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騰訊「科學探索獎」在京頒獎!50位青年學者集體亮相

2020-11-15 騰訊網

「科學探索獎」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

騰訊科技訊 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依次從饒毅、潘建偉、鄔賀銓、程泰寧等發起人手中接過獎盃,繼續他們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無人區」的徵程。

當天下午,在釣魚臺國賓館芳華苑,四百多名「科學探索獎」主辦方、發起人、評審委員會成員、顧問委員會成員以及相關政府部門、高校、科研單位和機構媒體代表濟濟一堂,共同見證50位「科學探索獎」得主捧起獎盃。

「我們必須樹立更高的科研志向,做出更多從零到一的原創研究成果,同時要推動全社會弘揚科學精神,培育科學文化,普及科學知識。」中國科協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在頒獎典禮開場寄語道。

三位獲獎者代表分別以「逐光」「有恆」「無界」為主題,分享了自己在科研路上的學思歷程。

「十年前一個冬夜,我站在窗前看雪花飄落,突然頓悟我要找的答案在火星上,我就申請了德國的博士後職位。同事們都覺得我瘋了,但我的導師萬衛星堅定地支持了我。今年5月20號他走了,留下了一句話:深空探測看當代,行星科學靠未來。」2020年「科學探索獎」天文和地學領域獲獎人魏勇回憶道。

「於我而言,科學探索不僅充滿理性與客觀,更蘊藏著無窮盡的生命力量與魅力,猶如呱呱墜地的嬰兒。當你為它傾盡全力、堅持付出時,它也一定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迸發出盎然的生機,帶給你驚喜。」2020年「科學探索獎」信息電子領域獲獎人黃芊芊談道。

「幾年前,我根據這個想法在國外申請一項資助。面試時有一位國際著名的科學家給我提了非常尖銳的問題:多少年以後才能做出來?因為她認為我們很可能做不出來。聽完這個問題,我很受鼓舞。如果很多人都認為做不出來,這個方向也許真的值得去嘗試。」2020年「科學探索獎」生命科學領域獲獎人朱聽分享道。

據了解,「科學探索獎」在評選過程中重點關注四個因素:獨立性、創造性、變革性和可行性。相比起過往的研究成就和學術地位,評審委員會更看重申報人本人及其研究方向的未來潛力,鼓勵自由探索。

「我們認為,科學探索需要投入和堅持,對待科學探索需要寬容和耐心。科學家往往是寂寞的,我們也要耐得住『科學家的寂寞』。」在頒獎典禮現場,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首席人才官奚丹表示。

「科學探索獎」是在騰訊成立20周年之際,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等十幾位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的公益性獎項。該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

「過去這一年,新冠疫情讓我們認識到,人類社會應對各種生存和發展挑戰,必須向科學技術要答案、要方法,而人才是科學技術的根本。」馬化騰表示,需要更加主動地發現人才、關愛人才,支持他們自由探索、樂在其中,讓科學技術更加自主自立自強。

科學探索獎促進學科交流

早在2018年初,「科學探索獎」組委會在徵詢各方意見中就了解到,許多科學領域的創新發現,往往來自學科交叉後迸發出的靈感與合作,學界普遍希望出現更多民間交流平臺,豐富創新的土壤,濃厚社會的科學氛圍。

為此,「科學探索獎」將為青年科學家搭建跨學科互動交流的平臺,還將舉辦重大主題的學術報告會、研討會。同時規定在受資助期間,獲獎人還需按要求向評審委員會定期提交年度科研進展報告,並擔任科學傳播大使,定期出席必要的公益活動和科普活動。

2020年8月,騰訊正式推出「科學探索營」活動,希望以此為不同領域的青年科學家提供跨學科、跨領域交流的平臺,為科學家的科研提供全新思路。

截至目前,「科學探索營」相繼組織首屆獲獎人與騰訊人工智慧科學家交流、探訪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FAST。來自9大領域的科學家以此為契機深入溝通,其中已有科學家達成了交叉合作的意向。

這樣的背景下,騰訊追求「科技向善」的藍圖也愈發清晰。自2019年起,騰訊及騰訊基金會宣布在每年11月舉辦系列科學活動。2020年騰訊科學周以騰訊科學WE大會、騰訊醫學ME大會、「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X-Talk四場大會為核心。未來,騰訊將在科學周期間充分發揮平臺科技能力,聯合全球範圍內的科學家、醫學家、科普工作者、跨界學者,傳播科學知識與精神,激發大眾對科學的好奇心,幫助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

