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騰訊黨委書記談內卷:低垂的果實已被採摘,應向科技要新動能
「今年有一個熱詞叫做『內卷』,這個人類學專業名詞出圈後迅速走紅,輿論認為這背後體現出一種席捲當代社會的焦慮感。」
11月24日,在浙江烏鎮舉行的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分論壇 「青年與數字未來」論壇上,騰訊公司黨委書記、高級副總裁郭凱天以《數位化時代的青年問題》為主題分享了對「內卷」現象的看法。
青年與數字未來論壇現場,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郭凱天演講。新華網圖
他認為,焦慮感的來源在於新經濟給社會發展帶來的邊際效應在降低。新經濟過去給民眾帶來巨大的獲得感,因為它通過高科技創造了長期普惠式增長,但隨著科技樹上「低垂的果實」逐漸被採摘,信息技術、網際網路領域自身的發展進入「窄道」,為社會進步所能提供的動能也在減少。
「要緩解這種焦慮,為社會發展找到新動能,應該繼續向科技要方法。」郭凱天認為,「我們要『向上升級』,關注『高懸的果實』,看到新科技變革醫療、教育等傳統領域的遠景,看到網際網路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的未來,創造紮根社會肌理、惠及更多人的數字紅利。」
在這一過程中,郭凱天稱騰訊希望做青年採摘科技果實的「梯子」,在摘取科技果實的過程中提供向上的助力。
郭凱天介紹,騰訊正依靠在人工智慧、前沿算法和大數據等方面的技術積累,在新冠病毒藥物篩選、蛋白質結構預測和量子計算等學科領域為年輕的科研團隊提供支持,加快研究進程。騰訊公司創始人馬化騰發起的「科學探索獎」,兩年來已經資助了100位青年科學家,勵青年科技人才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的「無人區」。
以下為郭凱天演講內容:
作為「數字原住民」,生於網絡、長於網絡的當代青年正成為數位化時代的中流砥柱。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的統計,到今年6月,中國的網民規模已經達到9.4億,其中,20到39歲的網民合計比例超過四成,佔比要高於其他年齡群體。
今年新冠疫情期間,這些青年利用自己與生俱來的數字素養和對網際網路工具的熟練掌握,為抗疫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支持;後疫情時代,他們又積極通過新技術和新業態參與經濟恢復。我們看到,青年們已經不僅僅是數字時代的消費者,也正在成為數字未來的建設者。
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網際網路是其進入數字世界的主要入口,它為年輕人提供了連接一切、改造未來的可能性;而包括騰訊在內的各大網際網路企業則通過創造數字平臺和工具,助力青年成長。數位化時代的加速到來,為青年們創造了發奮作為的廣闊空間,我們也在思考,如何讓網際網路在新環境下更好地成為青年建設數位化未來的連接器,幫助更多有為青年創造美好,今天就這個問題,我想分享一些思考。
要做好青年與未來的連接器,首先是做青年採摘科技果實的「梯子」。今年有一個熱詞叫做「內卷」,這個人類學專業名詞出圈後迅速走紅,輿論認為這背後體現出一種席捲當代社會的焦慮感。
這種焦慮從何而來?原因是複雜的,但是我想,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是,這一代前沿科技所支撐的新經濟,給社會發展帶來的邊際效應在降低。我們的新經濟之所以能帶給民眾巨大的獲得感,正是因為它通過高新科技創造了長期普惠式增長。但隨著科技樹上「低垂的果實」逐漸被採摘,信息技術、網際網路領域自身的發展進入「窄道」,為社會進步所能提供的動能也在減少。
要緩解這種焦慮,為社會發展找到新動能,應該繼續向科技要方法。我們要「向上升級」,關注「高懸的果實」,看到新科技變革醫療、教育等傳統領域的遠景,看到網際網路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的未來,創造紮根社會肌理、惠及更多人的數字紅利。
騰訊一直深信,未來越來越多的創新將來自「技術突破尋求產品落地」。早在2018年,馬化騰先生就與網友探討了未來十年哪些基礎學科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同樣,我們也認為,數位化時代的網際網路,將讓更多人享受到科技突破的紅利,這正是騰訊多年來加大基礎科學投入的「初心」所在。
