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的中國:中國70年代的生活,看起來也挺好的

2021-01-09 阿大歷史之旅

中國七十年代街道還是相對比較落後,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貨品很樸素,人們的衣著也很樸素,街道上也有拉著一車菜的農民,但是我們仍能感到當時街道潔淨條理。鏡頭下的中國:中國70年代的生活,看起來也挺好的

在那個年代看場電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可以看到當的電影並不先進,門口兩邊牆上畫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和鍛鍊身體的圖片,這也是當時的主旋律了。

這是一張文藝表演中一張群眾狀態的真實寫照,群眾中孩子被父母抱著因為身高太矮看不到,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深情都很專注,當時的文藝演出可不像現在這麼普遍。

從這張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小男孩正跟小女孩玩耍,小女孩穿一身紅色,臉蛋上塗著從媽媽那裡弄來的胭脂塗到自己臉上,俏皮又可愛的坐在竹椅上和男孩玩,多麼天真爛漫。

中國七十年代的娛樂場所和辦公場所匯集地可是當時最繁華的地區,裡面有夜總會,酒家,賓館等等一些娛樂休息的地方,與現在相比落後了不止一點點,中國發展的速度不可小覷。

這張圖片是中國七十年代的洗衣店的圖片,我們可以看到屋子門前有一個晾衣繩,工裝服和襯衣滿滿的掛在上面,門口還有一筐沒有洗的髒衣服,可見當時洗衣技術並不發達。鏡頭下的中國:中國70年代的生活,看起來也挺好的

