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生活是怎樣的?這世上是沒有人能體會得到了,儘管我們可以從史書典籍記錄中看些描述,但想像起來難度還是很大。書裡難以想像,那就從實物入手,讓我們從清廷中萬千的文物裡看看那時候的宮廷生活,體會一下清廷的藝術、生活審美。
【大型家具篇】
紫漆描金山水床
此床高89.5釐米,長205釐米,寬110.5釐米,為清雍正時期之物。
床身通體紫漆地,以泥金畫漆手法裝飾各類花紋,席心床面。床面下有束腰,窪堂肚牙板與腿相連,均裝飾描金卷草及雲蝠紋。床面的左右後三面裝七屏式圍子,邊框飾回紋,板心飾山水風景。
這床不僅製作工藝精堪,而且雕飾繪畫十分精美細緻,黑金搭配有一種穩重而低調的華麗感,實用性與欣賞性兼具,是一件藝術精品。
金漆點翠玻璃圍屏
乾隆時期的圍屏,高174釐米,寬390釐米。共由12扇組成,屏框黑漆地,以描金手法裝飾各式折枝花卉。屏心以點翠技法鑲嵌各種花卉,每扇屏框內鑲透明平板玻璃。
這是一件相當華麗精美而又繁複的巨大圍屏,紋飾內容豐富多彩,刻畫細緻入微,風格大氣莊重而又富麗華貴。
其中的點翠是古代的一種高超又精妙的傳統工藝,用的是翠鳥的羽毛,所以出來的物品都色彩豔麗極致。後來為了保護鳥類,這種傳統的點翠工藝已不傳。
紫檀龍鳳紋立櫃
有沒有發現,像這些基礎的大型的家具,一般色彩都比較低調,這一方面是所用的木質材質決定的,另一方面,日常使用頻率高的物件,顏色也不宜過於張揚,不然容易吸引注意力,分散心神。
這件清代的立櫃高162釐米,橫83.5釐米,縱32釐米,紫檀質,對開門。做工相當精美,紫檀是上好的家具材料,是我國的傳統家具,極具特色。
在能工巧匠的妙手之下,紫檀能發揮它最大的功能和呈現最美的狀態。這件立櫃整體雕刻一絲不苟,莊重華美,雕飾繁縟,門框外側邊各嵌銅鍍金花活頁兩對。
櫃內有抽屜架,門下為櫃膛,雕雙夔龍紋。可以看到雕刻的龍鳳身形婉轉似卷草,這種完美的形狀是中國人普遍的審美特色,看上去就有一種和諧的韻律感。
黑漆描金五蝠雲紋靠背椅
又一件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家具,不過皇宮內用品不大氣高貴怎麼行呢?
這件椅子的款式為後背長方而挺直,就像一塊石碑,所以又稱一統碑式椅,這是清代典型的椅子類型。
通體塗黑漆地,飾各種描金花卉紋,椅背透雕捲曲的雲紋,椅座、包括椅子腿,都雕有各種紋飾,精細繁複,富麗堂皇,一把椅子都能有這樣精細的製作,真讓人感嘆皇家用具的精工細緻啊!
