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檯曆和手機日曆算錯日期 重慶市民提前過冬至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幾天前,「冰凍人」喻連淑的遭遇引來不少人的同情,因為植物神經紊亂,49歲的她無論穿多少,都會感覺寒冷。這則新聞引起許多人對寒冷的感同身受,大家這才悄然發現,冬天來了。正當大家盤算著為過冬添衣加物時,這兩天,卻意外地發生了一件比天氣更冷的事情……

  根據《中國天文年曆》顯示,今年準確的冬至時間是12月22日1時11分,但不少檯曆和手機日曆卻鬧起烏龍,將冬至時間定為12月21日,這下可好,本該今天才煮得恰到好處的羊肉湯鍋,提前一天沸騰了。

  根據《中國天文年曆》顯示,今年冬至的準確時間是12月22日1時11分,許多市民會選在今天到羊肉館去吃一頓羊肉湯鍋。不過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主城的羊肉館居然提前一天打起擁堂,一桌難求。

  經過我們多方打探才發現,原來,是許多檯曆和手機日曆在測算冬至時間時出現了偏差,將冬至定在了昨天,於是,不少人把冬至提前過了。

  手機顯示不一致

  「五名朋友中有三人的手機顯示21日是冬至,而其餘兩人則顯示22日。」

  想著今天才是冬至,考慮到羊肉館肯定打擠,家住解放碑臨江門的周婷婷昨日便約了幾位朋友準備去羊肉館撮一頓。但她打了好幾家本地知名羊肉館的電話,都被告知沒位置了。

  最開始,周婷婷認為冬至剛好是周末,所以許多人與她一樣,為了避開人流,選擇在昨天聚餐吃羊肉進補。不過,當她打電話給幾個朋友說起這事時,卻有意外發現。「21日就是冬至,所以打擠啊!」幾位朋友這樣告訴她。周婷婷翻開自己的手機,日曆中卻顯示22日才是冬至。一時間,周婷婷有點雲裡霧裡的感覺。

  她仔細詢問發現,五名朋友中有三人的手機顯示21日是冬至,而其餘兩人則跟她一樣,顯示的22日。

  掛曆顯示不一致

  「我的手機和家裡的日曆冬至時間都是22日,但是辦公室的日曆卻是21日。」

  秦斌是上海人,來重慶多年卻一直保持著冬至回上海祭掃的習俗,每到冬至,他總會飛回上海去掃墓登山。但這兩天他著實有些鬱悶,因為辦公室的檯曆和家中掛曆顯示的冬至時間不一樣。

  秦斌說,在上海,冬至當天都是平常人家祭拜的時間,但自己前幾天準備訂機票時卻發現,今年的冬至有點怪,「我的手機和家裡的日曆都是22日,但是辦公室的日曆冬至時間卻是21日。」由於不曉得哪一天才是真正的冬至,他訂機票的時間也一拖再拖。

  最後,他查詢到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檯曆算室的時間是22日,但這時他所訂的機票已經比之前貴了近200元。

  昨天,我們到羊肉館採訪時發現,有不少市民是將冬至的時間搞錯了。

  經過了解,目前許多手機,包括原來的一些以MTK內核為主的國產手機和目前主流的安卓智慧型手機的日曆中,都將21日列為了冬至日,而諸如iPhone等手機則將今天標註為冬至日。

  而昨日記者走訪了市內一些文具店,也看到了不同版本:由於檯曆和掛曆的不同,將昨天和今天作為冬至日的都有。在學田灣一家文具店裡,當記者提出這一質疑時,老闆則表示「可能有個是歪的吧」。

  不同日曆中,冬至的時間有差別。

 解疑

  日曆為什麼出錯?

  我們查閱了中國曆算的權威機構———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網站,發現該網站確定的今年 的冬至時間是12月22日01時10分59秒,而2012年的冬至則是12月21日19時12分。

  西南大學附中地理教研室的相關人士表示,日曆中出現兩種版本的冬至時間,很可能是計算錯誤。一般來說,冬至日在21日和22日都有可能,屬於「活節」,而在我國的農曆曆法裡,基本上是按照太陽公轉的「回歸年」來計算的,「1個回歸年為365天5小時49分,長於我們一般認為的365天。」因此,這位人士認為,日曆可能是直接沿用了365天的加法,而忽略了5小時49分,從而造成錯誤。

  手機為什麼出錯?

