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農民拿出欠條,跟政府張口就要1100萬,專家問其父親是誰

2021-01-13 騰訊網

我們都知道在行軍打仗的時候,會出現很多的傷亡情況,而且還會消耗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等等。所以行軍打仗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前方的戰士們拼命的賣命,而後方的百姓也身兼重任,他們負責為戰士們提供糧草、衣物等等。所以古代的人都說兵馬還沒有行動,糧草事先就要準備好了,這句話更能體現出打仗時糧草的重要性,其實打仗打的就是人力和財力物力,所以是一件非常燒錢的事情,山西的一位老農就曾拿出一張欠條,向政府索要1000多萬,專家卻問他的父親是誰。

我們國家的戰士們一向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他們為了驅趕走侵略者和敵人們浴血奮戰,即使沒有打勝,但他們也絕不會後退,很多壯士們都以身報國,壯烈犧牲。很多的老百姓都知道,共產黨是真心實意的想為人民服務的,所以都支持紅軍的很多工作,他們自願的成為了共產黨革命力量的後備軍。在革命時期,當時的八路軍的軍備很差,有的時候甚至連糧食都不充裕,但是他們卻從不向老百姓伸手索要,這時候百姓們當然知道他們的難處,於是紛紛慷慨解囊,將自己的糧食都貢獻了出去,八路軍也向他們承諾一定會歸還。可以說當時的這一舉動為他們解決了很大的難題。

就在上個世紀,山西的一個政府工作人員像平常一樣去上班,卻接待了一位老人,他看上去非常的普通,甚至還有一點貧窮,像是一個農民。這位工作人員便上去詢問這位老人,問他有沒有什麼困難。後來老人拿出一張欠條,上面是寫著當年解放軍借了他們家的1100萬法幣,他請求政府將這筆錢歸還。他說這是八路軍當時給他家寫的欠條,後來專家詢問了老農:你的父親是哪位?因為老農的父親當時把借條給他的時候,是跟他談過這張借條的來歷的。

於是他從容的向他們說明了這張借條的來歷,他說,當時八路軍打仗時的生活是非常的艱苦的,各種各樣的物資消耗都特別的大,有時一些士兵們都吃不飽飯,都捨不得吃米飯,當時他的家庭條件還算比較富裕,所以八路軍就去他家借了一些糧食,然後寫這一張欠條,而且還允諾他們家將來一定會還上,於是他的父親便借給了八路軍一大筆的錢。

當時借出的1100萬元法幣,現在換算成人民幣就是8萬元。後來有專門的專家來進行計算,並且他們鑑定了這張借條的真假,最後換算成8萬元還給了這位老農,非常的感謝他們一家人當年支持八路軍打仗,為戰爭勝利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這不僅能體現老農一家人的熱心善良,還可以看出當時八路軍和老百姓之間的關係就像一家人一樣,而政府的信守承諾也解決了老農現在的燃眉之急,因為現在的老農看起來家裡狀況並不是很好。

由此可見,當時的八路軍們是真的在很艱難的情況下打仗,而且他們迫不得已才向百姓們借錢,但是他們卻是非常信守承諾的,不僅籤訂了借條,還真的歸還了。這也是為什麼最後八路軍可以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了,從品行方面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們是百姓值得信賴的人。

