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面子是給狗吃的

2021-01-11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企業家俱樂部

作者 | 孫允廣

來源 | 正和島(ID:zhenghedao)

面子是虛的,不能當飯吃

只有真正經歷過貧窮的人,才會迫切地想要成功。

任正非常說:「我要的是成功,面子是虛的,不能當飯吃,面子是給狗吃的。」但其實,這句話的源頭是其父親任摩遜的口頭禪,即「面子是給狗吃的」!

任正非父親任摩遜,是一個知識分子。文革時間裡,他被扣上「臭老九」的帽子,身陷囹圄。受難期間,任摩遜常被反動派推到大街上遊行示眾,頭上戴著高帽子,臉上被塗抹得漆黑,其慘景令人內心震顫。

但父親、母親一邊忍受羞辱,一邊工作,照顧任正非的弟弟和妹妹。無論條件多麼艱苦,也都要抽空讀書、學習。

這段難忘的歲月,讓任正非初嘗了人生艱辛的一面。

任正非的青少年時代,全家9口人,靠父母的微薄收入度日。加上當時全國經濟處於困難時期,糧食嚴重短缺,全家人常常餓肚子。

19歲前,任正非沒穿過一件新衣服。因為孩子多,每到新學期,母親就為學費發愁,經常要靠向人借錢維持,有時還借不到,因為別人也一樣困難。

儘管日子十分難過,任摩遜和妻子還是堅持讓7個孩子都上學讀書。

任正非每天飢腸轆轆,最大的願望就是吃上一個白面饅頭。而直到他高考前,這個願望都沒能達成,倒是可以吃上一個小小的玉米餅了。

而任正非也知曉,「這小小的玉米餅來之不易,是從父母、弟妹的嘴裡摳出來的,我無以報答他們。」

家裡所遭遇的一切,任正非都歷歷在目。他覺得痛心疾首,自己愧對父母。任正非想,如果真要做一個孝子,就得馬上回去,繼續在學業上深造。

任摩遜為了鼓勵任正非,把自己穿的翻毛皮鞋給他,希望他在大學歲月裡,不要虛度。

多年以後,任正非回憶起來這一幕說:「我當年穿走父親的皮鞋,沒念及父親那時是做苦工的,泥裡水裡冰冷潮溼,他更需要鞋子。現在回憶起來,感覺自己太自私。」

在文革期間坐了10年牢,出獄後,任正非父親任摩遜二話沒說,繼續出任中學校長,一直幹到75歲。

父親讓任正非看到了什麼是「活下去的倔強」。

所以任正非經常感慨:「我真正能理解活下去這句話的含義!」「你是想吃飽肚子還是出名?」「知識分子不要臉才能進步。」

這種艱難的歲月,讓任正非形成了,活著就是一切的信念。

「我不要臉,我要活下去」

在華為初期,活下去成為最高綱領。

「那時候,活下去真的是難啊!」華為原董事長孫亞芳曾經這樣感嘆。

一開始華為是個貿易公司,「十幾個人,七八條槍」,既無產品,又無資本。在華為最響亮的口號是:「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

這時候,活下來就是勝利。

當時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不到2.9年,每年倒閉100萬家以上。在改革開放40年裡,甚至作為MBA優秀案例的企業,都有80%倒下了。

任正非其實並不甘心,只做一個為賺錢而奔波的商人。但現實異常殘酷,他明白:必須先賺錢,先壯大自身。

在華為年銷售額還不到1億的時候,大家覺得任正非最大的特點就是:愛吹牛!

有一次吃午飯時間,任正非從廚房裡出來,帶著圍裙、揮舞著鍋鏟,熱情洋溢地說:「20年後,華為將是世界級的公司,全球通信市場將『三分天下』,華為有其一……」

當時大家先是錯愕,然後興奮的鼓掌。

那是一個「半夜吹口哨」、互相壯膽的時代。

然而,華為人也明白:為理想而痛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看它終成笑談。

而剛起步的華為,招來的年輕人,大家都很「好面子」。

江西生,現在的華為董事會秘書。20年前,他去拜訪某縣郵電局局長,推門進去之後,都不敢看對方,滿臉通紅地把材料放在桌子上,說:「局長,這是我們公司的介紹。」沒等對方答話,就跑了出去。

