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哲學如何事半功倍,儘快入門?方法論~

2021-01-10 一個書生的精神家園

作者舒生,非著名90後廢才,一直在跋涉的文字匠,蘇格拉底的信徒,王陽明思想研究學者,哲學教育終生推廣者。

很多人都知道,學習這件事,不是光靠勤奮就能解決的,如果方法不當,寒窗苦讀也未必有效果,糟糕者,還會誤入歧途。學習哲學,也不例外。

由於哲學本身是一門以智慧為鵠的的學問,所以比起學習一般的知識,還更應該注重方法和策略,這樣才能讓我們在學習哲學的路上少走彎路,儘快登堂入門。下面是學哲學的一些方法和建議,分享給大家:

學哲學要從興趣出發,但不要局限於興趣興趣對於學習的重要性,可以說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學哲學也是如此。對於那些天生就愛思考「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向哪裡」「活著有什麼意義?」之類問題的人,不需要多說,他們往往就會對哲學產生興趣。而對於那些討厭抽象思考、偏好感官事物的人來說,往往不僅提不起學哲學的興趣,還會把哲學當成生活的絆腳石。最遺憾的不是人們對哲學不感興趣,而是人們未曾真正了解哲學,就斷然拒絕哲學。

理論上說,哲學可以使任何具備思考能力的人受益,但就實際來看,不可能每個人都對哲學感興趣。如果你確實不喜歡哲學,那就遠離它好了。但你這樣做的前提是你近距離了解過哲學。如果你對哲學的了解僅僅基於道聽途說,或者僅僅因為對哲學印象不好就否定哲學,那你就可能錯過對人的精神生活來說最好的東西。同樣,我們學哲學也不應該只學自己感興趣的,對於自己一開始不感興趣甚至討厭的哲學,也應當了解一些,這樣才能更好地明白自己為什麼喜歡這種哲學而不是那種哲學。有時候,通過對我們原本不喜歡的哲學的深入了解,我們會喜歡上了原本不喜歡的哲學,這也是一種難得的心智收穫。所以說,學哲學要從興趣出發,但不要局限於興趣。

倫理學可能是你的最愛,但形上學也應了解一些;中國哲學要讀,西方哲學也要讀;古代的哲學要讀,當代的哲學也要讀,總之,一開始學哲學,最重要的是摒棄先入為主之見,虛心向各門各派各家哲學學習,才能紮實學哲學的基本功,儘快入門。

多認識哲學的不同形式,找到喜歡的類型哲學作品的常見形式是邏輯論證式的,比如亞里斯多德的哲學就屬於典型的學術研究型,斯賓諾莎的哲學追求幾何式的論證風格,黑格爾哲學看起來就是邏輯思維的長篇大論,但這並不意味哲學只有一種形式,另一些偉大的哲學家,如柏拉圖用對話體形式寫作哲學,尼採喜好用格言體的風格創作哲學,薩特將哲學融於小說和戲劇中。所以不要那麼狹隘地定義哲學,你會有更多機會找到自己喜歡的哲學。

認識哲學旗下的子學科,主要包括五大學科,即:

形上學:研究萬物的「終極實在」;邏輯學:探究思考與研究的理想方法;倫理學:研究人應該如何生活;政治學:研究社會和國家的基礎、本質和理想形式;美學:研究藝術的本質及體驗。

對哪個領域感興趣就從哪個著手。

循序漸進一開始讀不懂艱深的哲學,可以先從一些哲學語錄、小故事、流行哲學史、大眾哲學、哲學工具書等通俗讀物著手。待有了基本的哲學常識,盡可以著重選擇某一哲學、主義、名著或哲學家精讀。首先是理解,然後才是批判性思考。最後要清楚自己真正有多大的收穫。

初學哲學,不必死啃原著幾乎所有哲學老師都會告訴他的學生:「無論你讀多少關於原著的介紹,都不能代替對原著的閱讀。」誠然,閱讀哲學原著是必要的,它能最大限度地幫助我們了解哲學家思想的原貌,了解哲學家論證的邏輯和思路,同時也能讓我們看到哲學作品中一些重要而常被忽視的細節。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必須一開始就死啃原著,因為你可能根本讀不懂。