【日常小型器具】
剔彩百子
長58.7釐米,寬32.7釐米,這是清代皇子周歲時用來放各種小玩意的用具。所謂的百歲,就是指畫面中數十幼兒,「睟」通「晬」,指兒童滿周歲。
可以很直觀地看到這個盤的精緻華美,剔彩是雕漆的一種,在清代的時候發展繁榮,具有嚴謹且立體感強的特點,這個盤子雕刻精工,色漆典雅富麗,代表了清代剔彩的高超水平。
脫胎朱漆菊瓣式盒
盒子通體塗朱漆,盒壁厚約一毫米,胎薄體輕,上面還刻有乾隆皇帝《詠朱漆菊花盒》詩一首:「髹作法前明,踵增制越精。攢英如菊秀,一朵比花輕。把手初無覺,映心似有情。設雲十人諫,慚愧不期生。」
根據造辦處檔案記載,乾隆四十二年以後曾多次製作菊瓣式盒,全部由蘇州織造承辦,做好之後,拿到各個重要宮殿,以供皇帝隨時把玩。
與之相似的,還有各種盆、碗,欣賞性極強,這種菊瓣式看上去相當舒爽,有一種渾然天成的美感,紅色是恰到好處的豔,而且特別規整,可以說是強迫症患者的福音了。
粉彩九桃瓶
此瓶腹部豐滿渾圓,瓶身繪有桃樹一株,枝上結出9個蟠桃,桃樹旁還襯了一小簇月季。
九桃紋裝飾瓷器是雍正以來官式瓷器的題材和樣式,算是比較常見,這件九桃瓶繪畫工細、層次清晰,嬌豔中又帶著點可愛,水準很高,是乾隆粉彩大件器物的代表作品。
宜興窯陳殷尚款紫砂菱花式壺
高10釐米,口徑7釐米,長彎流,曲柄,這個壺在雕刻時的弧形和稜角處理上極為規整,款式上屬於菱花筋囊式。
所謂「筋囊」就是將自然界中的瓜稜、花瓣分成若干等分的出筋紋納入精確規範的壺體設計當中,呈現出一種自然形態之美。此壺筋紋飽滿挺直,毫釐不差,顏色純正飽滿,可見不是一般匠人能做出來的。
胭脂紅彩山水紋小瓶
一件小巧可愛的小瓶子,瓶身用胭脂彩描繪田園山水,十分細緻地根據不同的景物來做不同濃淡、深淺變化的用彩,有一種中國山水畫之美。
這裡用到的胭脂彩料是一種不透明的低溫釉彩,光澤油亮,清中期《南窯筆記》中記載:「今之洋色則有胭脂紅、羌水紅,皆用赤金與水晶料配成,價甚貴。」
掐絲琺瑯錦紋扁壺
說到清代文物又怎能不說琺瑯呢?中國古代工藝品中最晚形成的就是琺瑯,琺瑯工藝品有很強的裝飾性,色彩一般鮮豔明快,有著鮮明的風格和絢爛的藝術風採。
這件扁壺短頸,扁圓腹,肩部上飾有一對銅鎏金雙獸耳。壺身用銅鎏金鏨花蔓草紋分割成排列規律的長方格,格內以藍色琺瑯釉為地,掐飾紅色菊花錦紋。
整體看上去金光燦爛,掐絲嚴謹工整,這種錯落有致的排列組合也很新穎,特別引人注目。
畫琺瑯八寶紋法輪
琺瑯方面的器物特別多,種類多樣,壺、尊、盒、方、觥等,都很有代表性。不過我還是想貼出這件雍正時期的寶物,當時乍一看,哇,這是什麼絢爛多彩的土土的造型和用色,後來看久了,嘿,還挺帶感的。
這件畫琺瑯八寶紋法輪是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瑯作製造的,高22釐米,繪有輪、螺、傘、蓋、花、罐、魚、腸八寶紋,造型多樣,設計還是很別致奇巧的。
銅鍍金羊馱瑪瑙樂箱表
清代的鐘表也是十分值得一提的器物,這個時期和西方的交流頻繁,特別是在一些傳教士來華的活動之下,許多西方先進的科技、知識和器物紛紛湧入中國,鐘錶就是備受清代帝王喜愛的一種。
此件鐘表是18世紀英國製作的,高90釐米,分三層,最下層為四隻龜背負著銅鍍金底座,底座四面浮雕西洋傳統裝飾題材——狩獵圖,獵狗追逐著驚慌的麋鹿,獵人手持棍棒守候在旁。
中層是一隻巨大的山羊馱著樂箱,羊身上裝飾著由綠、白、黃、藍料石組成的花朵,羊背正中半跪一託花盆的力士,架上又有四隻小象馱著樂箱。頂層是時鐘座幾,另有大象、力士等形象。此鐘錶造型華麗複雜,所採取物象眾多,精雕細琢,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清代算是離我們比較近的朝代,有些傳統工藝已經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而在清代至於臻境,另有一些時代發展之下新出來的工藝品,和我們現在的審美相差不遠,所以欣賞起來感覺都很不錯。
看到這些清廷裡的各種或華麗或典雅或貴重的器物,除了感慨貴族的優雅奢華生活之外,匠人的那些傳統手藝也很值得我們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