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桃花,一首詩一個甜蜜的愛情故事

2021-01-20 飛仙時空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唐德宗貞元初年,博陵(今河北定縣)的年輕舉子崔護,到京師長安赴考落第。正值春天,他獨自一人去城南遊玩,欣賞春天的美景,散散心,洗洗心中的悶氣。

他遊玩久了,感覺口渴,欲找水喝。古時不像現在那麼方便,滿大街都有礦泉水賣。他走著走著,來到一戶農家,其門口種植著幾棵桃樹,此時桃花開得正盛,芳香撲鼻,沁人心脾。

崔護在農家門口敲門,只見一位年當及笄的姑娘打開門。崔護自報姓名,並道明來意,欲討一口水喝。姑娘讓他在原地等候,反身走進屋子,倒了一杯水出來,雙手遞給崔護。

崔護喝完水,道謝過後,就要離開。他往前走了幾步後,又回頭看了一眼,只見姑娘含情脈脈地望著她的身影,四目相觸,姑娘紅著臉低下了頭。姑娘的面龐與粉紅色的桃花相映襯,真是一幅美麗的畫圖。

第二年的春天,又是桃花盛開的時節,崔護憶起了曾經給他送水喝的姑娘,於是又信步來到那戶農家。桃花盛開,清香四溢,此情此景,依稀似去年,只是那戶農家的大門緊閉,不見去年的人兒。春風懷著惆悵的心情,在門上留下一首七絕,並署上了自己的大名博陵崔護。

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留詩後,崔護對姑娘依然念想,幾天後,他又來到城南那家農戶。只聽到屋裡有哭聲,於是他敲門詢問是怎麼回事?屋中走出一老翁反問他:「你就是崔護嗎?」

崔護回答:「是的。」

老翁大哭說:「你害死我的女兒了!」

崔護大吃一驚,什麼回事?

老翁說出原因。

原來老翁的女兒,也就是那位「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姑娘,自小就聰慧,知書達禮,待字閨中。自去年春天之後,就精神恍惚,常常坐著發呆。