像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這樣的哲學名著,最好別一開始就想著獨立徵服它們。抽象的概念術語,隨處可見的冗長的長句、複合句,沉悶乏味的論證,詰屈聱牙的文風,這些使得一些哲學作品像天書一樣難懂。很多人不學哲學,一個原因就在於哲學太難懂。康德出版《純粹理性批判》後,整個學界沒幾個人能看到他的作品,當時著名的學者赫爾德也寫信向康德抱怨費解。現在康德哲學之所以有很大的世界影響力,也不是因為我們比古人聰明,能直接讀懂康德,而是因為介紹康德的通俗讀物(人物傳記、思想簡介、學術研究等)多了,康德哲學才進入更多人的視野。

不要覺得讀不懂原著是智力不夠的緣故。孩子小的時候都需要大人攙扶才能行走,初學哲學,也需要「扶手」。

了解哲學家的生平,了解哲學史,各種介紹哲學的通識作品,都是學哲學的扶手。利用好這些,學哲學才能事半功倍。

掌握重要概念在許多後現代主義的哲學家眼裡,哲學除了清理概念和分析語言外似乎再沒有別的作用。憑心而論,我們普通學者很難贊同這種對哲學的狹隘定義。但也不可否認,學哲學是必須與概念打交道的。概念不清,哲學就是真正的空中樓閣。所以哲學在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早起哲學家那裡,就非常注重澄清概念。不少偉大的哲學家,像康德、黑格爾等都「發明」了很多哲學術語。

這多少有點迫不得已的意思,因為哲學家有時為了徹底闡述自己的哲學,不得不超越日常的用詞含義,另創「新概念」。而這些新概念,往往就是理解哲學家的一把鑰匙。

有的哲學家,比如蘇格拉底,雖然沒有發明什麼哲學術語,但也有自己的用詞習慣,比如「靈魂」一詞,他就反覆提及。這僅僅是哲學家的習慣使然嗎?沒這麼簡單,它實際上是理解哲學家思想的關鍵入口,蘇格拉底的整個哲學生涯都在強調靈魂的重要性,而只要我們深刻理解了這點,就能明白為什麼蘇格拉底會說「未經省察的生活不值得過」,「沒有人自願犯錯」,「我只知道自己一無所知」之類的話。

一個概念就是一種定義,一種定義就是一個命題或預設。有時候,一個概念就是一種思想。掌握了重要的哲學概念,我們做哲學就有了基本功。

化抽象為形象凡事越抽象,理解起來就越難。而在所有學問中,哲學又被公認為是最抽象的學問之一。所以,在學習哲學的過程中,能夠化抽象為形象就儘量化抽象為形象。至於如何化抽象為形象,利用日常經驗、類比、想像以及思維導圖等都是可行的辦法。

注重邏輯思維哲學與普通學問的顯著區別就在於,哲學無比注重邏輯。哲學可以不重事實和經驗,但不能不重視邏輯。很多人知道「存在即合理」的說法,卻不知道黑格爾還有後半句:「合理即存在」。

常見的邏輯方法包括觀察與內省、推理與歸納、假設和實驗、分析與綜合等。理解了哲學家的邏輯,也就掌握了哲學家思想哲學的來龍去脈。

從哲學大問題入手沉迷於哲學的細枝末節(比如滿足於哲學家的逸聞故事、格言語錄等),往往使人只見智慧的樹木而見不到智慧的森林。初學哲學,從大問題著手能更快地幫助我們融入到哲學的世界裡。

所謂大問題,簡單說就是那些每代人都會面臨的問題,如人生意義、靈魂、存在、信仰、真理、自由、自我、道德、正義、愛欲等問題。這些問題哲學家們已探索了幾千年,積澱了豐富的智慧,一開始就深入這些問題,無異於一開始就走上愛智慧的「正道」。

掌握核心思想掌握核心思想,學哲學往往能收到四兩撥千斤之效。比如,要搞懂薩特的存在主義者哲學,我們可以去讀薩特全集,但這樣做既耗費精力,也未必能抓住薩特哲學的精髓。反之,如果我們從「存在先於本質」一句順藤摸瓜,就會發現薩特哲學的大廈基本都奠基於這一句,或者說都是這一核心思想的延伸發揮。掌握核心思想儘管存在簡化哲學的問題,但起碼能幫助我們抓住哲學的精髓。羅素就坦誠,掌握核心思想是他理解哲學史的一大法寶。

