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去哪兒了
預警的信息在哪?
河流匯聚之地,往往交匯流通著南來北往的商賈,他們帶來各地的出產、風俗人情、還有沿途的感受、商品流通的訊息。
有價值的信息也在來源不同的,多方向匯聚之地,那裡閃爍著星星點點的有價值的訊息,可能是一些先知發出的預警,可能是一些掌握深度信息人士的分析預報。
———辛琳
最近,一直在拼多多裡混,尋找需要的各種物品。俄羅斯麵粉,據說做麵包很好吃、買回來試做;四川榨菜,買來添小菜、貴州黃粑以前吃過,黏黏的味道很懷念,還有那些來自南方的水果:芒果、菠蘿、粑粑柑……,我都忙著去拼。出門購物減少,網購彌補,就這樣,拿著手機,隨意翻看一會,半天時間就過去了,不知不覺虛耗了兩個月的時間。不過,隨著錢包裡的毛幣日漸減少,購物的熱度逐漸冷卻,我終會和拼多多保持適當距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網絡圈子,有些人在快手裡逍遙,有些人在抖音裡開心,更多人在微信朋友圈裡瀏覽,各層人士都有自己的網絡駐足點,在這些網絡界面中尋找屬於自己的看點。
女兒一直喜歡看《辦公室小野》,翻開歷史記錄,小野的視頻,她基本看完。她對小野敬佩有加,誇讚小野實在能幹。我陪著她看過幾集,小野手巧,心思更巧,但我還是謹慎地用常規思維告訴她:辦公室不允許吃東西,更不允許在辦公室裡油鹽醬醋一攬子鋪開做,公司的規章制度不是虛設,它制定員工守則,是要公司內所有職工共同遵守的。一個公司職員挑戰制度,在辦公桌上烹油調味,幹擾妨礙他人辦公,同事側目;無視公共場所安全,在辦公室煙火繚繞,領導憎恨,他一定會被炒魷魚;再者,一個公司的職員,在公司辦公場所,理該去做公司裡安排好的項目,他該努力將分配到手的工作做到最好,而不是明火執杖,只為調理自己的一點口腹欲望;第三:做什麼都有專門的場所,做事得分時間地點場合,做飯就得去廚房,安裝抽油煙機,將烹調過程中油煙雜味去除,保證房間的乾淨整潔;第四、《辦公室小野》是一個團隊在運營,不是小野一個人在秀,在辦公室裡做美食,比在廚房裡更賺眼球,這是他們的營銷策略;最後,我希望你看過視頻,學會小野在辦公室裡做的各種風味小吃,有興致時犒勞自己,有機緣時招待朋友。女兒對我的一根筋扭到底的良言,並不苟同。
最近,看到一則統計:《辦公室小野》在YouTube流量佔比很高,每月的流量收入是七萬美金,在華人真人秀中最高。的確高收入,全世界小野的忠粉們,奉獻大把時間,一集集有滋有味看過去,流量累計達到最高,才獲得這樣高額美金。小野的名氣、流量、收入,召喚更多的主播,網紅們積極挖掘出彩點,搜尋著更抓眼的創意博大眾眼球,再加上網民們隨走隨拍,隨行隨攝,網絡上的信息流量浩浩蕩蕩,沒有什麼江河水能比擬它的巨量流動。
我家小女孩在長大,她關注的視頻不斷變化,最近她又迷上了日本動漫,星球故事。其他人呢,昨天、此刻、明天,在那家網絡平臺中消耗時間,可有收穫?很多人混在網絡,無非是尋開心,娛樂是網絡的主體,巨量的信息主要是逗你樂,還有些抓取眼球型的新聞:明星的家長裡短,稀奇古怪的嚎頭。隨著笑點的提高,能讓人真正開心的視頻,只帶來一剎那歡愉,笑過之後,還是蒼白乏味。真正有價值的資訊太少了,這朵對人有價值、有幫助的信息浪花很難借著訊息的流量飄過來,告訴你真實的現時、現世。
前幾天,看到一個視頻,在白雪皚皚的一處度假勝地,一大群人在敞開的涼亭內就餐,忽然,頭頂遠處最高的山頂上有一大片雪坍塌落下來,所有人拿起手機,拍起來,(習慣了拍攝、分享,習慣了增強自己朋友圈的關注度)。山頂上坍塌下來雪越來越多,離亭子越來越近,有人開始緊張尖叫,但是,人們還是緊握手機,舉頭揚手對準高空,繼續拍攝,就在大面積的暴雪要滾落到亭子上方的瞬間,所有人才起身慌張逃離,椅子被打翻,人群混亂奔逃,視頻在這裡停住,他們後來怎樣?沒有下文,不過,即使跑出兔子一樣的速度,也跑不過雪崩。
時間過得很快,兩個月,三個月的時間,人們逐漸淡忘疫情,或者以為已經結束,日子又逐漸恢復常態,街上人來人往,廣場上人群又聚在一起閒聊,廣場舞又跳起來;奶茶店,牛肉麵館,又坐滿了人,零星走過幾個戴口罩的人,成了異類。
雪崩發生時,並不是突然就到了眼前,它總是提前有各種徵兆,作出預警,每一個普通人都有逃生的機會,只看你有沒有發現這些預警的訊息,看到未來危險來臨的徵兆。發現及時,且能及時行動,就能躲過危險,成功自救。發現了,不以為險,依然相信自己沒有危險,盲目相信自己有一個強有力的結構會救自己,依然要在現場錄製視頻,上傳,分享,增加網絡的精彩,那麼,最後的視頻只能由他人錄製。
預警的信息在哪?河流匯聚之地,往往交匯流通著南來北往的商賈,他們帶來了來自各地的出產和風俗人情。有價值的信息也在來源不同的,多方向匯聚之地,那裡閃爍著一些星星點點的有價值的訊息,可能是一些先知發出的預警,可能是一些掌握深度信息人士的分析預報。
哈佛大學教授凱斯提出的「信息繭房」概念:如果你只關注自己選擇的領域,如果你只關注一種信息源,如果你只關注使自己愉悅的東西,久而久之,便會向蠶一樣,將自己桎梏於自我編織的繭房之中,從而喪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各位,每天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真不能在一個網格裡待太久。
辛琳於2020年5月14日星期四
辛琳:中學教師。博客中國專欄作家,多維客專欄作家;凱迪社區原創作者;《流行色》雜誌特約評論員。謝謝你的閱讀,謝謝你的關注。
往期文章回顧
◆誰借你慧眼?
◆美該綻放還是該掩藏?
◆
沒有風格的畫家
◆
辛琳說說 | 什麼是學識?
◆
當純真撞見爛漫 ——燦爛女孩薛寶琴
◆走近曹雪芹
◆
朱乙夫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