方日夜工作,救出了很多尼泊爾人,他們做得很棒,很好地幫助了尼泊爾政府和人民。亞達夫表示,震後中國領導人第一時間向尼泊爾表達了真誠的慰問,「我對中國表達最真誠的感謝和感激」。
  • 經典老車:70年代的解放牌汽車什麼樣子?它是中國汽車的見證者!
    導讀:經典老車:70年代的解放牌汽車什麼樣子?它是中國汽車的見證者!說到過去的國產車,大家會在自己的腦海中想起什麼呢?是過去的紅旗,還是過去的上海牌汽車?當然紅旗與上海牌汽車是能夠代表我們國家的汽車的,但要真正說到我們國家汽車誰是資歷最老的汽車,那應該就非解放牌汽車莫屬!
  • 那時的《芳華》:上世紀70年代部隊文工團什麼樣
    電影《芳華》講述的是上世紀70年代部隊文工團的事情,具體說是「西南的一個省軍區文工團」。導演馮小剛和編劇嚴歌苓都有文工團工作的經歷,而且都是在70年代。70年代,按規定各大單位才能有專業文工團。即各軍區、軍兵種、各總部和海軍艦隊、軍區空軍經中央軍委批准定編的文工團(宣傳隊)。各軍、師和省軍區、軍分區的宣傳隊,儘管有的水平很高,但仍是業餘的。專業文工團的正式演員都是幹部,最低也是正排級;業餘文工團的演員算戰士。在服裝上也是一目了然:幹部演員穿四個兜的,戰士演員穿兩個兜的。不過,說是業餘的,實際上不少都是吃「專業飯」的。
  • 假如回到中國70年代的農村,會是什麼樣子?
    70年代的農村,在貧窮的歲月裡,人們單純,心地善良。老老實實在生產大隊務工,賺工分,生活貧苦,卻很滿足。幾十餘位農民,在黃土大地上合影,皮膚黝黑,冬日裡,有的拿著鋤頭,有的拿著鐵鍬,有的肩上扛著擔子,準備去做事,這將是辛苦而忙碌的一天。
  • 尼泊爾「活女神」:4歲上位,10年不能見人,12歲被廢黜神位孤老終身
    尼泊爾是佛祖釋迦摩尼的誕生地,因此幾乎全國民眾都信奉佛教。而尼泊爾獨有一位神祗,全球只有尼泊爾人信奉這位神祗,她被稱作「庫瑪麗」,意思是處女神,翻譯成中文則是活女神。
  • 中國鄉村振興調研報告(2018—2019)|新書
    2019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指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在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後,在中國農業大學統籌下,我校人文與發展學院於2018年成功動員並組織了首次鄉村振興系列研究活動——「百名師生鄉村振興系列調研」。
  • 尼泊爾旅行遊記:探秘帕斯帕提那燒屍廟火葬場,一場生死的輪迴
    每一個到尼泊爾去旅行攝影的遊客都會去加德滿都最著名的帕蘇帕提廟前拍攝傳統的尼泊爾火葬。傳統上死者都以黃巾或白布包裹,安放在河邊堆滿木塊的石壇上,死者的兒子們需剔淨頭髮、鬍鬚,提著油燈繞行父母遺體三周,以河中聖水為死者淨臉,象徵沐善洗罪,然後把米和花撒入其口中。遺體焚化後,把骨灰撒入河裡,隨河水流轉聖河,登至極樂。
  • 在缺水問題嚴重的尼泊爾,「水商」成了最賺錢的生意(上)
    水商是近幾十年來尼泊爾水荒問題催生出的一種特殊商人群體——他們擁有自己的油罐車和加水站,將地下水開採上來後,用車運送到缺水的城市中,以高出公共供水幾十倍的價格賣給尼泊爾的居民。雪山腳下的尼泊爾為什麼會如此缺水?水商的崛起又會有怎樣的影響?本文譯自《紐約時報》,作者Peter Schwartzstein,原標題為「『The Merchants of Thirst」.
