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飛派」這種觀念最早源於飛機發明之前,它認為人類設計飛機應該完全遵循鳥類飛翔的邏輯,而這卻使得飛機的發明長期陷入了停滯,因為事實證明模仿鳥飛翔的邏輯根本行不通。幸運的是,後來人類通過掌握空氣動力學發明了飛機,最終設計出來的飛機也沒有和鳥一樣需要扇動的翅膀,這再次說明的鳥飛派的荒謬性。
我們現代人看飛行器的發明過程來看,一定認為「鳥飛派」的這種做法就是一個笑話,只不過是因為我們都見過了飛機。
到了20世紀,隨著人工智慧設想的提出,科學家們在人工智慧實現上也走過一段類似「鳥飛派」的道路,他們通過仿生模擬大腦的方式讓機器理解人類知識,但這種實現方式收效甚微。
現在人工智慧高速發展,有賴於科學家們轉變是思維方式,使用資訊理論思維+數據統計思維將人工智慧的問題轉換為信息的利用及數據統計的概率問題。
我們生活中也會經常陷入一種類似「鳥飛派」的思維模式之中,「鳥飛派」的思維模式就是一味的模仿、甚至崇拜,對事物的原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現在社會上到處是在聽成功的創業者傳授經驗,那些經驗其實很難複製,照貓畫虎的方法就是「鳥飛派」,很難成功的。
每個人都應該基於自己的獨特性,發現自己獨特的潛能,而不是遵循其他人寫的成功手冊去「亦步亦趨」。如果像邯鄲學步一樣一味地模仿他人,而不顧自己獨特的內在優勢和短板,最終不僅無法成為一名卓成功者,甚至反而會扭曲原本的特點,成為痛苦和糾結的複合體。
快餐式的學習,基本上都妄想能快速複製成功,但是你絕對不可能將自己複製成為馬雲、馬化騰等,你甚至都不可能複製成為你所了解的任何一個人。
要想自己把事情做成功,就需要弄清楚事物的本質,找到自己領域的「空氣動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