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吟唱之美》崑曲篇爆火 女神單雯接受荔枝新聞專訪

2020-11-30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荔枝新聞訊(記者/奚欣晨)  
       近日,由人民網、人民視頻聯合人民日報海外版推出的《視聽中國》第一季《吟唱之美》製作之精良刷爆了各大網站、微博、朋友圈,特別是第五集崑曲篇——《遊園驚夢 聲動梨園有佳人》更是吸引了大批網友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被崑曲的美所震撼,也讓更多的網友注意到了「崑曲女神」單雯。

  單雯,人物劇照

  單雯在崑曲界早已名聲斐然,從去年8月開始,她還作為荔枝新聞「荔枝問答」板塊的特邀專家,為網友們解答一系列戲曲相關的小知識。不管網友向單雯提出了多少問題,她都會事無巨細地一一作答。私下裡還向大家透露一點,單雯女神的聲音真的特別特別的溫柔!問答入口請戳>>>

  荔枝新聞「荔枝問答」板塊頁面

  在近日播出的紀錄片《吟唱之美》中,單雯的表現再一次讓戲迷們感到驚豔不已,更是吸粉無數。荔枝新聞記者為此又專程對單雯進行了一次深度專訪。

  單雯,崑曲閨門旦,出生梨園世家,已是家族第四代從業者。她10歲考入戲曲學校,13歲登臺獻唱,16歲獨挑大梁,一戲成名。二十載戲曲生涯,她是最美的杜麗娘,是嬌媚的李香君,還是善感林黛玉,更是雍容華貴的楊玉環,她是戲迷心中最美的崑曲女神。紀錄片《吟唱之美》通過挖掘單雯臺前幕後的故事來體現崑曲的美,從而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和審美、傳承與創新。

  

  《吟唱之美》崑曲篇 

  當攝製組找到我說要拍攝一集有關崑曲之美的紀錄片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拍攝周期可能不會短。但是我沒有想到他們跟我一跟就是一個月,並且完全融入了我的生活中。這種性質的採訪對我來說還是第一次,我覺得不管是對我還是對崑曲來說都是挺有意義的一次記錄。單雯在接受荔枝新聞記者採訪的時候吐露了自己在此次拍攝《吟唱之美》過程中內心的感受。

  入學年紀小,一度坐上了「冷板凳」

  單雯的祖上最早是唱京劇的,到了她父親、武生名家單曉明那一代才改唱了崑曲。有時候我爸爸去排戲,我可能會跟著去,在旁邊看看,或者就是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一些戲曲節目。從睡夢中醒來都可聽見小劇場裡傳出咿咿呀呀的聲音,當然更多時候,我是歪著腦袋坐在臺下看戲,或者在後臺化妝間裡亂竄。單雯從小的耳濡目染讓她對崑曲藝術擁有了非同尋常的敏銳與領悟力。抓住江蘇省戲曲學校崑曲班20年才招一批學生及補錄的機會,1999年,10歲的單雯正式步入了崑曲這一行,當時她是全班年齡最小的學員。兩年之後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她與另外44位同學則成為了繼承這一遺產的新中國成立後崑曲第四代傳人。

  單雯當年考入江蘇戲曲學院是所用的準考證

  正如片中所說,由於單雯的年紀比同班的同學小很多,念書的時候還坐一段時間的「冷板凳」,那個時候老師會重點教比較大的學生,其實我心裡知道老師講了什麼,我都能理解,但是他就是不給你站起來走的機會,再理解都沒有用,沒有機會展示。當時的單雯只是個孩子,難受的時候甚至還跟媽媽說過一些喪氣的話。

  我說課堂上老師不可能對每一個學生都能做到手把手的點撥,但是你不能放棄,如果你自己放棄了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孩子的。媽媽常常開導單雯告訴她不能放棄,是金子總會發光。單雯在媽媽的鼓勵下起早貪黑的學習、練功,她在戲曲求學生涯中不斷地默默苦練,逐步地成長與蛻變。

  年少時的單雯

  舞臺上,她雍容華貴;生活中,她俏皮可愛

  2004年,單雯開始學《驚夢》,拜師著名崑曲藝術表演家張繼青2005年,在田沁鑫導演的《1699桃花扇》,單雯被選中擔任主角李香君一角,單雯這些年來的勤學苦練、默默付出讓她在舞臺上大放光彩,一戲成名。這齣戲從此成為了單雯的代表作,也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起點。單雯很感慨,如果正常論資排輩,我至少要等十幾年才能獲得這樣的機會。

  單雯,《1699桃花扇》人物劇照

  單雯的母親介紹單雯在空餘時間還喜歡練練字、畫畫山水,「寫字、畫畫就跟演戲一樣,都要有這個過程,沒有過去哪有現在呢。」單雯是一個天真、可愛還十分樸素的女孩。別看她在舞臺上華麗的妝容精美動人,在私下的生活中她從不化妝,都以素顏為主。在《吟唱之美》第五集中我們不難發現,不拘小節的她穿著一條簡單的碎花裙就出鏡了,甚至在和媽媽的聊天過程中還俏皮的敲起了二郎腿,用單雯自己的話來形容自己就是「造型很粗暴」,完全不避諱自己女神的形象有可能被毀。當然,這樣大方、可愛性格在我們戲迷的心中難道不算是一個加分項嘛?

