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沈鵬回應一切:水滴是商業公司 而不是公益組織

2021-01-15 新浪科技

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對話/賀樹龍 作者/唐亞華 編輯/魏佳

來源:燃財經(ID:rancaijing)

「老大,離職申請請批一下。」

沒有鋪墊、沒有寒暄,一位下屬就通過微信發信息給沈鵬,準備與水滴籌告別。

十多天以來,水滴公司「六上熱搜」,連發五次聲明,沈鵬一直忙於對外發聲,沒來得及跟內部溝通,忽視了同樣承受壓力、感到委屈的同事。

意識到這樣下去不是辦法的沈鵬,在12月9日發出一封內部信,一方面安撫員工情緒,另一方面宣布將在本周重啟線下服務,開始「試運行」。

這是一個大膽的決定。要知道,水滴籌的風波並沒有完全「過去」,選擇這個時機恢復線下服務,要冒很大的輿論風險。

一切源於11月30日,有媒體曝光水滴籌線下服務人員在醫院掃樓式尋找籌款者,隨意填寫金額,按單抽成。事件一出,立即引爆了社交輿論,「消費愛心」、「公益還是商業」的爭論不絕於耳。當天,水滴籌立即停止了線下服務團隊,沈鵬的公開致歉也一度登上熱搜。

作為一個成立3年多、融資超18億的企業,水滴籌母公司的業務線還包括水滴互助、水滴保險商城、水滴公益等。但名氣最大的還是水滴籌,這個大病眾籌平臺上線3年多以來,累計幫助近100萬人籌款達235億。但今年以來,外界對其模式頻頻質疑。

關於水滴籌的問題層出不窮:

水滴籌線下團隊為什麼這麼「著急」恢復?

「掃樓式籌款」出現的根源是什麼?

十多天以來水滴籌內部做了哪些整改?

做公益和賣保險如何共存?

水滴籌到底有沒有故意消費社會愛心?

水滴公司未來準備怎麼盈利?

……

日前,水滴籌創始人沈鵬接受了燃財經的獨家專訪,正面回應了外界的核心質疑。

01

談爭議事件

動作變形與競爭有關

這次風波為團隊敲響了警鐘

燃財經:過去十多天,水滴籌做了哪些整改工作?

沈鵬:風波當天,我們就停止了線下團隊的服務,重新做了一些內部梳理,比如業務流程、績效考核等,也給全體線下籌款顧問進行了兩批培訓。培訓完通過考試後,還得了解該員工過去一個月服務過的人員情況。如果有培訓之外的問題,提示到位才會恢復上崗。

燃財經:為什麼這麼「著急」恢復線下服務?

沈鵬:不能因為這場風波影響到常規的服務,(恢復的動力)更多來自用戶需求。其實用戶實實在在的需要上門服務,需要有人指導他們發起籌款、上傳資料等。如果因為風波,導致正確的事都不能做,就有點偏激了。

我們肯定希望在一定的流程優化後提供更好的服務,一方面我們做了充分準備,另一方面,有很多外部環境不好改變,我們需要在行動中逐步改變。

燃財經:最近受到的各種質疑中,你認為哪些是有道理的?哪些是誤解?

沈鵬:這次事件中,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線下團隊的部分片區過分關注了數量,而不是服務質量。我們本身是以服務為目的,有的團隊動作變形了,確實引起很多不滿,這個是我們的問題。

但公眾把我們當公益組織,是對我們比較大的誤解。

水滴公司成立之初想做健康保障,水滴籌是我們在發展過程中生長出來的業務。成立水滴籌的初心,是想給有困難的大病患者提供一個向熟人求助的工具和服務。我們的業務屬性定位在熟人社交籌款,我們不給任何一個案例導流。過去幾年近100萬個人求助者通過水滴籌籌到了235億元治病錢,我們發現裡面大部分的錢都來自親朋好友的捐款,陌生人的捐款多在1元-10元之間,熟人則在20元至幾百元。

另外,有個別人對我們的商業模式產生了疑問,疑惑為什麼我們會給捐款者推薦保險,或者認為我們的保險都是賣給了捐款者。

事實上,今年全年,通過給捐款者推薦帶來的保費佔總保費比例的20%,另外80%來自用戶自發購買、口碑傳播、品牌活動、外部合作方的聯合獲客、在線投放等。

水滴籌成立一年我們才開始給用戶推薦保險,因為我們發現,很多人在捐款時內心很觸動,開始默默的給自己定目標,要早睡、要及時體檢、要買保險。他們對體檢、買保險有需求,我們就做了一個應景的廣告位推薦,但不會強制用戶購買。

燃財經:此次事件的直接原因是「部分線下服務人員違規」,但本質上是個管理問題。往上追溯,這支團隊裡的中層、高層的業績目標是什麼樣的?這次事件後有沒有做出調整?

