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小富由儉,大富由天,老祖宗的智慧,還適用嗎?

2021-01-09 思帆歷史趣聞

俗語:小富由儉,大富由天,老祖宗的智慧,還適用嗎?

人為財而死,鳥為食而亡,人為了追逐金錢可以連生命都不要,就像是鳥兒為了爭奪自己的口糧願意為之付出生命。被譽為人間富貴花的牡丹,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備受人們的歡喜,這也跟人們對於金錢、對於富貴生活的追求也有一定的關係。

富貴的生活,試問誰不想要,那個說出自己並不喜歡錢馬某,他背後所積蓄的財富是常人說不能企及的,因此他自然可以毫無壓力的說出這樣的話來。

而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呢?我們也渴求著過上富足的生活,衣食無憂,看見喜歡的東西不用考慮自己這個月的錢是不是花超支了,想買就買。說句不好聽的,有錢的確可以為所欲為,你之所以不能為所欲為,那是因為你還不夠有錢。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過上富貴的生活,變得有錢呢?我們的老祖宗們所總結的關於這方面的俗語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比如說,筆者接下來要為各位介紹的這句俗語:「小富由檢,大富由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這句俗語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一個人是可以靠著自己的勤奮和勤儉持家來謀得財富的,不過他能過的生活也不過是小富罷了。而若是想要過上真正的大富生活,不僅要看個人的努力還要看上天的機遇。

人們常說「富貴險中求」,要想過上富貴的生活,還要有能夠冒險的勇氣。筆者覺得它理解起來是有歧義的,比如說:有些人想要求取富貴,他也的確是在「險」中求取的,他搶劫、放高利貸、走黑路、販毒……也有人說了凡事來錢快的東西,它必然是需要冒險的,但是我們也知道,這裡面大多數都是違背法律的準則 將自己的利益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

還有一種理解是:有的人能夠抓住機遇,有孤注一擲的勇氣 這也是一種「險」,最後他也的確得到了富貴。而這種不侵犯別人的利益,不違背法律的準則的「險」才是真正應該去推行的富貴「險」中行。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著孤注一擲的勇氣,能夠在「險」中求得富貴,那麼我們這些「老實人」該如何求財呢?勤懇節儉大概是很多腳踏實地的人來求取富貴的方式了吧。

勤懇要求你做事勤快,老實,腳踏實地,只有這樣你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的好,讓你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以及家人。而勤儉則是會打算,對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妥當,不該花的錢絕對不會去花。

那些由自己的「勤儉」所省下的錢在最後也可以讓你獲得一份不少的財富,不過呢?由自己的勤儉生出來的財富終究只是小富貴。而真正想要過上大富貴的生活還是要看老天的安排。這話聽起來似乎有很大的迷信成分在裡面,不過,筆者覺得這裡的「天」其實理解為個人的機遇的話會更恰當點。

雖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勤儉,但很多人都可以做到勤儉。但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成為那隻佔百分之三中的那批有錢人呢?所以這還是要看個人的機遇問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有的人終極一生都無法遇到那個讓自己得到大富貴的機遇。

而機遇問題也不是人可以改變的,這跟我們所處的整個大環境有關聯,一個人或許可以掌控著自己身邊的際遇,但是他始終無法改變整個大的環境,所以說,機遇也變得無法去推測、無法去改變。而有著這樣屬性的機遇也被很多人看成是老天的安排了。

