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上最流行的就是在家旅行了,從臥室到客廳這就是「周邊遊」,從臥室到陽臺就是「跨省遊」,如果條件好一些的能從客廳到小院,就是名副其實的「出國遊」了。因為疫情,很多人都不出門了,但是簡單的生活仍舊可以過得豐富多彩,相當有趣。例如古代詩人們就非常喜歡歸隱山林,他們在簡單的農家生活中尋找人生的歸宿和快樂。
最著名的當屬晉代的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早已成為了無數人心中對歸隱生活的美好嚮往。到了唐代的王維和孟浩然,更是將山水田園風格發揚光大。到宋代,混亂的政局讓許多有識之士投筆從戎,奔赴戰場,但是當對現實極度失望之後,仍舊在山水田間找尋生活的價值。比如辛棄疾,他是著名的愛國詞人,也是堅決的主戰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但是因為朝廷的無能,他始終得不到重用。「可憐白髮生」後,也只能退隱,在江西上饒修建了別墅,過著「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田園生活。和辛棄疾一樣修建別墅的還有同時期的愛國詩人陸遊。
其實,說是「別墅」,和南宋那些富豪大族比起來,陸遊的別墅是很樸素的,只有十幾間房子而已,規模並不大,也算不上豪華,但是卻讓陸遊的生活狀態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這種改變也反映在他的詩歌創作中,他寫了不少反映農村生活的詩,從這些詩歌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積極的抗戰人士向一個隨遇而安的「農夫」的轉變,看到了一個閒雲野鶴一樣的詩人。他沒有因為被罷官而消極沉淪,反而因此發現了農村生活的可貴。於是,在這裡的第二年他寫下了著名的 《遊山西村》。
《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山西村」是山陰的一個村莊名。「臘酒」即臘月間的酒,一般是留在過年時候喝,「豚」在這裡應該是指「豬」。這一句就奠定了整首詩的基調,你可別笑話鄉下的酒味道不好啊,今年是個豐收年,農家接待客人可熱情了,殺雞宰豬,傾其所有來招待大家。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一句既是描寫自然景色,也是敘述人生哲理,是這首詩中最為人所熟悉的經典名句。詩人走在山村小路上,曲曲折折的山路水路眼看不到頭,走著走著似平陷入絕路,讓人不由得懷疑前面是不是已經沒有路了。正在迷茫的時候,詩人轉過一個彎,忽然柳暗花明,綠樹成蔭,百花盛開,出現了一座小村莊,熱熱鬧鬧,給疲勞的行人帶來了新的希望。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僅是寫眼前之景,更是反映詩人的心理活動和對人生的理解。人生好像在此時已經陷入了絕境,可是他並沒有喪失信心,他還在充滿希望,期待走過這一段低谷之後,就會迎來光明的前途。
季羨林在《牛棚雜憶》中也有一段類似的記錄,當他因為無法忍受紅衛兵對他的羞辱和批鬥,準備服藥自盡的時候,一群人再次進入他家對他進行批鬥,他再次忍受了,他發現沒有什麼痛苦是承受不了的,於是他活下來,放棄了自殺的念頭。馬雲也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絕大部分人會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碰到這樣的情況:本以為無路可走,本以為到了絕境,只要再堅持一下,就堅持那麼一下前面很可能就是柳暗花明,就會出現新的機會,出現新的希望。這是陸遊的人生態度,也是他基於自己豐富的人生經驗而做出的深刻的思考。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這兩句是描寫農村的風俗。「社」是土地神,古代的時候,每年立春後的第五個戌日為春社日,在這一天,農村裡要吹打鼓,熱熱鬧鬧一番。「追隨」指鼓簫聲此起彼伏。這個風俗也就是陸遊所說的,是古代來歷已久、一直保存至今的。
最後兩句「從今若許閒乘月,掛杖無時夜叩門」又回到了詩人自己的心態上。擺脫了紛紛擾擾的官場,現在真是無官一身輕了。即便是在寧靜的夜晚,詩人都可以趁著明亮的月光,掛著拐杖悠閒地一路信步走來。興之所至的時候,隨時都可以敲開朋友的家門,盡情地聊會兒天。從這一句就能看出,陸遊是真心喜歡並且享受這樣簡單樸素的田園生活。他也完全融入到了這裡把自己當成農夫了。
優美的環境,悠閒的生活,簡單的人際關係,讓剛剛在官場上遭受嚴重打擊的陸遊找到了安慰。對於所有人來說,現在的悠閒,不是安逸度日,也不是喪失奮鬥的勇氣,這只是為了等待下一個路口的「柳暗花明」。現在暫時的在家休整,閉門謝客,也不過是為了疫情過後美好生活的準備,我們可以趁此時機在家充電學習,為以後的工作生活做好堅實的準備。加油中國!加油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