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臨沂12月30日消息(通訊員 曹玉卿)自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以來,蘭陵縣以打造最優營商環境為目標,大力開展「制度創新、流程再造」,念好「高、低、簡、少」四字經,讓辦事群眾通過「高效率、低成本、簡手續、少環節」的政務服務獲得改革紅利,助力工程建設審批全面提速。
高效率,即時辦結
推行工程建設審批「多規合一、多測合一、多評合一」,統籌整合各部門空間規劃和專項規劃,形成「一張藍圖」,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策劃生成項目提供規劃依據;設立綜合窗口,實行「一窗受理、集中審批、統一發件」,圍繞窗口服務,建立穩定高效、素質過硬的20人幫辦代辦隊伍,在工程建設項目領域深度打造「蘭領辦」沂蒙紅色幫辦代辦服務品牌;提前介入,雲端指導,通過錄製「一對一」網絡教程手把手教辦事群眾「全程網辦」,足不出戶即可獲取審批結果,普遍比改革前節省辦理時間在85%以上,「即時辦結」、「當日辦結」成為常態。
低成本,政府買單
縣行政審批服務局自願發起80人的志願服務隊伍,明確人均1-2個幫扶目標,主動對接全縣76個重點建設項目,實行「金牌志願服務」制度 ,建立專人幫扶、志願服務、隨時聯絡、團隊支持的志願服務機制,由「群眾跑路」變為「上門幫辦」,及時、快速、主動幫助項目建設單位解決審批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區域評估、政府買單」讓落地企業節省各種技術評估費用達145萬餘元。
簡手續,容缺受理
對工程建設審批項目全過程申請材料進行全面梳理精簡,減少材料69份,實現《施工許可證》、《工程規劃許可證》、《用地規劃許可證》「三證齊發」。對一般建設工程,取消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工程項目報建、施工圖審查備案,將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手續與施工許可合併辦理;消防、人防工程、防雷裝置設計施工圖同步審查,取消施工圖審查合格書作為施工許可辦理前置要求,容缺圖審辦理施工許可。建設單位在完成施工圖設計文件報審後,作出相應承諾,即可在不提供施工圖審查合格書的情況下辦理施工許可手續,縮短審批時限10個工作日以上。將住宅小區領域的供水、供電、燃氣、熱力等報裝提前到建築設計階段,與建築物同步進行設計和施工圖審查,竣工驗收後直接辦理接入事宜,在全省率先完成「水電氣暖通信」一體化協同報裝及驗收工作。
少環節,政銀合作
與各大銀行進行業務對接,設置綠色通道和代辦服務窗口,將政務大廳搬到了企業「家門口」,對工程建設項目涉及需要繳納城市基礎配套費、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水土保持補償費的,實行「一費制」,在辦理建築施工許可時合併徵收。對於金額較小的項目可以刷卡支付,金額較大或需要對公業務繳納的,由政銀服務窗口的銀行工作人員開啟繳費綠色通道,直接對接專人收繳。截止到目前,僅工程建設審批領域通過政銀合作收費金額達2345.64萬元,極大的方便了企業。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的全面提速吸引了大批客商紛紛投資,確保了建設項目快投快建、達產達效。2020年,蘭陵縣39個重點項目分四批實現集中奠基開工,總投資達227.8億元,對全縣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