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一直是我國人們心中的神聖存在,從古至今有很多關於月亮的美麗故事,同時也在深深地影響著中華文化。古代的文人墨客對月亮不吝讚美之詞,像「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等等,月亮被他門賦予了各種感情在裡面。
在《說文解字》中對月亮是這麼解釋的:「月,闕也。太陰之精。象形。凡月之屬皆從月。」古人也將月亮神化為一個仙居之地,更有像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神話傳說。而廣寒宮就是傳說中月宮的宮殿,其中有帝君、仙官、神吏萬眾,都會奔月之術。在廣寒宮有青華紫桂之林,神仙採食華食,壽同日月,升入玉清。廣寒宮同時還有一隻金蟾和一隻玉兔。
那神——太陰星君
道教將月亮神格化一位女性神仙——太陰星君,俗稱為月神、月光娘娘、太陰星主、月姑等,全稱為「太陰元君孝道明王靈寶淨明黃素天尊」。根據道教典籍《洞淵集》記載,太陰星君是月宮的太陰之精,下管五嶽、四瀆、五湖、四海、十二溪水府、並酆都羅山百司,常以三元日冥官僚佐皆詣陰宮死籍,月魄常泛十華之彩,光瑩萬國,月名結璘。
在《西遊記》中,頑劣的孫悟空見到太陰星君都是畢恭畢敬的,太陰星君是廣寒宮主人,而嫦娥只是太陰元君的侍女之一。道教和民間都有對太陰星君的供奉,古代青年男女熱戀時喜歡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禱太陰星君。有些分離的戀人也拜求太陰星君祈求團圓。
那仙——嫦娥
嫦娥奔月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傳說,嫦娥又名姮娥,據傳說乃是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嚳的女兒、后羿,其美貌非凡。《淮南子》記載:「昔者,羿狩獵山中,遇姮娥於月桂樹下。遂以月桂為證,成天作之合。」后羿於月桂樹下巧遇嫦娥,結為連理。
后羿從崑崙山瑤池的西王母那裡求得不死之藥(傳說這種不死之藥就是靈芝),后羿將仙藥交於嫦娥保管。有個叫逢蒙的人是后羿的弟子,聽說了這件事,心生貪念,趁后羿不在家時,想要搶奪仙藥。嫦娥無奈之下吞下了不死之藥,之後嫦娥身體變輕,騰空而起,最終飛向了月宮,成為月宮仙子,身居廣寒宮。
那蟾——三足金蟾
「日中有踆烏,月中有蟾蜍。」廣寒宮又被稱為蟾宮、蟾闕等,蟾宮中有桂樹,唐代科舉之後,把科舉及第稱為「蟾宮折桂」。古詩中也有很多對蟾宮的描寫,「此夜隔牆聞鳳管,人間元自勝蟾宮」;「誰將天上蟾宮樹,散作人間水國秋」等等,傳說月宮的這隻金蟾為三足金蟾。
三足金蟾還跟道教的祖師劉海有關,劉海又叫劉海蟾,也是被信奉的財神和福神之一。劉海雲遊訪道,被鍾立權、呂洞賓祖師點化得道成仙。傳說古時有隻蟾精,經常危害人間,劉海在降服金蟾時打掉了它的一隻腳,將它降服。民間常常有「劉海戲金蟾」的吉祥畫像,劉海手執穿有金錢的繩子戲耍金蟾,用來象徵財源廣進、興旺發達。金蟾也被作為道教的一種瑞獸,《玄中記》亦云:「千歲蟾蜍,頭生角,得而食之,壽千歲。」
那兔——玉兔
道教和民間傳說的玉兔搗藥的故事來源於《董逃行》:「白兔長跪搗藥蝦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藥可得神仙」,玉兔製作的仙藥可以讓人飛升成仙。古人將玉兔與金烏相對應,金烏是傳說中居於太陽的三足神鳥,為日之精;而玉兔則是居於月亮的一種瑞獸,為月之精,一陰一陽暗合天道。
對於玉兔,民間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傳說。《西遊記》有一情節講的是在孫悟空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路上,玉兔幻化成人形,私自下界作亂的故事。玉兔下界在毛穎山中興妖作怪,手使一條名叫搗藥杵的短棍,善於多端變化。最後在孫悟空與玉兔精打鬥時,太陰星君和嫦娥仙子趕到,收服玉兔精帶回廣寒宮。
本期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了解更多的道教文化知識,歡迎大家關注。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