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自主汽車品牌的進步有目共睹,但是很多人對於國產車依然存在偏見,那麼自主汽車品牌吉利、長城、奇瑞、長安的造車水平放到國際上是什麼水平?一位長安車主,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
我們需要承認,在燃油車領域,自主汽車品牌距離合資車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新能源領域,雙方已經幾乎沒有差距,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造車新勢力甚至要比合資品牌更好。
首先我們先說說燃油車,從燃油車傳統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就能看出,自主汽車品牌和國外汽車品牌幾乎沒有可比性。
發動機方面,可能是三大件方面國產車距離合資車最小的方面,在參數方面,長安的藍鯨系列發動機2.0T,奇瑞最新推出的2.0T發動機,參數都非常亮眼,比如奇瑞2.0T最大馬力254匹,峰值扭矩390牛米,參數已經要強於大眾的EA888高功率、寶馬B48的高功率,最高熱效率的數據也不錯。但是實際裝機表現、實際的油耗表現方面還有待考驗。
變速箱方面,是自主汽車品牌距離國外汽車品牌差距最大的地方,目前自主汽車品牌還沒有一臺可以媲美愛信6AT的變速箱,AT變速箱的技術難度和技術壁壘,是自主品牌短時間內難以突破的,因此自主汽車品牌只能轉向研發雙離合和CVT變速箱。
底盤方面,底盤的技術很難用參數去衡量,但是卻是最考驗廠商經驗積累的汽車部件,底盤不是我們傳統印象中僅僅是底部的一些車架和懸架組成,其實底盤是由行駛系統、轉向系統、傳動系統和制動系統這四大系統組成,構造非常複雜。那麼怎麼去判斷一副底盤是好的底盤呢?簡單來說就是安穩駕駛的時候柔韌舒適,稍微激烈一點駕駛又能撐住車身。相比福特、標緻、奧迪、寶馬、奔馳等等品牌,自主汽車品牌的底盤表現明顯還有很大的差距。
不過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情況就有所不同了。電動汽車,沒有變速箱和發動機,電動汽車的三大件是電池、電機和電控,這三者都可以通過供應商解決,這也是為什麼造車新勢力沒有任何造車經驗的積累,就可以生產汽車的原因。供應商的技術水平就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款新能源車的表現。就在2021年1月9日,蔚來剛剛發布了新能源轎車ET7,搭載150KWH固態電池的版本,NEDC續航超過1000km,而我們熟悉的大眾、本田、豐田、日產、通用等汽車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車型往往都是油改電車型,續航裡程、駕駛感受都一般,也就是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合資車和國產車開始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競爭,這才是國家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目的所在。
也許在比亞迪、小鵬、理想、蔚來、廣汽、吉利等等自主汽車品牌的努力下,我們的國產汽車終有一天能夠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