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字與毛筆字的書寫要領
當前中小學校都有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的教育課,對於幫助孩子寫好字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有的學校老師對此抓得緊,學生寫字的整體水平也就提升上來了,但是,同時開設了硬筆和毛筆書法,有些學生特別是小學生對此理解不深入,使得學習起來就有了一定的困難,那麼,如何正確地把握好硬筆和毛筆書法之間的關係,對於學生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毛筆書法的特點
毛筆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產物,是幾千年文化和積澱,由於它是一門藝術,得到了代代相傳,並為之發揚光大。毛筆書法是以軟筆為界定,利用毛筆的特性,在書寫中講究執筆、用筆等技法,有提按、轉折、停頓等主要方法,由於毛筆的特性是軟,所以書寫起來就不同於硬筆的使用方法,它要求書寫者要在書寫過程各除了必要的技法外,還要做到氣息平和,心態端正,不能急躁,這樣寫出來的字就顯得平平正正,其中最難把握的就是要在軟中尋求硬,這就是毛筆書法的最基本的要求。
硬筆書法的特點
硬筆書法產生於清末至民國年間,是由西洋水筆引進而來,盛行於解放以後,至今,人們大都使用各類鋼筆、鉛筆或籤字筆進行日常性的書寫,對於學生來說,這樣的書寫是每天的必須任務,因此,字寫得好看與否,不僅便於識辯,也可以增加一些卷面分數。硬筆書法的書寫並不像毛筆書法那樣困難,只要記住 「橫平豎直,輕重有序」八個字就可以了。在書寫中,方法得當,結體恰當就能達到一般性的要求,也就把字可以寫好了。
毛筆書法的書寫方法
這個問題本來是一個大命題,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但寫字不同於書法,寫字只要求把字寫得平正,點畫到位就可以了,而書法裡面又包含很多藝術性的成份,這裡就不贅述,只說說一般性的書寫技法。
執筆問題。毛筆書法的執筆古人早已論過,我們建議在執筆時,用力適度即可,通過臂、腕、指的力,傳遞到筆尖使之動作,這裡最關鍵是由於執筆引起的一些錯誤方法。如果身體哪個部位用力太大,傳遞到毛筆時就感到生硬無力,筆畫就有僵硬之感,如果身體部位用力太小,氣力無法傳遞到筆尖,筆畫顯得柔弱無氣。因此執筆應當加強日常訓練和養成,保持正確的執筆姿勢是寫好毛筆字的關鍵所在。
運筆問題。「運」就是運行的意思,是指毛筆在運行過程中的方法問題。這裡最關鍵的是要保持正確的姿勢,當然更包括氣息。氣息就是呼吸所產生的某種狀態,在運筆的過程中,呼吸要自然平和,不可忽高忽低,忽長忽短,保持正常的呼吸即可。另外就是心態問題。心態是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問題,要在學習中熱愛寫字,慢慢培養對書法的興趣,這是很多人沒有深入進去而產生的一種誤解,有些家長說孩子不喜歡書法,實際上是沒有深入進去的緣故,如果能找到「悠然見南山」的美景那就最好不過了。
結構問題。對於結構,中國人對中國漢字都有一個審美認識,這樣的審美是建立在方正、對稱的基礎之上。從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角度來看,對稱是時刻可以看到的,這叫對稱的美。但是漢字從結構上分為上下結構、左右結構、上中下結構、左中右結構和包圍結構等,只要我們在平常的仔細觀察下,了解了漢字結構後,就不難對其把握了。但是,對結構的訓練是要靠長期的臨摹得來,在實踐中對常用字進行臨習後,可以得出自己的學習經驗,所以,臨摹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硬筆字的書寫方法
硬筆字相對於毛筆字較為簡單,主要是對點畫和結構有了把握後,就能達到相當好的水平了。
點畫。不管是毛筆還是硬筆,對於點畫的訓練是必須經過的一個過程,它的總體要求是要符合書寫習慣和規律。我們把漢字分成點、橫、豎、撇、捺、折等基本筆畫,從一點一畫開始,對照字帖進行訓練。點的寫法是上輕下重,輕入重出;橫,分為兩種,一種是尖筆直接起筆,中間部分均勻,行至收筆時,需要重筆收筆,達到輕重有序的效果,另一種是回鋒起筆,重筆收筆,所謂回鋒就是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意思;豎與橫基本一致,只不過是筆畫的順序改變了而已;撇,一般都是重筆起筆,輕筆挑出,但是在起筆時,先做一個向右下起筆的一個動作,形成撇的尖筆,顯得蒼勁有力;捺的寫法正好下撇相反,是直接尖筆起,重筆收,只不過收筆時要在頓筆完成後再向右上挑出,顯得乾脆利落;折是橫與豎的交錯和聯合使用,而需要注意的是,在橫畫的結束處與豎畫的開始處需要有一個轉折處理,當橫畫結束時,豎畫開始時它們中間的過渡就是連接部分,不能生硬,要達到自然到位的感覺,處理技巧是,橫畫結束不要重筆力量,而是向右下輕頓,巧妙地連接到豎畫,這樣就完成了折筆的處理。
結構問題。在硬筆書法的結構上,只要把握好漢字的基本結構規律,加上日常的體悟訓練,是不難的。這裡需要強調的是,點畫與結構的同期處理問題。所謂同期處理,就是書寫時既要把握點畫,又要把握結構,往往會顧此失彼,因此,想要把握好這兩個問題,就需要長期的練習,注意觀察每個字的字形特點和結構規律,在實踐中反覆練習與琢磨,最後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不管是毛筆還是硬筆書法,都需要一個人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輕易得來,同時,需要我們認真臨摹,用心體會,古人尚且如此,何況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