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晚年的太子之爭,孫亮如何在兩虎相鬥中,被立為太子
晚年的孫權在太子問題上糾結了很久,在他把孫霸封為魯王之後,太子孫和感覺到了危機。朝中更是暗流湧動,一場太子之爭就此展開。孫權的女兒孫魯班親自指導孫霸,讓他主動結交知名人士。魯王一派的全琮還給陸遜寫信,對陸遜進行試探和拉攏,結果受到陸遜的警告。太子派的顧譚則多次上書孫權,建議對孫和的太子之位再次予以明確,以絕他人之念,吾粲也上書,不僅建議申明孫和的太子之位,更建議讓孫霸出駐夏口,把孫霸的心腹楊竺等人調離建業。陸遜上書孫權,言辭更為懇切:「太子是正統,地位應如磐石之固,魯王是藩臣,寵秩應當有差別,這樣上下才得安定,我在此叩著頭流著血向您稟報!」陸遜前後多次上書,卻沒有得到孫權的回應,陸遜請求由武昌回建業,當面與孫權討論嫡庶之分,孫權下詔,不許陸遜來。種種跡象表明,孫權其實是站在魯王一邊的。
一次,孫權與魯王一派的重要成員楊竺單獨談話,涉及二官優劣,楊竺抓住機會竭力誇讚魯王的才能,適合當太子,孫權當場表示贊同。但這場談話並非沒有第三者在場,有個到孫權這裡送東西的小吏躲在了床下,把他們說的話全聽到了,此人趕緊報告了孫和,孫和十分緊張,想向陸遜求援。恰好陸遜本族有個叫陸胤的人在尚書臺擔任選曹郎,正有公務要去武昌,孫和換了便服偷偷去見他,二人在一輛車上密議,決定由陸胤把有關情況告訴陸遜,讓陸遜再次上表勸諫。陸遜上表,談到孫權與楊竺的對話,孫權大怒,認為是楊竺洩的密,但楊竺矢口否認。孫權知道楊竺是魯王的死忠分子,也不可能把消息告訴陸遜,其中一定有隱情,就讓楊竺調查。楊竺懷疑到了陸胤,他告訴孫權,陸胤剛好去過武昌,陸遜的上表緊接著就來了,消息一定是陸胤洩露的,孫權下令把陸胤抓起來拷問,陸胤為掩護太子,就說是楊竺告訴他的,孫權下令把楊竺也抓了起來。楊竺經不起拷打,只得違心承認是自己說出去的,孫權把楊竺殺了,陸胤反而保住了一命。
從上面這件事上看,兩派的鬥爭相當激烈。為打擊對手,全琮父子突然揭發了一件事,吳大帝赤烏四年(241)發生了一場芍陂之戰,顧譚的弟弟顧承、張昭的兒子張休等隨全琮父子參戰,吳軍獲勝,本來這件事已經過去了,論功行賞也已結束,但全琮父子突然舊事重提,向孫權揭發說行賞不公,背後有問題。他們的理由是,此戰他們父子立下的功勞最大,但他們得到的賞賜卻還不如張休、顧承等人的多,原因是張休、顧承與典軍陳恂假公濟私,謀得了不少錢財,孫權接到舉報後命令有關部門予以調查,查來查去,顧承、顧譚都獲了罪,被流放到交州。這件事顯然是衝著陸遜來的,因為顧譚、顧承不僅是顧雍的孫子,還是陸遜的外甥,孫權對陸遜已到了忍無可忍的程度,藉此事向陸遜表達不滿。
不久,太子太傅吾粲也受人陷害,竟被孫權處死,在審查吾粲期間,發現吾粲曾多次寫信給陸遜,通報建業的情況。孫權又抓住這個把柄,派人到武昌責問陸遜,陸遜又急又氣,竟然憂恚而死。孫權趁機摧升步騭當丞相,全琮升任右大司馬,魯王一派大獲全勝。在這次人事調整中,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也異軍突起,被任命為大將軍,這是他父親諸葛瑾生前擔任過的職務。
孫魯班則加緊了對太子的陷害,孫權生病,孫和到孫策廟裡祈禱,希望父親的病早點兒好。孫和的妃子張氏是張休的侄女,張休的府邸剛好在孫策廟附近,孫和祈禱完,張休邀請他到府中坐坐。孫魯班一直派人跟蹤太子,知道了這件事,覺得可以做文章。孫魯班跑到孫權那裡告狀,說太子根本沒去廟裡,而是跑到張休那裡商量大事去了。孫魯班還說,太子的生母王夫人聽說皇上有病,不憂反喜。
孫權聽後大發雷霆,消息傳到王夫人那裡,她竟恐懼憂愁而死,孫權對孫和則更加失望。在芍陂論功事件中也牽扯到張休,朝廷中書令孫弘等人翻出舊帳,孫權下令對張休進行審查,張昭的兒子、太子的嶽父張休居然被賜死了。眼看孫和就要被廢,孫霸坐上太子之位指日可待,孫權卻停下了手。在一次與族人孫峻的談話裡,孫權道出了他的憂慮:「子弟不和,臣下分成兩派,將導致袁氏之敗,被天下人恥笑。太子只能立一個人,怎能不引起爭鬥?」猶豫了一年,孫權也只是下令將孫和軟禁在宮中,仍沒有廢掉他。在這場「南魯之爭」中孫權的小女兒孫魯育沒有公開表態,但她的丈夫朱據支持太子,他上書為太子鳴冤:「太子是國之根本,他為人雅性仁義,天下歸心,現在猝然責罰他,將引發滿朝疑慮。當年晉獻公偏信驪姬而害申生,漢武帝聽信江充而讓戾太子冤死,臣擔心太子不堪其憂而身亡,到時候再想建思子宮也無法使太子復生了!」孫權非但沒有觸動,反而感到厭惡,他下詔斥責朱據、屈晃等人沒事找事,但這件事畢竟涉及朝臣較多,又在外界產生了廣泛影響,孫權沒開殺戒,而是把朱據降為新都郡丞,把屈晃斥歸鄉裡。朱據曾得罪過孫弘,他還沒有到達新的任所,孫弘便私自冒用孫權的名義下發詔書,把這位堂堂的驃騎將軍、孫權的女婿殺了,而事後孫弘竟未被追究。
鬥來鬥去,孫權實在厭煩了。孫權又做出一個更令人驚訝的決定:他要廢掉太子,但不立孫霸,而是在其他兒子中另立新人。孫霸的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分別是孫奮、孫休和孫亮,其中孫亮年齡最小,卻受孫權格外疼愛,孫亮的母親潘夫人近年來也最受孫權寵愛,孫權有立孫亮為太子的打算。孫魯班察覺到孫權對魯王已不感興趣,馬上全力去支持孫亮,她不斷在孫權面前稱頌孫亮,並把丈夫全琮的一個侄孫女嫁給了孫亮。
吳大帝赤烏十三年(250),孫權下詔正式罷黜孫和,貶為平民,放逐到故鄣,即今浙江省長興縣。同時立皇子孫亮為太子,此時孫亮只有7歲。孫霸的結局竟然還不如哥哥孫和,孫權下詔將其賜死,全寄、吳安、孫奇等孫霸身邊的人全被誅殺,「南魯之爭」以雙方的慘敗而結束,此事牽涉範圍之廣、官員之多,在漢末三國的歷次政治鬥爭中都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