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雨村不相信黃道吉日的說法,他見過有人被這種說法耽誤好事
陳能雄/文
以前,農村家裡的牆上都會掛著一本黃曆,人們每天早起就會翻開新的一頁。黃曆上有陽曆和農曆的年月日,當日的天幹地支、納音五行、值日星神、諸事宜忌等。有些人辦事會參考黃曆上的吉兇宜忌,這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民間習俗。古人很看重擇選黃道吉日,大到上官赴任、開市求財,小到出門會友、剃頭沐浴,都會參看黃曆,特別是嫁娶等喜事會專門請先生擇定吉日良辰。黃曆上的十二神煞,以青龍、天德、玉堂、司命、明堂、金匱為六黃道吉日,以白虎、天刑、朱雀、天牢、玄武、勾陳為六黑道兇日。在黃道六神值日之時,諸事皆宜,吉利和順,比如日子中有吉神青龍適宜出行求官,有吉神金匱適宜求財嫁娶。
小說《紅樓夢》包羅萬象,涵蓋各個層面的文化,在書中也有關於黃道吉日的描寫。賈雨村寄居在姑蘇葫蘆廟賣字作文為生,隔壁的鄉宦甄士隱見他儀表不凡、學識淵博,每每想出資周濟他。這年中秋節,甄士隱邀請賈雨村喝酒賞月,雨村說有意上京趕考,苦無盤纏。甄士隱當即慷慨地贈他五十兩白銀,並為他擇定出行的好日子:「十九日乃黃道之期,兄可即買舟西上。」從姑蘇到京城,路途遙遠,而且賈雨村此行是為了參加科考、謀求官職去的,按當時的習俗應該選定一個吉利的好日子,才可一帆風順,萬事大吉。
可是,賈雨村並不相信這個說法,他下定決心做一件事就會放手一搏,不會拘泥於小節。他滯留在葫蘆廟只是權宜之計,如今手中有盤纏了,心早飛到了京都。第二天,甄士隱還在睡夢中,賈雨村就在五更時分乘船上京了,他讓和尚轉達一下自己的話:「讀書人不在黃道黑道,總以事理為要。」在書中賈雨村是個虛偽狡詐的反面人物,但他這種果斷進取的作風也是一個優點。他懂得變通,不會被一些沒科學根據的世俗說法束縛住。賈雨村此次沒有選擇黃道吉日出行,卻諸事順利,科場得意,高中進士,很快就被朝廷授予官職
黃道黑道的吉兇宜忌,並沒有影響賈雨村的前程運途。而有些人遵循黃曆上的宜忌辦事,也未必事事順意,在《紅樓夢》中有一個青年男子就是因為信守黃道吉日的說法,耽誤了好事,這件事還是賈雨村親身所見。賈雨村剛到應天府任知府,就接到一樁薛蟠毆傷人命的案子。金陵小鄉宦之子馮淵一眼就相中甄英蓮,決定買過來作妾。他把銀子交付給拐子,自以為穩穩妥妥,不想拐子轉手又把英蓮賣給薛蟠。馮家和薛家由此發生爭執,各不相讓,薛蟠喝令下人打死了馮淵。
這本是一個不該發生的慘事,馮淵和拐子之間的交易,是一手交錢一手交人,怎麼銀子都給了,馮淵沒領走甄英蓮呢?馮淵的家僕是這樣說的:「我家小爺原說第三日方是好日子,再接入門。」脂硯齋點評這個細節言:「所謂『遲則有變』,往往世人因不經之談誤卻大事。」也就是說,馮淵覺得買甄英蓮那天不是好日子,到第三日才是適宜嫁娶的黃道吉日,就把接英蓮過門的日子延後了。這一延遲,就把兩人的好事給耽誤了。
批書人認為黃道吉日的說法是「不經之談」,不能奉為圭臬。可俗語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也許馮淵就是抱有這種想法,再說挑選一個好日期迎接英蓮,也是尊重她的一種表現,不是把她當做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丫頭。馮淵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沒分清場合,行事有些迂腐。倘若甄英蓮是在自己家中,有父母做主,馮淵採用正常渠道提親,一切程序都可以按部就班。可是,甄英蓮在拐子的手中,就充滿著變數,拐子行為卑劣,為了錢財啥事情都可以幹出來,要是有人肯出高價錢,即使他收了馮淵的定銀,也會把英蓮轉賣給別人的。
再則拐子居無定所,他當初是從姑蘇把甄英蓮拐來的,如今養在金陵一個偏僻的地方。他拐賣人口這種違法的事情都做得出來,卷銀子跑路的事也同樣會做。這一點,甄英蓮都顧慮到了,她這幾年跟隨拐子吃盡苦頭,了解他的卑鄙行徑。當馮淵與拐子兌了銀子,甄英蓮暗為自己快要解脫罪孽感到高興。她聽說馮公子要三日後才接自己過門,又滿面愁容,唯恐事情有變。果然,甄英蓮所擔憂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更沒想到的是馮淵還因此喪命。
甄英蓮仍舊在火坑中掙扎,如果她能順順利利地嫁到馮家,倒也是一個不錯的歸宿。然而,事與願違,只怨馮淵太過相信黃道吉日的說法,以至錯過了一個好機緣。世上有些事,信則有,不信則無,黃道吉日的說法也是這樣。有些人每日捧著老黃曆,一看到上面的吉兇宜忌,就會有心理暗示,做任何事都謹小慎微,而有些人對黃道黑道日不聞不問,照樣辦事順風順水。小說《紅樓夢》含有勸世之意,賈雨村上京趕考不在意黃道黑道,能一舉成功,而馮淵拘泥於黃道吉日的說法,卻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這也是勸誡世人要學會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