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觀人術

2021-01-08 讀文匯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

這是我們國家的老百姓,在幾千年的社會文化發展中所衍生而來的說法。一個人,他的心裡在想什麼,有時候,是會反應在臉上的。所以,很多人慣用「面相」來觀人,在這個過程中,便有這麼一個說法,在老一輩人當中,經常可以聽到——「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俗語,不過,在這後邊兒,還有一句更是經典,不過,這知道的人就少很多了。

「兩腮無肉不可交」

這一句俗語的意思便是指,如若一個人的臉上,並沒有什麼肉(不是指單純地瘦),那麼,和這一個人還是不要有過多的交往。細細一想,其實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在的,一般來說,兩腮有肉的人,基本上看上去會令人覺得很好相處,有著慈眉善目的感覺。所以,基本上,這一類人給人的感覺是可以親近的,是比較好相處的。相反,有的人如果看起來尖嘴猴腮的,基本上會給人的感覺就是不太好相處的感覺。

不知大家是否有印象,在很多的影視作品或舞臺作品中,那些扮演壞人的,基本上都是尖嘴猴腮的模樣,看上去很是精練老道的樣子,很是圓滑。當然了,這也只是流傳下來的說法,大很多人對於顴骨突出的人沒有什麼好感,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狐狸」一樣,也像是「老鼠」,很是狡猾的感覺,令人不想接近。不過,現在在生活中,並不適用於所有的情況,有的時候,一些長得比較瘦的人,兩腮也並沒有什麼肉,所以,還是要理性看待這一點的。

「滿臉橫肉為兇相」

這是俗語的後半句 ,想必知道的人會少一些。所謂「橫肉」,其實就是指那種類似於「沙皮狗」的那種「褶子肉」,滿臉都是褶子一般被擠出來的肉,那樣看上去就會令人覺得很是不友善,甚至是有兇惡的感覺。在面相學上,這一類人基本上都是很蠻橫的,而且,很喜歡暴力行事,基本上都是兇神惡煞的。

像這一類人,屬於心胸比較狹隘之人,在很多的小事情上面很喜歡去計較,若是跟其有什麼小糾紛,那你肯定撈不上什麼好,想要真心相交是很難的。因為總是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很多時候都是內心暴躁的一種外在反應,所以,久而久之,便也就形成了一臉的兇惡之相。當然,也不怕排除極少數的「意外」。

總而言之,這「面相」是一門很深刻的學問,在很多的俗語中都對此有過涉及。這確實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不過,我們還是要辯證地去看待,有些時候也不能一棒子全打死了,畢竟,有些東西,只是適用於部分人,而不是所有的人,因此,也需要大家用一雙慧眼去識別的。不過,在日常的生活中,修身養性還是相當重要的,讓自己保持一顆寧靜淡泊的心,秉承著善良,那麼,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顰一笑,其實在不經意之間,就可以讓人感受到你的友好,你覺得呢?

書在《圖解習俗大全》中,將自古以來幾千年的民間習俗進行了介紹,包括「纏腳」在內的陋習,也有各大節日的傳統等等,都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在了解的過程中,區分精華和糟粕,傳承優秀的中華文化,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改做的。原價99,現價75,一本圖文結合,不可多得的好書。

