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企業最大的財富?任正非: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

2021-01-13 老方說

在《華為基本法》第二條中有個明確規定:「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是華為最大的財富。尊重知識、尊重個性、集體奮鬥和不遷就有功的員工,是我們事業可持續成長的內在要求。」

據說,在這部8易其稿的企業管理大綱編制期間,幾個人大顧問本來寫的是「員工是華為最大的財富」,畢竟企業以人為本嘛,這樣說也沒錯。

但任正非堅持改為「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是華為最大的財富」,這就一下子扭轉了性質。實際上,任正非的定義更真實,也更準確。

我們做企業也是如此,應該「醜話說在前頭」,老闆和員工之間有了清楚的定義和界限,以後才不會因為心理落差、理解錯誤而扯皮,從而消耗管理資源。

1

認真負責說的是員工要對工作認真負責,不能馬虎大意,不能不擔負責任。其實在職場上,有很多員工是害怕、不想承擔責任的,對吧。

對工作負責其實也對自己、對企業的負責。因為不工作不認真負責就關係到你的切身利益,工作幹不好收入就低,就不能升職加薪,甚至還會被掃地出門。

而管理有效的意思是說,員工必須要服從公司的管理,「吃人飯受人管」,無規矩不成方圓,公司畢竟是功利的集團,組織內部需要有統籌安排才能發揮效力。

因此,每個員工都應該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工作,聽從上級的命令,執行到位。要知道員工和老闆各有角色,員工不要什麼都想當然,屁股決定腦袋,你不在那個位置上,你就不明白什麼是大局。

其實不僅僅是華為,對任何企業來說,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都是最大的財富。實際上,管理人才的能力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

「人才是企業的財富,技術是企業的財富,市場資源是企業的財富,……。而最大的財富是對人的能力的管理,這才是真正的財富」。

《華為基本法》頒布後,任正非對華為的變化非常高興,他指出,華為全面地開展大比武,創造優秀人物脫穎而出的大環境,對勞動態度、敬業精神、責任心、團結合作進行了大規模的評比,用物質文明的手段促進精神文明的發展。基本法關於人力資本的增值大於財務資本增值的觀點得到了認同。

在這裡我們要注意兩個部分,首先是「用物質文明的手段促進精神文明的發展」,這是什麼意思呢?對創業者來說要認真領會,任正非是指公司的考核手段達成了讓員工認同公司核心價值觀的目的。

