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虎符」能調兵遣將,為何沒有人敢仿製?看完感嘆古人智慧

2021-01-17 迷彩前沿

經常看古裝電視劇的人會發現,古代軍隊調兵是需要一個叫做「虎符」的東西作為憑證,有了這個憑證才能調兵遣將,也就是說這塊虎符就相當於軍隊的管理制度,只有將領見到虎符才能下令軍隊的調度,那麼有人就會存在一個問題,既然虎符就可以調動軍隊,那麼為什麼沒有人仿製虎符來調兵呢?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古人不是不想,而是根本沒有辦法仿製,即便仿製了,沒有其他的輔助物品也無法成功。虎符是古代軍隊最常用的一種軍隊調動信物,因為古人認為虎是百獸之王,因此將虎等猛獸作為軍隊武官的象徵,而虎符因外形像一隻臥著的老虎而得名,分為兩半,一半右半部在皇帝手中,左半部在軍隊將領手中。

虎符確認的憑據,就是當使者拿著信物來到軍營後,將領會將兩塊虎符進行校對,如果嚴絲合縫的組到了一起,那就說明是真的,虎符用於密切結合的一面其實很像鑰匙,有一點誤差都可能會無法完全重合。因此虎符的製作極其困難,一般人想要仿造是很難的,加之虎符是朝廷重器,因此普通人很難見到,即便是想要謀反的人知道虎符形制,也沒有辦法製作出一模一樣的另一半虎符信物。

再者,虎符本身也有一些使用要求,一般來講是一符對應一地駐軍,一塊虎符只能調動一個地區的駐軍,彼此間不能通用,而皇帝在將虎符授予將領之前,會先讓他看到自己兩塊虎符上的銘文都是寫了什麼,而每一對虎符上的銘文都不經相同,這樣即便是有人製造出了虎符的形制,如果上面銘文的式樣、位置不對,也都會被將領識別出來。

最後就是使用虎符的一些輔助用品也不可缺少,一般來講,將領調兵除了要看到虎符以外,還需要皇帝的聖旨或者手書,上面會有皇帝的玉璽蓋章,同時還要有相關軍事主管部門的文書、兵馬調動數量等比較具體的一些信息,當然這是在平時進行戰備的情況下。如果是在比較緊急的情況下,皇帝還會給一些其他的信物作為虎符的佐證,並派可靠的、軍中將領熟悉或認識的人前往調兵,可以說虎符也只是一道驗證信息而已。

在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關於虎符的故事莫過於戰國事情魏國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了,國君的弟弟都需要偷竊虎符來前往軍營調兵,而且因為缺少其他詔命而被將領懷疑,無奈只能先殺了統軍大將晉鄙才能有效地調動軍隊作戰,也足以看出虎符這樣小小一個物件在那時有多麼重要了,如何有效地使用虎符,古人也是沒少下功夫。