任正非就是在這個時候提出了——不要臉才能進步。

任正非要求員工,到了華為,一切從0開始,華為是靠業績說話的,任何人的過往輝煌在這裡必須被清零。所以,任何人必須戰勝自我,包括虛榮、自大、自卑、浮誇以及惰怠的心理。

在「不要臉才能活下去」的鼓勵下:

胡厚崑,曾經在廣西百色縣郵局走廊裡等了2天,才有機會進門拜訪;

李健,在奈及利亞做產品,費盡周折才約上對方總裁,結果在總裁門口等了3個多小時,最後當人家上廁所時,堵在廁所門口,才見上一面;

魏承敏,在河南做售後工程師,曾經和同事連續三天三夜,在冰天雪地的鄉下,坐大巴、手扶拖拉機,晚上在礦山、村鎮為客戶維修交換機,餓了就在農戶家吃,困了就在機房裡睡;

臉皮就是這樣磨厚了的,意志力也是這樣一步一步變得堅韌起來,個性也變得粗糙和「匪性」。

幾年後,江西生成了華為董事會秘書;李健曾創造了一年4億美元的業績,銷售連續幾年全球第一,成了西非地區部總裁;魏承敏成了南太地區部總裁。

就像任正非說的,「不要臉的人,才能進步」。華為進步了,不僅在通信市場「三分天下有其一」,還成為世界第一。

在鼎盛時候,寫《華為的冬天》

活下去,也是華為的最低綱領。

任正非說,誰能忍受別人忍受不了的痛苦,誰就能走在別人的前面。

為了走在前面,任正非在一篇《華為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狼文化」:

狼有3大特性:1、敏銳的嗅覺;2、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3、群體奮鬥。

但這個「狼性」,絕非殘忍和反人性,而是一種高度敏感、放眼未來的戰略視野,是奮鬥精神、群體合作的凝聚力。

於是,土狼以100:1的兵力,蠶食獅子的邊緣市場,在複雜的利益關係中穿梭,用面對挫折屢敗屢戰的執著和忍耐,向獅子證明:自己是一個兇猛而難纏的對手。

最終土狼逐漸進化成獅子。

而任正非擔心,華為成為獅子後,組織的「狼性」,奮鬥精神消失了。而成功與繁榮的背後,充滿了各種陷阱。

於是,任正非在華為鼎盛的時期,寫下了《華為的冬天》:

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

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敗這一天是一定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歷史規律。

巨人的崩潰,往往只是一瞬間。諾基亞就是,在最鼎盛的時候倒下的。

任正非深知,最安逸的時刻,往往也會埋藏下未知的隱患。

為了能夠「活下去」,任正非想像出無數種華為可能被打敗的場景,這就是——藍軍戰略。

任正非對藍軍戰略的解釋是:「藍軍就是要想盡辦法來否定紅軍」。

藍軍可以虛擬各種對抗性聲音,模擬各種虛擬對抗聲音,模擬各種可能發生的信號,通過自我批判、警告語模擬……這樣,才能使華為保持很高的「冬天」意識。

因為華為,不能在舒服中死去。

所以,華為的人,從來不要面子,不講究舒適,也不畏懼失敗。在中東、在非洲,在世界各地,他們背著床墊、毯子,甚至在戰爭中冒著危險,只為第一時間搶修通信。

這才在外資巨頭圍獵下,用一代人的拼搏,奮鬥出一個春天。

沒本事的人,才處處在乎面子

任正非自己也是這樣。

2016年4月16日,上海虹橋機場,有人拍下一張照片,發在微博上。

照片中的主人公就是任正非,這一年的任正非72歲,沒有助理、沒有專車,一個人和成群結隊的人擠在一起,等著乘坐計程車。

過了幾天,還有人拍下任正非在公司的大食堂,自己端著盤子打飯的場景。他雖然滿臉皺紋,但精神煥發,毫無老態龍鐘的感覺。

這是任正非日常中,最為普通的幾個影像。

6000多億華為的創始人,卻與很多「要面子」的人,形成了深刻對比。

在很多公司裡,越是上級,派頭越大。畢竟我們是個人情社會,面子大於一切,在有的地方,丟面子是可以死人的。

在華為,任正非說他最不要臉,所以他進步最快,他也要求所有幹部,應該不要「臉」,要「臉」的幹部沒多大出息。

為什麼?任正非說:

好「面子」的人,怎麼能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師呢」?沒有「三人行,必有我師」,你又怎麼能提高呢?

