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見黃河水 先聞鳥鳴聲

2021-01-10 湘湘愛旅行

□河南日報記者 陳慧

「河灘上原來是人的吵吵聲、抽砂的轟轟聲,現在也熱鬧得很,但主角變了。」2020年12月29日,來到孟津縣會盟鎮黃河灘,還未看到黃河水,便聽見鳥鳴聲此起彼伏,馬朝紅停下腳步說,「你聽,像小孩叫的,那是赤麻鴨。」

51歲的馬朝紅是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的高級工程師,家就在會盟鎮。從小長在黃河邊與野鴨子為伍,長大後又跟隨同是林業人的父親觀鳥、識鳥,她對黃河、對鳥兒的愛深到了骨子裡。

在保護區搞鳥類監測20年,馬朝紅的心情好似坐過山車。「有一段時間,情況特別差,人為幹擾太大了。」指著前方一馬平川的草地,她說:「想不到吧,以前這裡的沙堆有三四層樓高,附近1.1萬畝全是採砂場的地盤。」

2016年以來,馬朝紅的心裡越來越暢快。政府把採砂場清走了,畜禽養殖業整治了,河灘裡不再種莊稼了,隨之而來的是退地還溼、水系連通、綠植栽培等一系列措施,先後建成3個共1.9萬畝的溼地恢復示範區。

人退鳥進。她驚喜地發現,多年不見的普通燕鴴、普通燕鷗等數百隻夏候鳥回來了,它們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在此「生兒育女」。

鳥兒青睞「溼」情畫意,「鳥況」日益豐富多樣。如今,保護區鳥類數量已超10萬隻,增加了黑雁、火烈鳥等6種鳥類新記錄。更讓馬朝紅興奮的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也結伴來了。「這就是我們去年12月17日那天看到的黑鸛,有76隻。全世界也就3000隻左右!」指著手機裡拍攝的國寶級珍禽,她的話語裡難掩興奮。這些年,黑鸛與保護區一直堅守著這個「冬天之約」,一方不遠千裡趕來,一方守好家園以待。

「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相信黃河溼地的生態環境會越變越好,人水和諧、人鳥相親,見到珍稀鳥類將不再是稀奇事!」馬朝紅充滿信心地說。