相關焦點

  • 古代調兵憑證虎符,為什麼沒有人仿製?看完感嘆古人智慧
    導語:古代調兵憑證虎符,為什麼沒有人仿製?看完感嘆古人智慧在古裝電視劇當中,我們都會經常看見虎符的出現。虎符在古代是一種很重要的物品,簡單的來說虎符就是調兵的兵符,誰擁有虎符就可以調兵遣將。一般虎符都用青銅或者黃金來製作,做成伏虎形狀,然後把它劈成兩半,一半歸皇帝所有,另一半交給將帥保管。能夠得到虎符的將帥,應該也能稱得上是皇帝的親信了。虎符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在當時,虎符都是專符專用。一個兵符只能調動一個地方的軍隊。虎符在現代是一種珍貴又難得的東西,至今在西安市的陝西博物館當中就有一枚秦代錯金「杜」字鐧虎符,屬於戰國文物。
  • 為什麼虎符能調動兵馬,卻沒有人敢仿製呢?看完感嘆古人智慧!
    虎符對於皇帝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個是兵權的象徵,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皇帝這個位置。虎符是古代皇帝調兵遣將用的兵符,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其中一半交給將帥,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兩個虎符同時合併使用,持符者即獲得調兵遣將權。為什麼虎符能調動兵馬,卻沒有人敢仿製呢?看完感嘆古人智慧!
  • 古代虎符權力這麼大,為何無人敢仿製?古人的智慧讓人嘆服
    戰爭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中華民族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戰爭歷史是民族史重要的組成部分,從上古神話的蚩尤黃帝大戰,一直到近代的抗日戰爭,戰爭主導了民族文化的走向,既然有戰爭自然就有軍隊,軍隊作為古代最重要的軍事力量,誰手裡有兵誰就有話語權,故此不管是什麼時候,如何牢牢將軍權控制在手中
  • 古代虎符是調兵憑證,但為何沒人仿製?看完佩服古人聰明才智
    我們在觀看古時候的影視劇的時候,會經常看到虎符的出現,虎符在我國古時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物品,擁有虎符,那麼就能夠調動兵力,所以說誰擁有虎符,誰就能夠調兵遣將。而且虎符大都是使用青銅或者是黃金來製作而成的,將其做成伏虎的形狀,然後將其劈成兩半,一半交給皇帝所有,一半則交給將帥所保管著。因為虎符非常的有影響力,所以說能夠得到虎符的將帥可以說是皇帝的親信,也就是說皇帝最為信賴和信任的人。
  • 古代的虎符能調兵遣將,為何無人敢仿製虎符,改朝換代呢?
    秦朝的錯金虎符為了防止有人仿製虎符鑽空子,虎符上刻有著特定的銘文金字錯書,等到調兵遣將的時候,兩半必須要合二為一,嚴絲合縫,再由人細細的驗證真偽。在虎符核對無誤之後,就需要檢查詔書了,這是第二重的保障,詔書是專門為虎符設定的,需要調兵遣將的時候,就將這個詔書和虎符一同發送,而這個詔書就像我們現在登錄軟體的動態驗證碼一樣,二者缺一不可。這時候,就需要細細的驗證詔書上的內容,上面會有調兵的日期、地點、人數、目的等,都會有詳細的說明,並且還有皇帝的寶印蓋在上面,並且,皇帝的寶印也並不是隨隨便便可以拿到的。
  • 在古代,虎符能調兵遣將,為什麼沒有人偽造?
    眾所周知,虎符是皇帝調兵遣將用的兵符。它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也有人說是周朝軍事家姜子牙發明的。至於為什麼要把兵符做成老虎的形狀,是因為古人認為老虎是百獸之王,在叢林爭鬥中始終處於不敗之地,所以在軍事上大都以老虎為尊。不過,虎形不是唯一的形狀,比如秦朝時有龍符、鷹符。
  • 既然古代的虎符能夠調兵遣將,可是為什麼沒有人偷虎符造反?
    既然古代的虎符能夠調兵遣將,可是為什麼沒有人偷虎符造反?在古代,雖然說皇帝是萬萬人之上,軍政大權全部牢牢抓在手中,但是兵還是將軍帶著,那這等於其實兵權是在將軍的手上,為了防止將軍兵變這種事情,很早的時候古人就有了防範措施,這個就是虎符。
  • 古代虎符到底是什麼?是不是任何人拿著虎符都可以調兵遣將?
    在影視局中,我們常看到,軍隊調動時,常常需勘合虎符,只有對了,才能調兵遣將。那麼,虎符到底是什麼呢?是不是任何人拿著虎符都可以調兵遣將?下面,小編就說說與虎符有關的知識!虎符是古代皇帝調兵遣將用的兵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採用銅製的虎形作為作為中央發給地方官或駐軍首領的調兵憑證,稱為虎符。虎符一般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背面刻有銘文,分為兩半,右半存於朝廷,左半發給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並且從來都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調兵譴將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
  • 古代拿著虎符就可以調兵遣將,那為何沒有人去仿造?