誰最要「臉面」?是那些沒有學問、沒有本事的人!我最不要「面子」,因為我知道自己有本事,我不怕任何人批評我,批評對了,我就承認錯誤,我公開承認自己有缺點、存在問題。

對於一些有些成就,自命不凡的人來說,要他們坦承自己的錯誤和失敗,有的時候比登天還難。

但任正非覺得,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面子都戰勝不了,還有何可作為?

「高級幹部內心強大的表現是經得起批評,真金不怕火煉。世界上肯定會有不同意見,我們一定要有戰略自信,這個自信首先是不怕別人批評。」

「只有有犧牲精神的人才有可能最終成長為將軍;只有長期堅持自我批判的人,才會有廣闊的胸懷。」

所以,到最後,父親任摩遜的口頭禪「面子是給狗吃的」,就衍化成了任正非常說的:

「我要的是成功,面子是虛的,不能當飯吃,面子是給狗吃的。」

以過冬的心態,永遠活在春天裡

其實,對於任正非來說,很多磨難,在他心中烙下深刻印象。

早在1995年的時候,任正非曾經痛不欲生:父親任摩遜離開了人世。

當時,父親為了支持他做生意,拼命省錢,日子過得十分清苦。而後的一天,他想喝飲料,卻又怕浪費錢,於是在小攤上買了一瓶,喝完之後便腹瀉不止,最終因全身功能衰竭,撒手人寰。

5年後,2001年時候,任正非在出國訪問回公司的路上,傳來母親遭遇車禍的消息。他悲痛欲絕,立刻飛到昆明後,母親還是去世了。

這是任正非一生的悲痛。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因為這些,任正非成為謙卑和強勢的共同體。以自己的個性、智慧、意志力,在中國企業發展史上,創造了不朽的業績。

今天的華為,技術上已經探索到了無人區和深水區。即孤獨,又迷茫,更有無數不確定性。

任正非不但不迷茫,而且還自信。他說即便有「黑天鵝」,也不會出現在外部,而是出現在我們的咖啡杯中,我們要及時的把「黑天鵝」轉化成「白天鵝」。

所謂迷茫,只是表象。只有對未來有深刻把握的人,才能夠在清醒中為迷茫者指點迷津。也才能夠:

以過冬的心態,永遠活在春天裡。

而對任正非來說,他的人生,外表越是樸實無華,內心就越是熠熠生輝。

很多人佩服任正非,但每一個人,不也是一樣嗎?

放下「給狗吃的面子」,以過冬的心態,永遠活在春天裡。

參考資料:

