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雲展覽:良渚禮器「三大件」是什麼?揭秘戰國「七雄」外的「第...

2020-11-24 北京日報客戶端

文物,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歷史,也維繫著生活在同一文化圈裡人們的情感認同。那些平素裡「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寶貝精品,如今因為一場場「雲展覽」,與藝術愛好者們的距離陡然拉近了。零距離觀看,讓觀者與文物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變得不再遙遠。

上周起,首都博物館微信公眾號推出「首博電臺」,從現有的特展——「穿越——浙江歷史文化展」「1420:從南京到北京」裡,各選一件重點文物,結合圖片、音頻,呈現「物之聲」。無獨有偶,中國園林博物館的「線上課堂」同步開講,帶觀者再次「回到」展廳,讓觀者宅在家裡也能獨享專場導覽。

從距今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到戰國時期號稱「戰國第八強」中山國的興衰起落,再至明代沐氏家族綿延百年的清正家風,它們如同時空裡一顆顆璀璨明珠,向後人昭示一段段依然鮮活的歷史。

良渚禮器「三大件」

現陳列於首都博物館的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刻紋玉璧,是目前國內出土的面積最大的良渚文化刻紋玉璧。其重要性不僅在於個頭大,更重要的是它的兩側各有一個罕見的刻畫符號,刻痕極其纖細,其一為陰刻盾形層臺,中間有一飛鳥紋飾,有學者認為這個符號與祭壇相關;玉璧的另一面刻有形似玉璋的紋樣,至於具體傳遞何意,目前尚未有定論。

去年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良渚古城遺址,除了發掘出大量建築群,出土的眾多文物中,玉器是當之無愧的焦點。出土於良渚反山十二號墓的一隻玉琮,高8.9釐米,內圓外方,是迄今為止品質最佳、體量最大的玉琮,堪稱「琮王」。發掘於同一地方的一塊玉鉞,是目前唯一雕琢有神人獸面紋和鳥紋的玉鉞,堪稱「鉞王」。透過它們,今天的人們才得以看出當時社會的規制。

可以說,要解讀良渚文化,得先學會識「玉」。因為它不僅是良渚文化的重要內涵和特徵,也是中華文明進程中極具特色的物化形態。眾所周知,中國自古崇尚玉文化,玉比青銅器更早成為「禮」的象徵物。而且,古人生前多佩玉。《禮記·玉藻》有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宮羽。趨以《採齊》,行以《肆夏》,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不過,與中原地區有所不同,在良渚文化中,大量玉器還被發現運用於祭祀與徵戰,其中,玉琮即為祭祀所用,而玉鉞常為徵戰之用。

有學者由此推論,處於東南沿海的良渚地區,人們憑藉殷實的農作物生產,較早搭建起龐大的社會結構,進而從自然崇拜轉向君權(神權)崇拜。這也佐證了以玉琮、玉鉞、玉璧為代表的良渚禮器「三大件」,成為軍權、王權的標配。

揭秘「戰國第八強」

言及百家爭鳴的戰國時期,人們大多會想到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然而,撇開「七雄」,彼時中原大地還存在諸多名聲稍遜、自帶神秘光環的國家,中山國便是其中之一。

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的虛擬展覽之「劍指蒼穹的執著——走進古中山國」,便為人們揭開了這個有著「戰國第八強」之譽的古國風採。

「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如今的河北省所轄區域,在兩千多年前除了分屬燕國、趙國外,還有一片區域乃中山國的勢力範圍。這個並非周王室分封的非「正統」國家,同樣曾經擁有輝煌的歷史。出土自這裡的三件刻有長篇銘文的青銅器被稱為「中山三器」,上面記錄了此前未見與歷代史書的有關中山國的史實。此外,銘文還提到了「皇祖文武,桓祖成考」,從中可知中山國有名號為文公、武公、桓公、成公的幾代國君。

生逢亂世,為了在列國之間求生存,由狄族的鮮虞部落建立的中山國效仿華夏諸國,逐步完善政權及禮樂制度,居民由遊牧生活轉向定居。展出的不少文物都能看出中原傳統文化的印記,其中較知名者,有錯金銀雙翼神獸、十五連盞銅燈,以及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等。從這些器物上不難發現,無論是車馬器、屏風座還是連接扣器都運用了雲紋造型,色彩絢麗,動感十足,說明起於北方草原的中山國歷經數百年已與中原民族漸趨融合,呈現出剛柔並濟的風格。

