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西鄉縣私渡鎮發現唐代釋迦牟尼造像石碑

2021-01-08 華商網
      本報漢中訊 (記者 張紅中) 西鄉縣私渡鎮一村民在幫助修建廟宇時挖出一塊石碑私藏在自家,近日,西鄉縣公安局協助縣文化部門等單位工作人員將其依法收回,經文物專家鑑定,被發現石碑竟然是國家一級文物——釋迦牟尼造像石碑。

  據當地文物專家介紹,依法收回的石碑像為豎像,高77釐米、寬44釐米、厚4釐米,是兩年前該縣私渡鎮龍門村村民許某集資建廟時從地下挖掘而來。4月6日,該市文物普查隊專家告訴記者,經過多方鑑定,收回的這件釋迦牟尼造像石碑是唐代貞觀三年製作的廟內器物,且品相保存完好,人物雕刻刀法嫻熟,做工精細,是難得一見的國家一級文物,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截止到4月6日,新發現的釋迦牟尼造像石碑已被西鄉縣文化館收回並收藏保管。

  編輯:周雲 來源:西安晚報  2009-04-07 07:47  相關新聞版權所有
① 華商報、華商晨報、新文化報、重慶時報、大眾生活報所有自採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華商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例:「華商網-華商報」。
② 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④ 所有圖片可登錄華商圖片網(www.huashphoto.com)查詢,圖片供稿及購買請致電029-86519833。
聯繫方式 新聞熱線:029-86519800 版權及其他:029-86519751