  生活中俏皮的單雯

  堅守傳承的舞臺,是她畢生所愛

  崑曲有一種生活的小情調,可能一句話裡就會有一個典故,讓人能夠慢慢的去品味,甚至更讓我有想像的空間。」2018年,第二屆京昆藝術群英會,單雯帶著崑劇《幽閨記》亮相南京。不僅如此,單雯還攜手師父「崑曲皇后」張繼青同臺唱響《牡丹亭》,成為兩代「崑曲女神」同臺獻唱的絕版演出,也是張繼青告別舞臺前的最後一場演出。

  單雯《幽閨記》劇照 

  張繼青、單雯最後一次同臺演出

  「張老師常跟我說的杜麗娘,演的時候要收著一點的,要有分寸;演得淡一點,要恰到好處。」單雯在回憶張繼青老師教她如何演繹杜麗娘的時候這樣說道,「我後來琢磨了一下什麼叫『淡一點』,難道是不做表情嗎?不是,我後來終於知道淡一點出來的韻味就是所有的表情都不要誇張,重點的時候來那麼一下,有點了,就夠了。」

  在中國,培養一位成熟的崑曲主演至少需要20年的時間。從古至今,崑曲選角,萬裡挑一。今年,是單雯從事崑曲演繹整整二十周年,正式步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崑曲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未來,我會繼續地走這條路,慢慢沉澱在舞臺上的修養,讓更多人了解並喜歡上崑曲。」