幾天前老翁和女兒一同外出,回來看見門上有一首題詩,她看完後大哭一場,茶飯不思,幾天沒有吃飯,如今躺在床上快要病死了。

崔護眼眶中噙著淚水,請求老翁帶他去見姑娘。老翁帶著崔護來到姑娘的房間,只見姑娘躺在床上,雙眼緊閉,形容憔悴,氣若遊絲。

崔護上前抱住姑娘的頭,哭著喊道:「崔護來了,崔護在這兒。」

姑娘睜開眼睛,看見自己日思夜想的人。本來她是單思病,憂鬱所致,如今看見朝思暮想的情人深情地抱著她,頓時病好了一半。在崔護的幫忙照料之下,姑娘很快就痊癒了。

老翁也很喜歡這位有才學的年輕人,就把女兒許配了給他,有情人終成眷屬。

後來崔護又考中了進士,大團圓結局。

相關焦點

  • 辟穀的充實是一首甜蜜的詩
    辟穀充實是一首甜蜜的詩 ——致胡耀中各闢谷同修
  • 明代才女一首小詩:「何須問短長、尺寸自思量」,盡顯愛情的甜蜜
    愛情,從來都是文學永恆的主題。人之異於禽獸,在於有情,親情是血脈相連的感覺,友情是肝膽相照的感覺,然而愛情是為何物,能令人生死相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在我看來,每一首情詩,都是愛情的樣子。近來讀到幾首明朝詩詞,便發現一首女子寫給情郎的小詩,充滿了戀愛的氣息,不妨一起來欣賞一番:《答情人》寄買紅綾束,何須問短長。妾身君抱裡,尺寸自思量。
  • 《詩經》中一首詩,是牛郎織女故事的最早記載,卻和愛情沒有關係
    牛郎織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漢族民間愛情故事,也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討厭了天上的生活偷偷跑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抓回天空,強迫兩人分離,只能每年的七月初七在鵲橋上見一次面。
  • 人面桃花相映紅——那年春天,遇見愛情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題都城南莊》又是一年春色盎然,桃紅柳綠的時節,漫山的桃花在春風裡相互掩映,美不勝收。崔護看到此景,突然憶起了去年的事。便決心再去看看那位女子。
  • 歐陽修最美的一首元宵詞甚至被人讚譽 凡元曲絕佳者均效仿此詞
    歐陽修最美的一首元宵詞甚至被人讚譽 凡元曲絕佳者均效仿此詞時間:2020-02-07 22:20   來源:今日頭條 詩詞曲精品庫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歐陽修最美的一首元宵詞甚至被人讚譽 凡元曲絕佳者均效仿此詞 唐朝時詩人崔護有一首 的《題都城南莊》詩,寫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 最唯美的現代愛情詩八首,總有一首打動了你
    把這首詩歌當作是一首愛情詩來看的話,意境也是非常的唯美。這首詩歌是席慕蓉的經典作品之一,這首詩歌展現的是一種如幻似夢,若有若無的境界。人到底是有沒有存在前世呢?我們無法去探討,但是在這首詩歌中,作者是通過借前世的存在來表達她對愛情中的兩情相悅的一種熾烈的愛戀。今生相逢了,總是覺得是前緣未了,但是卻又是非常的恍惚,無法來一一向你傾訴我內心熾烈的情感。
  • 那些因為一首詩而流傳千古的人,你還知道誰?
    這一故事記載於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至今未知真假,可能是後人附會,未必真有其事。但是,李白作為唐朝有名的大詩人,的確從未寫過黃鶴樓,但很有意思的是,他有一首詩——《鸚鵡洲》,卻是與如出一轍。又有《登金陵鳳凰臺》詩亦是明顯的學習此詩而作。讓我們來看一下:《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 詩人錯過一生摯愛後寫下的詩,失望心情溢於言表,令人回味不盡
    唐代詩人崔護便是如此,面對心儀之人沒能大膽的表白,等到再想去尋找時,卻再也找不見了,只能在院門留下一首詩,希望姑娘能看到。那麼今天就和小編一起走進這首詩吧。題都城南莊作者: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首詩的大意是:去年今日在此門中,我遇到一位美麗的姑娘,人面桃花相映成趣,更顯風情。
  • 唐代詩人與妻子失散,寫下一首悽美的愛情詩,最終收穫了好姻緣
    這首詩很經典,不僅在於詩句,還在於它的故事。韓翃的這首詩其實還有個小題叫「寄柳氏」,「柳」有兩重意義,一方面說的是諧音「留」,有留戀的意思,還有一層含義就是這是一首韓翃寫給柳氏姑娘的信。所以這首詩記錄的是詩人和一位柳氏姑娘的愛情故事。據《本事詩》和《太平廣記》記載,韓翃「少負オ名」「所與遊者皆當時名士」。
  • 李白最甜蜜的一首詩,僅14個字,便讓世人驚豔愛情的偉大!
    愛情一直是我們心中最神聖的,它的甜美它的苦楚都讓我們欲罷不能。不管是否有美好的結局,我們對於愛情的嚮往從古至今從未改變過。愛情的主題少不了相思。作為大詩人的李白是如何用自己的才華來直抒胸臆地表達「我想你」呢?看完李白寫的這首詩,都讓我們陷入自我懷疑中,這到底是不是李白?單身狗的我們搬起小板凳,一起來借鑑學習一下吧!