相關焦點

  • 劉穎、陳雲霽等50人獲首屆「科學探索獎」
    科技日報記者操秀英 經過四個多月的評審,2019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今天出爐啦!50位獲獎人最終從千餘名申報人中脫穎而出,每位獲獎人將在未來5年獲得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的300萬元人民幣獎金。
  • 「2020中國龍獎」頒獎盛典在深圳舉行
    11月20日晚7時,備受矚目的第五屆深圳(國際)科技影視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科教影視展評製作人年會閉幕式「2020中國龍獎」頒獎盛典在有人才搖籃之稱的深圳中學盛大舉辦。「2020中國龍獎」由薛繼軍擔任評委會主席,16名國內外專家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對作品進行了專業嚴謹的評審,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要求下繼續保證了展評工作一貫的國際化和權威性。「2020中國龍獎」展評工作從2020年4月啟動,通過網絡徵集與機構選送相結合的方式在全球範圍內徵集優秀科教影視作品。
  • 青島"慈善雙十星"頒獎典禮 慈善大腕集體亮相
    大眾報業集團社長助理、半島都市報社社長鄭立波為"十大慈善人物明星"頒獎。愛心人士踴躍舉牌競拍。    1月6日晚上的八大關小禮堂裡暖意融融,「康寶萊慈善之夜」——2010青島「慈善雙十星」頒獎典禮在此啟幕。島城2010年度在慈善事業方面貢獻突出的企業和愛心人士集體亮相。
  • 香港理工大學四位學者獲2020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中新社香港9月22日電 (記者 張曉曦)香港理工大學22日表示,該校四位青年科學家獲得本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每人將獲得120萬元人民幣,直接支持他們在香港進行研究,資助期限三年。據悉,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於2019年首次向港澳地區開放。
  • 騰訊黨委書記談內卷:低垂的果實已被採摘 應向科技要新動能
    騰訊公司創始人馬化騰發起的「科學探索獎」,兩年來已經資助了100位青年科學家,勵青年科技人才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的「無人區」。以下為郭凱天演講內容:作為「數字原住民」,生於網絡、長於網絡的當代青年正成為數位化時代的中流砥柱。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的統計,到今年6月,中國的網民規模已經達到9.4億,其中,20到39歲的網民合計比例超過四成,佔比要高於其他年齡群體。
  • 電影《特攻少女》在京啟動,主演唐禹哲、邢恩亮相發布會現場
    2019年5月15日下午,網絡綜藝《特攻少女》全國總決賽及同名院線電影《特攻少女》啟動發布會在京舉行,出品人焦慶、吳海濤、孫寧、李惠貞。導演張帆、主演唐禹哲、邢恩、吳大可、徐光宇、周凱文等電影主創人員集體亮相。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三位獲獎者與黑洞有關
    彭羅斯1931年出生於英國,現為牛津大學教授;根策爾1952年生於德國,現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所長,併兼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蓋茲1965年出生於美國,現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蓋茲也是迄今第四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三位科學家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2萬美元)獎金,彭羅斯獲得其中一半,根策爾和蓋茲共享另外一半。
  • 2020年騰訊遊戲家盛典圓滿落幕
    活動還邀請了由玩家提名並票選出的24位「年度人物」出席現場,予以表彰和頒獎,並揭曉了包含年度八大獎項在內的「年度人物最具人氣獎」、「年度獨立遊戲創作獎」、「年度遊戲專業創作獎」、「年度優秀創作者」、「國行Nintendo Switch主 播年度人物」等多個獎項。 一、遊戲家專列,出發!
  • 全國扶貧書法大展在京開幕 我市書法家劉小龍12幅作品參展
    全國扶貧書法大展在京開幕 我市書法家劉小龍12幅作品參展 2020-11-17 23: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15屆‧2020愛心獎頒獎典禮舉行
    《第15屆‧2020愛心獎頒獎典禮》,12月20日(星期日)下午5時在香港主會場鳳凰衛視大埔總部、北京鳳凰中心分會場及臺北八大電視分會場衛星連線三地同時舉行。選出8位得獎人:中國內地(大陸)-盧邁、劉海鷹;中國香港地區-陳守仁、黃凱欣;中國臺灣地區-星雲大師、呂若瑟、沈文振;海外地區-鮑潘曉黛,每人各獲頒15萬美元獎金,全額用於公益事業。8人慈善服務範圍遍及海內外多個國家和地區,澤被更多有需要的弱勢社群。消息公布後,鳳凰及全球華人媒體熱烈廣泛報導。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發現神奇的黑洞,3位得主分享760萬...
