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長安街西延道路工程新首鋼大橋全面建成通車。至此,西起門頭溝區石擔路、東至石景山古城大街,全長約6.5公裡的長安街西延工程全線通車,長安街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百裡長街」。
市民參觀「百裡長街」新地標
上午9時,隨著第一輛車駛入嶄新的橋面,橫跨永定河、全長1.35公裡的新首鋼大橋正式通車。通車後的新首鋼大橋車流量比預期要高,上午進城方向車流明顯高於出城方向。開通不到一刻鐘,西向東方向上橋車輛就連成了線。
大橋兩側人行步道也聚滿了人,家住石景山區、門頭溝區的居民紛紛前來拍照留念。「這麼重要的時刻,當然得來見證。」65歲的攝影愛好者李輔中舉著攝像機,不停地按動著快門。李輔中家住迎輝南苑,過去開車進城都是走蓮石路和阜石路,「以後就能走這座大橋直接上長安街了,很方便。」
記者今天上午也進行了駕車體驗。開車上橋,第一個感覺就是寬敞。新首鋼大橋規劃為雙向八車道城市主幹道,大橋最寬處54.9米,橋梁共5跨,主跨跨徑280米,是北京地區最大跨徑橋梁,也是目前我國橋梁中最寬的一座鋼橋梁,全部鋼結構焊接的主橋總用鋼量達4.5萬噸。
這座兼具力與美的雄偉大橋仿佛一件巨大的鋼鐵藝術品。大橋標誌性的造型是兩座外傾的門形鋼塔,一高一低,通過一條條斜拉索,拉起全橋近3萬噸重的鋼箱梁。從遠處看,好像兩個面對面坐在地上的人,腳抵著腳,手拽著鋼索,各自向後拉伸。通行於這段名為「合力之門」的主橋上,仿佛穿越著時空隧道。
這座大橋還有一些不易察覺的亮點,比如主幹路中央隔離帶的欄杆,不僅具備防撞功能,夜間還能抵擋對面車輛燈光照射,避免晃眼。
市民可憑欄遠眺永定河
藝術範兒的新首鋼大橋有許多貼心的設計令市民歡迎。
為保障步行市民的出行安全及體驗,大橋在機動車道兩側分別設置了3.5米寬的非機動車道和3米寬的人行步道。記者注意到,人行步道不僅設計了無障礙設施,還塗有防滑材料。同時,大橋最外側的欄杆可以讓市民舒服地扒在扶手上遠眺風景。
在全面提升大橋交通功能的同時,新首鋼大橋設計上還充分利用了橋下空間。通過橋墩柱的錯落布置,大橋下形成很多圍合空間,既能保證市民利用開闊空間休閒健身的安全性,結構上又不失通透感。此外,主橋還增加了人行樓梯,方便市民從大橋下到永定河岸邊。
西延段公交專用道全覆蓋
長安街西延工程西起門頭溝區石擔路、東至石景山古城大街,全長約6.5公裡。作為西延線最重要的節點工程,新首鋼大橋的正式通車,也標誌著西延工程全線貫通。至此,長安街向西延伸至門頭溝區石擔路,向東延伸至城市副中心,全長達到50餘公裡,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百裡長街」。
北京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長安街西延工程的建成通車,對於拓展「新首鋼」區域的輻射力和影響力,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提供交通保障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將打通北京中心城區與京西地區的快速通道,帶動門頭溝區、石景山區和新首鋼園區的建設和發展,為西部地區更好地承接中心城的疏解功能奠定交通基礎。
記者注意到,新首鋼大橋全程設有公交專用道,從古城大街到大橋西端的石擔路,全長約6.5公裡的長安街西延線公交專用道全覆蓋。新首鋼大橋最高限速每小時70公裡,橋上有區間測速裝置及標識。(記者 孫宏陽 記者 鄧偉 攝)
相關新聞
首鋼廠東門今起開放
北京晚報訊(記者 殷呈悅)「看到它,就好像看到了家。」對於首鋼員工來說,「廠東門」這三個字是不可磨滅的共同記憶。今天起,首鋼廠東門原址向社會開放,新首鋼大橋同時開通,這標誌著拉動北京西部新首鋼地區經濟發展的重點工程——長安街西延線全線貫通。首鋼廠東門是首鋼人進出首鋼的主要通道,成為首鋼特有的符號和地標。
首鋼人對廠東門有著深厚的情感,無論是在哪裡工作,只要回到廠東門,就像到了家一樣。2015年5月,為了實施長安街西延工程,首鋼廠東門在原址向西500米處異地遷建。記者在現場看到,今天向社會開放的是首鋼廠東門原址,而重新復建的廠東門也將於10月對社會開放。據首鋼方面介紹,由於長安街西延線道路兩側的首鋼園區還在進行施工建設,為安全起見,進入園區還要辦理相關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