沈鵬:我們業務總經理每年的考核其實不完全看業績,我們是弱化KPI的,考核會綜合多個模塊。這次事件,中高層會有一些反思和調整。對於線下團隊的考核,會捨棄原有的以服務患者人數為主的績效管理方式,調整為以項目最終過審的合格通過率為依據。

這次事件裡,線下團隊的動作變形,和市場化競爭有關係。這不是個強監管的領域,行業內大部分公司現在都建立了線下團隊,醫院裡可能有多方的服務團隊,這對我們是一個挑戰。但即使有其它外部因素的幹擾,我們的線下服務規範也不應該改變。

燃財經:這支線下服務團隊一共有多少人?

沈鵬:600人左右。

燃財經:事件發生後你面臨著什麼樣的壓力?

沈鵬:我對外沒有太大壓力,坦誠對待就好。對內反而沒來得及做太多溝通,導致個別一線的工作人員內心壓力非常大。

事發當天我們宣布停止線下團隊服務,但第二天,一位長春的同事接到了病患的請求,希望能幫忙交證明材料,表達很誠懇,這名同事就去了,順手留了幾張宣傳材料就走了,結果後面就有人發現了宣傳材料,立刻就有傳聞說我們出爾反爾,還有線下人員在照常工作。員工覺得我是來幫助別人的,結果給公司背了鍋,內心很委屈。

有了外部輿論之後,很多人壓力大到什麼都不解釋就提離職了。前兩天,一個同事給我發消息說:「老大,離職申請請批一下。」他雖然還喊我老大,看似親切,但他沒說原因,直接就要離職。所以我還是需要對內發聲,就寫了公開信,在微信群裡也積極互動,對員工做好激勵和引導。

燃財經:你自己從此次事件中得到了什麼教訓?

沈鵬:事件給我們整個團隊敲了一個小警鐘。過去一年,我們過得有點太順。去年這時候全公司剛剛1000人出頭,現在已經有5000多人,人員擴張迅速。水滴保險商城業務去年這時候一個月保費才賣不到2000萬,到上個月總保費達到8.5億,長期壽險賣了1.3億,同比增速40多倍。

一年來,公司高速發展,大部分同事處於過於樂觀的狀態。這個事情提醒我們回歸理性,回歸到初心,想清楚我們到底該把精力和資源用到哪裡。

02

談商業模式

水滴是商業公司,而不是公益組織

燃財經:對你們而言,公益組織和商業公司之間的區別到底是什麼?

沈鵬:我在公開信裡說:「再管不好,我願意把水滴籌交給相關公益組織」。我這樣說其實是希望把水滴籌和公益組織能有個區隔,藉此告訴公眾我們的真實情況。

首先從工商主體來說,我們註冊的就是商業公司。其次我們公司的定位是社會企業,公司成立第一天就明確了公司的使命——用網際網路科技促進廣大人民群眾有保可依,保障億萬家庭。我們希望用商業的經營方式來解決大眾的某些痛點或社會問題,並且要從中有合理的收入養活自己。這是我們對社會企業的理解,對自己定位的理解。

我們做得越大,創造的社會價值會比公益組織更有槓桿。用商業企業來解決社會問題,我覺得更有效率也更有意義。我在很多場合也提到過,我希望有一天把水滴籌做沒,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在健康的時候買一份健康險,得病的時候能夠獲得保障。這是真心話。

保險是我們公司的主線,讓更多人在健康的時候有所保障,得了病直接賠錢,不用最後四處籌款。所以我強調我們不是一家傳統的公益組織,而是屬於廣義的慈善。

我們強調這一點,是希望外界能更加理解我們,包括理解我們在這個事情上的一些成本、做不了的事情。階段性的批評也好,誤解也好,我覺得總能過得去,要把事做得更實才是更重要的。

燃財經:你談到成本,水滴籌這部分業務的成本有多少?

