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海而生、向海而興。發展海洋經濟是國家賦予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歷史使命,海洋更是這座城市獨特的優勢資源。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在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過程中,青島西海岸被寄予厚望。肩負使命,青島西海岸新區藍色經濟動能不斷增強、潛力加快釋放。2017年,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區GDP比重32.11%,不斷向全面經略海洋的目標邁進。
碼頭自動化全球領先
青島西海岸新區前灣港,青島港自動化碼頭,貨船榮耀號正靠港卸貨。
貨船停穩,橋吊開始作業,吊具滑動,幾秒鐘內準確抓緊貨櫃,穩穩放入早已等候的AGV自動化引導車。
AGV引導車隨即啟動,迅速行駛至海側作業區。軌道吊經由橋吊相同步驟,最終將貨櫃安放至堆場,完成一次卸貨。
整個過程用時約兩分鐘,全部自動化運行,場內並無一人。
自2017年5月11日開始,用時僅一年,這處自動化碼頭就以平均單機效率33.1自然箱/小時,遠超全球同類碼頭50%、全面超過人工碼頭的成績,震驚全球航運界。
「自動化碼頭以自主智慧財產權實現了全智能決策、全系統管理,是當今世界真正意義上的自動化碼頭。」青島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鄭明輝介紹。
「當起步20餘年的國外同類碼頭還在平均單機裝卸效率約20箱/小時的水平線徘徊時,今年4月,我們的自動化碼頭就以42.9自然箱/小時的數據,刷新了世界紀錄,更以世界獨有的可複製、可推廣、可商業化的運營內涵,成為全球矚目的自動化碼頭建設『中國方案』。」青島前灣貨櫃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楊傑敏說,港口作為全球貿易中最重要的樞紐,青島西海岸最先進的自動化碼頭運作體系,必將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物流業的發展。
依託港口優勢,西海岸新區積極布局海洋新型船舶和海工裝備,研發生物技術,開發海洋經濟,跨海跨洋貿易的大幕已經徐徐展開。世界級大港董家口港,坐擁全球最大的40萬噸級礦石碼頭;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船舶科技園用時不到三年,自主研發了擁有全球最快速度的三體高速艇;青島北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40萬噸、世界最大的礦砂船完工下水;武船集團北船海工公司交付的全球首座半潛式深海漁場可抗12級颱風;明月海藻集團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藻生物製品企業,生產的海藻酸鈉等主導產品產量穩居世界第一。
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
2014年到2017年,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生產總值從589.9億元上升到1019億元,連續4年實現了兩位數增長,海洋生產總值綜合考核指標連續四年全青島市第一。
這源自青島西海岸「清創長肉」的勇氣和求索創新的擔當。
青島西海岸新區海岸線282公裡,資源稟賦得天獨厚,但沿海一線密布養殖池,對巖礁沙灘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導致美景不成線。不僅如此,因近年傳統水產養殖行業高峰已過,粗略統計,全區至少有300多家養殖戶勉強維持生意。
吐故納新,去腐生肌。2016年3月,西海岸新區在全國率先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
「過去幹養殖,忙活一年賺不了多少錢,藍灣整治給養殖戶鬆了綁,現在不僅工作變輕鬆了,收入也變多了。」曾是薛家島街道南莊一社區水產養殖大戶的孫吉光,第一時間響應號召,拆除養殖池,搞起了水產品電商營銷。
涉及海岸線137公裡,藍灣整治不僅改善環境,更帶來產業提升:對於養殖戶等沿岸經營者,給足補償後,積極引導扶持產業轉型;針對漁民,加強碼頭管理,出海比以前更便利安全;伴隨海岸線環境提升,遊客更多,為發展配套旅遊業提供了機遇……「靠海不親海」將徹底成為歷史,濱海岸線旅遊資源及文化項目將串聯一體,青島西海岸也將升級成為海濱全域旅遊區和國際級度假休閒區。
今年1月得到國務院正式批覆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要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有實質性突破。作為全國唯一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西海岸新區早在2017年就已率先在全省開始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十大工程。
不到一年時間,以新動能主導海洋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在西海岸風生潮起。
「我們的測序儀,會在5年內測50萬份左右的樣本。」中國目前唯一一個國家海洋基因庫中,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長範廣益正在進行基因測序,龐大的海洋生物基因密碼被解密後,將給人類發展帶來難以想像的空間。
隨著國家海洋基因庫項目啟動,全球最大的海洋聯合研究中心、育種中心、科研中心,也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開始建設,越來越多的海洋人才和院校開始向這裡聚集。
「在發展海洋經濟當中,首要的一個要素就是海洋科技創新,要把它作為動力,來打造持續健康發展的產業體系。」青島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區黨工委書記王建祥說。
2018年,青島西海岸新區構建新載體,打造新引擎,重點規劃建設「四大基地、七大中心」,相繼出臺了推進總部經濟、民營經濟、綠色金融發展等方面的意見,助推重大創新載體發揮更大作用。
將形成兩千億級產業集群
沿濱海大道行至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東方影都、珊瑚貝橋、星光島等一系列地標建築映入眼帘,任誰也想像不到,這裡4年前還只是一片沿海小漁村。
「以前除了務農,就是搞海產養殖。」原臨港經濟開發區店頭村村民宋金剛說,靈山灣附近其他村莊和店頭村一樣,院落低矮、密布海參鮑魚池。「從沒想過這裡會變成今天這樣壯觀,更沒想過可以走進氣派大樓裡上班。」
4年來,岸線整理、河道整治、舊村改造穩步推進,靈山灣出現一座影視文化旅遊新城。
這裡培育扶持影視文化、智慧科技、體育運動和旅遊度假四大產業,將形成近兩千億級產業集群,吸引近千萬旅遊人口,提供15萬個就業崗位,農、漁為生的小漁村群落,升級成為文化產業新城。
沿著岸線,繼續深入。海洋高新區,中鐵青島世界博覽城展示中心、國際會議中心相繼建成投入使用。
「國際會議中心外形設計契合『一帶一路』主題,像飄帶更像巨龍橫臥在西海岸。」中鐵置業山東有限公司設計研發部經理王兵說,未來的「會展之心」將推動會展項目與本地產業對接互動,擴大經貿、科技、人文交流,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為促進新區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影視文化、高端會展等產業從無到有,帶來的是產業結構的持續優化升級。2017年,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三產業增加值1670.93億元,增長12.9%,佔GDP比重達52%,一二三產遞增的金字塔形現代產業體系,為高速發展提供了澎湃動力;2017年,服務業繼續成為推動全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貢獻率達58.5%,超過農業、工業和建築業之和。
2017年12月,30個實體經濟總部項目集中簽約入駐唐島灣實體經濟總部中心,吹響了新區發展總部經濟的集結號,「2+N」的總體功能布局被重點規劃鋪展開來;今年1月,綠色金融中心的33個項目集中簽約,新區綠色金融中心開發建設正式步入了快車道;5月17日,臺玻ITO導電玻璃項目正式投產,破解了山東省製造業「缺芯少面」局面,也成為新區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助推新舊動能轉換的又一重大成果。
在「一業一策」行動計劃、綠色金融中心促進發展方針、「十強」產業配套等有的放矢、靈活多樣的政策支持下,西海岸新區發展活力競相迸發。2017年,新區完成地區經濟生產總值3212億元,增長11%。2018年1—3月份,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總產值1058.9億元,同比增長15.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