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九九
每到中秋月圓之時,人們仰望月宮,追尋嫦娥、玉兔、金蟾、桂樹以及吳剛的蹤影。但需要說明的是,這些人們想像的月亮上的神人或精靈,並不是在同一個神話體系中一下子同時出現的,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有關月亮上的傳說故事不斷疊加而逐漸被人們「湊」在了一起。
最早的月宮之主
上古時期,人們認為萬物皆有靈,高山上有山神,深淵裡有水神,各種自然環境都孕育有形態各異的精靈妖怪,而依據這種對世界的認識和想像方式,人們自然也會認為,月亮上有「月精」。月有圓缺,古人又認為這是「月精」可以死而復生,所以《楚辭·天問》裡問了一句,月亮它究竟有什麼德行,能死而復生呢,「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後一句的意思是顧菟常在月亮之腹,能有什麼好處?《天問》提到的「顧菟」並不是兔子,聞一多在《天問·釋天》中舉出十來個證據,證明「顧菟」實際上是蟾蜍,而蟾蜍就是「月精」,這是在人們的幻想中,最早登上月球的「宮主」。
(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帛畫,左上部分有一隻大蟾蜍)
在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西漢帛畫中,月亮上邊畫著一隻伏在地上的大蟾蜍。月精最初是蟾蜍,源於古人對生育的崇拜,蟾蜍每次產卵數千顆,而且,蟾蜍的大腹便便之態也酷似孕婦的外形。在很多漢畫像中都出現過男性伏羲持日輪中金烏,與女媧所持月輪中蟾蜍對舉,金烏是一隻三足鳥代表男性生殖崇拜,而蟾蜍則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徵。蟾蜍在古人觀念中是一種生殖力很強的母性動物神,跟月亮在中國文化中屬陰性是合拍的,因而在漢代及以前,月精被說成是蟾蜍。
那麼,我們常說月中白兔搗藥,兔子又是什麼時候出現在月亮上的呢?漢代劉向《五經通義》說:「月中有兔與蟾蜍何?」這是認為月中有兔子和蟾蜍兩種精靈,從西漢帛畫中,我們發現,月亮上確實還有一隻兔子,但這隻兔子在奔跑而沒有搗藥。而傳說搗藥的兔子本屬於西王母神話,大概因為有關嫦娥的傳說,往往說她吞服了不死藥,而月亮又被看做能「死而復生」,這些聯想最終使得月亮上的兔子有了本職工作——搗藥。
那麼,這隻兔子又是如何「去」了月亮上的呢?聞一多在《天問釋天》指出,實際上只有一個蟾蜍,「兔」完全是出於讀音的誤會,「蓋蟾蜍之蜍與兔音易混,蟾蜍變成蟾兔,於是一名析為二物,而兩設蟾蜍與兔之說生焉。」月亮上有了兔子的傳說後,又因為後人喜歡兔子而不太喜歡蟾蜍這種動物,「玉兔」的形象就逐漸壓倒了蟾蜍,而成了月宮中嫦娥的陪伴者。
嫦娥奔月
嫦娥是什麼時候「奔」月的呢?嫦娥可能是從《山海經》裡的常羲演變來的,《山海經·大荒西經》說她是月亮的母親,「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古人讀「羲」,其音與「娥」相近。嫦娥奔月的傳說大概先秦時期就有了(如果《文選》引的《歸藏》可信的話),到了漢代,有了比較完整的記載,《淮南子·卷六·覽冥訓》提到說嫦娥乘羿不在的時候,偷吃了長生不死藥,奔逃到月宮裡去了,「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嫦娥能奔月,是因為有后羿的不死藥,這是第一次將嫦娥和后羿聯繫起來,為什麼嫦娥能拿到后羿的不死藥呢?到了東漢,高誘進一步做出解釋說:「姮娥,羿妻」,姮娥是后羿的妻子,姮娥即嫦娥(一說姮最初又為恆),為了避漢文帝劉恆的忌諱而改稱嫦娥。