而青年正處在人生最具創造力的階段,是科學研究至關重要的推動者,也是數字未來的締造者。那麼在其中,網際網路可以做些什麼呢?我認為,我們應當發揮的作用就好比一把「梯子」,幫助青年才俊們跳得更高,在摘取科技果實的過程中提供向上的助力。
目前,騰訊正依靠在人工智慧、前沿算法和大數據等方面的技術積累,在新冠病毒藥物篩選、蛋白質結構預測和量子計算等學科領域為年輕的科研團隊提供支持,加快研究進程。此外,前不久,我們舉行了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這是一個科學家主導的公益項目,兩年來已經資助了100位優秀的青年科學家。設立這個獎項的出發點就是為了探索社會力量投入基礎科研的長效機制,鼓勵青年科技人才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的「無人區」,支持他們自由探索、樂在其中,讓科學技術更加自主、自立、自強。
未來,在年輕科學家自由探索的道路上,我們會繼續做好「梯子」;同時,像馬化騰先生所說,騰訊也將努力讓科學成為時尚,讓創新成為青年的追求。
其次是做青年擁抱傳統文化的「磁鐵」。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是國家對社會和青年的要求。我們所需要繼承的正是優秀的傳統文化,而它同樣是我們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支柱。在發展與繼承的結合中,更多地去體現和延續優秀的文化基因,這是青年的責任。
去年,我們做過一個調查,結果發現,近九成青年對傳統文化感興趣,這說明在建立青年與傳統的聯繫方面,我們有著不錯的基礎。調查還顯示,有八成年輕人將網絡作為認識傳統文化的渠道,這也讓我們看到,網際網路有能力像「磁鐵」一樣在青年與傳統文化之間提供引力。數位化時代,利用數字優勢,網際網路平臺在幫助青年了解傳統文化、分享傳統文化方面獨具優勢。
今天的傳統正是過去的潮流,騰訊想要做的,是用數位化的方式,重新激發傳統中的流行因子,吸引更多年輕人成為傳播傳統文化的「志願者」。
為此,我們也嘗試將中國文化及背後的故事搬到網際網路上,用數位化讓傳統文化的傳播便利化。前不久,騰訊製作的數字影像作品《穿越時空的大運河》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亮相,用戶可以在小程序上聽故事、看細節、學歷史。通過建模分析,我們發現,數字與傳統攜手「弄潮」的形式帶來的創新和便利,得到青少年用戶肯定,讓這個群體自發地向傳統文化靠攏。
我們也在全力參與打造「網際網路+中華文明」的新模式,用數位化讓傳統文化年輕化。現在我們與敦煌研究院啟動了「數字絲路」計劃,用AI等前沿技術讓敦煌文物得到數位化保護的同時,也通過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動畫劇等形式,尋找傳統與青年的「最大公約數」,增強彼此「引力」,讓青年更有興趣和意願來了解和分享傳統文化。這種科技與文化的交融,也出現在我們與故宮、秦陵、長城等知名文化IP的合作中。
最後是做青年開拓廣闊眼界的「窗口」。面向未來的青年,需要更開闊的視野。這些年來,經濟全球化波折叢生,疫情令這一點顯得格外突出;但縱觀世界,我們依舊看到不少力量在推動著全球化新周期的到來。因此,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格局下,以全球視野抓住全球化帶來的機遇,是青年成長並把握未來的重要素質。
一方面,近十年來,各大網際網路企業都在做文化的「翻譯官」,對不同文化的優質內容進行「翻譯」和「解碼」,讓多元文化觸達年輕人,為他們理解世界打開一扇窗。
另一方面,騰訊在做不一樣的探索,那就是積極為中國青年搭建與世界對話的窗口,讓世界也通過這扇窗口看到中國年輕人的智慧。今年8月,騰訊攜手聯合國舉辦了「2020青年聯議會」,這是聯合國「中國青年對話世界」系列活動中的一場。它讓中國青年有機會在全球舞臺參與環保、扶貧等全球性問題的解決。在活動籌備過程中,有70萬中國青年參與了申請,並遞交了超過一萬份提案。我們很高興地看到,舉辦這樣的活動,為中國青年提供了與世界溝通交流的契機,也有效地激發了青年在實踐中理解世界、幫助世界的奇思妙想。
數字時代創造無限可能。在變革中,青年會迎來更多的光榮與夢想,騰訊將繼續做好「梯子」、「磁鐵」和「窗口」,成為青年與數字未來的連接器。同時,在數位化時代帶來的挑戰面前,騰訊也將在青少年保護、數字紅利普惠等領域持續發力,讓更多的中國青年以從容的姿態擁抱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