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看看世界
英仙座流星雨就要來了, 現在這個季節, 也是一年中銀河最壯觀的季節. 英仙座流星雨之夜, 正值陰曆初二,月光幹擾最小,也是拍攝銀河的好時機.
Thomas這篇很好的拍攝銀河教程,大家可以回顧一下.
1. 避開月光與光害
如果說星空拍攝最重要的一點,那麼一定是避開月光和光汙染了!
託馬斯曾經興衝衝的徒步進山,卻發現夜空中掛了一輪「小太陽」,只有極少亮星可以看到。。。
託馬斯也曾滿心期待的跑去一個小漁村,卻發現周邊城市的光汙染已經把夜空染紅,星空非常的不明顯。。。
月光與光害這兩種「星空殺手」可以將大部分星星的光芒蓋住,其他什麼裝備、參數此時都成了浮雲,所以託馬斯先談談如何避開他們。
1.1 關於避開月光,我們理解了月相即可。月相表大家可以去 http://yueliangyuanque.51240.com/ 或者其他網站免費查詢,下面以2016年8月的這張表為例:
8月3日這天是「新月」(農曆初一),月亮在地球和太陽之間,以黑暗面朝向地球,因此完全看不到。新月當天的夜空漆黑一片,星星非常的明顯。新月前後幾天,月亮也只是一條C型的小縫,光芒暗淡,對星空的影響較小,適合拍攝。
8月11日時,月亮有一半被太陽照亮,此時為「上弦月」(農曆初八左右)。上弦月左右幾天的月光就比較強了,對星空拍攝影響很大。不過月亮也是會升落的,上弦月這幾天的月亮會在半夜落下,因此後半夜到黎明前天空中不會有月亮,又是星空拍攝的良機。(更精確的月亮升落時間,還可以用Planit,TPE等手機應用查詢。)
8月20日月亮成了大圓,此時就是滿月啦(農曆十五左右),滿月當天和前後幾天,不僅大大的月亮把晚上照的跟白天一樣,而且基本整晚都懸在空中,拍星空基本是沒戲了。不過月亮的柔和光線灑在地面上也是很美的,此時適合拍攝前景佔畫面大部分的照片(如下面2張)。
8月25日,月亮又只剩一半,此時是「下弦月」。下弦月在夜空中時同樣會蓋住星空,不過下弦月在半夜才會升起,因此那幾天太陽落山到月亮升起前可以抓緊時間拍攝星空。
之後重新進入 「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 的輪迴。
1.2 關於光汙染,一般法則就是遠離大城市,而且是遠離城市的山區最佳。我一般也上 http://www.blue-marble.de/nightlights/2012 查詢(大家也可以去其他光汙染地圖網站如http://www.lightpollutionmap.info/查詢)。
比如在www.blue-marble.de網站上輸入「青城山」,發現所在地晚上籠罩在成都的金光之中,光害嚴重。
如果輸入「牛背山」,則光圖顯示周邊一片黑色,光害較小。(此處地圖不精確的定位到了牛背山所在的縣城,不過大概結果還是很明顯的)
總而言之,星空銀河的拍攝,最重要的就是避開滿月前後幾天的月光,以及城市密集的光汙染了。
2. 更細緻的前期計劃(非必備)
銀河隨著季節的變化,其朝向和高度也會變化。無論北半球還是南半球,當地冬季時銀河中心都不在夜空中,天空中只能看到星星密集但色彩灰暗的銀河非中心部分。夏季是拍攝銀河最好的季節,春秋季則是拍攝銀河拱橋橫跨地面的最佳時機。
不過銀河何時升起,在哪個方向,前景如何,則需要用軟體更細緻的規劃了。
星空的提前計劃,免費的谷歌地球軟體(https://www.google.com/earth/)就已經不錯了。
打開谷歌軟體,輸入我準備去的地方,比如這裡我輸入「K2 巴基斯坦」搜索。
然後我把小黃人拖到我計劃紮營的位置,進入「街景模式」。
點擊紅圈所示的「陽光軌跡」按鍵,打開時間滑塊後拖到6月29日晚上,就可以預覽銀河和星空整晚的位置變化了。
這是我在6月29日22點在當地實際拍到的銀河,可以看到基本還是準確的。
除此之外手機上還有更強大的Planit應用,PlanIt! for Photographers是Android和iOS應用商店中的一款收費攝影應用,可以更精確的查到銀河甚至具體星系的位置、升落時間、以及構圖計劃等等,非常有用,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先看看它的中文教學視頻了解(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2OTUwODQ3Ng)。
3. 拍攝裝備
機身:星空拍攝需要較高的ISO,因此高感好,寬容度佳的機身如索尼A7S、尼康D810等當然表現更好。不過普通的單反一般都足夠拍出不錯的星空了,比如封面圖片以及以下兩張都是APSC畫幅的尼康D90拍攝。
