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語」近人》第一集一枝一葉總關情觀後感 心得體會

2020-11-29 閩南網

《平「語」近人》第一集一枝一葉總關情觀後感 心得體會

  更多請點擊:《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觀後感心得體會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一集:一枝一葉總關情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情到深處、自然而然的一種思想流露,同時它也充分地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為民」這個大的主題之下,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切實為百姓做實事。

平「語」近人,聽得見的文化自信

  古人云,「言為心聲,文如其人。」語言多是心靈的鏡像,承載思想、彰顯文化、抒發情懷。

  最近,一檔電視文化節目特別火: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創作的《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一集《一枝一葉總關情》播出後就圈粉無數,熱議無休。節目以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談話中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經典名句為切入點,旨在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闡釋與廣泛傳播。

  在大眾文化講壇上,嚴肅的治國理政思想和傳統的中華文化精髓同頻共振,領袖人物的人文情懷和普羅大眾的價值追求同聲相應。「原聲微視頻」、「思想解讀」、「經典釋義」、「現場訪談」、「互動問答」、「經典誦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這個舞臺上展現得淋漓盡致。總書記引據用典背後的思想與文化,在專家學者的條分縷析之下,如清風撲面般入腦入心。

  這是新時代電視文化節目的探索與創新。站在兩個維度上看,「平『語』近人」之火有著歷史的必然性。其一,文化「娛樂至死」的時代已成過去式,主旋律文化、正能量節目不僅叫好,亦能叫座;其二,傳統文化節目也可以輕快活潑,內容與形式未必是魚和熊掌不可得兼。從《中國詩詞大會》到《平「語」近人》,這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的魅力;從通俗理論對話節目《馬克思是對的》到《百家講壇》特別節目《平「語」近人》,這是治國理政思想的光輝。摒棄文化虛無,張揚文化自信,點點滴滴、方方面面,「一枝一葉總關情」。

  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通俗傳播。以「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用典,串聯出「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主題,進而深刻簡明地回答了三個問題:什麼是為民?為什麼為民?怎麼樣為民?通過講述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梁家河修建第一口沼氣池的故事,通過講述總書記弘揚焦裕祿精神,通過講述十八洞村「精準扶貧」的故事,闡釋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及思考如何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如何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循序漸進,抽絲剝繭,嚴肅的理論思想妥帖轉化為親民的大眾語言。

  這是感受總書記執政智慧與人文情懷的經典留存。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影響和重要意義,並身體力行地將傳統文化完美融合於治國理政方略之中——談安危、論根本、道時勢、講大局、明方向、抓關鍵,語言接地氣,講話守正氣,見人見物見故事,見心見意見真情。信手拈來的這些華章佳句與樸素的大眾語言一道,彰顯了一個卓越領導人的執政智慧與才思情懷。

  「平『語』近人」裡,是聽得見的文化自信。重溫歷史經典、感受時代魅力,弘揚傳統文化、躬身社會實踐,美好生活的熱切嚮往必會成為美好中國的壯闊畫卷。(特約評論員 鄧海建)

