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老先生購買的紅木家具。
衣櫃內的承重橫梁不是榫卯結構,開膠裂開。
霍先生所說的商家發給他的簡訊。
半島都市報3月20日訊(記者 馬正拓) 四方區74歲的霍老先生,花6.4萬元從一家商場買來名牌紅木家具,僅過了10天左右,就發現家具本應「榫卯結構」的承重橫梁,竟是用膠水粘上去的,並且家具的品牌標識也與廠家不符。與經銷商反覆交涉後,霍老先生一家討回了購貨款。正當霍家準備於3·15期間向工商部門投訴維權時,卻得知經銷商以欺詐為由,將自己告上法庭。
據霍老先生的兒子霍先生介紹,父親喜歡古典紅木家具,2011年11月23日,在城陽一家商場的上海京泰紅木家具店,相中了店裡展示的紅木家具 ,隨後以6.4萬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套大果紫檀木材質的家具,包括床、頂箱櫃、五鬥櫥等。
「當時沒有現貨,但經銷商保證貨真價實。」霍先生說,經銷商稱,家具的做工採用「全榫卯結構」,保證牢固結實。霍先生提供的購貨單顯示,經銷商除了填寫家具的材質外,還特別註明「假一賠十」。「當時經銷商不會寫『榫』字,因此做工沒有寫在單據上。」霍先生說。
2011年12月11日前後 ,購買的家具送到霍先生家中。「最初一看樣式符合老人的心意,板材用料也比較足。」霍先生說,他就給全套家具表面一寸一寸地打蠟,以便保存得持久。
不料過了 10天左右 ,霍先生偶然發現,櫃裡的隔斷居然往下塌陷。仔細檢查後發現,家具的承重橫梁竟是用膠粘合上去的,並且多處已開膠,只要往上層隔斷裡放置衣物過多,就會塌陷。3月19日下午,記者在霍先生家中看到,家具的橫梁確係膠水粘合,部分部位還用射釘固定,開膠最寬處達十餘釐米。
「這跟當初的約定不符,我又仔細對家具進行了檢查。」霍先生說,檢查之後發現,這套家具上根本沒有刻制「京泰」的標誌,懷疑自己購買的這套家具系「三無」產品。霍先生說,他隨後與經銷商展開交涉,經銷商退還了全部購貨款,並初步補償霍家打蠟等損失7000元,並發簡訊稱家具作為禮物贈送給他家。霍先生說,但是後來經銷商又派人上門索要那套家具,怕交出家具後沒了證據,霍先生拒絕了。「我們不打算要這套來路不明的家具 ,準備於3·15期間向工商部門投訴。」霍先生說,令他沒想到的是 ,3月7日左右他接到法院通知,經銷商以欺詐為由,將其告上法庭,要求其返還這套家具。
3月20日,記者與經銷商包先生取得了聯繫。對於事情經過,包先生不願多談,僅稱霍先生一家欺詐了自己,「已經走法律程序,一切只能法庭上見分曉」。
買家 商家已說將家具贈送又反悔3月20日,霍先生說,母親去世後,年逾七十的父親一個人過,平時生活比較孤寂,唯獨對古典紅木家具情有獨鍾。一家人為了老人能安度晚年,就在四方區為老人購置了一套新房子。老人用養老錢購買的這套家具,就是入住新房時擺放在臥室中的。
「原本老人對家具很滿意,要不是後來發現存在諸多問題,一家人都很高興。」霍先生稱,自己專門抽時間給家具每一寸表面都打蠟。發現橫梁系膠水粘合後 ,老人很生氣,幾次要求家人將家具搬出臥室,後來因實在沒有地方可放,只能把老人接到親戚家暫住。在與經銷商交涉後,霍先生要求其履行購貨合同上的約定「假一賠十」。
「並不是真要他賠付十倍貨款,但由於這件事給老人帶來了困擾,就想讓經銷商吸取教訓誠信經營。」霍先生稱,當時經銷商的態度還算積極,同意退回全部貨款並補償了7000元損失。經銷商此後還給霍先生發來簡訊 ,稱「沒把好做工這一關,一切後果自負」,家具作為禮物贈送給老人。不料沒過幾天,霍先生又發現家具的標識不對,感覺「不僅僅只是做工問題,家具是否出自名牌廠家也值得懷疑」。但由於經銷商已經退款,霍先生稱,再加上已經到了春節,自己就沒有對經銷商再過多追究。