相關焦點

  • 老農拿著一張破舊欠條,是八路軍寫的1100萬欠條,僅僅拿回八萬?
    老農拿著一張破舊欠條,是八路軍寫的1100萬欠條,僅僅拿回八萬? 可能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所以體驗不到當年打仗的時候是有多苦。
  • 湖北農民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應給多少錢?
    村民楊明榮家中,一直珍藏著一張泛黃的"欠條"。  借條已經陪著楊明榮一家走過了85個年頭,6年前,楊明榮將這張沉寂了近一個世紀的"欠條"拿了出來,這是他第一次拿出來。相關部門了解此事後,急忙趕到楊明榮家,派遣專家對這張"欠條"進行鑑定。  時隔85年,這個湖北農民楊明榮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應該給多少錢?  這是有關部門和派遣專家不能迴避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借條背後塵封的往事,被大家所遺忘的往事。
  • 湖北老農曾借給紅軍四百大洋,85年後拿出「欠條」,應還多少錢
    在艱苦的戰爭歲月裡,紅軍從小小的一支隊伍發展成浩浩蕩蕩的幾十萬人,不僅僅是他們所堅持的信仰帶走極強的感染力,更是背後老百姓的支持,紅軍和老百姓之間感人的故事那是說上好幾天好幾夜都說不完的,那今天小編我便選一例十分有趣的來講,這還得從一張小小的「欠條」說起~1930年的時候,彼時正逢中國工農紅軍的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在湖南會師
  • 出生就被親生父親丟進垃圾桶,31歲混成一線明星,父親張口就要5000萬
    別看光鮮亮麗的明星,他們也是普通人,也會遭受父母拋棄的這種事情,比如毛曉彤,她出生沒幾個月就被親生父親扔掉。 毛曉彤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父親因為她是女孩,更是在和毛曉彤母親離婚之後,將她扔在垃圾桶裡,還好她的母親將她撿出來,同時獨自將其撫養成人。
  • 農民拿出70年前借條,八路軍借420大洋,如今還多少?
    這些欠條有的村民們傳給了自己的子子孫孫,在老百姓眼裡這不僅僅是一張紙質的欠條,這是紅軍的紀律,這是中國軍人的優良作風。 比如湖南就有一位叫做周炎光的農民,拿出來了一張八路軍的借條,上面把八路軍借愛國人士周連池先生的各種物資完整地列了下來,落款是八路軍賀龍,還蓋有一位叫做陳菊生的印章。
  • 給女兒2萬紅包加3萬的欠條 孩子要多少錢給多少錢
    過年給紅包是咱們春節的美好風俗,但是父母給女兒2萬紅包,這也太多了吧!今年過年有父母給自己的女兒2萬紅包,還有一張3萬元的欠條,乍看之下還以為是富二代家的孩子,了解詳情後才知道這對父母對孩子獨特的愛和良苦用心,給女兒2萬紅包,包出了紅包的新意。
  • 還有人「收欠條」?450萬欠條賣300萬,誰在接手這些「爛帳」?
    最近,二手交易平臺閒魚,竟被傳出「賣欠條」的傳聞,著實令人耳目一新。畢竟欠條這種東西,相對來說比較私人化,且涉及到法律問題,不是簡簡單單交易一張紙就可以。既然事情已經存在,那就有必要對這個現象進行分析。閒魚是一個二手交易平臺,是目前電商平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雖然大家都想用全新的產品,但有些東西的價格確實太過昂貴,購買二手產品性價比特別高,這也是閒魚這些年能夠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 老人1946年借給八路軍100萬法幣,時隔72年後,能兌換多少人民幣?
    在革命戰爭年代,那時的中國各方面都落後於其他國家,因為常年的戰爭,導致經濟直線下滑,軍隊的後勤補給跟不上,於是部隊就會向駐地百姓借錢借糧,並寫下欠條,來日歸還。在陝西藍田縣葛牌鎮,有一位叫陳志榮的村民,家裡就保存著一張當年部隊借物資的借條,上邊寫著,「今借到陳洪清法幣100萬元,麻鞋20雙,布60斤,棉花120斤」,這張借條是紅軍向陳志榮的父親陳洪清寫下的,借條寫於1964年,至今已有已經有72年,它見證了一段革命歷史。
  • 湖北老農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應還多少錢
    從古代開始,戰爭的硝煙就沒有停歇過,三國時期更是尤為突出,諸葛亮北上伐魏時更是作《出師表》一文勸諫劉禪,並提到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管是王侯將相還是平民百姓,亦可為國家犧牲自己。
  • 欠條字跡竟消失成白紙 女子對照痕跡將字描出討債 怎料竟畫蛇添足
    就在張會將協議保存起來時,盧成偉竟要求寫一張欠條,因為協議上寫著「餘款的數額以欠條為準」,張會也不疑有他,便寫了一張欠條,上半部分張會寫上了各個款項,下半部分盧成偉寫上了欠款金額以及自己的籤名等身份信息。如此細緻的欠條,讓張會非常放心,在籤完第六天時,她掏出了欠條準備去找盧成偉收帳,可當她拿出欠條一看,欠條上面盧成偉寫的字跡竟然消失了,只有在燈光下才能看到寫過的筆痕。