儘管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已逐漸華族化,中山國依然有著遊牧民族的鮮明烙印,素好田獵便是例證,那時的田獵活動既是娛樂,從某種層面看也是軍事演練。也正是這種好武之風,讓它得以屢屢以弱勝強,綿延國祚。《戰國策·齊策》載曰:「中山悉起而迎燕趙,南戰於長(房)子,敗趙氏;北戰於中山,克燕軍,殺燕將」。其以千乘之國力而迎戰兩個萬乘之國,其國力、軍力之強,可窺一斑。

沐氏金牌傳家訓

首博今年的開年特展「1420:從南京到北京」,圍繞明代遷都北京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敘事展開。

此番走進「首博電臺」的「黔寧王遺記」金牌,是我國古代墓葬中發現的唯一一件來自顯赫家族的家傳遺訓,屬國家一級文物。金牌通體呈圓形,直徑約13釐米,由純金打制。金牌上部裝飾有兩片蕉葉,頂部有一圓形穿孔以便繫繩。正面居中刻「黔寧王遺記」五個空心大字,左右兩邊分別刻「此牌須用」「印綬帶之」兩行文字,字體略小。背面刻字五行,內容為:「凡我子孫,務要忠心報國,事上必勤慎小心,處同僚謙和為本,特諭,慎之,誡之。」

「黔寧王遺記」金牌背面

不難看出,這塊金牌實則是「家訓」,背面所刻文字乃明代開國功臣、黔寧王沐英對後代的教誨。對於沐氏,讀過金庸武俠小說的人們,對《鹿鼎記》裡單純可愛的沐劍屏應該不會陌生,沒錯,她便是沐氏後人、雲南沐王府的小郡主。至於這份傳世家訓,其意在訓誡子孫供職朝廷首先要忠心報國;對上級要敬重有禮、謹言慎行、勤勉盡責;與同僚相處則要以誠待人、謙恭平和。蘊含著儒家為人處世之道的此三十字家訓,意在提醒後人秉持清正家風。翻閱史書,不難看出,有明一朝,沐氏家族歷12世,兩百餘年間屹立不倒,或許與他們奉行嚴格的家訓不無關聯。

弔詭的是,這塊傳自先祖的金牌,出土於沐英後人、明黔國公沐叡之墓。在他鎮守雲南期間,由於平定叛亂不力,被人擄走府印,因此獲罪奪爵下獄。在其墓中隨葬品裡發現刻有祖宗遺訓的金牌,更顯意味深長。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陳濤