相關焦點

  • 環球時報獨家專訪紀錄片《我是盧武鉉》導演
    【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宋海迪】以韓國已故前總統盧武鉉為主題製作的紀錄片《我是盧武鉉》,於5月25日在韓上映後,成為票房黑馬。片中集合對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內的39名盧武鉉身邊人物的採訪片段,講述他2002年在黨內以2%支持率起步,最終成為總統候選人的歷程。近日,《環球時報》聯繫到該片導演李彰宰,在專訪過程中,他向記者披露了與紀錄片有關的一些「秘聞」。
  • Uzi接受央視「新聞周刊」專訪,白巖松對電競的看法,引網友讚譽
    Uzi接受央視「新聞周刊」專訪,白巖松對電競的看法,引網友讚譽就在昨晚央視最著名的一檔人物報導節目《新聞周刊》當中,節目裡出現電競「國家隊」的專題報導。有很多網友對此抱以極高的關注度,並且這次是主流媒體為電競發聲,無疑也讓曾被大人們認為是洪水猛獸的電競,洗脫掉誤人子弟的皮囊。
  • 【女神專訪季】第五期-精靈女神
  • 中國戲曲崑曲答案選修題庫
    中國戲曲崑曲答案選修題庫超星慕課中國戲曲崑曲爾雅答案 課後習題答案章節測驗答案1.1崑曲的歷史1【單選題】下列劇作家中,屬於明代的是(C)。A、崑腔是指戲曲音樂而言B、崑曲既包括音樂又包括文學C、崑劇與崑曲沒太大差別D、1949年以後崑曲改名叫崑劇4【判斷題】崑曲在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5【判斷題】魏良輔的《浣紗記》是根據新創的崑山腔而創作的崑曲劇本。
  • 《守護解放西》為什麼這麼火?
    《守護解放西》為什麼這麼火?而無論前段時間網絡爆紅的怒吼著「整個解放西我是老大」的16歲醉酒少女,還是以往故事裡未成年的主角們,他們在被抓進派出所後的第一句話總是「我怎麼了?」
  • 山大「學霸女神」爆紅網友力挺 孫凌雲PK全國十大校花
    齊魯網訊 近日,因參加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生活頻道《讓夢想飛》第六季《智在必得》而爆紅的山大學霸女神孫凌雲遠赴英國開始研究生生活,對於自己的爆紅,這位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學霸女神」顯得有些「誠惶誠恐」,表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孩,平時特別低調,並不想受到過度關注。
  • 紀錄片《天時·戊戌志》騰訊視頻播出 泉州·臺魁巷篇上線
    今年冬至,六集系列紀錄片《天時·戊戌志》在騰訊視頻播出。這是一部【記錄最普通的中國人在大轉折時代,面對家庭、情感、夢想、與外部環境衝突下,奮力向前的片子】。紀錄片選定中國東西南北中等6個城市作為切入口,六個攝製組同時在六個地點開機,拍攝整整一年。
  • 《羅密歐與朱麗葉》化身古韻崑曲《醉心花》登陸大劇院
    其中,深受觀眾喜愛的青年崑劇演員單雯、施夏明、徐思佳擔任本劇主演。近年來嶄露頭角的青年編劇羅周擔任本劇編劇,來自寶島臺灣的「鬼才導演」李小平指導。此前,這部改編自莎翁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崑劇作品在2016年12月17日南京首演時便大獲成功,在崑劇戲迷中「圈粉」無數。一個多月後在滬上的再度亮相,將是這部作品經過打磨之後的「重裝上陣」。
  • 南都總編輯接受記者專訪 大運會內涵與深圳相契
    在參加「總編輯大運行」期間,《南方都市報》執行總編輯陶第遷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深圳豐富多元的特質與大運內涵非常契合  記者:你認為一座城市與一場綜合性國際大賽之間,應當實現什麼樣的互動?報紙媒體對大眾而言仍然是一種特殊形態的信息產品,報紙現在和未來必須加快向數字內容提供商轉型,發揮新聞和原創內容優勢,佔據新興的內容產業的制高點。  報紙高品質的內容製造與生產的能力,內容提供商的角色,是數位化時代其他新媒體無法超越的優勢。但是,媒體平臺化趨勢越發明顯,「共享」與「共贏」成為兩個關鍵詞。
  • 一唱三嘆的崑曲,綿延沈復與芸娘的愛情
    崑曲《浮生六記》主演昨天在發布會上現場演繹經典片段。 本報記者 葉辰亮攝  本報訊 (記者王筱麗)「沒搶到票的觀眾都在問下次什麼時候演出,看過的都說要『二刷』。」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口中的這臺演出便是由大劇院與江蘇省演藝集團聯合出品的崑曲《浮生六記》。記者獲悉,繼去年7月首演後,經過升級製作的《浮生六記》2.0版將於明年1月15日、16日再登上海大劇院,為戲迷娓娓道來沈復與芸娘動人婉轉的愛情故事。  作為上海大劇院首部獨立出品、歷時兩年打造的戲曲作品,《浮生六記》首次公演就引起不少關注。
  • 荔枝說:Love in 江蘇——歷史上那些動人的愛情故事
    荔枝新聞專稿(編輯/心雨)   (本文系「荔枝網」及旗下「荔枝新聞」手機客戶端獨家供稿,
  • 荔枝說:孫楊論文研究自己?盤點大佬們的畢業論文神操作
    荔枝新聞專稿(文/zZZ)  (本文系「荔枝網」及旗下「荔枝新聞」手機客戶端獨家供稿,
  • 荔枝說:性格測試刷屏 這些年火過的性格心理欲望愛情測試
    荔枝新聞專稿(小編/周小二)   這個周末,不少童鞋的盆友圈都被一組性格測試刷了屏
  • 全江蘇人馬拍攝三代人的崑曲故事,《又見牡丹亭》今日首映
    《又見牡丹亭》講述了出生於崑曲世家的兄妹舒俊和舒雅,自小跟隨父母和爺爺學習崑曲。長大後,舒俊迷上了搖滾音樂,且一發而不可收,雖遭到家庭反對,依然沉迷其中。他認為文藝工作者都有責任盡一己之力,去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更要開拓思路,尋覓年輕人可接受或喜愛的文藝形式。「這部電影就是想讓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再次感受崑曲的魅力,意識到傳統文化和潮流文化其實是不衝突的。」馮廣俊說。
  • 雲山度曲丨有一種唯美 叫崑曲
    崑曲,被稱為百戲之祖,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南宋光宗皇帝時期,浙江永嘉出現民間曲調的南戲,至明,南戲與崑山地方音樂及吳語結合,形成崑山腔,此清唱的音樂方式,便是崑曲的前身。
  • 白玉髓與南紅荔枝凍的區別在哪裡?
    我是講堂空空--珠寶玉石收藏知識傳播者,跟大家分享白玉髓與荔枝凍的區別。玉髓和瑪瑙是同種礦物,白玉髓也時常被拿來冒充南紅瑪瑙中的荔枝凍,令人分辨不清,那麼白玉髓與荔枝凍到底區別在哪裡呢?依市場行情看,白玉髓的價值比不上荔枝凍,但品相上佳的白玉髓還是十分受市場歡迎的,白玉髓一般呈奶白色,顏色越是均勻無雜,質地越是細膩的,價格就越高。荔枝凍屬於南紅瑪瑙的一種,色澤上如新鮮的荔枝肉一般而得名,呈半透明的果凍狀,細膩潤澤,質地上水潤的同時還帶有一點油脂感。
  • 看《新聞聯播》,竟比追劇還爽!中國最老牌節目,為何突然爆火?
    看《新聞聯播》,竟比追劇還爽!中國最老牌節目,為何突然爆火? 原標題:   這種「強反差」讓節目的傳播更加接地氣,也更容易被觀眾接受。  很多網友說:「真是活久見,沒想到有朝一日《新聞聯播》也能當連續劇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