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灸、迷你藥罐、穴位貼敷……這個特色療法中心藏著中醫「絕活」

2021-01-13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馮瑤 記者 安瑩 梅書華)武俠電視劇中,經常出現「大俠」用「絕活」幫助患者恢復健康的情節。現實生活裡,中醫中也存在一些特色療法,能達到良好的康復效果。4月9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江蘇省中醫院針灸康復科特色療法中心一探究竟。專家介紹,該中心僅特殊灸法就有十多種,除此之外,也開展一些微針針刺、刮痧、穴位貼敷、放血療法、藥物罐等療法,可治療骨關節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多種疾病。

△ 江蘇省中醫院針灸康復科特色療法中心醫護人員合影

「火龍」伏背治療,40分鐘患者腿腳變輕鬆

「今天感覺怎麼樣了?」在該院針灸康復科特色療法中心,針灸康復科副主任劉蘭英一邊治療一邊詢問患者的感受。只見她熟練地在患者背部輕輕蓋一層紗布,再沿著脊柱放置一副長蛇狀特殊灸具,然後在灸具內鋪上了厚約6cm的熱生薑碎沫,緊接著又放置了一層厚約3cm的艾絨。當劉蘭英將艾絨點燃後,患者背部燃起了一條「火龍」,接著她將長蛇狀灸具蓋子蓋在了「火龍」上,並用厚毛巾裹住灸具保溫。

「有了,有了,感覺熱氣往上到了頸部,往下到足底了。」不一會兒患者就有了回應。劉蘭英解釋,這就是督脈經的作用。40分鐘後,治療結束,患者輕鬆地站了起來。他告訴記者,自己66歲了,患有腰肌勞損、骶髂關節病十餘年。劉蘭英介紹,患者是因為久坐較多,時間長了出現腰背部、雙臀部、雙下肢疼痛、僵硬、有沉重感,嚴重時翻身困難,腰背部、下肢明顯怕冷。曾在其他醫院做了全面檢查,排除免疫系統、腰椎椎管狹窄等問題,也做過多種治療,一直療效不明顯。去年下半年才找到她。患者表示,自己每周來做一次「火龍灸」,已經來了4次,疼痛、僵硬、沉重感緩解了很多,感覺走路比以前輕鬆多了,今天來治療是為了鞏固療效。

劉蘭英告訴記者,「火龍灸」學名為「督灸」,也被稱作灸中之皇,主要是在人體後背的正中線,也就是從頸椎到骶椎的督脈上,用特殊的灸法,發揮通督溫陽,濡養筋骨的功能。不僅可以保健養生,還可以治療陽氣不足的虛寒性疾病,如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溼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症、背部肌筋膜炎、產後四肢關節痛等。通過艾灸督脈可激發督脈及膀胱經經氣,調節五臟六腑功能,運行氣血,平衡陰陽的功效。

迷你藥罐,面部布陣治面癱

中心的另一名患者患有面癱,劉蘭英和護理團隊用一種特殊的迷你小藥罐為患者進行鞏固治療。該患者兩周前因受涼,早晨起床發現左側口眼歪斜,眼睛閉不上,流眼淚,喝水漏水。在神經內科診斷為面癱,內服營養神經藥物治療。一周前來到這裡,通過面部針刺和迷你藥物罐治療,病人症狀改善明顯。

醫生用拇指大小的藥罐在患者面部「布陣」。劉蘭英介紹,「迷你藥罐」主要是對傳統藥罐進行改良,每個藥罐約拇指大小,治療時將藥罐置於中藥飲片中一同煎煮,使藥液滲透至藥罐壁,再將熱氣騰騰的藥罐吸附到患者面部、關節等部位,對面癱、中風後關節疼痛、肌張力增高等功能障礙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據悉,江蘇省中醫院針灸康復科特色療法中心常規開展項目有六大類,第一類是灸法,包括雷火灸、督灸、艾條灸、艾柱灸、艾箱灸、天灸、隔物灸、隔鹽灸、隔姜灸、藥餅灸等;第二類是微針針刺,包括頭皮針、眼針、梅花針、火針、耳針、腕踝針、夾髓針、面針針刺;第三類是穴位貼敷;第四類是刮痧;第五類是放血療法;第六類是其他特色療法,包括藥物罐、藥棒穴位按摩治療、挑治、中藥熱奄包治療。