【來源:大河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精打細算,用好黃河水(大江大河·黃河治理這一年①)
    通過推廣「幹種溼出」農藝,減少灌溉次數;安裝滴灌設備,減少用水量……十多年來,從大水澆地到為作物打「點滴」,節水帶出農場總經理張慶春的「兩本帳」:先算節水帳,一畝地用水量降到270立方米左右,4萬多畝地每年能省水1000多萬立方米;再算增收帳,水肥一體,一畝玉米節省成本200多元;馬鈴薯個頭勻稱,深受薯片加工企業歡迎,一畝純收益上千元。
  • 葛劍雄:「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之水到底哪裡來?
    當我們最終站在壺口瀑布前,在震蕩山谷的喧騰水聲中仰望傾瀉下來的黃河之水時,就再也不會懷疑詩人是過分誇張。黃河之水要不是來自天上,何至於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張騫向漢武帝報告了他的親身經歷和聽到的情況,以後由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列傳》中作了記載,其中有關黃河的內容是這樣寫的: 于闐之西,則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則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國。……鹽澤去長安可五千裡。
  • 夢見黃河水起浪被淹是什麼意思 夢見黃河水很大很急是什麼意思
    夢見黃河水起浪被淹夢見河,象徵著川流不息的生活,過河則意味著度過了人生中的考驗,代表順利。無論你的夢裡出現的是寧靜的湖水、滴流的小溪、狂怒的河流、平靜的海洋;夢中的水總是喻示著生命的精華,代表了精神的洗禮和重生。
  • 桀驁不馴黃河水 氣定神閒嘉應觀
    □河南日報記者 趙慎珠    清康熙末年,在河南武陟縣境內,奔騰的黃河水兩年間連續決口5次。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七月,黃河又在武陟縣的梁家營和詹家店兩處決口。    正值汛期,水激浪湧,黃河順著馬家營決口處北去,情況險惡,馬家營的決口處,堵上四次,又被黃河水衝開了四次。    陳鵬年再次在邙山下開挖引河,「使水東南行,入滎澤正河」。他日夜駐守在工地上,直到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第五次堵口疏流終於成功,陳鵬年卻積勞成疾,吐血而亡。雍正皇帝十分感動,賜予他諡號「恪勤」,稱「此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臣」。
  • 護坡石坍塌黃河水直衝土河堤
    護坡石坍塌黃河水直衝土河堤
  • 9首寫黃河的詩詞,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她孕育了華夏文明,在古代的詩詞中,有不少寫黃河之美的詩詞名篇,值得我們品讀欣賞。一、《登鸛雀樓》(唐·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由題可知這首詩是詩人在黃河邊欣賞了景色後題於河邊亭子牆壁上的,詩的第一句便從三個方面來描寫黃河上的景象,一是「闊」,寫黃河的恢宏闊大;二是黃河水的「渺茫」;三是「檣稀」,河上沒有幾條船,更突出了黃河的「闊」。
  • 濟源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古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河並稱「四瀆」
    有喀斯特發育,故可見到裂隙水、溶洞水出現。東南部為黃土丘陵,地形起伏,海拔高度為150~400米,成土母質為泥頁巖、砂巖和風積黃土,土層深厚,疏鬆,易遭衝刷,故切割強烈,水土流失嚴重,形成殘垣階地,溝壑密布,地形破碎。濟源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古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河並稱「四瀆」(《爾雅?釋水》中記載:「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是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祥地。
  • 和長江黃河齊名的四瀆之一,三隱三現,流入黃河也清濁分明!
    我國有五嶽,其相對應的還有四瀆,一條河流能被稱作為瀆,也可見其地位之高,這四瀆便分別為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前三者如今都還在,獨獨濟水雖美名還在,但已然消逝,這條傳說中的河流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像我們現在經常教導的濟源,濟南,濟陽,都是和這條汲水有關。
  • 傳承黃河文化 建設黃河未來
    在《漢書·溝洫志》中,東漢史學家班固如是尊崇黃河。所謂「四瀆」,據《爾雅》的記載為「江、河、淮、濟」,即長江、黃河、淮水(淮河)、濟水。周禮中,天子祭祀的名山大川,便是「五嶽」「四瀆」。  班固在《漢書·溝洫志》裡,細述了自夏以來,百姓如何以黃河之利墾田興農,耕植收穫。在農業生產條件相對簡陋的古代,大河平原是難得的生存良地。在漫長的相處歲月裡,人們學會了敬畏黃河、安撫黃河。
  • 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河齊名,為何斷流千年仍被尊「四瀆之首」?
    同樣作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長江、黃河、淮河至今依然在我國的水利建設中舉足輕重,為何濟水卻在短短1500年間逐漸式微,乃至蛻變成一條小河呢?本文就從濟水的歷史變遷中探尋當年「三洑三現奔大海」的濟水。
  • 王熙鳳的性格特徵與命運悲劇: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從出場方式上來看,書中用的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方式來介紹鳳姐的人物形象:「一語未了,只聽得後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這樣的出場使得鳳姐的形象在清晰化之前給人以朦朧感,使人產生強烈好奇心和探究欲。
  • 清代黃河流域的河神崇拜
    □徐春燕  早在人類尚處蒙昧之時,黃河水就滋養著華夏大地,人們對其依賴甚深。而黃河中下遊時而泛濫,促使早期人類萌發了河神意識。河神是人們早期的山川崇拜之一,古代將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四條河流稱為四瀆,黃河地位舉足輕重,備受歷代統治者重視。早在殷商時期,人們已經有了祭祀黃河的儀式,後來隨著中央王朝政權的鞏固,國家對風調雨順,物阜民豐,河清水晏的迫切要求,祭祀河瀆逐漸成為封建禮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清代,河祭享受中祀之禮,一年一次,或一年兩次,禮儀規範細緻而繁瑣。
  • 黃河晉陝峽谷成為汙染黑三角 沿河百姓沒水吃
    在被稱之為 「晉陝峽谷」的黃河段,本來平緩的黃河兩岸懸崖峭立,水石相激。在當地,老百姓將此段黃河 稱之為「黑三角」。    「黑三角」沿河百姓靠著黃河沒水吃    晉陝峽谷是指,九曲黃河從內蒙古準葛爾旗經過山西省河曲縣向南拐彎,穿過山西保德與陝西府谷兩縣,大約100公裡長的河段。
  • 大平原(一百六十)|周恩來的黃河情懷
    黃 河 歸 故一九四六年三月一日,黃河花園口堵口工程開工典禮舉行,國民黨政府以「拯救黃泛區人民」為名,暗藏「以水代兵」水淹解放區的禍心。從一九四六年初到一九四七年初,周恩來作為中共駐重慶首席代表與國民黨政府行政院及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圍繞黃河歸故問題進行了多次斡旋與艱苦談判,在周恩來倡導的「拋棄一黨私利,化幹戈為玉帛」精神感召下,先後籤訂了《開封協議》、《菏澤協議》、《南京協議》和《上海協議》,落實了周恩來「先復堤後堵口」的倡議,冀魯豫邊區、渤海區組織民工四十三萬人開始加緊實施復堤工程。
  • 黃河血脈入胸懷
    原標題:黃河血脈入胸懷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返」。看那波濤澎湃,自是儀態萬千;看那浪花激昂,自是溫暖心間。
  • 黃河底部挖出百噸「神獸」,鎮守黃河千年!這一現象至今無解!
    黃河底部挖出百噸「神獸」,鎮守黃河千年!這一現象至今無解!我們都聽說過的一句話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過如果這兩者放在一起來比較的話,還是水的重要性比較多一些,因為現在地球上面所有的生物能夠生存下去,必須的條件就是水資源。
  • ...出現黃河2020年第2號洪水。按照《黃河水旱災害防禦應急預案...
    【黃河出現2020年第2號洪水】新華社記者從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了解到,受降雨影響,黃河蘭州以上來水持續增加,黃河蘭州水文站7月20日20時42分流量達到3000立方米每秒,出現黃河2020年第2號洪水。
  • ...為黃河2020年第2號洪水。按照《黃河水旱災害防禦應急預案(試行...
    【黃河出現2020年第2號洪水 啟動上遊IV級應急響應】受降雨影響,黃河蘭州以上來水持續增加,黃河蘭州水文站7月20日20時42分流量達到3000立方米每秒,為黃河2020年第2號洪水。
  • 黃河,中華民族一首讀不完的詩篇——讀葛劍雄先生《黃河與中華文明》
    「四瀆」之宗、百水之首,是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的符號化象徵,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長水當歌,黃河就是中華民族一代代人讀不完的詩篇。    黃河流域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擁有燦爛的歷史文化,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是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的符號化象徵,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漢書·溝洫志》雲「中國川原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河為宗」,「四瀆」即黃河、長江、淮河和濟水四條古代獨流入海的大河;在古人心目中,黃河尤為神聖,故被列為「四瀆」之宗、百水之首。但黃河對於華夏民族與中華文明意義何在?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新景觀 泉城新名片 「山、河、湖、泉、城」新...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2日訊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第一站來到濟南華山溼地公園。記者來到公園現場時,有不少遊客或行走或乘船欣賞著華山湖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