嫦娥能奔月,和后羿有關係,《淮南子》中,有不死藥的后羿是神話傳說中射日的后羿,東漢高誘注說嫦娥是后羿的妻子,也是指的這一后羿。而在後世中,有一種誤解,又把嫦娥看做是歷史中夏王朝時期的后羿的妻子。
也就是說,關於后羿,在中國古代傳說中,實際上有兩個人,一個是歷史傳說人物,一個是神話傳說人物,歷史上的后羿和神話中的后羿在傳說中常常被人們混淆,因為二者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擅長射箭。歷史傳說中的羿,《史記·夏本紀》記載說他是一個部族首領,夏王朝傳到第三代是太康,太康荒淫無度,不修政事,善射的后羿憑藉自己的本領就趁機篡奪帝位,但後來這位后羿又被自己的手下寒浞殺害,夏王室又經過幾年的修整而復國。神話傳說中那個后羿,就是射日的后羿,他生活的時代要早,主要是在堯舜時期,除了射日,他還射殺了很多妖怪,如猰貐(yàyǔ)、鑿齒、九嬰、大風、封豨(shǐ)等。歷史上的后羿和神話中的后羿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歷史上的后羿是有妻子的,《天問》曰:「浞娶純狐,眩妻爰謀」。《史記·夏本紀》正義曰:「浞殺羿,烹之,以食其子,子不忍食,殺於窮門。浞因羿室,生澆及豷。」 寒浞瞞著后羿,與他的妻子私通,並生了兩個孩子。而神話中的后羿,即射日的那個后羿,早期是沒有任何關於他的妻子的記載的,直到東漢,高誘注《淮南子》的時候,才說嫦娥是這位后羿之妻,也就是說最初嫦娥與具有神能的后羿,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到了東漢,被注釋者「誤」認為是夫妻,從此人們也就認定了嫦娥與后羿是一對。而到了明末,題作鍾惺編輯,馮夢龍鑑定的《有夏志傳》再一次發生「誤」解,又把歷史上的后羿與嫦娥看做了夫妻,其文說夏朝國王太康看上了后羿的妻子嫦娥,想用一座城池跟后羿交換,后羿居然答應了,嫦娥知道消息後大失所望,偷偷吃了不死藥而飛升月宮。這就又把歷史上本有妻子的后羿與神話中的后羿混淆,而且作者還為嫦娥奔月找了一個新理由,那就是都是男人的過錯,嫦娥是被逼無奈而吃了不死藥奔月的。而早在唐代的時候,李商隱詩曰:「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可能會為自己吃了靈藥後悔吧,因為她自己的私心而只得獨守廣寒宮,大概因為當時還沒有傳說說她是被逼無奈而做出的這個決定。關於嫦娥奔月的理由,以前都語焉不詳,以往都只說她偷偷吃了長生不老藥,結果就獨自一人飛升了。不僅嫦娥奔月的理由,後人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解釋(除了《有夏志傳》,後來民間又有傳說說后羿不在家,其徒弟蓬蒙想搶奪不死藥,嫦娥無奈吞藥而升月,等等),至於嫦娥奔月的結果,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呈現出不同的面貌。
(河南南陽西關嫦娥奔月畫像石)
在漢代,人們認為嫦娥奔月後變成了蟾蜍,《初學記》卷一引古本《淮南子》,於「姮娥竊以奔月」句下,尚有「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十二字,是說嫦娥到了月宮,最後的結局是變成了癩蛤蟆。常任俠《沙坪垻出土之石棺畫像研究》(見1941年《說文月刊》第2卷第10、11期)介紹的一副石棺:「較小一棺,前額刻一人首蛇身像,一手捧月輪。後刻兩人一蟾,蟾兩足人立,手方持杵而下搗」。那個長著人足的蟾蜍很可能就是嫦娥。蟾蜍與嫦娥本來是毫不相關的故事,只因為都是在月亮上,所以到了漢代,人們最初是想把嫦娥的故事與月亮上的蟾蜍聯繫起來,這樣,一方面可以解釋月亮上蟾蜍的來歷,另一方面又能解釋嫦娥與后羿故事的結局。大概後來人們漸漸覺得美女變蟾蜍的故事過於破壞美好了,就漸漸將嫦娥的故事獨立出來,於是月亮上就有了嫦娥和蟾蜍兩種生物。再後來,隨著道教的發展,嫦娥作為月宮仙人的形象勝出,嫦娥變蟾蜍的故事就漸漸消失了。