  昨日,北部新區一家手機軟體開發公司的相關人士表示,一般來說,手機日曆都是在公式中套入數據後直接產生結果。他列出公式算出結果後,認為有些手機可能是直接用了結果的前半截,沒有四捨五入,導致差錯。

  他介紹,東八區冬至日的計算公式應為:(Y×D+C)-L。其中Y為「年數後2位」,D為0.2422,L為閏年數,21世紀C為21.94,20世紀則為22.60。

  將2013年相關數據套入該公式,則得到這樣一個結果:[13×0.2422+21.94]-[13/4]=25.0886-3.25=21.8386。如果按照四捨五入的原則,今年的冬至應該是22日。如果手機沒有「四捨五入」,則會取21日的結果。

  本組文/重慶晨報記者 周意立 製圖/朱正非 

相關焦點

  • 掛曆手機測算冬至時間有誤 有人提前1天過節(圖)
    正當大家盤算著為過冬添衣加物時,這兩天,卻意外地發生了一件比天氣更冷的事情……  根據《中國天文年曆》顯示,今年準確的冬至時間是12月22日1時11分,但不少檯曆和手機日曆卻鬧起烏龍,將冬至時間定為12月21日,這下可好,本該今天才煮得恰到好處的羊肉湯鍋,提前一天沸騰了。
  • 年終歲末網紅檯曆走起"傳統風" 中老年更鍾情"老黃曆"-檯曆,日曆...
    陳榮告訴記者,自己的爸爸媽媽在這裡賣了十多年的檯曆,過去檯曆生意還不錯。禁止公款購買掛曆、檯曆後,銷量就一路下滑。此外,伴隨手機的廣泛運用,買日曆、檯曆的人更是少了,生意越來越不好,直到自己幫父母開了網店,生意才稍有好轉。  「賣檯曆是個季節性的生意,過了年開了春,我們就賣風箏了。」陳榮說,現在傳統的掛曆、檯曆生意並不好做,客戶大多都是老年人。
  • 辦公桌上的檯曆華麗蛻變 個性化定製檯曆漸成主流
    記者通過走訪發現,傳統日曆市場儘管落寞,但各種被賦予了文化創意色彩和個性的紙質日曆產品卻開始走紅,加入了銷售大軍,颳起了一股「日曆風」。  定製檯曆成新年潮品  家庭合照檯曆、友誼紀念檯曆、心靈雞湯檯曆……各種各樣的檯曆佔據了年輕人的辦公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這些檯曆大多是從網上定製,並可以實現專屬功能。
  • 日曆的記憶,見證濟寧四十年時代變遷
    以往每到年關,各式各樣的日曆、掛曆伴隨著各類年貨紛紛上架,是每個家庭不可缺少的物件。近幾年,隨著手機電子日曆和文創日曆的興起,傳統的舊掛曆、老懷歷銷量下滑,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作為曾經的必備物品,日曆的變遷也見證了祖國改革開放的四十年。
  • 重慶白領過新年流行送黃曆
    隨著製作精美的黃曆悄然成為都市年輕人的新寵,不少市民發出疑問:這到底是追求時尚,抑或是宣揚民俗,還是在推崇迷信?  「老闆,有沒有製作精美點的黃曆,我要送朋友。印有黃曆的檯曆或掛曆也可以。」昨日,解放碑、朝天門等多家商場經營檯曆、月曆等的櫃檯,陸續迎來前往購買黃曆的年輕市民。  臨近新年,不少新版檯曆、掛曆紛紛亮相,中國傳統的黃曆也舊貌換新顏。
  • 今年與1986年日曆"撞臉" 聊城引發日曆懷舊風
    原標題:今年與1986年日曆"撞臉" 聊城引發日曆懷舊風  市民在家中找到的1986年的掛曆。 梁營營 攝  每到跨年之時,掛曆、檯曆都會集中進入我們的眼帘。碰巧,2014年公曆日曆和1986年的神奇地「撞臉」,這也讓很多人對舊掛曆、檯曆掀起一股懷舊熱潮。掛曆、檯曆,作為記錄時間的紙質工具,曾經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作用,如今一些企業和商家也印製非常精美的掛曆、檯曆。隨著歲月的流逝,掛曆、檯曆從形式到內容以及用途都發生了改變,反映著時代的變遷,隱藏著我們共同的歲月。
  • 重慶市民提前一年預訂年夜飯
    本報訊 初一、十五剛過,有市民將明年的年夜飯也預訂了——記者昨日從我市部分酒樓獲悉,由於今年年夜飯不好訂,最後幾天還要「開後門」才能訂到,於是吃罷今年年夜飯後,部分食客下單將明年年夜飯也預訂了。
  • 2017年日曆登場:文創日曆走紅
    故宮專家從浩如煙海的文物中,甄選出365件以禽鳥為主題的藏品,編寫出2017年的《故宮日 歷》,早在9月初就提前開始預售。日曆每月都有一個獨立的主題,「金雞獻瑞」、「百鳥朝鳳」、「珍禽翠羽」等吉言令人眼前一亮。   翻開這本日曆,裝幀精美的圖案秀出了古代皇宮奢華的生活全景。
  • 文創日曆成年輕人新寵
    玩 花 樣    文創日曆成新潮    近日,記者來到南屏街新華書店,映入眼帘的掛曆、年畫、對聯都烘託出新年的氣氛。貨架上各種新年日曆琳琅滿目,多為我們日常所見的檯曆款式,價格在18—28元之間。據店內銷售人員介紹:「我們從2020年10月份開始售賣新年日曆,11月下旬開始進入銷售小高峰,許多人在走親訪友時會帶上新年檯曆和年畫等。
  • 今年日曆和1986年2025年"一樣" 農曆馬年有閏九月共383天