鏡頭:星空對鏡頭則主要要求光圈大、廣角足。因此大光圈的廣角定焦都是星空拍攝的神器,20mm f1.4或者f1.8的定焦鏡頭可以用較低的ISO拍攝單張星野,35mm f1.4/f1.8則特別適合星空接片。不過大光圈的變焦廣角,如尼康14-24mm f2.8,騰龍15-30mm f2.8,圖麗11-16mm f2.8(APSC畫幅)等等不僅在星空拍攝上非常出色,而且他們在白天的風光拍攝中也是神器,更適合大多數人使用。其他的廣角鏡頭,最大光圈在f4及以下都是可以拍出不錯的星空的。如果最大光圈超過f4則要求機身極高的感光度,星空拍攝效果不好。
腳架:夜晚長達幾十秒的曝光,一套穩定的三腳架和雲臺也是必備的。託馬斯現在使用的是富圖寶的MGC-684N+T5系列,其他如RRS,Gitzo,Manfrotto等等品牌就不一一列舉了。可以設置曝光時間與拍攝張數的快門線,對於星空拍攝,特別是星軌和延時的製作特別的有用。沒有的話可以使用相機的延遲曝光模式,以及內置的定時拍攝系統。
電池:此外星空曝光時間長,晚上天氣經常也比較冷,所以備用電池也是一定備齊的啦。如果去天氣寒冷又比較潮溼的地方(如春秋季的海邊和森林),一旦鏡頭溫度比露點低,鏡片上就會起霧。此時的解決方法就是讓鏡頭溫度高於露點,可以在鏡頭桶上綁上暖寶寶等發熱物品即可。
其他:還有野外防寒,照明,防蚊,防身,吃喝等等裝備,此處就不一一列舉啦。另外星野赤道儀可以跟蹤星空運動,實現幾分鐘的曝光也不拖軌,適合追求更高質量星空照片的愛好者。
4. 拍攝現場調整
構圖:星空攝影,構圖非常的重要,好的前景等於成功的一半。一般來說高山、慢門溪流、湖面海面、帳篷、天線發射塔、以及擺出高逼格姿勢的人等等,都是很好的地景主體。構圖時能在白天提前踩點當然最好,踩點時可以使用starwalk 2應用,GPS定位後調整時鐘軸,模擬出夜晚的星空方向和變化。夜晚尋找銀河以及具體星星的位置,同樣可以使用starwalk 2應用。
曝光:星空的曝光遵循500法則,即最長曝光時間=500除以全副對應的焦距。比如14mm就是500/14=35秒,20mm則是500/25=20秒。應用這個法則可以確保星空中不出現明顯的脫線。如果要求放大到100%仍然是圓形星點,則需要更短的曝光時間,例如20mm鏡頭曝光需要小於11秒。
光圈:一般f2.8的變焦鏡頭就開到最大的f2.8了,大光圈定焦鏡頭則可以收一些光圈,取得更好的成像質量。
ISO:ISO一般2500-6400用的比較多。我最常見的參數設置就是14mm ISO3200 f2.8 30秒了,足以應付大部分情況。
白平衡:白平衡前期自動或者手動設置為3500-4500之間即可,後期可以參考我的星空後期教程調整。
對焦:星空的對焦一般使用手動對焦。各家鏡頭的無窮遠標記一般和實際的無窮遠有一定的偏差,所以推薦使用背屏尋找亮星來手動對焦。方法是打開相機背屏的實時顯示,放大後尋找一顆比較亮的星星,手動轉動調焦環,當星星從一個模糊的小圓,變成一個很實的星點的時候就對焦成功。
(對焦不準的星星就像這樣,放大了看是個朦朧的圓圈。對焦準確的星星應該是很實的小點。)
其他:機內的高ISO降噪只對JPEG起作用,所以關掉。開啟機內長曝光降噪則會讓相機曝光多少秒,就處理多少秒,比較耗時,我一般也是關掉。可以用拍攝暗場的方法消除長曝光噪點,或者直接忽略這些數量較少的長曝光噪點。另外鏡頭自帶的防抖功能也是推薦關掉,背後有亮光源時最好蓋上單反的取景器。
如果要使用上一篇教程提到的堆棧方法降噪,需要在同一位置連續拍攝4-9張照片。
5. 星空前景的拍攝
星空下的前景比較黑暗,一般有以下3種方法對付:
1)直接拍攝,後期提亮。缺點是質量不好,噪點頗多,優點是方便且真實。推薦使用《星空照片的進階後期處理》中提到的堆棧降噪方法。
2)人工打光。利用車燈、頭燈、帳篷燈等人工補光,適合前景比較近的地方,缺點是打光的範圍,時間以及光的色溫,需要不斷的嘗試。
3)在藍光時刻(太陽落下和升起前,天空變藍變暗,但又不全黑的時刻。此時天光可以將地景照亮,光質又比較柔和)或者月亮升起時刻拍攝前景。後期再與天完全黑時拍攝的星空合成起來。這樣的優點是前景質量會很好,可以用小光圈低ISO進行拍攝,缺點的話就是比較耗時,前景和星空拍攝期間最好不要移動腳架。
(上圖前景冰河在晚上8點的藍光時刻拍攝,F16 ISO200 曝光4分鐘,20分鐘後再拍攝的星空。)
本周總結
1)星空拍攝最重要的就是根據月相變化和光汙染地圖來避開月光&光害。
2)Planit和谷歌地球應用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提前計劃星空拍攝。
3)星空拍攝最基本的裝備,就是高感不錯的機身,較大光圈的廣角鏡頭,和穩固的腳架雲臺了。
4)星空500法則,手動對焦還有前景拍攝的方法
祝大家都能拍到滿意的星空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