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聞訊(記者/奚欣晨)
近日,由人民網、人民視頻聯合人民日報海外版推出的《視聽中國》第一季《吟唱之美》製作之精良刷爆了各大網站、微博、朋友圈,特別是第五集崑曲篇——《遊園驚夢 聲動梨園有佳人》更是吸引了大批網友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被崑曲的美所震撼,也讓更多的網友注意到了「崑曲女神」單雯。
單雯,人物劇照
單雯在崑曲界早已名聲斐然,從去年8月開始,她還作為荔枝新聞「荔枝問答」板塊的特邀專家,為網友們解答一系列戲曲相關的小知識。不管網友向單雯提出了多少問題,她都會事無巨細地一一作答。私下裡還向大家透露一點,單雯女神的聲音真的特別特別的溫柔!問答入口請戳>>>
荔枝新聞「荔枝問答」板塊頁面
在近日播出的紀錄片《吟唱之美》中,單雯的表現再一次讓戲迷們感到驚豔不已,更是吸粉無數。荔枝新聞記者為此又專程對單雯進行了一次深度專訪。
單雯,崑曲閨門旦,出生梨園世家,已是家族第四代從業者。她10歲考入戲曲學校,13歲登臺獻唱,16歲獨挑大梁,一戲成名。二十載戲曲生涯,她是最美的杜麗娘,是嬌媚的李香君,還是善感林黛玉,更是雍容華貴的楊玉環,她是戲迷心中最美的崑曲女神。紀錄片《吟唱之美》通過挖掘單雯臺前幕後的故事來體現崑曲的美,從而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和審美、傳承與創新。
《吟唱之美》崑曲篇
「當攝製組找到我說要拍攝一集有關崑曲之美的紀錄片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拍攝周期可能不會短。但是我沒有想到他們跟我一跟就是一個月,並且完全融入了我的生活中。這種性質的採訪對我來說還是第一次,我覺得不管是對我還是對崑曲來說都是挺有意義的一次記錄。」單雯在接受荔枝新聞記者採訪的時候吐露了自己在此次拍攝《吟唱之美》過程中內心的感受。
入學年紀小,一度坐上了「冷板凳」
單雯的祖上最早是唱京劇的,到了她父親、武生名家單曉明那一代才改唱了崑曲。「有時候我爸爸去排戲,我可能會跟著去,在旁邊看看,或者就是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一些戲曲節目。從睡夢中醒來都可聽見小劇場裡傳出咿咿呀呀的聲音,當然更多時候,我是歪著腦袋坐在臺下看戲,或者在後臺化妝間裡亂竄。」單雯從小的耳濡目染讓她對崑曲藝術擁有了非同尋常的敏銳與領悟力。抓住江蘇省戲曲學校崑曲班20年才招一批學生及補錄的機會,1999年,10歲的單雯正式步入了崑曲這一行,當時她是全班年齡最小的學員。兩年之後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她與另外44位同學則成為了繼承這一遺產的新中國成立後崑曲第四代傳人。
單雯當年考入江蘇戲曲學院是所用的準考證
正如片中所說,由於單雯的年紀比同班的同學小很多,念書的時候還坐一段時間的「冷板凳」,「那個時候老師會重點教比較大的學生,其實我心裡知道老師講了什麼,我都能理解,但是他就是不給你站起來走的機會,再理解都沒有用,沒有機會展示。」當時的單雯只是個孩子,難受的時候甚至還跟媽媽說過一些喪氣的話。
「我說課堂上老師不可能對每一個學生都能做到手把手的點撥,但是你不能放棄,如果你自己放棄了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孩子的。」媽媽常常開導單雯告訴她不能放棄,是金子總會發光。單雯在媽媽的鼓勵下起早貪黑的學習、練功,她在戲曲求學生涯中不斷地默默苦練,逐步地成長與蛻變。
年少時的單雯
舞臺上,她雍容華貴;生活中,她俏皮可愛
2004年,單雯開始學《驚夢》,拜師著名崑曲藝術表演家張繼青。2005年,在田沁鑫導演的《1699桃花扇》中,單雯被選中擔任主角李香君一角,單雯這些年來的勤學苦練、默默付出讓她在舞臺上大放光彩,一戲成名。這齣戲從此成為了單雯的代表作,也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起點。單雯很感慨,「如果正常論資排輩,我至少要等十幾年才能獲得這樣的機會。「
單雯,《1699桃花扇》人物劇照
單雯的母親介紹單雯在空餘時間還喜歡練練字、畫畫山水,「寫字、畫畫就跟演戲一樣,都要有這個過程,沒有過去哪有現在呢。」單雯是一個天真、可愛還十分樸素的女孩。別看她在舞臺上華麗的妝容精美動人,在私下的生活中她從不化妝,都以素顏為主。在《吟唱之美》第五集中我們不難發現,不拘小節的她穿著一條簡單的碎花裙就出鏡了,甚至在和媽媽的聊天過程中還俏皮的敲起了二郎腿,用單雯自己的話來形容自己就是「造型很粗暴」,完全不避諱自己女神的形象有可能被毀。當然,這樣大方、可愛性格在我們戲迷的心中難道不算是一個加分項嘛?
生活中俏皮的單雯
堅守傳承的舞臺,是她畢生所愛
「崑曲有一種生活的小情調,可能一句話裡就會有一個典故,讓人能夠慢慢的去品味,甚至更讓我有想像的空間。」2018年,第二屆京昆藝術群英會,單雯帶著崑劇《幽閨記》亮相南京。不僅如此,單雯還攜手師父「崑曲皇后」張繼青同臺唱響《牡丹亭》,成為兩代「崑曲女神」同臺獻唱的絕版演出,也是張繼青告別舞臺前的最後一場演出。
單雯《幽閨記》劇照
張繼青、單雯最後一次同臺演出
「張老師常跟我說的杜麗娘,演的時候要收著一點的,要有分寸;演得淡一點,要恰到好處。」單雯在回憶張繼青老師教她如何演繹杜麗娘的時候這樣說道,「我後來琢磨了一下什麼叫『淡一點』,難道是不做表情嗎?不是,我後來終於知道淡一點出來的韻味就是所有的表情都不要誇張,重點的時候來那麼一下,有點了,就夠了。」
在中國,培養一位成熟的崑曲主演至少需要20年的時間。從古至今,崑曲選角,萬裡挑一。今年,是單雯從事崑曲演繹整整二十周年,正式步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崑曲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未來,我會繼續地走這條路,慢慢沉澱在舞臺上的修養,讓更多人了解並喜歡上崑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