[1]. 浙江人民出版社《任正非傳》

[2]. 中信出版社《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

[3]. 中信出版社《華為沒有秘密2》

[4]. 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為奮鬥密碼》

相關焦點

  • 任正非44歲被開除宗慶後42歲蹬三輪,放下面子賺錢才是最大的體面
    任正非說:「面子是給狗吃的」!任老爺子是我最尊敬的企業家(沒有之一)!他在44歲那年被國企開除,背負200萬債務,連老婆都和他離婚了。為了生存,他放下面子,走上創業。如果當年失業下崗的他,抱著面子不放,黯然神傷,一定不會有如今舉世矚目的華為。很多時候,放不下面子,人生猶如一盤死棋;放下面子,大路才能越走越寬。
  • 任正非對年輕人忠告:多看書多看報,微信朋友圈少一些吃伴、玩伴
    上個星期,任正非在華為心聲社區刊發布了講話,這次的講話主題是給年輕新一代的建議,除了年輕一代,任正非在講話裡談到的這些事情和對應的建議其實適合放在每個年齡階段,大家都會覺得受益多多。首先他強調了作為職場新人進入職場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從小事做起,不要將目光放得過於長遠。
  • 任正非創立華為,遵循「八字」原則,十八萬員工萬眾齊心
    任正非1944年,出生於貴州安順地區鎮寧縣一個貧困的小山溝裡,他的這個鄉鎮當時很窮,窮的連鹽都吃不上。但在當時任正非的家庭還是比較富裕的,可以吃上鹽,這都得益於任正非的父母是教師的緣故。可能是受到家庭環境的薰陶,任正非從小就是一個愛讀書的孩子,而且父母非常深信培根的那句話「知識就是力量」,並堅持讓任正非讀書,即使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也沒有放棄。
  • 天蠍座企業家任正非,硬漢的涅槃之路
    在中美貿易衝突的大背景下,華為這家中國民營企業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而它的掌舵人任正非成為最受中國人尊敬甚至崇拜的企業家。任正非是一個為了觀念而戰鬥的硬漢。——《時代周刊》評作為一個佔星師,我嘗試著從佔星的角度來分析任正非的星盤,看看是否有所不同。從百度百科上看,任正非,1944年10月25日,出生於貴州省安順市鎮寧縣。
  • 華為今天的成功,還真的離不開任正非!
    一天,48歲的任正非站在5樓會議室的窗戶邊,對公司全體骨幹說:「這次研發如果失敗了,我們就散了吧,你們可以另謀出路!」那些年,創業很艱苦,日子也很難。偶爾,任正非會對員工們說,今天咱們改善夥食啊,熬點豬尾巴湯。大家都吃得挺開心。1996年的年底,任正非在聽取了各部門的工作匯報之後,發現公司內的一些骨幹有閉門造車的傾向。
  • 1944年出生的任正非,一生財富其實是童年
    1944年10月25日,任摩遜34歲,程遠昭17歲,他們迎來了婚後第1個孩子,華為之父任正非。到1956年,當他們最小的兒子出生,家裡已經7個孩子了。「我從小到大,最大的記憶就是吃不飽,最困難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我最大的夢想是想吃一個饅頭。
  • 柳傳志和任正非的烙印
    任正非對自研技術有著一種超乎尋常的執著。1992年,華為剛剛挺過第一次「生死關」,藉助模擬控分用戶交換機的大賣,營業額首次突破了1億元。還來不及喘口氣,任正非便要求華為投入交換機的ASIC晶片研發中。自研晶片的成本極高,僅僅是晶片設計的最後一個試生產「流片」環節,便需要幾萬美元。這幾乎是華為當時能支付的所有外匯儲備。
  • 任正非直白的話入心
    我吃個飯,也說我艱苦樸素,我不想吃肉,因為肉吃多了,想多吃蔬菜,也會被人發揮說我多麼偉大。因此外界的報導有時不代表我的本質,我覺得沒有時間跟大家做解釋,因此我見媒體見得少。也不能說我見得少,BBC也在達沃斯採訪過我,也直播了,也有過,就是少一點而已。
  • 任正非:最大的「自私」,是無私
    我跟蹤觀察和研究華為將近20年,華為能夠從一個無資本、無技術、無背景的「三無」公司發展成為全球通信行業的領先者,相當重要的一點是創始人任正非和華為的領導層始終沒有忘掉常識,並且長期遵循和堅守了商業組織的基礎常識。什麼是商業組織的基礎常識?簡單地說,就是:存天理,順人性。
  • 任正非的兩段婚姻:兩任妻子性格迥異卻關係融洽,虧欠三個子女
    少年時期的任正非最熟悉的兩件事,一是飢餓,二是恐懼。高中畢業那一年,一個家境不錯的同請客,任正非第一次吃上了白面饅頭,他拿到大半個饅頭捨不得吃,每頓飯咬上一口,再裝進口袋,吃了整整兩天。19歲時,任正非考入重慶建築學院。文革隨即開始,任正非父親由於曾在國民黨工廠當過會計,遭到批鬥。
  • 任正非小女兒姚安娜進軍娛樂圈,任正非這樣說
    姚安娜身上有多重光環,單是華為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小女兒的身份,就使她此舉足夠吸睛。姚安娜進入娛樂圈1月14日,天浩盛世娛樂官方微博發文宣布,姚安娜加入天浩盛世。姚安娜轉發微博稱,對於自己的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未來同行,不負熱愛。
