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綿陽市安州區桑棗鎮棗園中街,兩戶鄰裡因為炒菜油煙問題鬧起彆扭,折騰了好幾年、吵架幾十次,日前,在「棗園孃孃調解隊」的巧妙調解下,兩家人握手言和。
「棗園孃孃調解隊」是由棗園社區一批熱心調解工作、人民群眾信任的老幹部、老黨員、老街坊組成。她們身穿紅馬甲,活躍在調解第一線,臉上隨時洋溢著熱情的微笑,不管是在小區院落,還是商鋪步行街,哪裡有矛盾糾紛,哪裡就有她們的身影。
「平均年齡高,服務熱情高,群眾評價高。」說起「棗園孃孃調解隊」,棗園社區書記姜懷平豎起大姆指,「孃孃調解隊」有10餘人,平均年齡65歲,最大的已70歲了。雖然都是前輩,但她們對待工作耐心細緻,服務群眾熱情洋溢,化解了一起又一起商圈、院落矛盾糾紛,受到群眾高度稱讚。
「法院管不著,村居管不了,部門管不好。」這是大量基層矛盾糾紛的共同特徵。「棗園孃孃調解隊」用自己特殊的「和事佬」優勢,充當著糾紛化解員的角色。「在調解過程中,要說群眾聽得懂的話,他們才能聽得進去。」當了幾十年社區書記的陳高蓉,去年退休後也加入了調解隊,她經常和隊員們分享她的心得:認真對待每一起矛盾糾紛,準確判斷矛盾糾紛的癥結,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方法,找到突破口,剛柔並濟,巧妙說理,化解矛盾。
去年由於暴雨衝刷,居民朱大爺家的牆浸溼漏水,影響了隔壁幾家的正常生活。鄰裡幾家人火藥味十足,平靜的生活被打亂。「想好生過日子,就不要鬧,世代鄰居莫要為小事傷和氣。」調解員鄧應芝先是一家一家談,然後又把幾家找到一起談,終於化解了矛盾,朱大爺主動修葺好了共用牆,鄰裡和好如初。
近兩年來,「孃孃調解隊」成功調解矛盾糾紛130餘例,調解成功率達98.6%。「如今居民法律意識增強了,糾紛越來越少,即使有矛盾也能夠及時化解。」黃立蓉是調解隊的黨員小組長,她的感受得到了隊員們的共鳴。如今,桑棗鎮剛剛獲得「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該鎮創新了「棗園大管家」服務品牌,開通社區治理「直通車」,成立了「棗園媽咪愛心隊」「棗園馨敲門隊」「棗園雷鋒幫扶隊」等7支志願服務隊伍,豐富了基層治理經驗。「各類志願服務隊隨時隨地幫居民解決問題、化解矛盾,提高了社會治理能力。」安州區精神文明辦負責人李大勇感觸很深,「生活在棗園社區,遇到的問題都能迅速得到處理。」
【來源:綿陽市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