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今天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鐵山大集上拍攝的,一位鐵匠正在煅燒顧客的鐵鎬頭。說起打鐵或者鐵匠,有點年歲的人可能還有記憶,那時候鐵匠走街串巷,為人們打造或者翻新農具以及家常用品,隨著製作業的發展,這種手工鐵匠越來越少,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這位鐵匠名字叫劉思全,青島西海岸新區六旺人,1979年開始打鐵至今,快40個年頭了。由於沒有人願意跟他學打鐵,他只好帶自己的媳婦到附近各個農村集市打鐵,鐵山是他跑的最遠的一個集市了。
劉師傅現在還買了個衝床,讓機器幫助自己打鐵,這樣省勁不少,也減輕自己和媳婦發工作量,打鐵效率也提高不少。
劉師傅介紹說,現在自己每天帶媳婦到各處趕集,一天也能掙百十塊錢。打鐵是個力氣活,掙錢不多,翻新一把鋤頭才12塊錢,所以年輕人每人願意跟他學徒,自己連個幫手也沒有,只能帶媳婦做幫手了。
劉師傅有2個孩子,一兒一女,也都不願意跟父親學打鐵,一個做飯店,一個修電腦。圖為劉師傅在給顧客的鎬頭截去多餘的部分。
劉師傅最後用小錘子在給顧客的鐵鎬做定形,定形後放到冷水中淬火一下即可。
打鐵的鐵器主要靠用火高溫將鐵器燒軟,然後用鐵錘鍛打出自己想要的形狀,在農村,更多的是給農具翻新,加鋼口,活兒量不大,有時候集上做不完,就帶回家,下一個集做好了再帶過來。
現在有了鼓風機,不用傳統的風箱,也節省了不少體力。
還有這空氣鍛壓機,也給老劉節省了很多氣力,有了這機器的幫助,老劉說有可能再幹個十年二十年的,那麼以後呢,這手藝可能就要失傳了。說這話時,老劉顯得非常捨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