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虹雷
1925年5月30日,上海發生英租界巡捕向萬餘遊行演講群眾開槍屠殺,造成死傷數十人的震驚全國的「五卅」慘案。
消息傳到香港後,香港同胞反帝情緒十分高漲;早在1922年1月香港海運勞工不滿港英政府的歧視和壓迫,勝利舉行了56天的海員罷工。此時,中國共產黨派遣鄧中夏、陳鬱、楊殷、梁桂華等到香港組織發動工人,聲討英帝製造「五卅慘案」。6月15日鄧中夏召集全港工團聯席會議,積極響應中華全國總工會的號召,統一全港工人大罷工。
6月19日晚上開始,震動中外的省港大罷工爆發了,大量香港工人紛紛撤離香港,光是設深圳南慶街22號的「思月書院」臨時接待站,就接待了數萬香港工人轉赴內地。6月23日省港罷工工人和廣州各界人士約10萬人集會東較場,在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委負責人周恩來、陳延年領導下群眾集會遊行。當遊行隊伍到達沙基時,對岸沙面的英法水兵巡捕開槍掃射群眾,造成52人當場死亡,170餘人重傷,輕傷無數。這就是駭人聽聞的「6.23沙基慘案」。
孫中山大元帥府鐵甲車隊(又名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是中共兩廣區委和周恩來與大元帥孫中山商議後建立的,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最早一支革命軍隊。鐵甲車隊長徐成章分配到中華全國總工會省港罷工委員會任糾察隊委員會委員長兼糾察隊總教練。
黃埔軍校生周士弟(1924年11月畢業、中國共產黨黨員),受命接任孫中山大元帥府鐵甲車隊長。「6.23沙基慘案」中,高士弟率鐵甲車隊全體官兵暗中護衛遊行隊伍。面對沙面的英法帝國主義軍隊開槍和泊在白鵝潭的英帝國主義軍艦亦開炮,臨危不懼,奮不顧身地掩護群眾,安全疏散遊行指揮員等。周士弟的海南同鄉(共產黨員)、黃埔軍校教導團曹石泉營長的犧牲,更堅定鐵甲車隊官兵反帝決心。
為了反擊英帝國主義在上海、廣州沙基的大屠殺,中共廣東區委、全總省港罷工委員會在取得廣東革命政府的支持後,決定從汕頭到海南沿海封鎖香港。鐵甲車隊有精兵強將163人。調鐵甲車隊的軍事教官趙自選,鐵甲車隊第一排長莫奇標等軍官兼任省港罷工工人糾察隊(以下簡稱糾察隊)教練,調鐵甲車隊隊員符福明,任糾察隊小隊長等,一批骨幹充實省港罷工工人糾察隊分駐廣東沿海港口,執行封鎖香港,抵制英貨,反對走私,截拿帝國主義走狗,維持秩序等任務。
此時,周士弟受命率鐵甲車隊奔赴與香港九龍邊界的寶安、深圳、南頭、沙頭角等地駐防,協助省港罷工工人糾察隊,嚴密封鎖香港。
英帝國主義採用各種手法,企圖破壞封鎖。英軍警大隊人馬開到邊界,在深圳對面的山崗安裝了大炮,炮口遙遙對著我們的鐵甲車。英帝國主義軍艦還有時到達沙頭角附近海面,進行軍事威脅。港英軍警常常在邊界實行軍事挑釁,在羅芳村附近越過邊界拘捕糾察隊一名隊員,還威嚇誘降。在糾察隊嚴辭痛斥和堅持鬥爭下,港英的企圖失敗,後把被捕人員釋放。英帝國主義與國民黨右派勾結,收買兇手於8月20日暗殺了中國國民黨中央工人部長、全總省港罷工委員會顧問廖仲愷。這一罪行激怒了廣大人民群眾。中共廣東區委陳延年、周恩來提出嚴懲兇手。由大元帥府改組而成的國民政府採取措施,肅清右派和內奸。鐵甲車隊奉令解除駐在深圳、東莞兩地的鄭潤琦等反革命軍隊的武裝,控制了廣九鐵路。由於罷工、封鎖、抵制英貨,當時香港一度成為「臭港」、「餓港」、「死港」。
周士弟率鐵甲車隊激戰沙魚湧
深圳大鵬灣的沙魚湧原屬九龍海關下設分關,是通往香港的一個繁忙港口,客運方設有一艘4000噸級的「大鵬輪船」,每日來往九龍大埔港一趟,此外還有20餘艘大小貨輪泊岸裝卸,港口區內「運輸公司」林立,沙魚湧圩內各類貨店鱗次櫛比,切斷沙魚湧口岸供給線,無疑等於切斷了港英當局的重要物資通道。
駐防沙魚湧的是罷工糾察隊第10支隊,支隊長是蔡和森的三哥蔡和蒸。糾察隊員日夜巡邏,不斷截留偷運去香港的物資,10月,周士弟和黨代表廖乾五獲得反動武裝從香港秘密用棺材偷運槍枝彈藥進來的等情報,給予了狠狠打擊。港英當局不甘心屢屢失敗,策劃了一起大規模武裝襲擊沙魚湧行動。