  • 廣西百色父親重病,女兒想出3萬女婿不幹,卻拿出4萬給弟買房
    廣西百色,一間醫院病房內,一名女子的父親突發重病。 娘家拿不出錢,女兒想出3萬塊,她丈夫卻說什麼也不願意。 在前兩天,丈夫才給了他親弟4萬塊錢,而如今嶽父病重卻一分錢不想出。
  • 山西有塊匾,上面的字誰都不認識,專家說:這四個字我知道啥意思
    山西陽曲縣曾發現一個牌匾,相傳是大書法家傅山所作,然而卻沒有人認識牌匾上的四個字究竟寫的是什麼。直到一位老專家出馬,才讓謎底揭穿,真相大白於天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壹現場丨男子為一萬塊錢將欠條撕掉一半 結果被法院罰了10萬
    在一起合同糾紛訴訟中,原告單某為多要1萬餘元,裁剪證據、隱瞞事實。1月7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北京豐臺法院獲悉,單某被罰款10萬元。據了解,單某和鄂某、馮某之間存在長達6年左右的服裝經銷、代銷關係。2016年1月1日,雙方經過對帳協商後,鄂某、馮某在一張百萬元「欠條」的字據上簽字按手印,後被單某訴至法院,要求二人還款100萬餘元並支付利息。可鄂某、馮某到庭後卻指出,單某對這張欠條動了手腳,只提交了原始欠條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關鍵內容不見了。這是怎麼回事?
  • 「學霸碩士農民」劉沈廳:知識埋進泥土,結出最甜果實
    三年後,很偶然的一次機會,劉沈廳在新聞上看到廣西60畝地產出的水果可以賣到幾百萬元。而自己的家鄉呢?種地的農民裡,40歲算青年,50歲算壯年,60歲算主力,而且人才極為匱乏。「農村還是一片藍海,廣闊天地大有可為,我當時單純覺得農業是個不錯的行業。看到有好的苗頭就扎進去,如果真要考察一遍再做決定,可能就退縮了。」
  • 老人帶著祖傳寶刀去鑑定,專家看到刀上4個字,忙問您的父親是?
    為了保險起見,老人去找專家鑑定,專家看到刀上有四個字「宣統御賜」,鑑定之後專家特別的興奮,說是真品,忙問老人的父親是誰。那麼一個農村老人怎麼會有清宮廷中的寶刀呢,這就要從宣統皇帝退位那時候說起了。 溥儀長大幾歲之後,已經預見到了自己會被攆出皇宮的結局,為了保證自己出去之後還能過上好日子,那些年他從皇宮中倒騰出來不少好東西。
  • -山西農民報數字報
    一個彎彎一裡半,中間還夾著一個大河灘。」聆聽著這悅耳的歌謠,記者走進了祁縣來遠鎮北關村。這裡環境清幽,巍巍麓臺山聳立,碧波昌源水凌凌……千年的駝鈴聲,仿佛還響徹在耳畔,茶馬古道旁的商鋪客棧以及化為煙雲的晉商傳奇依稀就在眼前,抗戰的烽火、歷史的遺蹟以及北關人不畏艱險支援前線的故事還在流傳。
  • 山西坍塌事故背後:農村自建房存監管漏洞,官方稱無相關地方性條例
    專家:房屋建成後再次改造肯定會對建築安全造成影響 在網上流傳的視頻中,過壽的老人哭訴,「一二十年的飯店,怎麼就塌了呢?」。工商資料顯示聚仙飯店在2003年就已經成立。赴現場採訪的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發生事故的聚仙飯店為1982年左右村民自建房,並分幾次建設。
  • 北京昌平婦幼原院長受賄1100萬判刑12年,單筆最高440萬最低3萬...
    3月7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發布北京昌平區婦幼保健院原院長、黨總支書記、北京市昌平區衛生局副局長、北京市昌平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等王紅珍利用職務之便,為北京卓成星運科貿有限公司負責人孫某等16人在北京市昌平區婦幼保健院謀取利益,非法收受這些企業和個人給予的錢款共計1100
  • 習遠平:文革7年未見父親 重聚他問我是近平還是遠平
    自古英雄出少年 二十出頭當「主席」的習仲勳讓毛澤東十分驚訝 1913年10月15日,習仲勳出生在陝西富平縣城西南10餘公裡外習家莊一個農民家庭。1926年春,習仲勳進入渭北地區最有名的立誠公學高小部。這是一所具有濃厚民主進步色彩的學校,也是渭北地區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中心地點之一。
  • 河南村醫燒掉病人50萬元欠條後:「從今天開始,不看病了」
    昨日下午,古稀之年的楊全鴻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他累了,從今天開始不再看病了,要歇一歇……上世紀70年代他收到了第一張欠條河南商報記者前去採訪時,能感受得到鄉裡鄉親對老楊的尊重。指路的大叔一聽說要採訪老楊,執意要走在車前帶路,「在我們這一片,楊醫生是出了名的熱心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