泛讀為輔,精讀為主泛讀的哲學作品,多多益善。泛讀的價值不在於精通某一哲學,而在於「思想遊歷」,換言之,泛讀哲學是為了讓思想多見世面。

哪些哲學作品適合泛讀呢?一切通俗易懂的哲學都適合泛讀,但即使通俗讀物也要注意分辨,那種通篇都在說哲學或哲學家本人有多神奇的作品最好少讀,比如讀王陽明,我就建議你遠離那些打著「神奇的心學」,「神人王陽明」,「千古第一等人」等旗號創作的通俗讀物。讀它們可能使人心潮澎湃,打滿雞血,但這有違哲學需要的客觀精神和理性精神。

泛讀哲學,建議多讀哲學史。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美國學者梯利的《西方哲學史》以及羅素的《西方哲學史》,都是廣受推崇的哲學入門讀物。

學哲學,既要泛讀,更要精讀。總體而言,學哲學一事,精讀比泛讀重要。泛讀是讓思想見世面,讓大腦博學多聞,但這只是哲學的一個低階目標,哲學的高階是讓人學會獨立思考,洞見智慧。而要想達到後者,就離不開精讀。

精讀哲學作品,首先起碼要通讀一遍,再讀至少應掌握哲學作品的主要思想、基本方法,再次要能夠審辨性地賞析哲學文本細節,最後要通過精讀形成自己的見解。其中每一步都需要時間,不能操之過急。學哲學,貴精不貴多。

以工匠精神學哲學像學技藝一樣學哲學吧,這是維根斯坦給學生的告誡。出神入化的技藝都離不開精益求精的打磨,學哲學也是如此。粗糙的哲學與精微的哲學遠看好像相差不大,但走進一看,便高下立判。選定了哲學的主攻方向後,就要精進不休。如果你專攻康德哲學,那就不要滿足於那些通俗讀物,也不要滿足讀完全集,而要深入到哲學家的字裡行間,挖掘看似細心實則很有價值的細節。

學、思、行結合王陽明說「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確精察處即是知」,現代社會雖是專業社會,但必要的知行合一還是必須講求的。如果覺得「未經省察的生活不值得過」這句話是對的,那就不要讓它僅僅停留於哲學探索,大膽將它用於人生。在工作、學習,在人情世故,在社會中,都貫徹這一原則。這樣,一方面樂意幫助我們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另一方面又能「以用促學」,這樣學哲學,才是真正的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堅持清晰具體的學習原則中國人喜歡說「難得糊塗」,這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大特點。哲學的風格與此截然不同。哲學以追求真理為天職,旨在像太陽一樣為人祛蔽解惑。儘管不少哲學家的文風晦澀難懂,但這並不是他們的本意。正是因為他們想徹底講清楚,才不得不長篇大論。

而我們有時候之所以被哲學弄糊塗,從主觀角度看,大抵不外三個原因:一,我們不會思考,缺乏思考的正確方法,導致思想混亂,抓不住哲學要領;二,我們學得太膚淺,流於表面的紛亂;三,我們涉獵不精,不夠專一,沒有自己的思想判斷力。

堅持清晰具體的學習原則,像維根斯坦說的那樣,要「把能夠說的說清楚」。

埋頭學哲學,不如多與人分享交流有道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哲學雖然是一門很個人化的學問,但同樣離不開交流。蘇格拉底的哲學基本都是在雅典廣場上交談產生的,像康德這樣學院派的哲學家,也每天抽時間與人交流,連尼採這樣孤僻的哲學家也得益於與同時代思想文化精英的交集。

為自己的哲學思想辯護提出你自己的思想觀點。論證它,反駁它,再論證它,再反駁它,如此直到自己提出強有力的觀點和強有力的論證。

學哲學,要走腎,走心,走腦所謂走腎,是指要有強健的體魄(參考蘇格拉底);走心,就是保持哲學探索的激情(參考蘇格拉底);走腦,就是堅持理性的原則,獨立思考(參考蘇格拉底)。三者分則使哲學有失偏頗,合則人人皆可做自己的「哲學王」。