相關焦點

  • 任正非:最大的「自私」,是無私
    存天理:客戶是企業的唯一上帝對於企業來說,所謂「天理」就是價值創造的源泉。企業價值創造的源泉是資本?老闆?員工?都不是。企業價值創造的來源、財富創造的源泉只能是客戶,正像任正非所說的,客戶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記住,是唯一,而不是唯二唯三——正如上帝只能有一個,而不是「多神」。
  • 任正非最新講話:2021-2022年是華為公司重要的戰略攻關年
    事實上,抓住了人才,就是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畢竟,什麼事都是需要人去做的。  同樣一件事,有的人怎麼做都做不成,有的人要好幾次才做成,而有的人一次就能成功。  所以,企業不是以人為本,而是以人才為本。  在《華為基本法》中就有明確規定,「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是華為最大的財富」。  既然人才很關鍵,那麼識別、篩選人才的工作就非常重要了,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任正非說「面試最重要」也是抓住了華為求生存、謀發展問題的根本。
  • 什麼叫「無私是最大的自私」?任正非:管理者不要把功勞歸於自己
    所以,任正非鬥志昂揚的背後,是有許多挑戰要面對的,歸根到底,華為要戰勝挑戰、繼續發展下去,靠的只能是19萬華為人的艱苦奮鬥。或者說,這也是對華為組織管理能力和團隊凝聚力的一次重大考驗,而到目前為止,華為內部的士氣還是非常高昂的,從華為心聲社區來看,華為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也是很強烈的。
  • 任正非:缺少結果導向,你一輩子都只能是基層員工
    人力資源管理機制的核心是不斷激活人才,華為在人力資源管理上,最有特色的就是它構建了一套對知識分子進行有效管理的方法,讓知識分子變成勇猛、有狼性的戰士,而不是變成奴才。
  • 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別人認真負責,結果都是對自己負責
    世界500強的員工們都深深地懂得,唯有責任才能保證一切:機會、榮譽、效率、競爭力、卓越、成功等,所有的一切都必須在責任的天空下獲得;主動、激情、進取、忠誠、勇氣、勤奮等,這些都要在責任的驅動下才能更好地展現。企業需要負責的員工,負責任的員工是企業能夠正常運行的晶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如果我們竭盡全力、盡職盡責地去工作,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是真正的贏家。
  • 任正非:你不了解真正的稻盛和夫,我們趕不上他
    有一段時間,任正非熱衷於研究日本公司,他從日本公司九死一生後從生存危機中醒悟到,不管做什麼,不管大小,不管是高科技領域,還是餐飲行業,都必須有絕活,有「核心科技」,才能生存!在一次談話中,當管理專家王育琨滔滔不絕地談起了稻盛哲學,任正非立刻打斷他的話:「你不了解稻盛和夫!」京瓷公司是世界頂級的高科技公司!
  • 什麼是員工關係管理?
    我們之前說過,在人力資源管理沒有出現之前,企業對員工的管理,充其量只能叫人事管理,這種管理不考慮員工在本企業的發展,只考慮員工對於企業帶來的短暫的經濟效益。企業和員工之間的溝通很少。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各種高科技企業開始出現,企業也越來越重視人才,人力資源管理的思想也開始誕生,其目的,就是為了留住這種優秀的員工,為企業帶來長遠的經濟效益。這種管理思想,是把員工當人才來管理,是把員工的長遠利益和企業的長遠利益綁在一起的。所以,人力資源管理的思想在上市企業和大型企業中很常見。
  • 任正非創立華為,遵循「八字」原則,十八萬員工萬眾齊心
    任正非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大學期間他不光把電子計算機、數位技術、自動控制等專業技術自動學完,還自學了3門外語。任正非對知識的渴望以及強大的好奇心,才推動著華為不斷的前進。大學畢業後,任正非去當了一名建築兵,在當兵期間有一家外企向東北遼陽市出售了一個化纖成套設備,而任正非非常的榮幸成為堅守這一工程的一員,他直到將這一整套工程完成才離開。
  • 領導者必備的一項管理能力,被任正非寫進《華為基本法》
    「人力資源管理不只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工作,而是全體管理者的職責。」 ——任正非這句話被寫進了《華為基本法》:「人力資源管理不只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工作,而是全體管理者的職責,各部門管理者有責任記錄、指導、支持、激勵與合理評價下屬人員的工作,負有幫助下屬人員成長的責任」。
  • 騰訊遊戲在華為恢復上架,談騰訊員工績效管理:末位淘汰正反作用
    騰訊績效管理體系包括關鍵績效指標體系KPI、公司績效管理、員工績效管理、年度綜合評估等。騰訊績效考核以KPI為基礎,以業績衡量標準和工作結果對員工行為結果進行考核;績效考核以目標為導向,依靠績效目標的牽引和拉動促使員工實現績效目標;績效考核強調管理者和員工的共同參與,強調溝通和績效輔導。