    現在我們的通訊越來越方便,只要一個電話就可以傳達,但在基本靠人工傳遞的古代,為了防止別人偽冒身份,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就比如說皇帝,那是絕對的權威,但他們基本上是只在皇宮活動,那要是他們想要調兵遣將,怎麼辦呢他總不至於自己親自去吧!
  • 古代虎符能調動千軍萬馬?這麼好的東西為何沒人仿製?原因很簡單
    虎符作為古代兵權的象徵,歷來為將軍們所重視。而在電視劇中,很多手掌軍權的將軍,為了打消皇帝對自己的疑慮,總會將自己手中一半的虎符交給皇帝,就是想表忠心。那麼,既然虎符能調集千軍萬馬,為什麼沒人去仿製呢?
  • 虎符是兵權的象徵,為什麼沒有人仿製呢?
    虎符一般是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劈為兩半,皇帝手裡有一半,另外一半給帶兵的將軍。只有兩個虎符能夠對上,並且合在一起使用,持符者才能獲得調兵遣將權。具體來說,虎符一般都是銅製、虎形、分左右兩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將領之手。
  • 「虎符」能調兵遣將,難道沒有人想去偽造一個嗎?
    這時,可能有人會有疑問,既然在古代戰爭中,虎符可以調動千軍萬馬,為什麼沒有人去模仿呢?雖然古代的工業技術不如現在發達,但是想要打造出虎符出來,對於一些家庭來說,想必沒有什麼困難。面對這個疑問,專家也給出了解釋:能使是能使,當時卻沒有辦法用。這是怎麼回事?本來,虎符能用這個跟當時的科技水平也沒多大關係。虎符雖然可以偽造出來,但是能夠使用的可能性卻很低,這是為什麼呢?
  • 小小虎符為何能調動千軍萬馬的軍隊,甚至只認虎符不認人?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統治者為了便於管理軍隊,製作了一些列代替皇權的物品,以達到見物如見人的效果,其中,虎符是最常見的一個。 古人認為,虎是百獸之王,在叢林戰鬥中處於不敗的地位,因此,軍事上也多以虎為尊,於是乎古人就將這種代替權利的東西製成了虎形,我們也就稱之他為虎符,當然了,古代並不只是這一種形狀的兵符,像秦代也有龍符和鷹符。
  • 一枚虎符能調兵馬無數,為何很少有人造假?專家:能造但是沒法用
    寥寥幾筆,便描繪了一副戰爭即將到來的緊張情景,插著羽毛的急件被送至軍營,虎符也送到了駐軍將領手中。眾所周知,虎符是調軍遣將的必備物品之一。現在的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有類似的情節,虎符會被分為兩半,領軍將領持有一半,皇帝持有另外一半。只有當兩塊虎符嚴絲合縫地合為一體時,這枚虎符才能讓持符將領擁有調兵遣將的權力。
  • 虎符可以調兵遣將,但是為什麼古人們只敢偷,卻不敢仿製呢?
    虎符在古代可是軍隊權力的象徵,有了虎符就可以號令軍隊,這也是皇帝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力想出來的一種辦法,虎符無論是對皇帝還是對帶兵的將軍都有著特殊的意義。平常在電視中可以看到有人借著偷虎符在軍隊中發號施令,但是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人可以模仿出一個虎符。
  • 古代虎符很容易造假,為何能隨便調兵,重點是皇帝手裡另一件東西
    凡興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雖母(毋)會符,行毆(也)。」意思是:「右半符存於君王之處,左半符存於杜地(故址在今西安市南)的軍事長官手中,凡要調動軍隊五十人以上,杜地的左符就要與君王的右符會合,才能行軍令。但遇有緊急情況,可以點燃烽火,不必會君王的右符。」
  • 古代軍隊只聽命虎符,那為啥沒人偽造虎符造反?原因很簡單
    所以當時就有了這樣的說法「只認虎符,不認人。」l 那就會有人問只認虎符不認人,為什麼沒有人偷虎符造反呢?首先虎符的存在就是為了不讓別人帶兵反抗,它的存在也說明了古代的忠君思想非常的根深蒂固,在軍隊裡所學的就是忠於皇帝。再加上虎符是一地一個所能帶動的軍隊有限,翻不起大浪。不過有這樣一個偷虎符調動部隊成功的典故—信陵君竊符救趙。信陵君為了救趙國,去偷了虎符。
  • 古代有「兵符」就能調兵,為何沒人仿製兵符,歷史記載都是偷兵符
    虎符對皇帝而言是十分關鍵的,因為這個是軍權的代表,僅有那樣才可以確保皇帝這一部位。只要是雄霸九州的人全是有兵的大哥,例如五代十國,漢朝等。因此,虎符對皇帝的實際意義也就顯而易見了。那麼,虎符是什麼樣子的?也是如何充分發揮的呢?
  • 古代打仗為何用虎符調兵
    虎符,皇帝調兵遣將的信物。「虎符」分為左右兩半,右半符留在皇帝身邊,左半符交於領兵在外的將軍。需要調兵時,皇帝派使者持右半符前往駐軍之處,右左合一,二者如果嚴絲合縫,將軍即可調兵運籌。「符合」一詞也來源於此。
  • 杜虎符:孩子的玩具「銅老虎」竟然是戰國時期調兵遣將的兵符
    符身上從虎頸至虎腿有錯金(在金屬器物上用黃金鑲嵌出文字或花紋)銘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事,雖毋會符,行。」這段銘文的意思是說:調遣軍隊的兵符,右半邊在國君手中,左半邊在杜縣。凡是用兵50人以上,必須與君主保管的右半虎符扣合,才能夠出兵。但如果遇到烽火報警的緊急情況,不用合符,也可以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