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唐德宗貞元初年,博陵(今河北定縣)的年輕舉子崔護,到京師長安赴考落第。正值春天,他獨自一人去城南遊玩,欣賞春天的美景,散散心,洗洗心中的悶氣。
他遊玩久了,感覺口渴,欲找水喝。古時不像現在那麼方便,滿大街都有礦泉水賣。他走著走著,來到一戶農家,其門口種植著幾棵桃樹,此時桃花開得正盛,芳香撲鼻,沁人心脾。
崔護在農家門口敲門,只見一位年當及笄的姑娘打開門。崔護自報姓名,並道明來意,欲討一口水喝。姑娘讓他在原地等候,反身走進屋子,倒了一杯水出來,雙手遞給崔護。
崔護喝完水,道謝過後,就要離開。他往前走了幾步後,又回頭看了一眼,只見姑娘含情脈脈地望著她的身影,四目相觸,姑娘紅著臉低下了頭。姑娘的面龐與粉紅色的桃花相映襯,真是一幅美麗的畫圖。
第二年的春天,又是桃花盛開的時節,崔護憶起了曾經給他送水喝的姑娘,於是又信步來到那戶農家。桃花盛開,清香四溢,此情此景,依稀似去年,只是那戶農家的大門緊閉,不見去年的人兒。春風懷著惆悵的心情,在門上留下一首七絕,並署上了自己的大名博陵崔護。
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留詩後,崔護對姑娘依然念想,幾天後,他又來到城南那家農戶。只聽到屋裡有哭聲,於是他敲門詢問是怎麼回事?屋中走出一老翁反問他:「你就是崔護嗎?」
崔護回答:「是的。」
老翁大哭說:「你害死我的女兒了!」
崔護大吃一驚,什麼回事?
老翁說出原因。
原來老翁的女兒,也就是那位「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姑娘,自小就聰慧,知書達禮,待字閨中。自去年春天之後,就精神恍惚,常常坐著發呆。
幾天前老翁和女兒一同外出,回來看見門上有一首題詩,她看完後大哭一場,茶飯不思,幾天沒有吃飯,如今躺在床上快要病死了。
崔護眼眶中噙著淚水,請求老翁帶他去見姑娘。老翁帶著崔護來到姑娘的房間,只見姑娘躺在床上,雙眼緊閉,形容憔悴,氣若遊絲。
崔護上前抱住姑娘的頭,哭著喊道:「崔護來了,崔護在這兒。」
姑娘睜開眼睛,看見自己日思夜想的人。本來她是單思病,憂鬱所致,如今看見朝思暮想的情人深情地抱著她,頓時病好了一半。在崔護的幫忙照料之下,姑娘很快就痊癒了。
老翁也很喜歡這位有才學的年輕人,就把女兒許配了給他,有情人終成眷屬。
後來崔護又考中了進士,大團圓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