不料過年以後 ,霍先生的手機卻接連接到以經銷商語氣發來的簡訊。雙方在電話中理論了一番,談得並不投機。沒過幾天,經銷商又派人上門找霍先生索要那套家具 。「他出爾反爾,事情還沒徹底解決,我把家具還給他,就沒有任何證據了。」霍先生說,因此他拒絕歸還問題家具 。但隨後的事情令他更加氣憤。幾天後 ,經銷商再次發來簡訊,裡面「問候」霍先生的父親、妻子及孩子,稱霍家在使用「詐騙來的家具」。「這條簡訊我感覺是對我及家人進行威脅。」霍先生說,由於經銷商知道其詳細住址,家人為此整天心裡忐忑,同時也決定不再跟經銷商協商,開始收集證據向工商部門舉報。就在今年3月7日左右 ,霍先生突然得知自己被經銷商告上法庭,稱霍先生詐騙,要求其退還全套家具。「我才意識到,經銷商退貨款實際是在拖延我,防止我去工商部門舉報。」霍先生說。
3月20日,霍先生向工商部門實名舉報,稱該經銷商涉嫌「以次充好、出售偽劣商品」等。
商家 系合同糾紛,已走法律程序3月19日下午,記者獲悉,上海京泰紅木家具的經銷商包先生,已經委託了代理律師全權受理。其代理律師稱,既然經銷商已經將貨款退還給霍先生,並補償了其損失,那麼雙方就等於達成了事實上的退貨協議,霍先生一家就應該退還全套家具,否則就屬於欺詐行為。「且不說這套家具的質量有沒有問題,即使是假貨,買主也應該退還給商家。」這位代理律師稱。對此,霍先生感到不解,認為這套家具存在諸多疑點尚未解決,一旦自己退回給商家,今後連證據都沒有了。「如果是假貨,難道商家存在以次充好、售假等行為,僅僅退貨就完了嗎?」霍先生說。
經銷商所在的商場有關負責人介紹,事情發生後,商場方面已牽頭組織經銷商和霍先生一家,至少坐下來談了三次,希望雙方能協商處理此事 。霍先生向商場出示了經銷商「贈予家具」的簡訊。但在與經銷商溝通時,經銷商卻稱簡訊中提及要贈送的家具,指的是霍先生購貨時該店贈送的一把紅木筷子。
3月20日,記者與經銷商包先生也取得了聯繫。對於事情經過,包先生不願多談,僅僅稱霍先生一家欺詐了自己。他原本想求助於警方,但由於此事系合同糾紛,才轉而向法院起訴霍先生。「已經走法律程序,一切只能法庭上見分曉。」包先生說。
調查 是否自家產品廠家「說不清楚」在霍先生購買家具的上海京泰紅木家具店中,記者看到了「京泰」紅木的宣傳資料,上面稱該廠的產品「件件統一」,產地均為上海。店中展示的樣品,大到一組衣櫥,小到一把椅子,每件家具上都有雕刻的「京泰紅木」字樣,以及該品牌的LOGO。而霍先生購買的那套紅木家具,卻找不到這種雕刻的標識,甚至連附在家具表面的產品銘牌都沒有。「按照產品質量的有關規定,應該標註產地、商標、合格證。」霍先生說,他對這套家具的產地及來源表示懷疑。
對此,記者聯繫了上海京泰古典紅木家具有限公司一位周姓負責人。據她介紹,該公司始建於1990年,最初的家具產品上確實沒有任何標識。「京泰」品牌叫響以後,開始在產品上附標識牌。「近幾年出廠的產品,品牌標識全部是用雕刻機刻在家具上的。」這位負責人說,去年出廠的產品應該也雕刻有品牌標識。那麼這套家具到底是不是上海京泰的產品,這位負責人稱「說不清楚」。但她表示,城陽的店面與廠家系獨立財務關係,產品有問題應該找店面的經理協商。
3月20日下午,記者就家具的標識問題詢問經銷商包先生,包先生承認部分早期產品確實沒有標識。當記者表示廠家已經確認,去年該廠生產的家具產品都有標識。那麼這套沒有標識的家具,到底是早期產品還是另有原因,包先生稱「跟你說不清楚,一切還是上法庭再說」。
文/圖 記者 馬正拓
■名詞解釋榫卯,讀作sǔn mǎo,榫卯結構是實木家具中通常在相連接的兩構件上採用一種凹凸處理的接合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這種形式在我國傳統家具中達到很高的技藝水平,同時也常見於其他木、竹、石制的器物中。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