各位覺得這句俗語有道理嗎?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說的「小富由儉,大富由天」,裡面有什麼道理?
    農村的一些經典的俗語,一直是農村居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尤其是當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都會找一些農村的奇聞異事當話題,然後發表自己的看法。小時候小編也很喜歡跟大人們待在一起,聽他們聊天說農村裡的故事和一些農村俗語。這些俗語雖然聽著有些粗糙,甚至是有些落後,但是其中蘊含的東西,卻是非常的有道理。
  • 在農村哪個屬相不受待見,老祖宗總結了一句俗語,還適用嗎?
    在農村哪個屬相不受待見,老祖宗總結了一句俗語,還適用嗎?我們都知道,中國有十二生肖,你在哪一年出生就註定了你是什麼生肖,就像我們的出身一樣,是無法改變的。這十二生肖中除了龍是中國圖騰之外,其餘都是真實存在的動物,有的人出於對動物的偏好,因此也更加喜歡這些生肖的人。
  • 俗語:「兩腮無肉,小鬼難鬥」,老祖宗留下的識人之術,至今適用
    識人之術背後,涵蓋了老祖宗的智慧和對現實生活的理解。「兩腮無肉,小鬼難鬥」被記載於《老人言》中,同樣也是老祖宗留下的識人之術。直到今天,對照這句話,你會發現其依舊適用。有句話叫做「相由心生」,似乎一個人的善惡,一個人的未來一生,全部寫在了一張臉上。其實這也是所謂的命運之說。而兩腮無肉這句話同樣也是對人面部的一種描繪。
  • 老祖宗的智慧,「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句話什麼意思?
    俗語文化,它是一種極具民族色彩的傳統文化,沒有像古詩詞一樣講究押韻對仗,它非常簡單明了,而且在生活中十分常見,大部分的俗語都比較口話化,其中含義一目了然,使人通俗易懂。即使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伯伯也能聽懂俗語。
  • 俗語:靠山向水,大富大貴,啥原因?老祖宗的經驗有理嗎?
    今天分享的俗語「靠山向水,大富大貴」是修建房屋會用到的俗語,意思簡單:修建住宅前面要靠近大山,面向河水,這樣就能大富大貴。俗語是古代人民總結出的,因此筆者會從歷史和現代兩個角度分析俗語,幫助大家更好理解。歷史角度來看俗語古代社會長期戰亂,老百姓會流離失所,選擇住宅靠山向水最合適。
  • 俗語:「女人顴骨高,殺夫不用刀」,老祖宗的識人智慧,字字珠璣
    我們都聽說過「相由心生」這個詞,明代大才子馮夢龍也曾在《智囊全集》中提到該詞。不論如何,這確實從側面說明了某種程度上,一個人的心性如何是可以從面相上看出一二的。縱觀古今歷史,許多例子都充分證明了老祖宗留下的識人智慧確實是非常正確的,今天我們就以「女人顴骨高,殺夫不用刀」這句話為例來談一談古人的智慧和經驗。
  • 老人常說:「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才經典,老祖宗的觀人智慧
    在觀人術方面有著很大的研究學問,而且這類學問,往往都是通過俗語的方式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如「凡人為貴,當可使賤。」便是如此,這句俗語說的就是一個凡人如果大富大貴了,應當回歸平凡了。還有一句相當經典的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一個人為什麼會「兩腮無肉」呢?一無非是生活條件不夠好,沒有充足的營養,人就會變得瘦骨嶙峋,這種狀態的人,往往愛貪小便宜。
  • 俗語:英雄難過美人關,它的下一句卻少有人知,老祖宗說的真透徹
    俗語:英雄難過美人關,它的下一句卻少有人知,老祖宗說的真透徹大家應該都清楚,在過去,人們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十分嚴重,那時候女性在家庭中可以說是沒有一點兒權利與地位,更別說在社會中能有什麼地位了。尤其是在宋朝以後,人們這種看不起女性的思想愈加嚴重。
  • 俗語:「床上蘿蔔,床下姜」,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之談!
    俗語:「床上蘿蔔,床下姜」,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之談!大家都知道,俗語的形成完全得益於龐大的群眾基礎。在數千年的歲月長河中,由於古人文化水平有限,而俗語又比較通俗易懂,具有口語化等特點,因此很容易被人們廣泛流傳與銘記。
  • 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災」是真的嗎?其實老祖宗的智慧被誤解了
    俗語,約定俗成,俗語兩字最早出現在《史記·滑稽列傳》,司馬遷認為民間流傳的俗語來自「聖人」、「賢人」,能夠流傳下來的俗語,都是他們口中說出的話,在由其弟子口口相傳,今天的俗語也是凝聚著老祖宗的大智慧。
  • 俗語「富不入三地,貧不近兩人」,有何深意?老祖宗智慧之談!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除了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外,散落民間的一些俗語,同樣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往往寥寥數語,就能給人以深刻的啟發。比如,有句俗語叫「富不入三地,貧不近兩人」,就是告誡我們,無論貧富,人生都有一些禁忌之地,也有一些遠離之人。那麼到底是哪三地、哪兩人呢?