沈鵬:全公司5000多人中,水滴籌團隊大約有1500人,除了員工工資,還有研發、技術、物料等費用。

另外,對於發起籌款的人來說,支付通道會向籌款者收取千分之六的支付通道費,我們幫患者一直補貼到上個月,公司成立到現在光支付通道費補貼就有1.5億。對於一些籌不到錢的貧困戶大病患者,我們也會給予一部分補貼。

還有一部分支出是驗證相關的費用,很多的大病驗證、身份驗證,需要和外部合法商業公司合作,都要收取費用。

燃財經:你是美團第10號員工,有人認為,你們的線下團隊延續了美團的地推打法,你同意嗎?

沈鵬:我們內部從來沒用過「地推」這個詞,我聽完都鬱悶。即使在美團,我管的範圍也不只線下團隊,還有總部的業務運營團隊、監察團隊等各種模塊。我們內部對這個崗位就叫「線下服務人員」或「籌款顧問」,地推是很多外部的人帶起來的一個叫法。

燃財經:追求數據、速度、規模的網際網路玩法,適合水滴籌這樣的業務嗎?怎麼在快與慢之間找平衡?

沈鵬:我理解的水滴籌是一個個人大病籌款工具,有沒有人來籌款,和真正的社會現狀、有多少人得病直接相關。我們籌款業務的發展不可控,漲快漲慢不是我們自己能控制的,不能說我希望它漲就漲了。當然,也會受到外部競爭的影響。

燃財經:今年水滴籌遭受過兩次大的輿論風波,上一次是因為審核問題,這一次是因為線下服務問題,被扣上的最大的帽子是「透支社會愛心」。最近有網友利用PS的病例在水滴籌上成功發起籌款申請,平臺的監管審核是否不嚴?

沈鵬:我們把風控分為了幾大環節,第一是提交客觀的醫療單據,生成連結,講述清楚自己得了什麼病,這是基本的審核。但重點在於社交審核,籌款連結在朋友圈裡傳播,很快就能知道這個案子是否客觀。

客觀的案子好友們都為他證實、轉發、捐款,不客觀的也有人會舉報。正常的傳播數據在傳播次數和捐款次數上是有規律的,不客觀的案子,即使朋友們不舉報他,可能也不會幫他轉。這類型案例就進入覆審,我們要去醫院核實,要用戶提供資產相關證明材料。我們把風控拉成了一個更長的動態節奏。審核不通過的最終也不能提現,錢會原路返還給捐款者。

我關注到了網友利用PS的病例發起籌款的情況,其實他根本提不出來錢,因為審核通不過。

燃財經:想過水滴籌何時能賺錢的問題嗎?

沈鵬:我們公司成立到現在三年半的時間還一直在虧損,我還是希望能夠通過更合理的方式來賺錢。原本我們就水滴保險商城的運轉情況來看,明年可能就能盈利,最遲後年。其實我們真的不以賺錢為第一目的。

現在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自保險業務,也有一些細分的廣告位是賣體檢、基因檢測等,都是想讓我們的用戶們變得更健康。

03

談創業感受

每天都在過關,希望能堅守初心

燃財經:有沒有像大多數創業者那樣,覺得今年很難?

沈鵬:難。昨天我看了一個新聞,一位創業者融資失敗,三個月見了100個投資人,事實上我們每輪融資都得見100多甚至200多個投資人,融資周期絕對沒有三個月搞定的,都是半年到一年。

這次爭議,讓我覺得中國創業環境對創業者的要求是挺高的。表面上,大家都看到的是融資難,明年可能一地雞毛的公司會更多。但拋開資本層面,從做事的層面來看,整個大環境也不是很好,包括移動網際網路的增長勢頭、輿論環境等等。這次事件,水滴因為不同話題上了6次熱搜。

除了我們公司,今年還有很多公司都在風口浪尖上,做車貸的、新能源汽車的、生鮮電商的,其實這些賽道裡的頭部公司都很優秀,但依然被罵得劈頭蓋臉,天天被動的往前跑。

燃財經:輿論應該對創業者更理解、更寬容?

沈鵬:我其實不好意思請求輿論理解,因為我們犯了錯誤,不值得理解,要好好改進,但我希望大家不要為了引起關注,過度扭曲真實情況。有錯誤被點名批評我能接受,但是我不希望走誇張路線。對於客觀的內容,哪怕是標題黨我都能接受,就怕是標題黨,內容還不客觀。

燃財經:你遇到難題會向誰請教?對你幫助最大的投資人和企業家有哪些?

沈鵬:我會找一些創業的過來人,像我在美團時的老領導王慧文,現在我依然是很高頻的找他。有時候我也會找劉熾平、王興、馬化騰,包括我們的投資人、藍馳創投的曹巍等等,還有獵豹移動的傅盛,他們真的都把我的事當成了自己的事一樣,去打抱不平,去表達很多東西。

燃財經:這次事件,你從這些人中收到的最好的建議是什麼?