相關焦點

  • 論佔星學的古典哲學思想
    論佔星學的古典哲學思想第1種亞里斯多德託勒密學派。託勒密在四書中提出了佔星科學觀點。這學派認為是行星是促使事件的發生,他們是因果定律的執行者。比如火星具有幹和熱的特性,這樣容易產生衝突矛盾。行星可能決定某種程度的趨勢,但並非是絕對的。這顯示了自然科學的一部分。
  • 想學周易?看完這些你才算入門
    周易作為百經之首,其中奧秘無窮,很多人都對其充滿興趣,想學但苦於無處下手。以下文章就主要為想學周易的愛好者提出一些建議。我將從如何入門、看那些書籍、門派等方面做出介紹。
  • 聲樂入門正確發聲方法[學唱歌必備小妙招]
    聲樂初學者,最關心的便是如何能正確的發聲。都知道要想唱好歌,必須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今天,北京聲樂培訓的專業老師精心為大家總結了:聲樂入門正確發聲方法,學唱歌必備小妙招哦!聲樂入門正確發聲方法1、中聲區要紮實穩固,才能擴展音域。
  • 真心學哲學 真正用哲學——從毛主席的五篇文章談學哲學
    他不僅自己一生沒有停止過學哲學,而且特別關心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學哲學,並多次就如何學哲學進行指導。陳雲同志說過,讀《毛澤東選集》,先從五篇富有哲學思想的文章看起。因為這五篇文章主要是分析中國革命戰爭中的問題和教訓,在理論分析上更加鞭辟入裡。他認為,學習毛澤東哲學思想是理論基本功,是一個打理論基礎的問題。
  • 初學者如何學畫漫畫?學畫漫畫入門
    初學者如何學畫漫畫?學畫漫畫入門!新手怎麼開始創作自己的漫畫?漫畫是娛樂作品,因此要通過作品讓讀者高興起來,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如果達不到這一點,就無法創作出有趣的漫畫作品。首先,我們來看看一般的漫畫製作流程是什麼?
  • 跟著zero走近西方神秘學,5分鐘入門指津,滿足你的好奇心
    因此,認識神秘學的第一步,務必是要建立理性的判斷標準,不輕信、不盲從。神秘學按地域籠統分為東方神秘學和西方神秘學,下面介紹的是西方神秘學。神秘學概念西方神秘學,或稱「西方神秘傳統」,是對一類西方社會中涉及廣泛、關係鬆散的理論與運動的統稱性學術術語。其與正統猶太-基督信仰和理性主義啟蒙運動都截然不同。
  • 學習《易經》如何才能快速入門
    因為學院派關於《易經》的理論是純哲學範疇的文字,和實戰沒有一丁點的聯繫。想用這些易經理論來斷卦,或者來勘查地理,百分之百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假如你學習《易經》的目的,是為了實戰,自己應用或者幫助朋友,也或者想以此作為一個賺錢謀生的門路。建議就找一些有關《易經》實戰方面的書籍來學習,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 四柱八字預測學研究的哲學思維,便是陰陽學說
    四柱八字預測的學研究方法 論這裡所說的方法,是指命學研究的思維方法。我們主要是從哲學思維的角度去進行討論。讀者應該明白,哲學思維對一切學科都具有方向性的指導意義。
  • 學習易經入門直接方法,是帶入人物設定,能快速入門記憶
    易經各學科因入門較難,所以難倒了很多潛在的易經命理愛好者。五行八卦的記憶,如果能帶入人物設定,相信比較容易記憶。作為一個中國人,希望能堅持學下去,基礎知識如八卦,要了解。說不定什麼時候,遇見一個外國人諮詢八卦知識時,他比你懂得都多,那是一種多少汗顏的場面。學習除了自己努力鑽研,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其實更重要。相信很多人在學習其它科目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的會研究過一些記憶的方法,比如記憶宮殿、數字記憶樁、定位樁、汽車樁、人物樁等等。任何一種方法,只要找對了切入點,都有利於我們的記憶。
  • 鹿心社:堅持學好哲學用好哲學 提升理論指導實踐能力
    這兩篇哲學著作,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黨員幹部要注重學哲學用哲學,對《實踐論》《矛盾論》反覆學、深入學,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基本方法,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學哲學用哲學。2013年12月和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分別學習了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
  • 哲學的價值在於方法論,而非本體論
