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成語是劉備所創,曹操聽完點點頭,頭號猛將卻破口大罵

2021-01-09 燦爛海灘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呂布傳》,發生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年底,所牽涉的人物有三個,分別為劉備、曹操和呂布。先來看看原文:

布曰:「縛太急,小緩之。」太祖曰:「縛虎不得不急也。」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布因指備曰:「是兒最叵信者。」於是縊殺布。布與宮、順等皆梟首送許。

這段話的大意是:呂布說道:「綁的太緊了,稍微松一點吧。」曹操回答:「捆綁老虎不能不緊啊。」呂布求饒道:「明公你顧慮的不過是我呂布一人而已,如今我已經服輸了,您爭奪天下也就沒有什麼課擔憂的了。您率領步兵,再讓我呂布統率騎兵,二人聯手足以平定天下。」

聽罷呂布之語,曹操面露猶豫之色。這時一旁的劉備開口說道:「難道明公忘記了呂布以前是怎麼對待丁原和董卓了嗎?」曹操點了點頭。呂布因而指責劉備說:「這小子其實才是最不可信的人。」隨後,曹操下令將呂布絞死。後來呂布與陳宮、高順都被砍了頭送到許昌示眾。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從劉備「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這句話中演變出來的一句成語,叫做「不知丁董」,意為不知前車之鑑。當然,這句成語源自劉備,後人加以歸納,也就變成了一句成語。

呂布之死與劉備究竟有沒有關係呢?這個問題也引起過不少人的爭論。從劉備與呂布之間的過節來看,劉備希望曹操殺了呂布以報當年被奪徐州之仇也是合情合理的。不過,從史料來看,呂布之死的真正原因並不在劉備,而是在曹操的心腹王必身上。《三國志·呂布傳》注引《獻帝春秋》中就有這樣的一段記載:

布縛急,謂劉備曰:「玄德,卿為坐客,我為執虜,不能一言以相寬乎?」太祖笑曰:「何不相語,而訴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寬縛。主簿王必趨進曰:「布,勍虜也。其眾近在外,不可寬也。」太祖曰:「本欲相緩,主簿復不聽,如之何?」

從這個記載來看,王必是堅決主張殺掉呂布以絕後患的。而作為劉備而言,他之所以也表態要殺曹操,更主要的原因是為了自保,免得被曹操猜忌。關於這一點,以前我在文章中已經談過,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參考書籍:《三國志》