沈鵬:劉熾平跟我講,即使可能有人在背後「黑」,你也不要當成是「黑」,而是要正視自己的問題,把問題解決了,別人想黑也黑不了。同時你也得感謝媒體朋友們,他們是站在一個批判的視角來給你提建議。作為一家成立三年多的年輕公司,更早被指出問題,反而會成長得更快。只要我們坦誠的承認錯誤,我相信大家依然把我們當好公司。

整體來說,別人給我的提示都是正面引導,承認錯誤,積極應對。

燃財經:創業三年,你日常是什麼狀態?最擔心的事情往往來自哪些方面?

沈鵬:這三年每天都在過關,定期會遇到自己想像不到的挑戰。其實創業久了一切都會淡化,一切問題的根源都來自自己,所以定期要提示自己,讓自己變得更靠譜。

我現在在上湖畔大學,去年上了青藤大學,除了學管理學、創新方面的知識,和同學之間的交流也很有益,互相照照鏡子,因為每個公司都會有自己的挑戰。

燃財經:在辦公司這件事情上,你最想成為誰?

沈鵬:全球範圍內,我最大的榜樣是比爾·蓋茨,不僅因為他後期做慈善,而是因為他一直是一個開創者,從創建微軟開始,就承擔著社會責任,在改變世界。

除了比爾·蓋茨,貝索斯也是一個非常值得學習的偉大企業家,對於他認同的事情,不論外界是什麼聲音,他都能堅持初心,有耐心的做事情。

燃財經:在經營一家公司上,你的底線有哪些?

沈鵬:底線就是我們的價值觀。初心這個事情只有自己知道,如果你做錯了事情,但你堅持初心,依然能把很多事情掰回來。如果你天天不出事,但初心不對,遲早也會出大事。

燃財經:你經常強調組織能力建設,水滴公司現在的組織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沈鵬:我們整體是一個學習型組織,公司的全體成員平均出生於1993年左右。管理崗我算是最年輕的,其他人都比我大。我們整個公司都挺有危機意識和自我學習的驅動力,非常注重培訓,我們1樓的牆上很多地方貼著「驅動學習成長」。

不僅我願意學習,我也希望大家能夠更好的學習,我會陸續讓管理人員參加一些外部培訓。我們還想在價值觀裡增加一條叫「始終創業」,這句話裡涵蓋了務實、奮鬥,還有危機感。

水滴籌創始人沈鵬

燃財經:在資本寒冬裡,創業者應該注意什麼?

沈鵬:首先是堅持初心。公司使命是什麼?在公司相對發展比較順的時候,使命是這家公司真正的邊界,當公司發展不太順的時候,使命是讓全體成員堅守下來的精神動力,所以我覺得要把文化建設做好,跟大家一起堅守初心。

同時,創業者應該多做一些邊緣創新,多做一些大公司懶得去做,但用戶有需求的事情。如果大公司都看得上,是個人都能看得懂,我覺得這不是創業者的機會。

燃財經:融資融了十幾個億,辦公室為什麼這麼簡陋?