  • 華為任正非紫微鬥數八字命盤
    6人,父親任摩遜是鄉村中學教師,任正非小學就讀於貴州邊遠山區的少數民族縣城,高中就讀於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都勻一中。知識分子的家庭背景是任正非一生第一個決定性因素。所以任正非與這類工作打交道,正符合他的工作性質。遷移宮破軍權,文曲。破軍主夫子奴,有個也喜歡說破軍有破耗,開創,這樣也行吧,所以說,命主可以外出立事,打破原來的環境。三方四正,也可以算是三奇加會了。然後來因宮在遷移宮,都要外出發展才好。所以任正非家裡再難,也支持他走出大山,只有到外才有發展空間。
  • 任正非這樣說
    任正非也提到了在歐洲建廠生產5G設備的問題,他指出,華為的生產工廠採用人工智慧的方式,繞過了歐洲福利社會,繞過了工會。雖然成本會略略增加一些,但是增強了歐洲對華為的信任,增加對歐洲的稅收、就業指標,有利於華為在歐洲更加緊密地合作。據任正非稱,華為的歐洲建廠計劃是考慮戰略性的需要,「生產5G,規模很大,方案還在論證。」
  • 任正非:1996年,華為發生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華為總部大樓華為之所以能達到今天這樣的高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任正非的正確領導。同中國的其他民營企業一樣,華為也曾面臨很多難以突破的問題,是任正非給了華為創新和變革的生命。這就是任正非的遠見卓識!實際上,正是任正非這位苦難英雄的憂患意識和遠見卓識,讓華為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任正非是中國所有企業家中最具憂患意識的。他曾說:「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過去20年,是華為發展最快的時期,任正非卻反覆講危機和冬天。著名的《華為的冬天》曾經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
  • 大格局的任正非,目光長遠,心胸開闊
    今天上午,任正非接受採訪,回應熱點:①我們最重要的還是把我們自己能做的事做好;②我們和美國有衝突,但最終還是要一起為人類做貢獻;③我們也能做美國晶片一樣的晶片;④不能狹隘地認為愛華為就愛華為手機。愈演愈烈的中美貿易戰,把處在風口浪尖的華為一次又一次地送上了輿論和關注的制高點上。
  • 任正非: 華為被「掐脖子」,你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任正非的一生,正好詮釋了邱吉爾的這番話。  43歲,對普通人來講已是不惑之年。但在這個年齡,中年男子任正非卻面臨失業、離婚、負債200萬等多重困難,一度陷入人生低谷。幾十年後,在艱辛與磨難、絕望與堅持中,任正非帶領華為躋身世界科技巨頭。  2019年,年過七旬的任正非沒有迎來退休,反而在「華為的突圍之戰」中越戰越勇。而此前,任正非與華為遭遇了「女兒離散、美國打壓」等大事件。
  • 華為確定新方向,任正非定調
    在2021年1月1日的時候,華為任正非通過一封內部郵件,釋放了新年新方向。在這封內部郵件中,任正非表示,華為是一家傳統的硬體公司。但是在新的一年裡,華為要大家軟體架構、人才、工具、方法等方面的投入。並且要積極地引進架構師等優秀人才,向著軟體先進型公司方向邁進。透過這些信號,能夠看出華為的新方向是轉型。
  • 任正非:管理者不要把功勞歸於自己
    華為如今的局面可謂壓力山大,儘管任正非鬥志昂揚,但從數據層面看,華為的利潤增長率相比同期是放緩、下降的。所以,任正非鬥志昂揚的背後,是有許多挑戰要面對的,歸根到底,華為要戰勝挑戰、繼續發展下去,靠的只能是19萬華為人的艱苦奮鬥。或者說,這也是對華為組織管理能力和團隊凝聚力的一次重大考驗,而到目前為止,華為內部的士氣還是非常高昂的,從華為心聲社區來看,華為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也是很強烈的。
  • 任正非如何從負債200萬逆襲人生?讀懂這10字人生哲學,你也可以
    任正非曾經說過:「人的本質不依賴於外部環境,而只依賴於人給予他自身的價值。」所以,一個人自身價值就決定了人生所能達到的高度!而談到「價值」自然就得提下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他是一個實幹家,低調而內斂,最終從一貧如洗逆襲成赫赫有名的人物。眾所周知,務實精神已經滲透到華為的每一個毛孔。
  • 任正非: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
    但任正非堅持改為「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是華為最大的財富」,這就一下子扭轉了性質。實際上,任正非的定義更真實,也更準確。我們做企業也是如此,應該「醜話說在前頭」,老闆和員工之間有了清楚的定義和界限,以後才不會因為心理落差、理解錯誤而扯皮,從而消耗管理資源。1認真負責說的是員工要對工作認真負責,不能馬虎大意,不能不擔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