相關焦點

  • 此人首創一成語,深得曹操欣賞,卻死於曹丕之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曹彰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年間,主人公是曹操的兒子曹彰。原文如下: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過人,手格猛獸,不避險阻。數從徵伐,志意慷慨。
  • 劉備用一成語指責曹操,透露了一樁往事,虛偽面目暴露無遺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本文要介紹的這句三國成語出自《三國志·先主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當時劉備從曹操手中奪取了漢中地區,事業達到頂峰。文武推薦劉備為漢中王。隨後,劉備上了一道奏章給遠在許昌的漢獻帝。
  • 劉備對曹操屢戰屢敗,為何曹操還那麼重視他?一句話解釋!
    他們分別是曹操、劉備和孫策(畢竟孫策才是統一江東的人)。而拋開孫策不說,曹操和劉備就是兩個極具爭議的人物。曹操大家都知道,完全是憑著自己的能力統一北方的。而在他和劉備的戰鬥中,我們可以明確看出他們二者的差距。曹操身邊謀士如雲,武將如雨。而劉備只有關羽、張飛等猛將。兩人交手的時候不少,但幾乎都是曹操勝利,劉備失敗。但劉備卻比較特殊,他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 曹操軍力遠勝劉備,卻為何放棄漢中,這則成語故事答疑解惑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武帝紀》注引《九州春秋》,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主人公是曹操和楊修。原文如下:時王欲還,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主簿楊修便自嚴裝,人驚問修:「何以知之?」
  • 漢中之戰,劉備出動張趙馬黃四位大將,那曹操出動幾位一流名將?
    漢中之戰是三分時代的定鼎之戰,此戰過後,劉備軍事集團奪得漢中,政權穩固,曹、劉、孫三方勢力的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這場戰役對於劉備集團來說非常重要,漢中的得失關乎其存亡,沒有漢中地區作為前沿陣地和緩衝地帶,將始終籠罩在曹操勢力強大的軍事壓力之下,難以安眠,防禦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也極其高昂,所以將曹操勢力驅逐出漢中地區,是劉備集團戰略目標的重中之重。
  • 正史上的三國第一猛將,呂布、趙雲不入流
    曹操麾下的典韋、許褚、張遼、曹仁,劉備陣營的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孫權座前的太史慈、甘寧、周泰、凌統,都是一時之俊傑。我們就以《三國志》為基礎,談談這些猛將「非一般的人生」。《三國志》對典韋的描述語出驚人,早年是遊俠,殺人後「永居近市,一市盡駭。追者數百,莫敢近」,曹操大戰呂布,典韋也是敢死隊長,小勇可見一斑。「每戰鬥,常先登陷陳」,可見典韋也是敢死隊隊長的愛好者。
  • 周瑜首創一成語,看穿劉備,可惜孫權卻誤信了魯肅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周瑜傳》,發生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故事的主角有兩個,分別是周瑜、孫權和劉備。原文如下: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 此人曾讓曹操吃虧,趙雲不能與之匹敵,為何劉備到死都沒重用他?
    他因為長相俊秀,並且在戰場上經常穿著一生白袍銀甲,所以人送外號「錦馬超」;他是蜀國的五虎上將之一,曾經曹操都在他手裡吃過虧,可見其到底有多厲害;然而這樣一位猛將自從他跟隨劉備之後從未被重用過,因此他也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功勞。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劉備這樣一位愛惜人才的君主,一直把他閒置呢?
  • 劉備的兒子為何不如曹操的兒子
    要論「官二代」,曹操和劉備的兒子是標準的「官二代」。劉備的親兒子有三個,大兒子劉禪,二兒子劉永,三兒子劉理,都不怎麼成器。 曹操的兒子在父親死後,光大了老子的事業,武能治國,文能傳世,劉備的兒子在爹哋死後,特別是在大管家諸葛亮死後,力不能支,被人吞併,束手就擒。同樣的「官二代」,差別怎麼那麼大呢? 首先恐怕還是基因的關係。後世公認,曹操是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正面說,叫機智、果敢、有雄才大略,反面說,是狡黠、兇狠、懷狼子野心。
  • 劉備卑躬屈膝才把諸葛亮請出山?雜史有截然相反的記載