相關焦點

  • 瑞像天成—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的造像
    北方地區,由少數民族相繼建立的割據政權,有十六國之多,史稱「五胡十六國」(304~439年),都極力尊崇佛教,形成了長安(今陝西西安)、涼州(今甘肅武威)、中山(今河北定州)等多個佛教中心,小型禪定金銅像開始流行。
  • 漢中西鄉縣一男子從住所墜亡,警方:系在偵殺人案犯罪嫌疑人
    漢中西鄉縣一男子從住所墜亡,警方:系在偵殺人案犯罪嫌疑人 2021年1月4日17時左右,陝西漢中市西鄉縣一男子從其住所六樓墜亡。
  • 上海博物館新展出五件佛教石刻造像 展期2年
    、唐代文殊菩薩石像。據悉,該新增五件佛教石刻造像將在上博古代雕塑館展示2年。  此前,上博曾多次向收藏有佛教造像特色的博物館借展佛像精品。例如自1997年起,曾先後四次分批向青州博物館借展著名的青州佛教造像;2010年向故宮博物院借展著名的河北曲陽佛教造像。這次借展是與故宮博物院在這方面的再次合作。
  • 蘇州展犍陀羅佛教造像藝術,講述「佛陀的一生」
    4月27日,「佛陀的一生」犍陀羅佛教造像藝術展在蘇州高新區文體中心寒山美術館正式開幕。展覽以犍陀羅造像藝術為主題,圍繞佛傳故事,展出了犍陀羅文化收藏家、學者何平珍藏的30件展品及實地拍攝的近40件攝影圖片,以造像講述釋迦牟尼的人生歷程,並以攝影圖片呈現當地風貌。同期,還舉行了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新書《圖說犍陀羅文明》全國首發式。
  • 佛教造像之光:偉大的犍陀羅藝術
    絲綢之路的千年演化與古犍陀羅地區的興衰起落,巨變滄桑,有著千絲萬縷卻又湮沒無聞的關聯——古犍陀羅佛教造像藝術自此路而來,與華夏文明結合,誕生出中國特有之佛教藝術;但古犍陀羅本地卻歷經更變,佛教造像由煌煌乎如日中天而成日薄西山,最終消散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 維摩詰造像兩軀賞析
    唐代(公元618-907年) 銅鎏金維摩詰造像 2、並蒂蓮華展展品,造像碑上維摩詰文殊對坐說法局部。 3、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維摩詰經變彩色紙本畫。 此尊銅鎏金維摩詰造像,高肉髻,面相方圓,高額豐頰,雙目低垂,下垂須。身著披肩式大衣,下著裙,衣紋線刻簡潔抽象。左手扶屏幾,左手拿羽扇,法相智慧。
  • 何新:中國現存最早的光明教——唐代的獨眼神刻碑
    西安碑林第二室裡立有一通石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國寶級文物)。唐建中二年( 781年)番僧景淨撰碑文,朝官呂秀巖(有雲此人即仙人呂洞賓)書文並題額。碑高 279釐米,寬99釐米。明天啟三年(1623年)出土於陝西。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是一座記述景教在唐代流傳情況的石碑。
  • 唐卡說說:釋迦牟尼成道像
    這個成道時的形象,或稱佛陀菩提伽耶成道像,是佛教圖像學最為重要的造像之一。佛陀此像既是信徒證悟佛教義理的形象瞬間,又是眾生頂禮佛陀八相成道傳記的濃縮版。』這裡面有一個典故:這種最標準的釋迦牟尼成道像,佛陀的左手施禪定印,右手施觸地印,這是因為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覺悟的關鍵時刻,魔羅(魔王)為了阻止他成道,先後派遣女色和魔軍去阻止,釋迦牟尼左手掌心向上,置於腹間,以「禪定」坦然面對,而右手則是觸碰大地,瞬間山河震動,大地開裂,使得魔羅,魔軍與女色誘惑潰散敗逃,留下釋迦牟尼獨自在菩提樹下體驗偉大的領悟,表現出釋迦牟尼「即使日月背棄蒼天而墜落,
  • 陝西涉嫌故意殺人疑犯墜亡,死者妻子:「說他殺子騙保,打死我都不...
    記者 沈度 編輯 蘇航1月7日下午,陝西漢中西鄉縣警方發布警情通報稱,1月4日下午5時許,一男子從六樓住所墜亡,已排除刑事案件可能。死者系公安機關在偵案件犯罪嫌疑人。
  • 第三屆佛友會暨古代造像藝術精品展圓滿落幕
    感受古代造像藝術魅力,領略廈門獨特自然風情,11月10日-13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古代造像收藏愛好者齊聚廈門磐基希爾頓酒店,共赴第三屆佛友會暨古代造像藝術精品展。本屆展會由廈門博美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慕古雅集·佛友會主辦,泰山石化公司、海絲藝術品中心協辦,會期4天,廣大藏友不僅可以參加古代造像藝術研討會,學習專業知識,還可以觀看歷代佛造像精品展,直接上手罕見頂級佛像。
  • 臺灣佛光山舉行北齊佛首造像回歸啟程典禮
    臺灣佛光山舉行北齊佛首造像回歸典禮 星雲大師講話身首分離的佛像將要回歸故裡的佛首佛教在線臺灣訊  「今朝一別,相隔西東,何時能再相逢?」2月21日,「星雲大師捐贈北齊佛首造像回歸啟程典禮」在臺灣佛光山藏經樓隆重舉行,近三千位兩岸人士聚集主殿,恭送「金身合璧」的佛像,並共同見證了兩岸合力促成珍貴文物回歸的又一段佳話。走進莊嚴肅穆的大殿,記者的目光立刻被依然「身首分離」的佛像所吸引:佛首被固定在一個展覽架上,擺放在佛身之上,偏白色的佛身與泛黃的佛首形成鮮明的對比。
  • 唐代護法神式鎮墓俑的來源及其他
    另外,一九九九年在陝西西安市西郊醴泉坊唐代三彩窯址出土的一塊陶片刻有「天寶四載……祖明」,也是一個證據。雖然在唐代墓葬中尚未發現帶有「地軸」題名的神煞俑或圖像,仍然可以斷定山西、河南、河北、陝西、遼寧、湖南等地唐代墓葬出土的雙人首蛇身俑是繼承北朝的傳統,並且一直延續到元代,確定這種神煞為「地軸」應該沒有問題。二○○六年白彬根據宋元時期道教神宵派文獻論述「地軸」俑為雷神俑之一種,功用在於「鍊度幽魂」。
  • 普賢菩薩造像沿革:端嚴示坐六牙象 大行大願顯神威
    眾人來到摔死的象前,發現就是剛才指點他們來這裡的那頭白象,悲泣萬分。但為了尊重白象的遺願,他們還是吃了象肉,並用它的腸子盛水,最終走出了沙漠。新疆克孜爾石窟壁畫保存有這樣的場面,壁畫中大白象翻倒在地,一人用刀剖割象腹,表現出白象犧牲自己普救眾生的生動情景。
  • 底本城遺址發現神秘石碑,專家說:上面的字破解兩個千古之謎
    在世界考古史上,有一塊神秘的石碑。它出土於十九世紀,石碑發現於位於約旦的底本遺址,雖然,這塊石碑只有34行字。但是,通過對其內容的解讀,卻破解了兩個重要的歷史之謎。這是塊什麼樣的石碑,又破解了怎樣的歷史之謎呢?
  • 寶雞發現盛唐地宮,出土世界最早茶具,證明日本茶道源自中國
    導讀:讀者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百家號「創史人」,今天筆者將繼續帶領大家,走進中國考古發現最新現場,見證中國歷史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寶雞發現盛唐地宮,出土世界最早茶具,證明日本茶道源自中國我們都知道,日本人一直以自己的文化傳承千年為榮,但是卻對於自己的文化其實大多數來源於中國感到難以啟齒,並且認為大多數文化都是他們自己原創,但是中國考古發現卻屢次打臉,比如,日本人挖出繩文時代的建築物,認為是自己原創,但是中國南方的明堂卻證明很可能是日本傳統建築神社的源頭。
  • 陝西歷史博物館那些精美絕倫的鎮館之寶
    皇后之璽仍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兩漢時期等級最高且唯一的一枚帝後玉璽,也是中國年代最早的皇后印璽,對研究秦漢帝後璽印製度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彌足珍貴。
  • 「唐堯寓處」石碑證明堯王出生地應在絳縣(圖)
    2001年,「唐堯寓處」石碑在絳縣堯寓村的發現,引起了全國史學界的轟動,依據石碑和有關文獻的記載,2006年,絳縣「堯王故裡傳說」被列為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堯的傳說」又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此,眾說紛紜的有關堯王故裡的傳說,可謂有了一個官方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