    據《東方早報》報導,新年有很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市民現在如果有一本1986年的年曆或檯曆,那就意味著今年可以毫無顧慮地節儉一把,無需再買2014年的新年曆和檯曆了,因為二者是一樣的。另外,農曆甲午馬年作為農曆閏年有383天。
  • 2017年日曆登場 《故宮日曆》成「網紅」酷似「紅磚頭」
    11月7日,在成都太古裡某書店,故宮日曆及其他文創日曆產品吸引市民瀏覽。 《故宮日曆》 酷似「紅磚頭」 丁酉年是雞年,「雞」諧音「吉」,寓意吉祥如意。故宮專家從浩如煙海的文物中,甄選出365件以禽鳥為主題的藏品,編寫出2017年的《故宮日曆》,早在9月初就提前開始預售。日曆每月都有一個獨立的主題,「金雞獻瑞」、「百鳥朝鳳」、「珍禽翠羽」等吉言令人眼前一亮。
  • 1988年日曆能用作今年日曆 日期數、星期數一致 只是農曆日期不同
    &nbsp&nbsp&nbsp&nbsp2016年到來,新的日曆繼續扮演時間沙漏的角色,不過這並不代表著舊日曆已經沒用。記者發現,1988年和2016年的日曆,除農曆日期不一致外,全年的日期數和星期數都驚人一致,8懷舊者可將舊日日曆拿出來使用,感受時光的輪迴流轉。
  • 個性日曆定製受青睞
    DIY個性時代,便利的電子商務渠道和優秀的圖文快印生產工藝讓消費者隨心所欲地定製出各種個性化的影像印品。普通的檯曆、掛曆、相冊等已經不能再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了,個性印品自己動手製作或在線定製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 文創日曆成「爆款」!2019年來了,你的新年曆買了嗎?
    說起日曆,過去家家都有,是不可或缺日常用品,但是自從進入智慧型手機時代,電子日曆逐步取代了傳統掛曆、檯曆。上遊新聞 重慶商報記者觀察,這些爆款日曆,均是自身IP語境下的衍生產品。比如西西弗的惜福日曆,以每日書摘為主,設計呈現為簡單易讀的「一問與一讀」形式;丁香醫生健康日曆則是每日一條健康常識,涉及飲食、運動、睡眠、保養、買買買等日常生活;而故宮日曆《故宮日曆》以豬為主題,選取故宮博物院藏文物中表現「福豬」與「富足」生活的文物,每個月一個主題。
  • 2014年可用1986年日曆 專家稱因曆法周期所致
    2014年日曆與1986年日曆驚人相似,僅看公曆,28年前的日曆可再次使用;2014年4月4日、6月6日、8月8日、10月10日、12月12日都是星期五;農曆馬年出現了罕見的閏九月,全年長達383天。  近日,英國一家媒體的報導被廣泛轉載。報導稱,1986年和2014年的1月1日都是星期三,全年的日期數與星期數驚人一致,懷舊者可直接將28年前的舊日曆拿出來用,體驗時光倒流的別樣美感。
  • 2014年有五個神奇星期五 日曆和1986年、2025年一樣
    2014年有五個神奇星期五 日曆和1986年、2025年也一樣新年有很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市民現在如果有一本1986年的年曆或檯曆,那就意味著今年可以毫無顧慮地節儉一把,無需再買2014年的新年曆和檯曆了,因為二者是一樣的。
  • 2017年:個性日曆登臺
    雖然人們有了手機,可以隨時看到時間,但是在備忘、記事之餘彰顯個性,還能每天學點小知識的日曆,仍然走俏市場。《故宮日曆》更是成為新晉「網紅」,口碑與銷量雙豐收。此外,諸如《聯邦走馬日曆》《物種日曆》等一批個性日曆也試圖在市場上分羹,成都博物館也在籌備一本大千檯曆,由漫畫版的張大千帶你暢遊成博。  《故宮日曆》酷似「紅磚頭」
  • 日曆的由來:日曆最早出現在哪裡?為何陽曆2月只有28天?
    01日曆的由來我國曆法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證明殷代的曆法已具有相當的水平,這一頁甲骨。歷是全人類最古老的曆書實物,這頁甲骨歷也就叫日曆。但真正的日曆產生,大約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順宗永貞元年,皇宮中就已經使用皇曆。日曆最初一天一頁,記載國家、宮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
  • 2014年可用1986年日曆 專家:曆法周期所致
    原標題:2014年可用1986年日曆 專家:曆法周期所致   元旦剛過,關於2014年的幾個「神奇」之處被眾多網友津津樂道。2014年日曆與1986年日曆驚人相似,僅看公曆,28年前的日曆可再次使用;2014年4月4日、6月6日、8月8日、10月10日、12月12日都是星期五;農曆馬年出現了罕見的閏九月,全年長達383天。
  • 86%的星座日期算錯了?我不是處女座啦?別方!NASA闢謠了……
    最近,一條《NASA宣布:86%的星座日期都算錯了!》的微信火爆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