  • 十首愛情詩:愛而不得,情深不壽
    隱娘說:這是一首悼亡詩,蘇軾在某一天的晚上忽然夢到髮妻王弗,不禁黯然神傷。此時距離王弗去世已經十年了,可蘇軾卻一直沒有忘懷,可見其用情之深。世上最痛苦的事情莫於「情深不壽」了吧!《節婦吟》唐·張籍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 【國學】40個成語,40首詩,學一個成語,記一首詩詞
    【國學】40個成語,40首詩,學一個成語,記一首詩詞2018年08月06日 08:47:32來源:詩詞天地>——高鼎《村居》 人面桃花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 馮至《南方的夜》:一首有生命的詩
    我覺得這是一首以生命為主題,大量運用擬人的手法,表達強烈感情的一首詩。詩人將許多事物賦予人的動作、感情,大量運用擬人手法,本身就體現了生命的主題,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燕子是詩中擬人手法的最好的體現。燕子本身不會講話,詩人卻說聽燕子講南方的夜,燕子唱出一種熱烈的歌聲,燕子說南方有一種奇珍的花朵,詩人將燕子賦予了人的動作——講、唱、說,讓燕子這個意象瞬間活了起來。
  • 李商隱不是冷門詩人,他的愛情詩很美,詩句背後的愛情故事更悽美
    李商隱一生為情所困,為情所累,留下了許多經典詩篇,真可謂:詩人不幸,詩家幸。李商隱的很多愛情詩句常常被我們引用,但有的人並不知道是他寫的而已!一、「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和「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詩句背後的愛情故事。當寫到老師甘於奉獻的時候,我們常常引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詩,其實它最初是一首愛情詩。
  • 古代一個書生不用聘禮,只靠一首詩娶到漂亮妻子,千百年傳為佳話
    關注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詩詞故事吧。根據古籍《醒睡編》記載,古代有一個書生叫做張松茂,他在年輕的時候和隔壁家的女孩戀愛,沒有結婚就偷偷約會,沒想到被女孩家裡人抓個現行,直接扭送到官府。在古代,這種和未婚女孩私通的罪名是非常重的。
  • 甜蜜的愛情遭遇現實的矛盾,你的無奈都在這首詩裡
    不禁疑問,多少愛情毀在了婚後的婆媳矛盾和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中。想起那個明媚的女主笑著說因為愛就這樣吵著也比離婚強? 明明曾經恩愛十分的他們因為疫情後婆婆的到來變得針鋒相對,古往今來的甜蜜愛情多少禁得起現實的考驗?現代的愛情自由,婚姻自主是這樣一地雞毛的結果。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又能好到哪去?張玉娘就是最好的例子。
  • 唐代最有名的一首元宵詩,作者是蘇軾先祖,前兩句包含一個成語
    作為元宵詩詞,這兩首詞非常經典,可是,在唐代,有一種元宵詩詞,不遜於歐陽修和辛棄疾,被稱為元宵詩中最好的五言律詩,這首詩就是唐代詩人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索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詩經》永流傳——最經典的愛情詩,傳遞最忐忑的情感
    (一)2000多年前的《詩經》,最有名的愛情詩當屬《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 白居易最深情的一首詩,道盡對初戀女友的思念,失戀之人最有感觸
    眾所周知,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聖,白居易也不簡單,他有兩個霸氣稱號,即「詩王」和「詩魔」。武宗會昌六年,即公元846年,七十五歲的白居易去世。生前好友為之哀悼,文人墨客聞之落淚,就連當時的唐宣宗李忱也傷心不已,專門寫了一首悼亡詩:「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 女道士戀上一僧人,寫下一首詩,最後一句卻成愛情的至理名言!
    雖然她自小就顯露詩才,不過她的盛名離不開另一個身份,即女道士。準確來說,是她成為女道士後的罕見社交能力。據《唐才子傳》記載,當時有許多文人雅士來李冶所在的觀中遊覽,李冶先後與當時的名士朱放、皎然、陸雨、閻士和、崔煥、肖叔子等人交往甚好,經常談詩論詞。她的詩名便越傳越廣,著名詩人劉長卿對她的詩便極其讚賞,還稱她為「女中詩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