沈鵬:我更願意把錢花在人身上。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水滴籌沈鵬回應一切
    要知道,水滴籌的風波並沒有完全「過去」,選擇這個時機恢復線下服務,要冒很大的輿論風險。 一切源於11月30日,有媒體曝光水滴籌線下服務人員在醫院掃樓式尋找籌款者,隨意填寫金額,按單抽成。事件一出,立即引爆了社交輿論,「消費愛心」、「公益還是商業」的爭論不絕於耳。當天,水滴籌立即停止了線下服務團隊,沈鵬的公開致歉也一度登上熱搜。
  • 水滴上市:以公益之名,行生意之實
    在這封撤稿函中,水滴籌投訴一篇題為《水滴籌,把「公益」做成「生意」,年收入超180億》的質疑文章,稱文章內容不實,要求發布該文章的公眾號刪稿。關於投訴理由,水滴明確表示「水滴公司並非慈善公益組織」,且「不屬於慈善法規定的公開募捐範疇」,因此「以公益的名義」的指責並不適用。事實上,這並不是水滴第一次被質疑將「公益」做成「生意」。
  • 水滴籌,為誰籌?
    這些問題,水滴籌沒有正面回應過媒體。 不僅如此,隨著窮苦患病者越來越多,獻愛心的人士也越獻越多。水滴籌的審核弊端也被放大。 2019年4月,突發腦出血的德雲社相聲演員吳鶴臣,在水滴籌上申請了100萬的籌款被網友揪出,隨後又被扒出在北京有車有房有社保,家庭環境並不差,儘管妻子回應了質疑,也沒得到大眾諒解。
  • 地推之王:水滴籌帝國真相
    「叫志願者是為了好聽些,讓大家覺得我們在做公益,更容易被接受。」一名西南地區的「志願者」面對某媒體採訪時實話實說。2019年底,一則視頻拍客《臥底實拍醫院掃樓式籌款,審核漏洞多》瘋傳,該視頻揭露:水滴籌線下服務人員把公益當成生意,在醫院掃樓,慫恿病人在水滴籌發起籌款,並在籌款審核環節大開方便之門,聲稱公司不會調查款項去向。
  • 沈鵬:創辦水滴初衷源於12歲因傷住院,相信相信的力量!
    來源:財視media「近日一段臥底「水滴籌」的視頻曝光,籌款顧問地毯式掃樓,挨個病床問病人是否需要籌款幫助,水滴籌服務陷入輿論泥潭。12月2日下午水滴籌官方回應,已第一時間成立工作組展開調查,全面暫停線下服務。今天,水滴籌創始人兼CEO沈鵬回顧了6年前離開美團點評、創辦水滴的歷程,他說直到今天依然都沒有改變初衷——用網際網路科技助推廣大人民群眾有保可依。
  • 水滴公司沈鵬:我做了一件很厲害的事,但這條路是這麼的苦逼
    文|朱曉培幾天前,知乎創始人周源看見自己的大學老師在幫學生家屬籌款,點進去,發現用的是沈鵬做的水滴籌。「你(沈鵬)做了一件很厲害的事啊。」周源感慨說,水滴的社會價值很大。做一件很厲害的事,是沈鵬大學時就有的念頭,他折騰過留學中介,辦過兼職俱樂部,但怎麼也搞不大。
  • 水滴籌的錢用不完咋辦?法院這樣判……
    2018年4月,莫先生想到了利用「水滴籌」進行網絡籌款。4月15日,莫先生在水滴籌發起了籌款目標為40萬元的個人大病籌款項目。當天15時31分,莫先生的申請被審核通過。至次日21時55分籌款截止,共籌集款項153136元,捐款次數6086次。
  • 個人大病求助眾籌平臺水滴籌籌款總額破300億元 捐贈人中年輕人佔...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耿學清)截至2020年5月,成立近四年的個人大病求助眾籌平臺水滴籌宣布,平臺籌款總額將突破300億元,在愛心贈與的3億多用戶中,年輕人佔比61%。2016年7月,水滴籌(前身為「水滴愛心籌」)上線,至今已有近4個年頭。
  • 一分錢不收的水滴籌,靠什麼盈利?得知真相後,網友:再也不捐了
    可是也有網友對水滴籌的盈利方式感到好奇,明明一分錢不收的水滴籌,為什麼還能賺到這麼多錢,成長速度那麼快? 大家都知道水滴籌是大病籌款的一個平臺,這也是水滴籌的主要業務。但是水滴籌並沒有在募捐款中獲取任何利益,而是把籌款來的金額進行投資,以此來盈利。
  • 水滴小善日如期而至 首次公布平臺「正能量榜樣」
    2018年起,水滴倡導發起網際網路愛心救助行動「小善日」並連續舉辦線下年度盛典,旨在集中平臺資源,向水滴平臺上所有愛心用戶的善行善舉致敬,呼籲社會各界從身邊點滴小善做起,傳遞愛與溫暖,共建美好社會。構築小善網絡,為愛心加溫這一年,除了小善日年度盛典,水滴還在每個月11日重磅推出月度小善日,為最需要幫助的群體開闢常態化官方求助渠道。
  • 誰的「輕鬆籌」?商標之爭後融資停滯CEO離任 上市能否如願?
    雙方均應充分重視可能產生的商業風險,善意協商,互相避讓。而在商標之爭發生後,輕鬆籌公司經歷了融資停滯三年。近期,輕鬆籌集團還發生CEO離任等重大人事變動。目前,有消息稱,輕鬆籌正在謀劃上市,而其對手水滴籌也在積極擁抱資本市場。