  • 60年代前的饑荒、70年代的紅薯、80年代的白米,記憶中的舊年代
    可以負責任地說,中國人能普遍吃飽肚子,是1980年代以後才有的事情。1980年代以前恰好是90後父母所生活的年代,常常聽父母提起他們兒時的趣事。60年代饑荒時平民以樹皮充飢出生在6、70年代的父母輩,其實沒有經歷過大饑荒,餓死人的事情只聽長輩們說過,無親身經歷。對於70年代的水稻產量,生產隊的水稻畝產在500斤左右,那時候沒有雜交水稻。
  • 誰家女人是這個生肖,嫁窮不嫁富,嫁窮人越來越富,越來越幸福
    導語:都說嫁給了什麼樣的男人,後半生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實際上,很多女人嫁給了有錢的老公,反而日子過得不如從前快樂。也有很多女人嫁給了窮老公,但婚後財運反而更佳,不僅幸福,還有望翻身做富婆。一個女人選擇自己的婚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有一些女人,嫁給窮人,反而會更加幸福,更加有錢。嫁窮不嫁富一生有福祿!這些生肖女嫁給窮人才會越來越富,越來越幸福!那麼,到底是哪些生肖女呢?一起來看看吧!
  • 人像復原:巴赫、哥白尼、查理三世都長什麼樣?
    那麼現實中的人像復原技術真的如此神奇嗎?這項技術又是如何發展起來的?顱骨面貌復原技術發展簡史人像復原,學名為顱骨面貌復原,也稱復顏法或復容法(facial reconstruction)。這是一種以顱骨為基礎,以人體頭面部解剖學規律為依據,通過繪畫、雕塑、計算機圖像等方式,以再現顱骨生前面貌為目的的技術。
  • 70、80、90年代:回不去的時光,帶不走的舊夢
    對於70、80、90年代的人來說,童年裡沒有迪士尼,沒有長隆歡樂世界。70 年代·代表歌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憑票供應的年代,人們搶購的景象有糧票就有吃的,那個年代有公分沒糧票一樣買不到吃的70年代的香菸,你見過幾個?
  • 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國
    這幅畫一度成為測量意識形態松與緊的晴雨表,這場爭議也為當代中國美術史和變革中的中國留下了記憶。一九七九至一九八O年間攝於中央美術學院袁運生家中。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年輕人結婚辦理結婚證時,可以領取購買一件家具的票證,憑票證領號排一夜的隊,就可以買到一件家具。這是一對新婚夫婦買到家具回家的情景。攝於一九八O年夏。
  • 看看70年代的日本街頭女性,為了生活,無奈拋頭露臉賺生活費
    日本在二戰後國內一片慘澹,堵上國運的日本公民在戰勝後墮入一片頹喪,這些相片拍攝於70年代到80年代那個時候的日本墮入了一陣怪圈。    日本紋身是一種象徵,崇奉啥就會紋身啥,70年代到80年代的日本黑社會橫行,很多人參與黑社會,靠著紋身混吃混喝。
  • 中國雕塑家滯留尼泊爾44天,和百國同行幹了件大事
    5月7日中午,中國雕塑家劉洋在朋友圈裡如是寫道。這天下午,他與其他300多名滯留尼泊爾的中國公民分別搭乘兩架包機返回中國,經過兩個半小時的飛行,於傍晚抵達成都。他將在這裡完成14天的隔離,再按照相關管理規定和流程,返回家鄉哈爾濱。1月初,劉洋因雕塑工作離開哈爾濱,去往沙烏地阿拉伯、印度等國,接著前往尼泊爾,在喜馬拉雅山下完成他的雕塑。
  • 農民貧富有別,俗語「富不睡大宅,貧不出遠門」,是什麼意思?
    其中有一句是老人從小說給我聽的,「富不睡大宅,貧不出遠門」,那麼這句話具體來說是什麼意思呢?請接著往下看。直譯過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講述貧富人之間一種常見的現象。富人有錢但是也不能睡在大房子裡面,窮人一般不能出遠門。前半句比較矛盾,農民也很難理解,現在很多的富人不都是住在大房子裡面嗎?具體來說,富人可以住在大宅裡,但是題中俗語所說的大宅僅僅只是富人睡覺的房間。
  • 農村俗語:「窮看廳堂,富看廚房」,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
    大家好,這裡是「鄉村波比」,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俗語:」窮看廳堂,富看廚房「,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窮人和富人是人類的兩大類別,而窮人與富人的最大區別就是手裡無錢與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