相關焦點

  • 鄧友發:一枝一葉總關情 半絲半縷顯初心
    日前,欄目第三集播出三明市中級人民法院法警、大進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鄧友發的先進事跡。▲《鄧友發:一枝一葉總關情 半絲半縷顯初心》 鄧友發,三明市中級人民法院法警,三明市第五批黨員駐村幹部,擔任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上坪鄉大進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 2020開學第一課在哪可以看?2020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觀後感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開學第一課在哪可以看?2020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觀後感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很多地方的學校都宣布延遲開學。 比如清華大學3923門課進行在線教學。由於在線人數過多,網上授課軟體常出現卡頓狀況,學習通崩了引起熱議。新學期開課,你準備好了嗎?
  • 一枝一葉總關情——雙峰縣井字鎮黨建引領發展素描
    一枝一葉總關情——雙峰縣井字鎮黨建引領發展素描湖南日報·華聲在線 周俊 劉芾 譚軍平 鎮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社會事業穩步上升,精準脫貧如火如荼,特色農業、鄉村旅遊成為一道道靚麗風景,幸福的笑容在村民臉上綻放……這一系列景象的出現,是雙峰縣井字鎮黨委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引領作用,以黨建保穩定、促發展、惠民生結出的累累碩果。
  • 憲法小衛士行動計劃任務1感想怎麼寫 觀後感心得體會
    憲法小衛士行動計劃任務1出來之後,相信很多的用戶都十分的苦惱這個感想要怎麼寫完,下面小編帶來憲法小衛士行動計劃任務1感想以及觀後感心得體會,一起來看看吧!  憲法小衛士行動計劃任務1感想(觀後感心得體會)  【感想1】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
  • 榜樣3觀後感怎麼寫 央視榜樣3心得體會感受範文
    【榜樣3觀後感怎麼寫 央視榜樣3心得體會感受範文】中共中央組織部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認真做好《榜樣3》專題節目學習宣傳工作。 榜樣3觀後感 心得體會感受範文一  《榜樣3》專題節目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向全國各族黨員幹部群眾生動展示了一批基層優秀共產黨員的感人形象,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基層黨員幹部的擔當和作為,展現了當代基層幹部為民實幹擔當
  • 2020全國大學消防公開課心得體會怎麼寫?
    直播已經結束,2020全國大學消防公開課心得體會怎麼寫呢?  心得體會怎麼寫:  從格式上來說,心得體會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段:    一、第一段把公開課中的主要內容,加以概括,如全國大學消防公開課講了什麼,想表達什麼。
  • 活動心得體會怎麼寫?
    以前參加春遊秋遊,老師一定會布置作業:參加XX活動後的心得體會。那個時候也不會覺得詞窮,想起什麼事情就寫什麼?反觀現在,參加了無數次的活動,但真的要自己寫心得體會的時候,卻無從下手。活動心得體會怎麼寫呢?
  • 典故的意義——《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觀後
    正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百家講壇》播出的系列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共分12期,每期節目確立一個主題,邀請一位思想解讀人,一位經典釋義人,和大家一起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論述當中的用典。本版在此特別約請《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節目的經典釋義人王立群撰寫文章,闡釋學習典故的豐富意義。
  • 魔獸世界: 戰士心得體會
    並說說自己的戰士心得體會。  天賦心得:目前戰士熱門的就3種天賦,無非就是武器戰士,狂戰士和防禦戰士。加點方法基本相同,最少要出一樣頂級天賦為準。例如有致死打擊就是武器戰士,有嗜血就是狂戰,有盾牌猛擊的就是防禦戰士,下面是個人加點體會。
  • 聚散皆是緣,離合總關情
    聚散皆是緣,離合總關情。無論時光如何改變,讓真誠永遠。無論眼前還是天邊,讓美好永遠。無論距離是近是遠,讓情誼永遠! 相逢又告別,歸帆又離岸,是往日歡樂的終結,未來幸福的開端。汪一,你就如同是我的心靈小導師,總知道我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在我最傷心的時候,你一直陪伴者我。四年了,雖然我們有時候打打鬧鬧,但是你從來不會生我的氣,因為你知道,我們的友誼堅不可摧。
  • 2018秋季《開學第一課》節目觀後感800字範文 胸懷大志有所為
    2018秋季《開學第一課》節目觀後感800字範文 胸懷大志有所為時間:2018-09-01 22:31   來源:用戶投稿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8秋季《開學第一課》節目觀後感800字範文胸懷大志有所為 2018年《開學第一課》將於2018年9月1號在CCTV-1晚八點播出,今年的《開學第一課
  • 平「語」近人| 典故解讀「國之本在家」
    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四期國之本在家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到「位卑未敢忘憂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傳統文化滋養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靈
  • 央視2017年《開學第一課》劃重點啦!回放+觀後感寫法+觀後感範文!
    今年央視的《開學第一課》長啥樣?會把目光鎖定哪裡呢?劃了怎樣的重點?觀後感又應該如何寫?各位同學請看好本文咯↓↓《開學第一課》是教育部與中央電視臺合作的大型公益節目。,體會到中華文化真實的韻味,從而實現精神的洗禮、人格的塑造。
  • 土地管理法修改:字字增刪總關情
    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 題:土地管理法修改:字字增刪總關情新華社記者王立彬8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開幕。廣受關注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第三次提請審議。
  • 員工發博說討厭孫儷,公司要求所有員工觀看《安家》並要求寫觀後感
    而剛播出兩集,這部電視劇就引來了大家的熱議。「孫儷演技」,「安家」,「房似錦把房賣給胡一菲」等話題就登上了熱搜。 在第一集的劇情中,靜安店的老員工謝亭豐帶著客戶宮蓓蓓一家看房,但宮蓓蓓十分挑剔,很不滿意,謝亭豐只能在送走宮蓓蓓一家後回到門店
  • 泛蕩在心海的一葉扁舟
    讓人好不惆悵。記得七八年前,就是在他的鼓譟下,我才品嘗了民藝網站「斑竹」 生涯的滋味;也是因著他的鞭策,才扔掉固守了近十年的基價「諾基亞」,讓兒子幫著選購了一隻 「小米3」,從此開始了五年多斷斷續續而堅持至今的微信發圈。如今,引路人居然「戒圈」 了,我頓時有一種找不到北的感覺…誠如那天在翻越集雲山頂後所感嘆的:時間,就是如此這般,無情地淘汰著您所鍾情的一切。