  • 行業|積極響應疫情防控號召,水滴舉辦線上小善日年度盛典
    2021年1月11日,水滴小善日年度盛典如期而至,相較於前兩次線下年度盛典的形式,此次水滴採取線上形式,一是積極響應國家疫情防控號召,二是希望通過網絡向更大範圍的合作夥伴和社會愛心致敬。2018年起,水滴倡導發起網際網路愛心救助行動「小善日」並連續舉辦線下年度盛典,旨在集中平臺資源,向水滴平臺上所有愛心用戶的善行善舉致敬,呼籲社會各界從身邊點滴小善做起,傳遞愛與溫暖,共建美好社會。
  • 騙局,水滴籌不是慈善!財新PMI要上天了……
    華為員工因離職賠償被拘留官方對此事暫無回應11月28日,有自媒體曝光了一份《刑事賠償決定書》,將華為與一位前員工的陳年糾葛展現在了公眾面前。李洪元於2005年入職華為,2018年1月離職。因離職補償金額與公司意見不一,雙方經商談同意給李洪元補發331576.73元離職補償。
  • 水滴舉行線上小善日年度盛典 向所有善行善舉致敬
    自2018年起,水滴倡導發起網際網路愛心救助行動「小善日」並連續舉辦線下年度盛典,今年1月11日,水滴小善日年度盛典如期而至,此次水滴採取線上形式,向平臺上所有愛心用戶的善行善舉致敬,呼籲社會各界從身邊點滴小善做起,傳遞愛與溫暖,共建美好社會。
  • 「溫情中國責任行」走進江西,水滴互助攜奧運冠軍金紫薇助力健康扶貧
    江西省民政廳副巡視員熊銘和水滴公司合伙人、黨委書記、總法律顧問許堅為江西退役奧運冠軍金紫薇贈送一年水滴互助抗癌計劃卡,並邀請金紫薇加入水滴抗癌計劃,在致敬體育英雄的同時,匯聚更多力量支持健康扶貧。江西省民政廳、江西省體育局、江西省慈善總會、江西省紅十字會、江西日報社、水滴公司、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單位負責人一同出席了本次會議。
  • 水滴公司CTO邱慧:數據是水滴保險科技的基石
    11月20日,水滴公司CTO邱慧在全球頂級科技商業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主辦的EmTech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決策路徑從以前的經驗即決策到現在的數據輔助決策,未來有可能發展至數據即決策,這一切使得數據成為水滴科技的『基石』。」據邱慧介紹,水滴近些年來在業務布局上不斷橫向拓展,目前在保險保障和醫療健康領域各有探索,其在保險、互助、大病籌款以及醫療健康領域內新探索的「藥+險」等業務場景內,通過線上線下積累了豐富多維度數據,成為水滴發展保險科技的獨特優勢。
  • 一文看懂360水滴直播事件:92年女生為什麼要懟360明星產品?
    對此,360董事長周鴻禕指責該文章對360水滴直播蓄意抹黑,有多處不實,並表示這篇文章有「黑公關」之嫌。但就在12月20日,360發公告,宣布主動、永久關閉水滴直播平臺。大公司跟小女生在懟什麼?與普通的直播平臺不同,水滴直播僅僅是為360公司銷售智能攝像頭而存在的。
  • 假如水滴石穿是真的,那麼手一直被水滴會咋樣?
    在中國的成語大全裡面有這樣的一個成語「水滴石穿」,意思是指水滴不停歇地滴會導致石頭穿孔,雖然絕大多時間都是在形容堅持不懈的品質,但是奈何人類的腦洞是沒有限制的,石頭可以穿孔,如果把手一直放在水滴下面,手會不會穿孔呢?
  • 穿石的水滴
    當時,廣東電視臺拍了一部電視劇《公關小姐》,不少公司似乎悟出些道理,成立公關部。但公關並不能破解審批難。曹志偉一位同事孫念嘉,從政府規劃部門出來下海,讓他去規劃部門跑審批,也難免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跑審批的人自嘲,一年到頭,要麼在窗口排隊,要麼在去窗口排隊的路上。幫助企業代理審批工作近30個年頭的徐莉,和審批部門的工作人員熟悉。
  • 黃章:劉海、水滴、美人尖、升降都不是手機該有的未來
    近日,針對於現在比較流行的劉海屏、水滴屏,魅族科技創始人黃章在魅族社區表達了看法:「劉海,水滴,美人尖,升降都不是該有的未來,只是妥協和耍小聰明而已。沒有賈伯斯的大智慧就不要挑戰人們的感官極限,也不要與簡單易用的工程設計學背道而馳。」另外,黃章還表示,「要是我有足夠的錢和供應鏈掌控能力,我會給大家看看什麼才是次世代的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