流程編輯:吳越

相關焦點

  • 一個全新展覽「在良渚,看世界」在雲上等你
    今年的節日有些特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雲上」,和博物館來一場特別的約會,用不同的方式,多元的視角,貼近歷史遺產,感受人類文明的美美與共。這也恰恰和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相契合:多元與包容。良渚博物院今天也不閉館,並且開啟了一個全新展覽——良博院聯合錢江晚報共同推出了博物館日公眾徵集活動「在良渚,看世界」,面向全球文化遺產愛好者徵集世界遺產、考古遺址和博物館的精彩影像作品,我們從中精選了63張照片,從5月18日開始,在良博院的「雲端」展廳,首次推出雲展覽:「在良渚,看世界」,邀你開啟一段時光之旅。這,也是一場永不落幕的展覽。
  • 禮器全集合!!
    禮器是在原始社會晚期隨著氏族貴族的出現而產生的 。如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的龍山文化大墓中,出土有彩繪龍盤及鼉鼓,在良渚文化的一些大墓中,出土有玉琮、玉璧等。進入商周社會後,禮器有了很大的發展,成為「禮治」的象徵,用以調節王權內部的秩序,從而維護社會穩定。這時的禮器包括玉器、青銅器及服飾。玉禮器有璧、琮、圭、璋等。
  • 何為「春秋」「戰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又是誰?
    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2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通常認為是後者一說,因為宋襄公並未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霸主,而秦穆公勢力也未影響到中原。
  • 認識良渚文化,需要解讀「玉」
    原文作者 | 劉剛 李冬君整理 | 何安安當地時間7月6日10時,在亞塞拜然舉行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3屆會議上,我國申報的「良渚古城遺址」項目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渚,意即水中小塊陸地。良渚文化位於杭嘉湖平原西南部,在天目山餘脈的一塊谷地裡,遍布杭州市餘杭區良渚、瓶窯、安溪三鎮,面積約30平方公裡,年代距今約5300年至4500年,1936年於良渚發現並開展發掘,按慣例即以此地命名。至20世紀八九十年代,又相繼發掘了吳家埠、反山、瑤山、廟前、匯觀山、莫角山、塘山等遺址,有祭壇、大型禮儀址、防洪遺蹟、貴族大墓等,其等級之高、規模之宏大、遺蹟之豐富,為良渚文化之最。
  • 從五行學說來看戰國七雄們的顏色
    受諸多影視劇的影響,大凡戰國七雄的君主,多呈現莊嚴肅穆,從君王和大臣們的服飾,到宮殿裡的裝潢和擺件,一般都是純色系。對於秦國,大多認為其崇尚的是黑色系。那麼,為什麼秦國會崇尚黑色呢?歷代尊崇的顏色,與每個朝代崇尚的五行學說有關。
  • 韓國明明推行了 「申不害變法」,為何還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
    到了春秋末期,魏趙韓三家聯手消滅智氏,並在戰國初期瓜分了晉國,成為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個諸侯國。與此同時,田氏代齊的發生,促使戰國七雄的局面得以形成,也即秦國、齊國、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七雄並列。在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的較量,往往還講究一個名正言順。但是,到了戰國時期,戰國七雄的戰爭則是更加殘酷和頻繁了。
  • 雀鳥生鷂鷹:這個怪事是如何將戰國八雄硬生生變成戰國七雄的?
    (夢歸秋塵:第87期)提到戰國這段歷史,很多人都會想到戰國七雄,但其實有一個國家完全可以與戰國七雄相提並論的。他就是宋國,只不過由於宋康王的作死行為給了其他諸侯可乘之機,最終被齊國所滅。如果宋國不作死,那歷史書上就不再是戰國七雄而是戰國八雄了。下面,我們先就來了解一下宋國的歷史:1.起源。武王伐紂以後,對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進行分封。
  • 一句吹牛皮的話,造就了戰國七雄的亂局,嘴賤害了天下人
    春秋到戰國的關鍵性事件是三家分晉,而晉國之所以會一分為三,則是因為一個很偶然的事件。作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國,在其落寞後被六大勢力所左右,而晉國國君只不過是一個象徵性的木偶君主。在六位大佬中,智氏的實力最強大,韓氏、趙氏、魏氏為第二集團,中行氏、範氏影響力偏弱。
  • 天津市脫貧攻堅主題美術作品展覽(線上)參展選登三
    :中國畫作品尺寸:50x80cx4天津市脫貧攻堅主題美術作品展覽(線上)作品名稱:《擼起袖子加油幹》參展作者:朱寒 作品種類:油畫作品尺寸:140cm100cm天津市脫貧攻堅主題美術作品展覽(線上)作品名稱:《天邊一朵雲》參展作者:車金明作品種類:油畫
  • 「良渚」面世83年大事記
