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釵於奩內待時飛」——這是賈雨村的一副聯語中的一句。《紅樓夢》第一回裡,賈雨村趕考途中,寄居在甄士隱隔壁的葫蘆廟裡。一日見到甄士隱的丫環嬌杏,因嬌杏回頭多看了他兩眼,賈雨村於是想入非非,認為是嬌杏對他有意,念念不忘,竟單相思起來。
中秋之夜,賈雨村不禁對月抒懷,吟了一首詩以念意中人。因為又想到自己平生的遠大抱負,苦未逢時,於是對天長嘆,吟出一聯:「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上聯用了《論語》中的一個故事:一次,子貢問孔子說,這兒有一塊美玉,是把它裝在柜子裡藏起來呢,還是等著看有好價錢把它賣掉呢?孔子說,賣掉它,賣掉它,我等待著買主的到來。「待價而沽」這個成語即由此而來。賈雨村這樣說是認為自已有治理國家的才能,等待著有人來賞識他。下聯是用了志怪小說《漢武洞冥記》裡的一個典故。傳說漢武帝時有位神女在梳妝匣子裡留下了一副玉釵,後來匣子打開時,玉釵化作白燕飛走。賈雨村在這裡把自己比作放在匣子裡等待時機飛走的玉釵,能有一時飛黃騰達。這句話裡還隱含著這樣一層意思,意中人正在深閨裡等著他。
賈雨村一心想往上爬,而且也很有才能。《紅樓夢》說他「生得阿圓背厚,面闊口方,更兼劍眉星眼,直鼻權腮」,是個「必非久困之人」。賈雨村本人又自視甚高,不甘寂寞。即使是落魄的時候,也按掠不住勃勃野心。在葫蘆廟裡,中秋之夜,玲月清輝中,他想著意中的美人,又想到自己仍是在功業上毫無建樹,前程茫然,因此念出此聯以抒發自已壯志未酬的心情。這很符合他的身份和性格特點。在這副聯語中,曹雪芹還把賈雨村的姓(「待善價」中的「價」和「賈」字諧音)和字(賈雨村字「時飛」)巧妙地嵌了進去,表現了高超的藝術手法。
正是因為這副聯語嵌入了「賈時飛」三字,於是有人認為「二寶」(即賈寶玉和薛寶釵)這兩位人物的出現都有「求」有「待"於這個賈時飛來引出。《紅樓夢》中,由賈雨村遇見冷子興,通過冷子興之口第一次向讀者介紹了賈寶玉這個人:由賈雨村處理「葫蘆案"而引出薛寶釵,並讓薛寶釵進入了賈府中。如同《紅樓夢》中的其他詩詞曲賦一樣,賈雨村這一聯也起到了隱伏後文的作用,「伏」的內容上面已經說過。所謂「玉在櫝中」,就是說賈寶玉生在賈府深院,長於婦人之手。「釵於奩內」是說薛寶釵仍是待字閨中,等候上路送選。
也有人認為,上聯中的「玉」是指賈寶玉,暗示後來賈寶玉被捕入獄,林黛玉憂鬱而死,賈寶玉願望落空。下聯中的「釵」是指薛寶釵,薛寶釵雖然安分守拙,但總想著「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這是暗示《紅樓夢》中兩個人物的命運安排和性格描述。還有人認為,後四十回不是曹雪芹所著,由別人續寫,寫作主旨與曹雪芹的大不相同,人物結局也與曹雪芹寫這部.書的原來意圖相差甚遠。
按曹雪芹原來的意圖與安排,賈雨村是個利慾薰心之徒,且見利忘義,落井下石(關於賈雨村的這些特點在《葫蘆僧亂判葫蘆案》裡已經有了很突出的表現了)。曹雪芹寫這副聯語,是暗示了劇情發展的線索和結局。這裡的「釵」隱指薛寶釵,暗示後來賈府敗落後,賈雨村還有落井下石之舉,把薛寶釵弄到自己手裡,給他作妾。這些說法聽起來很有意思,但是否符合作品原意,已有所討論,但尚未辨明。
文/小眼睛李先生,圖片來源於網絡,參考資料:《紅樓夢之謎》
點個關注,一起發現更多歷史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