相關焦點

  • 老人常說:「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才經典,老祖宗的觀人智慧
    《老人言》中有一句相當經典的俗語——「海水不可鬥量,人不可貌相」,相信這句話大家都已經聽說過了,這句話的意思也很好理解,也就是說光從一個人的外貌,是無法看出這個人的內心本質的,只有相處久了,才可以洞察人心。在古代,或多或少都需要一些人才輔助自己上位,因此察人很重要。
  • 「兩腮無肉不可交」是什麼意思?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智慧
    周文王畫像除了精英階層的經典著作、學說,觀人術在民間也是廣為流傳,也充滿了老祖宗的觀人智慧,只不過形式是人們口口相傳的俗語、諺語罷了。今天,我們要討論就是流傳很廣的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以及後面一句的內涵。
  • 俗話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真是聰慧過人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當今社會,很多人分辨一個人是否善惡,往往都是通過觀察他的面相來做出判斷,也就是常說的「面由心生」,此外很多人交朋友可能第一個也是先看面相的,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聽過「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俗語,其實這句話還有下半句,並且更為經典!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識人之術
    但是同時又說相由心生,並且還因此而誕生了很多俗語,通過一個人的外貌特徵,來判斷這個人的性格,還有他以後的運勢,判斷這個人不是值得交往,或是值不值得錄用提拔?而通過一個人的面相判斷一個人,我們的老祖宗也是很有心得,他們總結出了很多關於這方面的俗,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是:「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識人之術!
  •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觀人智慧
    比如,有一句老話是「兩腮無肉不可交」。意思就是說,人臉的腮腺位置上如果很瘦,沒有肉感,那麼這樣的人是不值得用心去深入交往的。所以肥瘦和人的好壞有什麼必然的聯繫?這樣的判斷真的科學嗎?難道是有大數據做過統計?
  •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是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是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我們常常說「面由心生」,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當今社會,很多人分辨一個人是否善惡,往往都是通過觀察他的面相來做出判斷。在在明代奇才馮夢龍的經典拙作《智囊全集》中就曾經提到過:"海水不可鬥量,人不可貌相"。意思是說想要徹底看清一個人,還需要跟他有長時間的接觸了解。
  • 農村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這些俗語雖然說並沒有根本的科學依據,但是它也是人們根據日常生活來的總結,所以也有其存在的道理,大家了解的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的後半句,也就證實來古人的智慧無窮。古代的時候人們把看面相的人都稱之為相識,最早的相士記載是在公元557年到581年的《周書》中,當時只是一些簡單的體現,並沒有形成一種體系。一直到了公元581年開始才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 古人言「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觀人智慧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相由心生」,大致意思就是說一個人是善是惡,從這個人的外貌上就可以看得出來。要觀察到一個人的內在,其實是件很難的事情,千百年來我們的老祖宗也留下了不少觀人的總結。比如:古人言「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下半句更為經典,充分展現了老祖宗的觀人智慧。
  • 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半句更經典,古人智慧不可小覷
    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半句更經典,古人智慧不可小覷歷史上的封建時代,凡事都講究一個面相,一個人的情緒,欲望以及所表達的東西,基本上都能夠通過他的面部表情來分辨。我們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老祖宗雖然早就已經不在,但是他們卻留給我們很多的東西,除了房產地產這些物質遺產之外,還有一些智慧和生活的經驗,俗語是我們中華語言中特有的,雖然它沒有詩詞那麼唯美那麼有意境,也不像成語一樣簡短精準,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讀懂的。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麼一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大家只知道這上半句,其實下邊還有半句呢!
  • 老人言:「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更經典,看人可真準
    important}有句話叫「相由心生」,中華文化淵源流長,民間也一直都流傳著不少俗語,其中最為人們廣泛流傳的就屬「兩腮無肉不可交」了,一直以來都被老一輩人掛在嘴邊,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雖然上一句很經典,但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看完才知老祖宗的智慧所在,看人可真準!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下一句觀人術很準,然而十人九不知
