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獻公立嬴渠梁為太子,為何非要兒子贏虔割手指寫血書盟誓?

2021-01-21 網易

2021-01-12 12:58:59 來源: 麵包的小跟班

舉報

  在少梁之戰中,秦獻公被魏軍的毒箭所傷,回到櫟陽後已是奄奄一息,命不久矣。但赳赳老秦,不能沒有君主。

  之前因為秦獻公出於對嬴渠梁的保護,所以未曾立太子。秦獻公心中的太子人選當然是嬴渠梁,嬴渠梁雖只有21歲,但是文武雙全,有勇有謀,大有明君之風範。

  而贏虔在軍中雖頗有威望,戰功赫赫,軍權大,但是卻只有武將之風,沒有君王之大智慧。再者贏虔一味主戰,對大秦未必是好事。秦獻公打了那麼多年戰,尚未收復河西,國力疲憊,已經不起多少的戰爭了。贏虔驍勇好戰,脾氣暴躁,這也是秦獻公不選擇他作太子的原因。

  

  秦獻公在臨死前曾對嬴渠梁囑咐要休戰養命,積蓄國力,為大秦立好根基,為將來抵禦外敵作大戰。這乃無奈之舉,也是最好的計策。

  帝王之家在病危之際安排後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在太子為立,儲君未選之時,冒然行事,勢必導致動蕩。

  贏虔將軍在軍中威望極高,掌握大半兵權,並且得到了老世族的支持,如果他要謀反篡位,那是輕而易舉的事。特別是秦獻公是在與嬴渠梁獨處時死的,如果嬴渠梁被別有用心的人污衊弒君,肯定會被除死。更別說會相信秦獻公立他為太子的口詔了。

  其實,這一切秦獻公早已計謀後。秦獻公的父親秦靈公在病逝時就被叔父篡位奪權。有了前車之鑑,秦獻公自然早有預備。

  秦獻公先生召見贏虔一人,對贏虔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並告訴贏虔他將立嬴渠梁為太子,讓贏虔好好輔助嬴渠梁,並且說了兄弟和睦大秦團結方可強國的道理。秦獻公也是聲淚俱下,下足了心思。

  贏虔忠誠孝義,對秦獻公自然是敬佩不已。在父前是孝子,在君前是忠臣,所以雖在病重的獻公面前,也不會傷害秦獻公。

  

  當秦獻公提出讓贏虔割手指頭並寫血書盟誓的時候,贏虔默默流淚,還是心甘情願聽從君父照做了。贏虔知道秦獻公為何讓他這樣做,而他卻沒有任何怨言。

  試想下,贏虔與嬴渠梁都是秦獻公的兒子,為何卻要犧牲贏虔而成全嬴渠梁?換位思考,如果放在當代,恐怕很多人不能接受。就拿二胎這事說,父母稍微偏心,另一人就會怨氣很大,或傷心,或怨恨。

  在親情面前,秦獻公是有愧於贏虔的。但在大國面前,秦獻公也是無愧的。因為立太子是為了定江山,讓江山變好,為國家謀利益。

  贏虔的大義與氣度讓人欽佩,也許是血書的作用,也許贏虔本來就是忠心耿耿的人,最終他也沒有叛變,從始至終,手握大權,本來可以做大王,卻甘心作將軍,後來還為嬴渠梁做了不少事,為秦孝公變法圖強之路做了很大的貢獻。這樣的男子氣概,著實讓人拜服。可見,秦獻公之時,信義當先,很多人還是以信義為本,以不講信義為恥。血書寫著:「若負君弟,天誅地滅。」這在當時簡直太有血性與威懾力了。

  嬴渠梁知道秦獻公讓贏虔自割手指盟誓後,問了秦獻公一個問題:「公父,渠梁兄弟素來同心同德,為何如此折磨大哥?」

  秦獻公搖搖頭:「渠梁謹記:同德易,同心難,大德大節,求同更難。歷來公室內亂,幾曾不是骨肉相殘?嬴虔內明之人,你要倚重他。這血誓,唯防萬一也。」

  

  秦獻公的一番話對自古以來公室之爭一針見血。是啊,在一般利益面前,同心同德容易,但當巨大的利益誘惑著一個人,就難守住大節了。這也是人性使然。為了萬無一失,秦獻公這也算是明智之舉了。畢竟在國面前,一些小情義不值一提。假如僅僅站在道德的角度評判,就未免顯得有些狹隘了。