    在考古現場,發現大量珍貴的隨葬品文物,尤其是12號墓,墓裡出土一件重達6.5公斤的玉琮堪稱國寶級文物,是第一批被限制出境的國家一級文物。  2007年  良渚古城的發現和確認,標誌著良渚遺址進入都邑考古新階段,被學術界稱為「石破天驚」。良渚古城的發現,連同此前發現的反山、瑤山、莫角山、塘山、文家山、卞家山等100多處遺址點使得這座古城的面貌初露端倪。
  • 慶陽市博物館線上展覽|書畫
    在疫情防控期間,我館將充分利用已有的數位化成果,積極推出網上展覽和館藏文物資源展示,做到閉館不閉展、暫停開放不停服務,積極做好我館文物資源線上展示工作,更好地為公眾提供文化服務。慶陽市博物館線上展覽之館藏精品文物展(書畫)聖旨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鎮原縣平泉鎮湫池村徵集長182釐米寬32釐米書法對聯拓片 清光緒戊子年(1888年)陳誾長194釐米寬22釐米書法條幅清乙巳年(1905年)
  • 數字展覽:2020年或成雲會議開啟元年?
    新冠肺炎疫情下,線上辦公和雲會議成為新常態,開會似乎變得更容易。近一段時間,筆者有過一天參加數個線上會議,甚至同時參加兩個線上會議的經歷。結合實踐和觀察,筆者談談對「雲會議」的認識和感受。1月31日(農曆正月初七),這是原定春節假期後上班的日子。疫情導致上班延期。
  • 線上也能看展!熵基科技雲上展廳讓你和產品、方案零距離接觸
    伴隨科技的進步,傳統線下展覽也藉由3D建模、人工智慧等新型信息技術手段,由「面對面」轉變為「屏對屏」和「線對線」的線上布展,給大眾提供了一種看得見的全新參展體驗,其中以生物識別為核心技術的全球知名企業——熵基科技也積極順應時代潮流,推出了立體智能化的「雲上展廳」,參展者不僅能夠直觀的了解產品特性
  • 闊別8年,良渚再現真洋房!
    ,地鐵2號線西北段通車後,良渚板塊的價值被無限放大。美院良渚分院、良渚醫院、國際生命小鎮、夢棲小鎮紛紛入駐、地鐵2號線、華潤萬象城籤約……良渚的發展利好一一落實。良渚無數的發展利好,良渚新城又一生態宜居大城已呼之欲出。
  • 64件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一定要看一看!
    外壁均有一層朱紅色塗料(剝落較甚),微有光澤。現藏浙江省博物館。 13.良渚出土玉琮王 內壁橫安三個粗壯支丁,三丁分別置於兩側正好對稱,一丁置於後壁。兩側外壁安有一雙半環形與兩側支丁連成一體。現藏浙江省博物館。 42.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唐代陝西西安大秦寺遺物。碑文雖系波斯傳教士撰寫,但他的中文功底極其深厚。現藏西安碑林博物館。
  • 線上線下結合 業內業外合作 貴州省博物館晉升「國家一級博物館」
    線上線下結合 受認可年初,受疫情影響,各大博物館緊急閉館,相繼上線網絡直播、網上展廳等線上形式,貴州省博物館也利用官網和微信公眾號在此期間開放了「閉關不打烊,展品線上賞」(8期)、《駿馳驥驤——中國傳統馬文化展》VR網上展廳、貴博課堂雲體驗等。
  • 潤典南岸國學研究院第一批100堂國學線上課程即將上線啦!
    「八大意義」(下)第八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八大」好處(上)第九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八大」好處(下)第十講 兒童誦讀傳統文化經典的心理學、教育學依據第十一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務第十二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上)第十三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下)第十四講 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上)第十五講 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
  • 中傳雲:以項目為紐帶,推動探索線上線下文旅融合
    中傳云:以項目為紐帶,推動探索線上線下文旅融合 2021-01-16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獸面紋|雲雷紋|夔龍紋|饕餮紋|雲...
    ↑西漢金玉相連龍帶鉤龍紋乳釘紋  雲雷紋:連續迴旋形線條構成的圖案。圓形轉角的稱雲紋;方形轉角的稱雷紋。在商周時期的玉器和青銅器上最為盛行。    ↑西周 陰刻線 雲紋、雲雷紋    ↑漢代 蒲紋 璜
  • 從田單復國到齊國滅亡有58年,為何齊國在戰國晚期毫無存在感?
    即便在戰國時期,田齊取代了姜齊,齊國仍是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論國力,齊國可排在戰國七雄之首,魏國也是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魏國被齊國擊敗,國力衰弱,走向衰落。實際上,戰國中後期,齊愍王和秦昭襄王時期,齊國和秦國曾約定互稱定名,這是戰國七雄中唯一一次稱帝,雖然後來取消,但是齊愍王和秦昭襄王兩國曾約定互稱定名,這無疑暴露了齊國想要與秦國爭霸天下的雄心,同時,雄心壯志是以實力為基礎的,沒有實力的雄心壯志是空洞的,而齊國無疑是有實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