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陣春風襲來,花瓣肆意地飄散,卻不料落進詩人的筆墨,於是它便被點灑成了一首詩情畫意。世人心中常裝著詩和遠方,與詩為伴,僅僅是為了「春風花草香」這樣醉人的畫面嗎?
當然不是,在怡情悅性的同時,我們更是能從中獲得無盡的人生智慧,那是朱熹筆下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劉禹錫筆下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也是陸遊筆下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麼,問題來了,你知道陸遊這句令人豁然開朗的詩中所提到的「山」位於何處?這個問題曾作為詩詞大會的考題,百人團中竟有60%的人都答不出來。
遊山西村(宋·陸遊)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作此詩時作者正在家鄉閒居,那時正值初春時節,陸遊在村中閒遊,寫下這首紀遊抒情詩,描繪出江南農村的美好風光和簡樸的農家生活,讀來令人回味無窮,尤其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聯,已成為千古傳頌的名句,常被用來形容人們在探討學問、研究問題時遇到困惑,但堅持下去就會豁然開朗。
大多數人只知其引申含義,卻不知這山水究竟在何方,酈波老師就曾為大家深度講解其中的地理知識。
我們都知道此詩題目為《遊山西村》,因此可能很多人會將其理解為山西省的一個村,實則並非如此,正確理解是山西邊的一個村,這座山是浙江的山,陸遊當時被貶官在山陰老家,寫下這首詩。
詩中的山水位於今紹興的鏡湖,叫三山鄉,此地多是丘陵地帶,小山連綿起伏,而陸遊當時遊的這個村,就在三山鄉的西邊,因為此地有著一個接一個的小山頭,所以陸遊一路走來才說「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細細想來,這番景致真是美得別有一番韻味。
而蒙曼老師是從歷史的角度為大家講解了這個問題,當山西真正成為一個行政概念已經是明朝以後了,明朝有山西布政使,然後清朝才有了山西省。
在唐宋時期,山西不叫「山西」,在唐朝時,山西被稱為并州,在此之前,被稱為「晉」,正所謂文史不分家,陸遊生活在宋朝,當時未曾有「山西」這個行政概念,所以詩中的村子並非位於山西省。
三山鄉一個接著一個的小山頭就此落入了詩人的詩頁,滋生出的不止是詩情畫意,更是無數中華兒女心靈的甘露。
我們在生命的道路上奮然向前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死胡同,這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會在無形之中給予我們力量,於是我們不斷在黑暗中摸索,終於有一天柳暗花明,陽光刺破黑暗,希望闖入生活,詩意灑滿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