相關焦點

  • 富人像活在70年代的中國,窮人睡大街!
    在人們的眼中,尼泊爾是個非常神聖的地方,因為佛教就起源於尼泊爾,這個國家的經濟水平並不高,很多人生活並不富裕,不過他們卻生活得很快樂。在眾多國家都在走城鎮化道路的時候,尼泊爾卻沒有緊隨時代潮流,還是隨著自己的心情走。尼泊爾的鄉村是什麼樣?富人像活在70年代的中國,窮人睡大街!
  • 直擊對越自衛反擊戰,70年代末的中國邊疆守衛,中國領土不容侵犯
    在上世紀70年代末時,越南仗著蘇聯的支持居然冒犯我中國固有領土,並對我國採取了敵對行動,我中華領土豈容侵犯,當即我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採取自衛措施,並對越南的無理行為做出反擊。在70年代的時候,我國的軍事力量已經相當成熟,在重型武器的火力支配下,越南軍節節退敗,為他們無知的行為付出著慘痛的代價。槍火無情,雖然在這次反擊戰中,中國幾乎沒有什麼壓力的拿下了戰爭的勝利,但是還是有解放軍戰士英勇犧牲,他們為中國邊疆做出了無私的奉獻,為保衛中國領土奮勇捐軀,值得我們敬佩與尊重。
  • 中國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接近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
    中國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接近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 2016年中國人均GDP為8123美元,接近於70年代末的美國、德國、法國、日本,80年代初的英國,90年代初的韓國。 我國當前人口老齡化水平相當於1970s的美國和義大利、80s的日本 2016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達到10.8%,近似於70年代的美國、80年代的日本、70年代義大利,但中國老齡化速度快於上述三國。
  • 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國
    這幅畫一度成為測量意識形態松與緊的晴雨表,這場爭議也為當代中國美術史和變革中的中國留下了記憶。一九七九至一九八O年間攝於中央美術學院袁運生家中。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年輕人結婚辦理結婚證時,可以領取購買一件家具的票證,憑票證領號排一夜的隊,就可以買到一件家具。這是一對新婚夫婦買到家具回家的情景。攝於一九八O年夏。
  • 60年代前的饑荒、70年代的紅薯、80年代的白米,記憶中的舊年代
    可以負責任地說,中國人能普遍吃飽肚子,是1980年代以後才有的事情。1980年代以前恰好是90後父母所生活的年代,常常聽父母提起他們兒時的趣事。60年代饑荒時平民以樹皮充飢出生在6、70年代的父母輩,其實沒有經歷過大饑荒,餓死人的事情只聽長輩們說過,無親身經歷。對於70年代的水稻產量,生產隊的水稻畝產在500斤左右,那時候沒有雜交水稻。
  • 環境保護:1980年代的美國 VS 2010年代的中國
    本文通過比較中國與美國以購買力平價(PPP)為基礎的人均GDP,判定中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水平與美國20世紀70、80年代相當。美國在此階段制定並實施了比較嚴格的環境保護政策,產生了良好的環境質量改善效果,值得我國借鑑。中國的環境保護措施與美國的相比有領先,但更多是落後,針對美國改善環境的經驗,我國需要改進環境政策。
  • 中國抗日戰爭70問
    編者按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中國文明網特別編寫了《中國抗日戰爭70問》專題,以幫助廣大網民準確把握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進程、主流、本質,正確評價重大事件、重要黨派、重要人物,深刻理解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意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等重大問題
  • 70年代的中國農村彩色照片:那時候雖然窮,但是精神上很富足
    70年代,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文革在這一時期結束,改革開放的序幕拉開。那時候的中國農村,也有著不小的變化。圖為中國農村夏天的場景,那時候可沒有空調,夏天太熱了,就光著膀子在外面乘涼,想想也還是挺有意思的。
  • 假如回到中國70年代的農村,會是什麼樣子?
    70年代的農村,在貧窮的歲月裡,人們單純,心地善良。老老實實在生產大隊務工,賺工分,生活貧苦,卻很滿足。幾十餘位農民,在黃土大地上合影,皮膚黝黑,冬日裡,有的拿著鋤頭,有的拿著鐵鍬,有的肩上扛著擔子,準備去做事,這將是辛苦而忙碌的一天。
  • 探尋中國汽車工業70年發展之路,記錄中國車企的70年奮鬥史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70年曆程。年代開始,引進與合資技術全面鋪開:中國重汽引進斯太爾技術,帶動了重型汽車工業的發展;北京吉普與戴姆勒—克萊斯勒合資,上汽與德國大眾合資,廣汽與法國標緻合資,一汽與奧迪、大眾合資,東風與雪鐵龍合資…… 20世紀90年代,轎車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 進入21世紀,中國汽車產業快速崛起; ……
  • 馮小剛用《芳華》的長鏡頭,告訴你什麼是中國電影裡的清流
    馮小剛在微博分享了《芳華》的幕後特輯,暢聊作品的情感與拍攝中的艱難在上周末《中國有嘻哈》的決賽之夜上,馮小剛登場助陣選手,同時也順帶宣傳了自己的《芳華》。當時馮導就說,電影中的一群年輕人也跟現場的嘻哈歌手們一樣,在特定的年代裡玩著一些有意思的事兒,他們也會唱歌、跳舞,和嘻哈一樣「Real」。
  • 在抗美援朝前線記錄中國軍隊的血性鐵骨——專訪中國人民志願軍...
    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在浙江省杭州市江幹區家中的俞鳳樓老人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聆聽著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的講話,讓他的思緒再一次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 外國人拍攝的50年代中國老照片:沒想到60多年前的中國是這樣子
    50年代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北京的郵遞員,他們每人騎著一輛自行車去為人們送報。 50年代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1950年,一群快樂的小孩,如今他們也都超過70歲了。
  • 再論當前中國類似1980年代美國
    前期報告《當前中國對比1980年代美國系列(1-3)-201805》中我們分析過,近幾年我國的宏觀政策和金融體系等很多變化都類似美國1980年代,本文進一步從宏觀經濟和股市等角度去對比分析當前我國和美國80年代。展望未來,經濟轉型的大幕已經拉開,股權投融資時代正在到來,很可能幾年後再回看現在,目前的A股處於低位,我們終將俯瞰現在。
  • 相比60-70年代,80-90後中國年輕人離婚率為什麼逐年增加!
    80、90後起訴離婚的比率達51%,遠遠高於70後、60後等其他年齡段人群。小編總結了一下幾點原因60年代70年代離婚率低不是沒有原因,那時候人普遍會吃苦,也傳統,車馬也慢,一生只愛一個人,好的家庭需要共同經營,夫妻間多多溝通,家是遮風擋雨的地方,希望我們中國個個都有一個美滿幸福都家庭!
  • 1973年中國老照片:原來70年代中國是這樣子的,圖6讓人懷念
    1973年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坐在教室裡上課的學生,學生們坐在座位上認真的聽課。 1973年中國歷史老照片:1973,天安門廣場上的年輕人
  • 八九十年代中國的「暴發戶」是什麼樣子?
    八九十年代正是改革剛剛起步的時代,中國的生活水平卻普遍較低。改革後的中國,仍舊誕生了許多的「暴發戶」,他們的生活已經比較富裕。圖中是北京的一戶家庭購買了當時非常貴重的日本大屏彩色電視機。
  • 外國記者鏡頭下的40年代香港:美麗的淺水灣,點點燈光的太平山
    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迫使中國割讓香港島,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九龍半島以南也落入英國之手。作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在經過幾十年後,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此圖拍攝時間為1929年2月,圖中有一艘停在香港海域的商鋪船,船上印著船號「1143」,說明已經納入註冊管理,一婦女正在搬運貨物,她的孩子也緊跟其後。此圖為1938年6月拍攝的香港夜色。
  • 直擊:在八九十年代中國的「暴發戶」是什麼樣子的
    八九十年代正是改革剛剛起步的時代,中國的生活水平卻普遍較低。改革後的中國,仍舊誕生了許多的「暴發戶」,他們的生活已經比較富裕。圖中是北京的一戶家庭購買了當時非常貴重的日本大屏彩色電視機。圖中是一個牧民家中安裝了當時很少見的電話,這戶人家是村中最早的「萬元戶」依靠養殖發家致富。
  • 流金歲月:七八十年代風靡中國的日本影片
    《絕唱》《絕唱》是一部上世紀七十年代拍攝的日本影片,飾演女主人公者就是中國人民所熟知和喜愛的日本七十年代女星山口百惠,而男主人公扮演者就是她後來的丈夫三浦友和。根據山崎豐子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攝製;以20世紀70年代金融重組時代的動蕩為背景,主要講述金融界的野心、競爭、勾心鬥角以及萬表家族間的愛恨情仇和父子間的糾葛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