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山西村
南宋 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印象裡這好像是小學時學到的第一首陸遊的詩。那時候,「愛國詩人」的名號對我們這些小孩子來說理解還不深刻,南宋的時代背景我們也搞不明白,只知道這首詩把一個村落正月裡的「年味兒」寫得淋漓盡致,那種淳樸熱情,那種敲鑼打鼓迎社火的熱鬧勁兒,就跟我們小時候正月裡的一模一樣。所以長大以後,每每到了年終歲尾,都會想起這首詩,想起記憶裡小時候過年的樣子。
這首詩是陸遊42歲罷官閒居家鄉山陰(今紹興)時所作,是一首紀遊抒情詩,表現了詩人對鄉居生活的欣然自得,也表現了他在罷官後,被淳樸熱情的吾國吾民治癒的過程,頷聯兩句更是千古名句,詩人以比肩盛唐的筆法,在山水田園中,寫出了樂觀的人生哲理。我們起來細讀。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詩歌的開頭,怎樣寫才算好?譬如紀遊抒情詩,到底是應該先將背景情況交代一番呢?還是老老實實地寫出時間地點,先將讀者帶入情境中呢?這樣的問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一個詩人都有自己的抒情重點,在謀篇布局時也就各有側重了。而陸遊這首詩的首聯,可謂極具特色,他啥也不交代,直接把鄉村正月裡的「盛況」「端出來」給你看。一片歡脫的氣氛,像是你去人家家裡做客,主人非常好客,見到你就趕緊往家裡讓,端上酒食飲料等讓你別客氣。情緒和氛圍一下就出來了,讀者們讀到這兩句仿佛立馬就進入到過年走親戚的節奏中,眼前已經能看到長輩們殺雞宰豬的盛況了。
詩人用「莫笑」二字,旨在告訴人們,不要「嫌棄」農家的酒味兒薄,但這「莫笑」二字,卻正勾起了人們對主人家熱情笑臉的想像。詩人就用這「氛圍感」十足的兩句詩,告訴你農家的待客之道,他們淳樸、熱情,看到你來了,就會把家裡最拿得出手的雞鴨魚肉都用來招待你,他們的酒味兒雖比不上城裡釀的,但他們的待客情意卻最深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次聯是傳世名句,但從詩的意思上看,好像突然有一個跳脫,明明剛才還在村子裡和農人們飲酒,怎麼一下就在山裡找不到路了呢?晚唐詩人王駕在《社日》這首詩中描述過鄉村春社的情況,「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想必陸遊也是如此,在這樣歡快的農家氛圍裡已然喝的微醺,所以才在還家的路上,迷迷糊糊走錯了路吧。不過你不要替詩人擔心,紹興城南邊兒的山,都是矮緩易行的小丘陵,即使走錯了路也不要緊,只要還家的方向對了就能走出來。這不,詩人正在初春的山重水複中迷惘茫然之際,卻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處,分明有幾家竹籬茅舍,再往前行,一個悠然的小村落就出現了。詩人看到此處,不由欣然,像是發現了新的桃花源,又像是看到了生命的新希望,他就這樣在「疑無路」的一跌和「又一村」的一振中,豁然開朗起來。
其實,類似這兩句的意思,已在古典詩文中出現很多,但自從有了陸遊這兩句,就再沒人記住其他句子了。所以錢鍾書先生評價陸遊這兩句是「題無剩意」,即相似的意義已經被陸遊這兩句講完了,別人再也講不出新意,也講不出更高的見解,講不出更美的句子了。的確,從哲理上講,「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幾乎完美地總結了人們對命運的樂觀思考,它是符合一定的事物發展規律的、也是能在某個關鍵時刻給你注入心靈力量的兩句。當你在事業上看不到前景,在命運中看不到出路時,如果能矢志不渝、鍥而不捨,沿著心中的方向無所畏懼,一直走下去,或許你會在短暫的困窘後,收穫自己的柳暗花明。
從美感上來講,這兩句詩幾乎看不到宋代理趣詩中所特有的刻意,而更像是唐詩中那種有意無意之間的比興,即用「景語」描繪出眼前的真實狀況,初始讀來只叫人知曉詩人此時經歷了什麼,但明白過來後卻又有恍然大悟的獲得感,像是詩人用眼前景色和遭遇,啟發了你思想深處的覺醒,讀罷之後自有一種拍案叫絕。而它所用到的詞語,山重水複、柳暗花明,也極符合詩境,明媚、開朗,的確像是一道光,照亮了迷惘之際的心靈。
而從情緒上來講,這兩句也將人生的那種迷惘無措,那種堅持後的轉折,那種獲得後的豁然,完美詮釋。所以綜合來看,陸遊這兩句名詩,足以擔得起錢鍾書先生的那句評價,「題無剩意」!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春社,即農人們迎接、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日期在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到了這一天,村子裡要舉行許多的娛樂活動,敲社鼓、吃社飯、飲社酒、觀社戲等,好不熱鬧。這第三聯,即是描寫「山西村」的鄉親們迎接春社的盛況。春社的日子近了,家家戶戶都忙著準備,希望新的一年也能有個好收成。村口那邊,聚集了村子裡的社火班子,他們在那裡吹拉彈唱,練習著迎春社的戲曲,準備好在春社那一天大展身手。真是好一副農村風俗畫卷,讀罷只覺一股人間煙火的親切感撲面而來。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讀完前三聯,你是否能感受到詩人對這片鄉土,對這裡的人民的深切喜愛呢。於是,他在第四聯抒情式的寫道,如果以後可以一直這樣逍遙自在,那我一定會在某個明媚的月夜,拄著拐杖、踏著月色,興致勃勃地來扣你家的柴門,和你聊到天亮的。
整首詩都洋溢著一種喜悅、開朗、有希望的氛圍,無論是從人生哲理的角度,還是從田園詩意的角度,都堪稱是一首上乘佳作,直可與老杜的七律爭雄了。
不過事實上,身為當時名聲在外的主戰派詩人,陸遊的一生很難有這樣逍遙的日子,他這次回鄉閒居,也是因為力主張浚北伐,而被主和派彈劾罷官的,詩人心中的憤然可想而知。但看到如此淳樸、如此與世無爭、又努力生活的鄉親們,詩人不禁欣然,他很治癒,他很欣慰,正是這種治癒感,使他對世事頓生希望,也許看到了這樣的吾國吾民,詩人甚至會覺得北伐也終將成功、也應該成功吧。於是他便在情緒極其到位的那一刻,寫下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治癒了他自己,也激勵了後世一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