  註:素材參考來自孫皓暉《大秦帝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秦趙戰爭頻仍,為什麼還要送嬴異人到趙國做質子?
    電視劇的開始交代了邯鄲之戰後嬴異人逃離趙國,回秦國繼承王位。那麼秦趙之間戰爭頻仍,秦王為何還要派嬴異人到趙國做質子呢?  其實質子制度在春秋戰國時代非常流行,與政治婚姻起到的效果差不多,作用主要有三點,兩國結盟、拉攏對方、求援。不僅嬴異人做過質子,就連秦昭襄王也做過燕國的質子,秦惠文王時代主要針對楚國、魏國發動戰爭,因此穩住燕國很有必要。而嬴異人去趙國做質子,與秦昭襄王類似。
  • 晉武帝司馬炎有二十幾個兒子,為何要立一個白痴兒子為太子?
    司馬懿一代梟雄,是三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更是一個野心家、陰謀家,為他的孫子司馬炎竊取曹魏江山,積累下實力。他去世後,司馬師襲職,又傳給其弟司馬昭,這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為兒子司馬炎廢魏自立鋪平了道路。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建立晉王朝,定都洛陽,是為西晉晉武帝,大封宗室為王,以免權力旁落,冊封其妻楊豔為皇后。
  • 《大秦賦》中,呂不韋有錢且本事大,為何選擇不受寵的嬴異人?
    既然看了《大秦賦》,既然也說到了「呂不韋」,那麼我們就來說說,聰明、富有如呂不韋,後來的秦孝王有那麼多兒子,為何他偏偏要選擇這個在趙國做質子多年,不被重視,甚至還有點優柔寡斷的異人?顏小二也思考過這個問題,但是當我想清楚以後,不禁感嘆,呂不韋真是「老謀深算」!
  • 《皓鑭傳》裡的嬴異人:從大國棄子逆襲為王,他的一生堪稱傳奇
    今天我們講的主角,是《皓鑭傳》裡的嬴異人。他是秦始皇的父親,前半生可謂平淡,後半生嘗盡辛酸,雖為大國棄子,卻能逆襲為王,苦盡甘來。他的成功不可複製,但傳奇的人生卻值得回味。一、刷不出的存在感公元前281年,正值戰國時期列國兼併戰爭打得如火如荼。有一天,一聲嬰兒的啼哭,響徹了秦王宮的上空。秦國又迎來一位王孫,即嬴異人。
  • 樗裡疾能言善道,嬴駟殘暴,秦孝公為何選後者當國君?
    在秦獻公的時期,秦國就已經開始了沒落,在秦獻公去世了之後,秦孝公嬴渠梁就成為秦國的國君,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秦國就開始了徵途。本來國家的發展一直是在正途上,但是秦孝公的身體不好,所以找好找尋繼承人。在秦孝公離世後,嬴駟就登基為國君了。可是為什麼秦孝公要不選擇樗裡疾,而是選擇性格殘暴的嬴駟呢?
  • 在農村蓋房子要上梁為何要寫「姜太公在此」?看了你就明白了!
    在農村蓋房子要上梁為何要寫「姜太公在此」?其實,每個民俗的來歷往往都是來自一個故事。農村造房習俗,也是自古流傳下來的。大家都知道,在民間建房,上梁時立柱上會貼上寫有「紫微高照」和「太公在此」的紅紙,以求避邪驅鬼,上梁大吉。
  • 他被譽長沙王,敢剁手指寫血書,毛主席最敬佩他,朱德把他當聖人
    一聽說是長沙王,大夥應該會猜此人肯定又是哪位軍閥,要知道當年被譽為地方王的可都是割據一方的軍閥頭頭,比如雲南王龍雲、四川王劉湘,可是咱們這位長沙王卻有點特地獨行,這人不僅不是軍閥,連槍都沒摸過,更別說稱霸一方了。
  • 九子奪嫡中,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何非要爭皇位,當個王爺不好嗎?
    但是爭奪畢竟會傷和氣,那這九個兒子就不能去做閒散的王爺,非要去爭這個皇位嗎?公元1662年,年僅八歲的康熙登基,六年後親政。在位勤勤懇懇,有著許多功績,同時也是我國歷史上記載的在位時間最久的一個皇帝。而在他親政的後期,他的九個兒子便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九子奪嫡」。這九個兒子從大到小分別是老大胤褆,老二胤礽,老三胤祗,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十三胤祥和十四胤禵。
  • 為何嬴無翳很怕他?因何...
    為何嬴無翳很怕他?因何非讓呂歸塵繼承他? 其實挺討厭雷碧城這個角色的,覺得他太能裝,太能攪和事了,是個讓人討厭的壞老頭。 他是離國國師,離國世子贏真的師父,但他卻為了自己的目的,用秘術殺死了贏真;他還有     原標題:《九州縹緲錄》雷碧城在辰月是怎樣的存在?為何嬴無翳很怕他?因何非讓呂歸塵繼承他?
  • 網友憶被坑過的那些話:手指月亮要被割耳朵
    網友憶被坑過的那些話:手指月亮要被割耳朵   @她說-YING:小時候我媽老是唬我說不能用手指月亮,要是指了等你晚上睡著後月亮就會爬到床頭割耳朵。
  • 為什麼要用勾手指發誓?