該中心治療的病種包含三種系統疾病。一種是骨關節系統疾病,包括強制性脊柱炎、類風溼性關節炎、背部肌筋膜炎、骨關節炎。另一種是呼吸系統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炎。還有一種是消化系統疾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腸炎。

(通訊員供圖 編輯 周冬梅)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初伏來臨,濱州市中醫醫院「三伏貼」火熱開貼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張新雲 張珊珊 記者 郗運紅 李海濤7月16日是入伏首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三伏貼時節,在濱州市中醫醫 院迎來了老病號和新患者排隊貼敷,一上午就有近500名市民選擇中醫穴位 貼敷療法。
  • 中醫傳統耳針療法!三個穴位促減肥!
    但此耳針卻非彼耳針,兩者差距大耳針療法是中醫所用到的一種療法。耳針是中醫用到的一種治療手段,耳針療法也就是使用針或是用其它的一些方法對耳廓進當中的穴位進行刺激,達到協助防治疾病的目的。耳穴人的耳朵同人體當中的經絡,臟腑聯繫慎密,通過到耳部穴位的刺激,可以起到相應的治療作用。耳穴就是分布於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應點、刺激點。
  • 初伏第一天,即墨市民排隊貼敷「三伏貼」
    實習生 姜雅晶 半島記者 王磊醫生給患者貼「三伏貼」。7月16日,即墨區中醫醫院開始為患者開藥「冬病夏治三伏貼」。記者在中醫院看到,初伏第一天患者到場貼敷「三伏貼」的人數就爆滿。醫生介紹,中醫認為夏季氣溫高正是身體扶正固本的好時機,因此推廣貼敷三伏貼,「現在越來越多的市民認識到了三伏貼的優勢,貼三伏貼的人數也是每年遞增。」。16日上午記者來到即墨區中醫醫院門診三樓的針灸科,針灸科門口排著長隊,每個年齡段的患者都有。每位患者進科室以後先繳費,「三伏貼」一共分為四貼,包括初伏、中伏、閏中伏和末伏。
  • 穴位貼敷好用嗎?應對這5種疾病可以試試,老中醫都說好
    2021-01-12 13:59:26 來源: 養了個生 舉報   穴位貼敷是中醫的一種常見治療方法
  • 天醫中醫護理門診開診了
    王阿姨最近就成了中醫護理門診的常客,她感慨地說:「我以前經常失眠,做了這個耳貼後,居然一覺睡到天亮。最近有點腰酸,我就又來了,護士為我拔了一下火罐後,明顯感覺全身都放鬆了。」新手媽媽小陳也對我們的專科護士豎起了大拇指:「上周乳腺炎發燒,多虧了她們專業的手法按摩,乳腺通了,燒也退了,奶水也多了。」
  • 敷中醫生長貼,11歲男孩長高4釐米專家提醒:「黃金生長期」僅剩5月
    (記者徐睿捷 通訊員代雨朦 譙玲玲)父母個子都矮,擔心孩子長不高,所幸貼敷一個月的「生長發育貼」,孩子長高了3.5釐米。29日,孩子父母向武漢市第一醫院兒科門診諮詢,今年是否可以再次貼敷。南南(化名)今年12歲,父母個子都不高,爸爸身高167釐米,媽媽更是一米五都不到。
  • 南京太乙堂中醫院好不好,三大特色馳譽金陵
    分別師從全國著名中醫脾胃病泰鬥、國醫大師、「中醫濁毒論」奠基人李佃貴教授,以及中華醫林傑出人物、「陰陽整體平衡療法」開創者呂長善先生,擅長利用濁毒論和陰陽整體平衡療法治療惡性腫瘤和各種疑難病。其特色是在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治療上有特殊造詣。
  • 名醫匯聚各有絕活
    ,深受患者信賴和推崇,被授予「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中醫臨床基地」、「江蘇省人民醫院老科協專家會診中心」、「2018知名養生基地」等榮譽稱號。畢業於湖南中醫學院,曾執診於北京多家知名中醫院,長期從事良、惡性腫瘤及各種疑難病的中醫診療,擅長運用「扶正祛邪抗癌消瘤」治療各種惡性腫瘤,尤其針對腫瘤康復治療有精深造詣,能有效減輕腫瘤患者臨床症狀和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生存周期。其特色是中晚期腫瘤治療配方精當、收放自由、存活率高。
  • 把大蒜搗爛敷在這個穴位上即可緩解鼻出血