  • 俗語「落難不求三人」啥意思?老祖宗的識人智慧,別等落難時才懂
    作為傳統文化的一種,俗語在此前曾有著非常高的流傳度。古時候在農村,俗語因為其通俗易懂而且非常實用而深受人們歡迎,小時候也曾聽老人們念叨過幾句。而到了今天,其中的一些內容其實依舊適用,比如說今天我們要聊的這句,堪稱經典,可惜有些人真正懂得的時候卻太遲了。
  • 俗語:男兒沒性,寸鐵無鋼,那女人呢?道出老祖宗的智慧
    俗語:男兒沒性,寸鐵無鋼,那女人呢?道出老祖宗的智慧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兩片樹葉,也不會有一模一樣的兩個人。而人的個體差異更多的是源於個性,當然,個性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更多是因為後天生長環境與教育培養方向。那麼個性是什麼呢?
  • 俗語:「女人顴骨高,殺夫不用刀」,老祖宗的智慧,教你辨識人!
    我們的老祖宗不僅僅留下四大發明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還留給我們眾多民間俗語,如「兩腮無肉不可交」,「眉上一根長,能敵萬擔糧」,「鷹鼻鷂眼不可交,矬子殺人不用刀」等等,這些俗語都飽含了智慧,但大道至簡,雖略有晦澀,單能夠流傳千載而經久不衰。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是無限的。
  •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老祖宗的智慧,早讀早受益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很多人不懂其中真正的含義,而有句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正是和孔子所言相同,老祖宗的生活經驗所談,突顯著老祖宗的智慧,早讀早受益。這句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也充分體現出老祖宗的經驗,以及流傳下來的俗語魅力,雖然俗語簡單卻很有遠見
  • 老祖宗識人術:「男怕水蛇腰,女怕小噘嘴」說的是啥,有道理嗎?
    文/爆品歷史屋老祖宗識人術:「男怕水蛇腰,女怕小噘嘴」說的是啥,有道理嗎?中國有一句老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就是在告訴後輩人要多聽聽家中長者的意見,畢竟他們經歷了很多人生風雨,對於人和事看得都比較透徹,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識人術。
  •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觀人智慧
    這樣的判斷真的科學嗎?難道是有大數據做過統計?02事實上,這種說法就是流傳於民間的一句俗語,既沒有什麼數據支撐,也沒有科學道理來論證。而真要是碰到了這樣的人,你覺得自己還敢和他深交嗎?估計話都說不了一句。但仔細想想,在日常生活中,無論臉上是否有肉,在當事人發狠行惡的時候,面部都會出現「橫紋」。而因為這一點就蓋棺定論地去評價一個人,顯然是不合理的,畢竟誰都有生氣的時候。
  • 古人言「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觀人智慧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相由心生」,大致意思就是說一個人是善是惡,從這個人的外貌上就可以看得出來。要觀察到一個人的內在,其實是件很難的事情,千百年來我們的老祖宗也留下了不少觀人的總結。比如:古人言「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下半句更為經典,充分展現了老祖宗的觀人智慧。
  • 俗語:男毋孤城對凸,女毋寡宿對凹,凸凹是啥?老祖宗有講究
    俗語:男毋孤城對凸,女毋寡宿對凹,凸凹是啥?老祖宗有講究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十分博厚悠久的歷史文化,智慧的老祖宗們給我們留下來了許多寶貴的文化,這些文化可以說是我們國家一筆無可替代、獨一無二的珍貴財富,這些財富足以讓全世界的人都羨慕驚嘆。
  • 俗語「打是親,罵是愛」,下一句雖然經典,但老祖宗的話不可全信
    文|楚何知(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關注並轉發分享)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夠想到、用到很多耳熟能詳的俗語;這些俗話俗語不僅凝聚著老祖宗的生存智慧,更是他們人生經驗的精華所在。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觀念的轉變,有些俗話俗語漸漸落後,失去了往日的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