(哥倫比亞大學博物館藏中國年畫:太陰星君)
《西遊記》中,嫦娥也有出場,是美女的形象,與之相關最有名的故事大概就是豬八戒調戲嫦娥了,除此之外,在收玉兔的時候,嫦娥也出現了,原文寫道:「行者回頭看時,原來是太陰星君,後帶著姮娥仙子,降彩雲到於當面。慌得行者收了鐵棒,躬身施禮道:『老太陰,那裡來的?老孫失迴避了。』」太陰星君是道教後來創造出來的「月神」(民間常把她與嫦娥合二為一),這裡說太陰星君後面跟著姮娥仙子,即嫦娥仙子,而且嫦娥似乎還不是一個人,當太陰星君收了玉兔之後,來到國王面前,孫悟空介紹說:「天竺陛下,請出你那皇后嬪妃看者,這寶幢下乃月宮太陰星君,兩邊的仙妹是月裡嫦娥,這個玉兔兒卻是你家的假公主,今現真相也。」圍繞在太陰星君身邊的是眾多嫦娥,也就是說月宮中有很多仙女都被稱為嫦娥,當年豬八戒調戲的嫦娥可能只是月宮中的嫦娥仙子之一。太陰星君還介紹說,貴國的公主本是月宮裡的「素娥」(在古代文獻中,這一名字實際和「姮娥」一樣,也是嫦娥的別稱),只因為她在月宮打了玉兔一下,又思凡下界,就轉世做了公主,而玉兔為了報仇,才下界取代她,又想著和唐僧成親,可見在《西遊記》中,月宮上的神仙是極多的,而實際上這些又都可看做是傳統嫦娥的「分身」。《西遊記》中還提到了月宮上的吳剛,是在豬八戒大戰流沙河的時候,豬八戒說沙和尚的兵器是哭喪棒,而沙和尚誇耀自己的兵器說「寶杖原來名譽大,本是月裡梭羅派。吳剛伐下一枝來,魯班製造工夫蓋。」也就是說,沙僧的禪杖是吳剛伐下來的一根桂枝。
吳剛登月
早期神話傳說中,月宮是很冷清的,只有嫦娥與玉兔、蟾蜍,嫦娥是很孤獨的,連個鄰居都沒有,所以李白詩曰:「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到了唐代,月宮中才又多了一個人,即吳剛。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記載說西河有個叫吳剛的人,因學仙有過,被罰到月亮上砍桂樹,月亮上這棵桂樹很神奇,一斧子砍下去,瞬間就又能複合,於是吳剛只能不停的砍,而樹則隨砍隨合。這有點像希臘神話中得罪了眾神,被要求不斷推著石頭上山的西西弗斯,石頭每快到山頂就會滾落下去,他又不得不從頭再來。吳剛上月宮,完全是出於「學仙有過」,這是南北朝以後,道家形成系統,對修仙有一定的規矩,尤其是形成不同派別之後的觀念的反映。
月宮上有了嫦娥,也有了吳剛,那麼他們兩個有夫妻關係嗎?辛棄疾詞曰:「飛鏡無根誰系,嫦娥不嫁誰留?」嫦娥究竟有沒有嫁人呢?在古代,吳剛跟嫦娥實際上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在神話傳說中,最晚到西漢就有嫦娥飛天的完整故事了,東漢,她被「誤」認為了是后羿的妻子,而到了唐代,才有吳剛學仙的故事,吳剛的故事要晚得很多,所以至少在唐前,是不會有他們是夫妻的傳聞的。
(明,唐寅畫,《嫦娥執桂圖》)
後來民間確有一些傳說將吳剛與嫦娥視為夫妻,但這種說法應該是近現代才出現的。大概因為他們同在月亮上,又一男一女,嫦娥的形象又常是手拿桂枝,而吳剛是伐桂的,於是現代人出於各種目的,如對愛情圓滿、家庭團圓的嚮往等,總希望嫦娥與吳剛能有點「緋聞」。
(張大千,水墨紙本,《嫦娥奔月》,1933年創作)
總之,中秋節作為一個傳統節日,為我們的文化增色不少,它本身就是「團圓」的象徵,是人們相思的寄託。月宮上的諸多神話傳說形成的符號,也形成了各種吉祥元素,如嫦娥是美的象徵,桂枝是「貴」的象徵,等等,在古代繪畫、家具、剪紙等藝術作品中常見有嫦娥奔月圖式、吳剛伐桂圖式、蟾宮折桂等圖式,這些都是人們審美以及美好願望的體現。
微信公眾號:九九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