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2月16日電 題:行動支付帶動香港「新年俗」
新華社記者 周雪婷
每年除夕晚到香港黃大仙祠搶「頭柱香」,祈求新年順遂,是香港人延續多年的習俗。然而,今年這個習俗有了新變化。
支付寶HK工作人員日前表示,黃大仙祠薔色園2018年春節期間正式接受支付寶HK的捐款,這也是香港首間支持行動支付捐款的廟宇。
事實上,新春之際在香港接受行動支付的不僅是黃大仙祠。從藥房到茶樓,從商場到旅遊景點,隨處可見各類不同行動支付方式的宣傳海報。行動支付在香港的普及,不僅改變了市民的消費方式,更給香港帶來了「新年俗」。
在香火繚繞、信徒眾多的黃大仙祠,有心的香客可以發現功德箱上多了一個二維碼。支付寶HK合資企業總裁陳婉真表示,支付寶HK在新春期間走入香港的傳統領域,在黃大仙祠薔色園的香客可以使用支付寶HK增添香油、捐獻善款,省去一系列現金交易的麻煩。
除黃大仙祠外,多種行動支付方式也進駐每年春節香港市民必逛的年宵市場,銀聯國際就在維園年宵市場推出了多元行動支付方案。
據銀聯國際香港分公司總經理劉恆介紹,此次銀聯國際推出了銀聯二維碼支付、銀聯閃付、刷卡以及插卡四大行動支付方案。在年宵市場的攤檔主只需繳納較低的終端機租借費用,就可以享受銀聯的支付服務。
在維園年宵市場賣咖喱魚蛋的攤主劉先生表示,以往年宵市場開市前,他都會去換硬幣組成的「大餅」。「大餅」不僅沉,還時常擔心丟失。
「小吃的價格低,不少食客買完之後找錢是一個大問題。有了行動支付,省去了換錢、找錢和存錢的麻煩。」劉先生希望未來越來越多的香港市民使用和接受行動支付,大家都方便。
每年春節期間,香港人都會向親朋好友發放「利是」,公司老闆也會向員工發「開工利是」,由20港元到200港元不等。提前換新錢和準備「利是封」(紅包袋),是年前不少香港老闆一定要準備的工作。
但今年,私人企業主王先生卻打算改變以往用現金髮「利是」的習慣。王先生說,他知道內地在春節期間很流行用微信搶「紅包」、發「紅包」,近來香港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接受微信支付,所以他決定今年的「開工利是」用微信發放。
據特區政府入境處預計,今年春節假期約有594萬人次進出香港。為吸引遊客,不少香港商家也積極支持和推動行動支付。記者走進香港化妝品連鎖店「卡萊美」,發現店內貼著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支付、Apple Pay等多個行動支付方式的優惠海報,讓人眼花繚亂。
售貨員黃小姐表示,春節是市民和遊客消費的一個高峰。不少內地遊客都習慣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付款,有的人現在甚至不換港幣就來香港。他們十分歡迎顧客使用行動支付付款,因為這不僅省時便捷,免去了找零錢的麻煩,收到假幣和出錯的概率也會相對減少。
不僅是遊客,香港市民也會在春節期間享受行動支付帶來的便利優惠。由於習慣使用八達通和信用卡,何明以前一直沒有使用行動支付消費過,而就在前幾天他在一家糕餅鋪買年貨時,發現使用微信支付最多可獲60港元的紅包,於是立刻把信用卡綁定到微信支付上。
何明說,將信用卡綁定到手機後,就可以直接用手機付款,不用多帶一張卡了。他覺得,不同行動支付運營者在香港「爭搶」顧客是一種良性競爭,希望未來有越來越多的商家接受行動支付,不僅方便人們的生活,也助力香港智慧城市建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