  • 喝咖啡只是形式,任正非:什麼才是「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眾所周知,華為的技術強,制度強,管理強。但歸根結底,還是華為的文化強大。「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是華為的文化,灰度、反熵增也是華為的文化,而我覺得,最容易讓創業者上手的組織文化還是「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這句話。因為這句話體現了心態上的開放和包容,因此就讓人不容易坐井觀天、固步自封,從而讓公司得以與時俱進。
  • 方洪波:美的市值突破3000億,但我不認為它是成功企業
    在成本管理上嚴格把控:控制成本要點是該花的錢一定要花,不該花的錢一分都不多花。比如說,辦公室可以租用便宜的,但一定要舒服,如果因辦公環境的原因而影響到工作效率,這才是更大的浪費。  3.  任正非:華為不允許經驗浪費  復盤和萃取經驗較早的方法和案例來自於美國陸軍事後回顧AAR(After Action Review),AAR最早是美國陸軍所進行的一項任務後的檢視方法:  對一事件的專業性討論,著重於表現標準,使參加者自行發現發生了什麼、為何發生、及如何維持優點,並改進缺點。
  • 1944年出生的任正非,一生財富其實是童年
    1944年10月25日,任摩遜34歲,程遠昭17歲,他們迎來了婚後第1個孩子,華為之父任正非。到1956年,當他們最小的兒子出生,家裡已經7個孩子了。「我從小到大,最大的記憶就是吃不飽,最困難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我最大的夢想是想吃一個饅頭。
  • 任正非如何從負債200萬逆襲人生?讀懂這10字人生哲學,你也可以
    所以,他認為在面對危機、挑戰、挫折的時候,財富、地位等都成了無關緊要;而唯一要緊的就是,鎮定下來,聚精會神地處理當下的問題。並且告誡世人:成就來自於努力工作,而不是吹出來的。無論作為個人還是作為企業,前瞻務實才是成功的第一要務,也是必不可少的品質。
  • 柳傳志和任正非的烙印
    早在今年5月份時,他初步透露過退休計劃,此後數月,柳傳志陸續卸任了多家企業的管理職務。在中國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史上,柳傳志是為數不多的教父級人物。他退休後,留下的是一個35周歲的聯想——正直壯年,整體業務已跨過拐點,發展穩健。此時堪稱一個可以讓柳傳志放心退休的時刻。許多人喜歡將柳傳志與另外一位教父級人物任正非相提並論。
  • 任正非談管理:功夫在詩外,用「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陸遊積一生的詩歌創作經驗,深刻的領悟到,要想寫好詩,僅僅熟讀古人詩句、掌握形式和技法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將工夫下在詩歌之外,也就是說,還要掌握其他豐富的知識、參加社會實踐、增加社會歷練,這才是寫好詩的根本。任正非認為,陸遊在寫詩方面的忠告同樣適用於企業管理,企業經營者要想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自然要熟讀各類東西方管理類書籍,掌握各類管理技巧。
  • 做到這4點,員工自然會服你
    比如,基本法規定:任何「華為人」都不能坐飛機頭等艙, 出差只能坐經濟艙,否則,多出來的錢自己掏腰包,公司不負責報銷。這一規定,任正非也嚴格遵守。他年齡很大,已經70多歲了,出差坐飛機身體受不了,如果需要坐頭等艙,也要自己掏錢支付多出來的機票錢。這導致每一次出國,任正非就要自己掏一大筆機票費用。但他沒有怨言,反而樂得其所,享受這一制度帶給企業的好處。
  • 華為與美國和解路線圖是什麼?任正非這樣說
    任正非:昨天我看到你們《環球郵報》的報導,是可以參考的,但還無法考證。加拿大夾在美國和華為中間受害,我心中是抱有歉意的。但這件事情已經發生了,還是需要一個妥善的方式解決。加拿大是一個偉大的法制國家,皇家騎警在執法過程中有些不合法的行為,也不影響加拿大的偉大。但在這些關鍵節點中,騎警已經宣過誓,要認真回憶,認真講清楚,不能選擇集體失憶、失語……。這有利於處理孟晚舟的案件。
  • 為什麼企業老闆是職場的「弱勢群體」?員工個人誠信問題不容忽視
    不要小看了「職場誠信檔案」的威力,它帶給員工心態的變化是潛移默化的,而它的存在恰恰彌補了制度和法律之外所不能給予的壓力和缺憾。是企業管理制度、激勵制度所不能取代的道德約束方式。【勞動法的「偏袒」】勞動法訂立之初就是把勞動者視為弱勢群體,極力偏袒所謂的弱勢群體,這就讓員工違法成本降低,更有個別員工膽大妄為,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勞動仲裁為其惡意索賠。
  • 通過任正非和馬雲的共同點,來看「外行」是如何領導內行的?
    說任正非和馬雲兩人都是「外行」指的是兩人都不懂技術,任正非大學學的是建築專業,很長時間從事的工作也與高科技沒有關係,雖然不懂技術,但兩人都帶領著高科技企業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從表面上看,兩人的性格特點有很大的差異,馬雲外向,長袖善舞,屢屢出現在公眾場合,而任正非內斂隱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