    在古時候不但有唐詩宋詞,還有對聯以及俗語等等文化載體,這讓我們的文化更接近人民群眾,加大了人民的流傳途徑,讓人能夠將文化好好地傳承下來。而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就是俗語這種文化載體。俗話說:「萬事不可喜形於色」,這句話指的就是:不管你是開心或者是不開心,都不要將自己內心的情緒表達在自己的臉上,這樣的話就很容易將自己內心的想法暴露出來,就很容易讓別人鑽空子,讓敵人有可乘之機。
  • 古人往往以面相觀人,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句才是經典
    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人總結出了一套完整通過觀察人的長相、聲音、氣色等特點來判斷一個人的理論,比如「兩腮無肉不可交」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句話的後半句才是經典,完整地闡述了古代的觀人之術。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後面一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俗話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對於臉上沒有肉的人,不可以有過多交往。這句話說得就是,臉上沒肉的人,最好不要相處交往。那麼你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嗎?很明顯的是以貌取人。你知道後半句是什麼嗎?兩腮無肉不可交「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很容易理解,兩腮上不長肉的人,面相上給人一種城府很深的感覺。是個有心機的人,而且古代描寫奸詐小人時,會在他的面部進行誇張的敘述。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還有下半句更加精彩,早知道早受益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在各種文化的交織之下,我們可以更好的生活,也可以讀著文學經典啟發我們的智慧。無論是唐詩宋詞的儒雅,還是言簡意賅的俗語老話,都是先人們智慧經典的一部分,也是中華文明傳承的見證。所以對於如何交友,老祖宗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兩腮無肉不可交」。對於這句俗語老話,想必很多人都曾聽說過,那麼這句話從表面意思來理解,說的是一個人如果面頰上面沒有肉,就不要去深交。說到這裡有的朋友就要問了,為什麼老祖宗有這樣的說法,難道真的是在以貌取人嗎?事實上,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相由心生」的觀點。
  • 俗話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更經典,真不是以貌取人嗎?
    久而久之,則傳下了一些與之相關的俗語,比如這句「兩腮無肉不可交」,就是大家經常可以聽到,那麼根據一個人的面相,判斷一個人到底可不可交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真不是以貌取人嗎?這句俗語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的話非常簡單,那就是說一個人的臉上如果兩邊的腮部沒有什麼肉,那麼這種人是不值得交往的,一定要離他遠點。那麼我們現在在腦海中想一下兩腮無肉是一個什麼樣子,其實仔細一想,這不就是尖嘴猴腮嗎?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有什麼道理?老祖宗的觀人智慧,真現實
    文/一度歷史觀V在我們的現代社會中,有很多人都非常熱衷於關人數這個東西,其實這件事情在很久之前的古代,早就已經有人研究的非常透徹了,而且在民間也留下了不少的俗語傳說,不知道關於「兩腮無不可交」這句話,大家都有沒有聽過呢?
  • 老祖宗的識人智慧:「兩腮沒肉神鬼難鬥」,後半句更為經典,可惜知道...
    其中最為經典的範例就是晚清政壇的頂梁柱曾國藩。曾國藩善於以貌識人,他以一介書生舉兵湘鄉,舉薦聚才,力挽狂瀾,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獨到的識人術。為此他還專門寫了一部經典名作《冰鑑》,把他成功的識人用人心得告知後人。
  • 老話「兩腮無肉不可交」,後一句同樣經典,堪稱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老話「兩腮無肉不可交」,後一句同樣經典,堪稱老祖宗的識人智慧中國民間的老百姓在千百年來總結了許多博大精深的生活經驗,這包括識人斷面,為人處世,以及警醒後代等的俗語或口頭禪,有些是封建迷信,而有一些卻是經驗之談。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經典,知道的人卻不多
    「兩腮無肉不可交,臉上橫肉為兇者」 這兩句俗語,想必大家會在很多古籍當中看到,其中蘊含的內容也是一種觀相識人之處。在古代先人們不斷累積經驗以及不斷的研究下,他們已經成功地發明出了一種通過觀察他人的外貌以及行為和氣質來判斷一個人的好壞。因為人的言行舉止其實都是自身內在的表達,這也就衍生出後來的相術。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老祖宗三句經典,告訴你如何辨識人!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老祖宗三句經典,告訴你如何辨識人!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我們的老祖宗不僅僅留下四大發明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還留給我們眾多民間俗語,如「兩腮無肉不可交」「女人顴骨高,殺夫不用刀」「男怕水蛇腰,女怕小噘嘴」「眉上一根長,能敵萬擔糧」「鷹鼻鷂眼不可交,矬子殺人不用刀」等等,這些俗語都飽含了智慧,但大道至簡,雖略有晦澀,既然能夠流傳千載而經久不衰,可見魅力非比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