11月4日,港英帝國主義糾集反動民團、土匪和勾結陳炯明殘部與反動軍官鄭潤琦殘部合共千餘人,出動兵艦、飛機、大炮,直撲沙魚湧,周士弟與廖乾五分析形勢,敵軍進攻,可能多路向我夾攻。於是下令班長黃華然率領全班堅守沙魚湧村後山,高士弟率大部佔領周圍高地警戒。
天剛拂曉,敵軍果然分東、南、北三面向我進襲,還有英國軍艦兩艘拖著四艘滿載反動軍隊的民船急駛過來。鐵甲車隊和糾察隊英勇反擊。7時多,英國一艘大軍艦用兩挺機關槍向我方掃射,英國一架飛機在我方陣地上空飛來飛去,掩護反動軍隊攻擊。黃華然率全班頑強地抗擊幾百名敵軍,多次打退敵進攻。全班戰士手榴彈、子彈用完後,就拼刺刀,消滅了一批敵軍,最後全部壯烈犧牲。9時,敵軍援兵不斷,搶佔了全部高地以及沙魚湧街口。周士弟當機立斷,指揮向西面突圍,經過一塊海灘時,被英軍艦密集火力封鎖,馬上轉向東部突圍。敵軍主力聚在東面,突圍十分困難。然而,除此路外,其他沒路了。為此,周士弟帶領勤務兵蔡文鐸與部分鐵甲車隊官兵衝上前方,廖乾五帶領糾察隊員在中間,李振森排長帶領部分鐵甲車隊員作後衛,向東突圍。周士弟帶頭衝鋒拚殺,從沙魚湧街口殺出一條血路。敵軍發現我突圍,馬上集中火力掃射。在槍林彈雨中,鐵甲車隊機智勇敢,掩護省港工人糾察隊突出重圍。斷後的李振森剛衝出街口,突然中彈犧牲。周士弟幾晚沒有休息,身上多處受傷,靠著一塊大石跑不動。已跑在前方幾十米的蔡文鐸勤務兵轉身發現周士弟不見了,冒著生命危險迅速掉頭援救周士弟。周喘了口氣,帶領大家繼續前進,殲滅前方守橋敵軍,終於勝利衝出包圍圈。到了安全地方清點人數,原先省港罷工工人糾察隊與鐵甲車隊共有100多人,糾察隊長蔡和蒸壯烈犧牲,現僅存工人糾察隊員5名,鐵甲車隊周士弟、廖乾五、蔡方鐸等12名,總計17人。
周士弟為擺脫敵人繼續追擊,避開坪山反動武裝的截堵,帶領隊伍繞道龍崗返深圳。直至次日凌晨2時急行百裡方抵深圳。原來香港報紙報導鐵甲車隊和沙魚湧糾察隊員全部被殲,港英當局得意洋洋之時;沒想到周士弟率17人回到深圳,歡騰的群眾團團圍住鐵甲車,接待站工友和農民帶著食品紛紛前來慰問,隨後中共廣東(兩廣)區委、中華全國總工會省港罷工委員會,對沙魚湧戰役,作出高度評價。中華全國總工會省港罷工委員會與廣東、廣州各農工人民團體進行熱烈慰問,贈送慰勞品。全總省港罷工委員會舉行會議,邀請周士弟作專題報告,號召大家學習鐵甲車隊與糾察隊頑強戰鬥、不怕犧牲精神,把省港大罷工堅持到底。
12月10日,全總省港罷工委員會和廣東各機關團體在廣州舉行了隆重追悼鐵甲車隊及工人糾察隊員陣亡烈士大會。中華全國總工會省港罷工委員會在廣州公開出版的機關報《工人之路特號》報導了沙魚湧戰鬥和追悼烈士的活動。中共中央委員兼中國國民黨代理中央宣傳部長、中國國民黨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毛澤東,在農講所講課和報告中,對鐵甲車隊援助廣寧農民運動,參加殲滅軍閥楊希閔、劉震寰反動軍隊,消滅大軍閥陳炯明殘部,肅清國民黨右派武裝,支援省港罷工工人糾察隊封鎖香港等英勇鬥爭,予以高度評價。
轟轟烈烈的省港大罷工,從1925年6月起,到1926年10月止,長達1年零4個月,這是中國工人運動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深、時間最長的一次罷工運動,也是世界罷工運動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這次大罷工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極大地提高了無產階級及其先鋒隊共產黨的威望,對北伐戰爭和推動當時國內革命形勢的發展,也作出重大的貢獻。
1925年11月,中國共產黨以鐵甲車隊為基礎,擴大組編為第四軍葉挺獨立團,參加北伐戰爭,成為一支著名鐵軍。全國解放後,1955年周士弟被授予上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