    袁紹敗於曹操之手後,劉備難逃至荊州,依附了劉表,被安排在新野負責抵禦曹操,大概就在這段時間徐庶投奔了劉備,深得其器重。 徐庶得到劉備的信任後,立即就把諸葛亮推薦給了他,當時劉備想讓徐庶把諸葛亮帶到自己面前來,徐庶卻說:「諸葛亮並非凡人,你只能親自去他家中請他出山,而不能坐在官府中命令他來見你!」 一個人厲害到何等程度,才能讓徐庶這樣的人才對自己的主公說出這樣的話?劉備聽完這番話後,當即就提起了興趣,料定這諸葛亮定是個經天緯地之才,所以決定親自去請諸葛亮出山。
  • 翻閱歷史的長河,劉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曹操更加光明磊落
    曹操和劉備兩個人可以說我們大家譜寫了一段非常精彩的三國故事,因為在東漢末年的時候,當時朝廷的統治出現了動搖的局面,所以每個人都想趁機得到一部分自己的勢力,而曹操和劉備這兩個人可以說其中最出色的兩個,因為他們兩個所建立的國家是存活到最後的勢力範圍,這和他們的出色領導是分不開關係的,但是現在大家對於他們的兩個的印象
  • 【卡卡兔·成語故事】一起學成語《三顧茅廬》
    劉備和曹操就是其中的兩位傑出人物。原先,曹操打不過劉備,因為劉備有個名叫徐庶[shù]的謀士。曹操吃過幾次敗仗後,曹操非常生氣,就將徐庶的母親捉了起來,逼徐庶離開劉備。徐庶沒辦法,只好離開了劉備。但在臨走之前,徐庶向劉備推薦說:「諸葛亮是個奇才,你可以請他輔佐你,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廬裡。」
  • 三國演義中的八位大力士,典韋排第四,劉備也上榜?
    三國演義中的八位大力士,典韋排第四,劉備也上榜?三國演義相信大家都挺熟悉的,亂世當中,英才輩出。三國時期不乏本領高強的武將,像關羽,張飛,趙雲等等。雖說力氣不代表武力值,但是力氣大的人,戰場上確實很難對付。
  • 曹操手下一員猛將惜財不惜命,因吝嗇過度差點丟了性命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大概都記得曹洪這個人,論起勇猛武力,那可是曹操手下的一流猛將。曹洪(169-232),字子廉,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丞相曹操的堂弟。曹洪雖然不如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那麼智勇兼備,但曹洪有一點無人能及,即曹洪曾經於危難之中救過曹操的命。
  • 詭詐虛偽不亞於曹操,《三國演義》如何將劉備塑造成一個完人?
    通常覺得, 劉備是一個正人君子, 重義尚賢, 恤民疾苦, 為民所愛 ;一個心存漢室、 不惜身家性命 , 為挽漢室於即倒的大忠臣;一個力挽狂瀾、 歷經磨難的真命天子;一個同奸邪勢力冰炭不容、 戰鬥終生的典範 ;一個中國歷史帝王傳承中的正統皇帝 。
  • 《三國演義》劉備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三國演義》中,小編最佩服的人就是劉備,作為蜀漢的皇帝,劉備一開始只是一個小人物,但是他憑藉一己之力,卻是開創了蜀漢的基業,成為三國霸主之一,那麼劉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小編分析如下:  第一,劉備是一個有大志的人。
  • 劉備雖是求賢若渴,但在他的一生中,卻錯過了六位賢能之士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劉備,他這個人一向都是求賢若渴,雖然他能夠做到知人善任,但是,他的一生中也和很多三國時期非常重要的賢能人士失之交臂,他先後錯過了六個人,這六個人要是當時能被劉備所用的話,估計劉備的實力會大大增強。田豫這個人相信了解他的人並不多,他這個人不但是劉備的老鄉,還是和劉備從小一起玩到大的,雖然早年和劉備在一起,但是後來為了照顧老母親就和劉備分道揚鑣了,最後又去了曹操那裡。
  • 姜子牙麾下猛將,千年後一戰成名,留下一個成語,大家都知道
    這些猛將當中有不少能人,留下許多故事,比如今天歪歪講的這位,所謂:姜子牙麾下猛將,千年後一戰成名,留下一個成語,大家都知道。到底這位英雄是誰,居然千年之後才放光彩,他留下什麼成語,居然能讓大家都知道,事情其實是這樣的。封神中,一個草長鶯飛的季節,前去女媧廟上香的紂王,就跟著季節一起春心萌動,居然對女媧的雕像起了些非常不純潔的想法。
  • 曹操說了一成語,卻被此人批的啞口無言,最終還不敢得罪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出自《三國志·劉表傳》注引《零陵先賢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至十三年(公元208年)之間,主要人物有兩個,曹操和劉先。原文如下:先字始宗,博學強記,尤好黃老言,明習漢家典故。
  • 三國成語故事:萬人之敵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先主傳》注引《傅子》,時間大約在獻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前後,主人公名叫傅幹。原文如下:初,劉備襲蜀,丞相掾趙戩曰:「劉備其不濟乎?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何以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