    為什麼要用勾手指發誓?時間:2016-04-17 14:54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拉鉤為什麼用小拇指? 為什麼要用勾手指發誓? 小孩子喜歡勾手指發誓。他們常常勾著手指,同時一本正經地念道: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許變!鄭重其事地表示信守諾言,說話算數。
  • 劉備的兒子為何不如曹操的兒子
    要論「官二代」,曹操和劉備的兒子是標準的「官二代」。劉備的親兒子有三個,大兒子劉禪,二兒子劉永,三兒子劉理,都不怎麼成器。有諸葛在,連劉備都許多軍機大事不用操心,更何況年少的太子劉禪,玩你的就是了。請看曹操和劉備分別給太子的遺囑,不難弄清兩個接班人的擔當,在其父那裡區別多大——曹操遺囑:「天下尚未安定,未得尊古也。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者,皆不得離屯部。」江山重要,安葬我是小事,穩固社稷是大事;劉備敕劉禪遺詔:「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
  • 朱元璋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非要越過眾多兒子,傳位給建文的?
    每每讀到這一段史實,小編腦海裡就不由地蹦出一個問題:在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明明還有二十多個兒子可供選擇立儲,那麼他為什麼要「倒行逆施」,直接摒棄眾多兒子,而直接選擇孫輩朱允炆繼位呢?也就是,在朱標死後,相比於眼高手低的朱允炆,朱元璋直接選擇一個出類拔萃的兒子(比如朱棣)繼位,它不香嗎?小編為什麼會糾結於這個問題呢?
  • 上古八大姓氏:姬、姜、姒、嬴等為何都帶有女字旁或底?
    上古時期有八大姓氏,分別為:姬、姜、姒、嬴、妘、媯、姚、姞,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姬、姜、姒、嬴、妘、媯、姚、妊。雖然兩種說法有些許不同,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這些姓氏中都是帶有女字旁或者底的。隨著人口的不斷壯大,這八大姓根本不夠用的,後來就出現了其他姓氏,比如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他有二十五個兒子,十四人姓姬,另外十一人有各自的姓,分別為: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姬姓位於《百家姓》第297位,由姬姓演支出411個姓,佔《百家姓》總姓504姓的82%,再演化出來的姓氏更是數不勝數了,所以說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
  • 周昌反對立劉如意為太子,為何在呂雉殺掉劉如意後,三年不上朝
    《史記》中短短幾句話,也讓人感覺不寒而慄,為何呂雉要如此痛恨戚夫人呢?  在歷史上,對於呂雉的這種行為,大家以譴責居多,可如果了解這其中的一些往事,可能也會對呂雉報有一些同情。  呂雉的殘忍,戚夫人的悲劇,說白了都是權力爭鬥下的遺禍。  在《漢書·外戚傳》中記載:「戚姬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
  • 孫權晚年的太子之爭,孫亮如何在兩虎相鬥中,被立為太子
    孫權晚年的太子之爭,孫亮如何在兩虎相鬥中,被立為太子晚年的孫權在太子問題上糾結了很久,在他把孫霸封為魯王之後,太子孫和感覺到了危機。朝中更是暗流湧動,一場太子之爭就此展開。孫權的女兒孫魯班親自指導孫霸,讓他主動結交知名人士。
  • 古代重要盟誓為什麼斬殺白馬?有什麼特殊含義?
    殺馬盟誓是中國古代比較經典的一種建立契約的方式。馬在古代對於國家的重要性僅次於牛,而且比牛更加稀有,是身份的象徵。「殺馬為盟」對於古人來說,是一個莊重的儀式,從中也能看出我國古人對於契約精神的理解。我國歷史上比較著名,影響深遠的「殺馬為盟」有二次。一、白馬之盟顧名思義,這次盟誓的主要形式就是斬白馬,這也是有記載最早的一次殺馬為盟。
  • 母親割肝救28歲兒子發現非血親,告訴你如何從血型判斷親子關係
    但近來母親割肝救兒子時發現這養了28年的兒子居然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而是在醫院生產時互相抱錯了。雖然說生恩不如養恩重,而且養了那麼久的孩子,願意割肝去救這兒子,肯定為這兒子付出了很多,對這兒子也是非常喜愛的。但是怎麼說,有自己的親兒子,卻不能在自己身邊長大,是個很大的遺憾。
  • 後宮嬪妃為何要爭寵?宮牆柳一人血書推薦
    B站上偶然看到大家在推宮牆柳——知乎上的回答,文風出乎意料的溫柔,在知乎上寫第一人稱的故事,還能如此動人,作者是個了不得的小姐姐。問題是:後宮妃嬪為何要爭寵?故事寫得太好看了,可以拍成二十集的電視連續劇。有人評價說它是一個淳兒生活在後宮一路被各路大佬護持,走上人生巔峰的故事——這個概括太淺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