    「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113次一共頒發了113次,其中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沒有頒獎。最年長的獲獎者是2018獲獎的美國科學家阿瑟·阿什金,2018年得獎時,他已經96歲高齡。遺憾的是,2020年9月21日,阿瑟·阿什金在美國新澤西家中去世,終年98歲。34位獲獎最熱門的研究領域是粒子物理學,共有34位獲獎者。
  • 「青年音樂家獎」授予十位青年小提琴家
    昨晚,柳鳴、張潤崯、黨華莉、陳一歌、林瑞灃、謝昊明、王溫迪、蘇千尋、餘振陽、竺玟佳,站在保利劇院的舞臺上,莊重的演出服仍難掩他們的年輕甚至稚氣,第二十三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將頗具重量的「青年音樂家獎——雀巢杯」集體授予他們。從12日起,連續三天,這十位年輕的小提琴家接力登臺,奏響貝多芬全套小提琴奏鳴曲。在全球古典音樂演出幾乎陷於停滯的當下,這是難得的「壯舉」。
  • 第十七屆「江蘇省青年科技獎」頒獎!這些科技新星冉冉升起
    交匯點訊 1月7日,在江蘇省科協第十次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第十七屆江蘇省青年科技獎舉行頒獎儀式,王偉等10人榮獲江蘇省青年科技獎暨「江蘇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王守巨等10人榮獲江蘇省青年科技獎。20位科技新星為何能從眾多青年科技工作者中脫穎而出?交匯點記者第一時間採訪部分獲獎者。
  • 曾子墨、胡一虎獲「中國魅力50人」獎
    12月19日晚7點30分,由《南方人物周刊》雜誌主辦的第三屆「魅力之夜•2007-中國魅力50人頒獎典禮」晚會於北京舉行,龍永圖、姜文、艾未未、劉震雲、郭文景、蔣雯麗、白巖松、曾子墨、最牛釘子戶吳蘋夫婦、陳楚生等來自國內政治、經濟、學術、文化、娛樂、體育、傳媒、民間等八個領域的數十位魅力人物出席了頒獎典禮
  • 中國青年工作大事記(1994年--1995年)
    11月7日第二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評審活動在京揭曉,獲獎的10位學者是;王詩成(數學教授)、楊衛(物理學教授)、白春禮(化學研究員)、武向平(天文學副研究員)、穆穆(地球科學研究員)、王志新(生命科學研究員)陳竺(生命科學研究員)、陳肇雄(技術科學研究員)、郭雷(技術科學研究員)、陳玉祥(管理科學教授)。
  • 邵峰、王貽芳、陸錦標、王小雲獲獎,2019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11月...
    雷鋒網按:11月17日下午,2019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中國大飯店成功舉行。現場,邵峰、王貽芳、陸錦標、王小雲4位科學家獲頒2019未來科學大獎。未來科學大獎的捐贈人、科學委員會委員、監督委員會主席、2019年未來科學大獎的獲獎者及家人、未來論壇的理事、機構理事、青年理事及青創聯盟成員代表,未來科學大獎周Steering Committee及ProgramCommittee委員,往屆獲獎人代表,商界領袖、藝術家等悉數出席,與現場觀眾共同見證了「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的頒獎盛典。
  • 2020第四屆全球青年創新大會在京舉辦 兔子鮮生獲2020年度最具成長...
    2020年11月28日,第四屆全球青年創新大會(Global Youth Innovation Conference ,GYIC)在京成功召開,"金領獎"年度頒獎典禮同期舉行。本屆會議的主題是"新經濟·新引擎"。在此次大會上,兔子鮮生獲得2020年度最具成長力創新公司、兔子鮮生創始人李青獲2020年度影響力青年創新領袖兩項殊榮。
  • 第15屆2020愛心獎頒獎典禮 香港、北京、臺北三地同時舉行
    由港澳臺灣慈善基金會愛心獎主辦、鳳凰衛視協辦及製作、北京東西方慈善論壇、臺灣八大電視、現代財經基金會、新加坡恆一基金公司協辦;UA亞洲聯合財務有限公司榮譽贊助的《第15屆2020愛心獎頒獎典禮》,12月20日(星期日)下午5時在香港主會場鳳凰衛視大埔總部、北京鳳凰中心分會場及臺北八大電視分會場衛星連線三地同時舉行。
  • 第十二屆現代裝飾國際傳媒獎頒獎盛典隆重舉行
    出席本屆傳媒獎頒獎典禮的嘉賓有:深圳市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辦公室主任王躍軍先生,深圳市文體旅遊局新聞出版管理處副處長蔡燕娟女士,深圳市裝飾行業協會會長高剛先生,中國建築學會設計分會深圳專委會秘書長劉力平先生,深圳市出版業協會秘書長舒欣,著名學者、現代裝飾國際傳媒獎評委吳家驊教授,著名設計師、梁志天建築師有限公司及梁志天設計師有限公司創辦人、董事、現代裝飾國際傳媒獎評委梁志天先生。
  • 2020年交大人的「高光時刻」!
    2020年央企十大國之重器榜單揭曉,西安交通大學參與東方電氣集團研製的國內首臺F級50MW重型燃氣輪機入選榜單,國內首臺F級50MW重型燃氣輪機順利實現滿負荷穩定運行,標誌著我國突破了「卡脖子」關鍵技術,具備自主生產和替代進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