    本穴位位於足底部,此處最為敏感,施用針刺可表現出特別強的反應。取本穴可用於癲癇發作時,突然出現一時性神志突變,失神無知,繼而全身抽搐的大發作。這個時候用三稜針點刺湧泉穴,開起到開竅啟閉、醒腦蘇厥的作用,從而促使患者儘快的甦醒。
  • 足厥陰肝經穴位圖
    一側有14個穴位(左右兩側共28穴),主治肝膽病症、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系統、眼科疾病和本經經脈所過部位的疾病。以下詳解足厥陰肝經穴位圖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主條目:足厥陰肝經穴;位於足厥陰肝經上的穴位左右各14個,共28個:大敦穴、行間穴、太衝穴、中封穴、蠡溝穴、中都穴、膝關穴、曲泉穴、陰包穴、足五裡穴、陰廉穴、急脈穴、章門穴、期門穴。
  • 大腸經經絡及穴位詳解
    文章文字信息根據恩師蔣公文武2020年4月17日培訓內容整理(培訓視頻可以點擊底部閱讀原文查看),一點聖手原創全國亞健康經絡技術推廣辦公室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常務理事中和亞健康中心經絡主訓師中醫紅外診療專家一點聖手網際網路公司董事長
  • 人體背部有1個穴位 不僅治感冒還能緩解過敏性鼻炎、哮喘
    找到一個穴位,刮痧或者艾灸都可以。這個穴位就是風門穴,位於人體肩背部,中醫認為它是風出入胸腔的門戶。這個穴位剛好對應人體肺葉,所以對肺的影響很大。因此,在氣溫較低的時候,這個部位不能受寒,除了不要穿露背的衣服外,也可以做適當的刮痧或者艾灸。具體怎麼操作?首先要找到風門穴,位於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左右對稱,有兩個穴位。
  • 中醫 身體暗藏的四大降糖穴位
    下面我們為大家介紹控制血糖的穴位療法! 控制血糖 糖尿病,中醫稱為消渴,是現代社會發病率很高的一種疾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狀為「三多一少」:「三多」指多飲、多食、多尿,「一少」指身體消瘦。臨床上根據症狀的不同及病變輕重程度的不同,將糖尿病分為上、中、下三消。
  • 背部的這個穴位是調節帶狀皰疹的要穴!你知道嗎?
    提起這個穴位就一定避不開人人都知道一條經脈,它就是督脈,督脈被稱為是諸陽經之海,也就是說全身所有的陽經經脈都都與它息息相關,而在這條經脈上面,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幾個穴位,如百會、命門、大椎等穴位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穴位,它叫至陽穴。
  • 郴州:「冬病夏治」三伏貼在汝城受熱捧
    醫生為患者貼敷三伏貼。紅網時刻7月7日訊(通訊員 朱忠陽 朱孝勇 黃桂山)7月6日,汝城縣中醫醫院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三伏貼免費敷貼活動如期舉行。一大早,醫院門診大廳內人流湧動,熙熙攘攘。高溫天氣沒有阻擋群眾「冬病夏治」三伏貼的熱情,大家爭相貼敷「三伏貼」,以達到養生保健、「冬病夏治」的效果。「我孫子從小身體就不好,經常發燒、感冒、流鼻涕,醫生說他是陽虛體質,要冬病夏治,建議把孩子帶來貼敷貼。」這不,趁著縣中醫醫院舉辦活動,朱爺爺趕早就帶著孫子來到醫院「冬病夏治」三伏貼免費體驗區,想請醫生給孩子貼貼「三伏貼」。
  • 代溫灸膏穴位敷貼治療肩周炎驗案舉隅
    筆者在臨床中根據中醫理論,利用代溫灸膏穴位貼敷治療寒溼痺阻型肩周炎一則,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導如下。李某某,女,49歲,於2019年11月20日初診。訴右肩關節疼痛2月,伴活動障礙1周,加重4天。2月前由於加夜班受風寒勞累後,出現右肩關節疼痛,此後每遇寒冷和勞累,右肩關節疼痛加重,夜間疼痛明顯,睡眠差。其間使用毛巾熱敷處理後可緩解疼痛。
  • 三字經流派的手法特色、取穴特點、特色療法動圖演示
    一、手法特色: a、操作簡單易行; b、每穴推拿時間久; c推拿頻率快,且滲透; d、兩穴聯推; e、通治成人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