    方法論和本體論不同,本體論是抽象存在,方法論則用抽象存在構建結構,用構建的結構與感應信息同構、與經驗認知對應。方法論的本質是用抽象存在重構感應信息。現實中,討論各種抽象存在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有意義是構建結構能否重構感應、對應經驗。當代有沒有哲學家?某種意義上說,數學家就是哲學家。如果有方法論大師出現,再加數學上有整合性思想推出,那就是劃時代思想家。
  • 研討會丨《道體學引論》:後哲學時代的中國哲學再出發?
    他隨後便以《繫辭》和《乾鑿度》為中心,分析了道體學如何在體用論上突破了舊有的哲學框架。《道體學引論》的貢獻在於,第一是提出「即虛靜即活動即存有」,以此統攝中西或者叫東西各派的思想流變,第二是書末西學統宗的部分寫得最精彩。他同時也指出,本書「在論玄理的方面已經達到極深徹的程度,但是在內自證相關的方面還沒有達到與之相匹配的程度,當然,這反過來講也為進一步對於道體以及道體學的闡釋留下了巨大的空間」。
  • 如何快速入門面相學?
    2.如何能夠快速學會相學④學中講,這個方法非常好,在講的過程中會加深記憶及理解,講的過程中還會激活腦細胞的反應速度,加深相學知識的累積及使用心得。⑤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比如,三庭三運與三十六宮密碼,三庭指的是上庭中庭下庭,三庭代表15-30歲,31-50歲,51-73歲。
  • 用辯證思維推進法哲學研究
    原標題:用辯證思維推進法哲學研究(學苑論衡)   法哲學是從哲學角度、用哲學方法研究和思考法學問題的基礎性、綜合性學科。在法哲學研究中運用辯證思維,深入研究和處理法治與德治、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理論法學與應用法學等核心範疇之間的辯證關係,能進一步拓寬法哲學的研究視野,提高法哲學研究的理論層次和水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供更有力的學理支撐。
  • 普通人如何快速入門心理學?
    《心靈獵人》講犯罪行為學的起源,《追緝:炸彈客》是 BAU 側寫員的起源,《億萬》對財富和慈善有深刻洞見,《大小謊言》對 sociopath 人格的描繪,《西部世界》對人類自我意識模型的探尋,《捫心問診》對心理諮詢真實場景的原樣複製… 真的都是大師級的。看美劇,學心理學。這就是我給大家的入門心理學的建議了。普通人如何快速入門心理學?
  • 哲學到底有什麼用?現在還需要思想嗎?
    所謂方法論,就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用世界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轉化為方法論。如世界的本原是物質,這是世界觀,轉化為方法論,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方法論可分為哲學方法論、一般科學方法論和具體科學方法論。
  • 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認識論與思想路線。黨的思想路線及其意義。  4.辯證思維的主要方法  思維方法的本質及其在認識中的作用。辯證思維的主要方法: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邏輯與歷史的統一。辯證思維方法與科學方法、思想方法。  (五)人類社會的本質和基本結構  1.
  • 我們為什麼要讀哲學呢?
    然而,在浮躁的現代社會裡,視頻、微博、公眾號大行其道,各種訊息鋪天蓋地,諸如什麼「一篇文章讀懂XXX」、「一小時XX學入門」等噱頭也層出不窮,人們的求知慾可以說得到了極大滿足,然而為什麼——我們卻依然有文化空虛和思想焦慮呢?
  • 八字到底該如何斷論呢?教你如何使用八字進行斷命的實踐方法
    許多學八字的人,往往拿到或看到一個八字,除了會安十神和知道生克合化的規則之外,都不知該如何下手論斷。或者只會照書上所教所寫的,用半白話半八股的敘述文法來論命。大多的有關八字論斷的書籍都著重所謂"格局"分辨和喜忌神論斷,但實際上"格局"成不成對命運好壞沒意義,也沒一個八字是完美無缺的,更不是任何八字都可以用喜忌神來論好壞的。最重要的哪年哪月發生何事卻沒人在這方面進行敘述與應證。讓八字論命變得天馬行空,不知所云。其實論八字應該是很生活化與口語化的,古人在發明八字這門學問或其他論命預測的方法不就是用來因應生活上未知領域的探索與預知的渴望?
  • 闡釋朱熹哲學各範疇間邏輯層次的《北溪字義》
    此書對朱熹的哲學範疇作了闡釋。分上下兩卷,以四書字義分二十六門,每拈一字,皆詳論原委,旁引曲證,以暢其論。上卷為《命》《性》《心》《情》《才》《志》《意》《仁義理智信》《忠信》《忠恕》《一貫》《誠》《敬》《恭敬》;下卷為《道》《理》《德》《太極》《皇極》《中和》《中庸》《禮樂》《經權》《義利》《鬼神》《佛老》。《字義》揭示了朱熹哲學各範疇之間的邏輯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